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系列翻译】阿拉伯文化简史(第一章) 闪族人和阿拉伯人 -- 江城孤舟

共:💬73 🌺293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系列翻译】阿拉伯文化简史(第一章) 闪族人和阿拉伯人

    前言:这是一部关于阿拉伯文化史的著作,并不是戏说历史的调侃之作,也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众多学者和文人真正以学术的观点来考察阿拉伯历史与文化后的严肃作品。

    应该说,在国内关于阿拉伯历史的作品还是太少,除了希提和纳忠的《阿拉伯通史》、艾哈迈德·艾敏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外,也不容易找到像这样一部纵观阿拉伯千年发展史的著作了。而在这部作品的翻译过程中,我虽然在其中出了微薄的一点力量,但还是要首先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没有你们的辛勤工作,这部作品就不可能完成。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知晓阿拉伯历史,我决定将其连载在河里。虽然它应该还有许多不足和缺陷,不过我们欢迎各位踊跃讨论和指正。

    1- 闪族人

    众所周知种族学家和民族学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多个族群,每一个族群都包含若干在语言、思维、社会制度和相貌上都相似的民族。有一个包括了巴比伦人、阿摩里人、迦南人、阿拉米人、阿卡德人、亚述人、希伯来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的族群,这个族群被称为“闪米特人”。另外由古埃及人、苏丹人、柏柏尔人、努比亚人和索马里人组成的“含米特人”也可以归入这个族群,因为两个族群的人具有相近的语言和相貌。

    巴比伦、阿卡德和腓尼基等民族已经消亡了,而阿拉伯人和其他说阿拉伯语的民族却依然存在。他们今天仍像过去那样占据着世界商业要道交汇处的重要地理位置。

    首次提到闪米特人的是《旧约》:诺亚有三个儿子,他们是闪(发音接近“闪米”)、含(发音接近“含米”)和雅弗(发音接近“亚斐特”)。根据《旧约》的记载闪米特人是诺亚的儿子闪米的子孙,他们居住在近东地区,数量众多,划分为众多民族和部落。

    现代一些欧洲研究者发现在近东很多民族的语言之间有明显的近似之处,如阿卡德语、巴比伦语、亚述语、迦南语、希伯来语、阿拉米语、奈伯特语、埃塞俄比亚语和阿拉伯语。他们说这种类似是由于这些民族是同根的,都起源于闪族。

    事实上闪米特人说的语言是各自不同的,但是这些语言具有很多区别于其他语系语言的共同特征,如印欧语系、突厥-蒙古语系、汉藏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这些特征有:

    ——有过去时态,动词变位相似。

    ——词根多由三个字母构成。

    ——单词分为阴性和阳性。

    闪族语言之间的相似性使奥地利学者乌吉斯特·鲁德菲吉·谢尔维斯特在1781年宣布:说闪族语的民族都源自闪族。

    自那时起闪族的特征开始作为这些民族的标识逐步普及和固定下来。此外闪米特人不仅在语言上相似,在思维方式、看事物不全面、受形而上学影响、头脑偏简单、宗教上的一神崇拜这些方面也类似。在闪族人中出现了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是与他们思想和思维的本质相符的。

    2-闪族人的摇篮: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最有可能是闪族人的摇篮,一些民族诞生于此地,随后迁移到了肥沃的新月地带,经过世代更替,成为巴比伦人、亚述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在半岛的沙漠土地上孕育了犹太教及之后的基督教,并出现了一些随着发展而被打上闪族人烙印的特性。

    中世纪时,诞生于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个由阿拉伯部落组成的民族,控制了文明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半岛曾是伊斯兰教的摇篮,至今仍有超过1亿人信仰这一宗教,这些人代表了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个人类种族。这个民族在一个世纪里建立了幅员辽阔的伟大帝国,其势力范围从大西洋沿岸一直扩散到中国边境,在最鼎盛时期甚至超越了罗马帝国。在这史无前例的扩张时期,阿拉伯人通过与被征服民族的交融,将众多民族囊括进他们的宗教、语言和血统中,堪称空前绝后,少有哪个民族能够与之匹敌,包括希腊人、罗马人、盎格鲁萨克逊人和俄罗斯人。

    阿拉伯人不仅建立了一个帝国,还建立了一种灿烂的文化。他们继承了两河流域、尼罗河河谷以及地中海东岸的繁荣古城。他们还借鉴了希腊罗马文化中最重要的成果,并充当中介者,在中世纪时期把许多思想传播到欧洲,引起西欧的觉醒,为其现代复兴铺平道路。没有哪个民族像阿拉伯人和说阿拉伯语的民族那样在中世纪为人类进步做出如此大的贡献。

    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之后出现了阿拉伯人的宗教——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成为三大一神教的最后一个。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一宗教和前两种宗教有着最紧密的联系,而且绝对是最接近于这两种宗教的。因此,这三大宗教是一种精神生活的产物,也就是闪族人的精神生活的产物。如果排除一些特殊情况,穆斯林也不难接受基督教的大部分信条。伊斯兰教的影响从马拉喀什延伸到印度,是一亿人的信仰和生活纲领。

    阿拉伯语在今天仍然是将近3亿人的交际用语,在漫长的中世纪,阿拉伯语曾是世界上大部分文明地区的科学、文化和进步思想的用语。在9世纪至12世纪之间,用阿拉伯语编写的哲学、医学、历史、宗教、天文和地理书籍比任何一种语言都多。在欧洲的语言中至今仍有一大部分借词带有阿拉伯语的痕迹。阿拉伯语的拼音字母是继拉丁语字母之后在世界上传播最广泛的字母,波斯语、阿富汗语和乌尔都语的书写以及土耳其语和柏柏尔语的部分书写都使用阿拉伯字母。

    现存有两个民族具有闪族的血统: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但阿拉伯人比犹太人保留更多该血统的自然特征、特性和精神。尽管他们的语言是最现代的闪族语言,但却保留了闪族语言的原始特性——其中一点就是动词变位——比希伯来语及其他民族的语言保留的更多。因此,阿拉伯曾是学习闪族语言的最佳入门语言。同样伊斯兰教在闪族的信仰中达到自然天成的完美。“闪米”一词在欧美首要含义是“犹太的”,原因可能是犹太人在这两个大洲分布较多。而西方人称为闪族面貌的特殊面貌是具有高鼻梁的,但若把犹太人同其他具有闪族血统的民族相比较,便可发现这种面貌并不是闪族人共有的,而是犹太人的特征之一。可能是犹太人和赫梯人、胡里安人通婚时得自于他们的。

    半岛上的阿拉伯人,特别是他们中的贝都因人,从生理、心理、社会、语言方面来说都是闪族的最佳代表。这是由于他们隔绝的地理位置及在沙漠中的单调生活造成的。比如阿拉伯半岛中部地区极度荒凉的艰苦环境赋予了他们纯正的血统。阿拉伯人把他们的土地命名为“岛”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它确实三面环水,第四面连接沙漠。半岛证明了当地居民与土地之间隔不断的联系,半岛上的居民也将一如既往地一直延续下去。

    “闪族的”一词来源于《旧约》中提到的“闪米”,通过《旧约》的拉丁语翻译而进入欧洲的语言中。闪族人来源于诺亚的长子,这种常见的传统解释并没有经过现代科学研究的证实,那么闪族人到底是谁呢?

    如果我们查看一下西亚语言分布地图,我们会发现今天沙姆地区、巴勒斯坦半岛和伊拉克都居住着说阿拉伯语的人。我们发现早在公元前四千年中期,巴比伦人(他们最初被认为是阿卡德人,因为他们的首都是阿卡德)及之后的亚述人、迦勒底人就开始占据两河流域。公元前2500年后阿摩里人、迦南人(包括腓尼基人)在沙姆地区定居。大约公元前1500年,阿拉米人在沙姆地区定居,希伯来人在巴勒斯坦定居。中世纪直至19世纪的现代,人们都不知道这些民族之间有紧密的亲缘关系。直到19世纪中期楔形文字的发现,并对亚述—巴比伦语、希伯来语、阿拉米语和埃塞俄比亚语进行了对比研究,这才表明这些语言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他们之间具有实质性的联系。我们发现这些语言的动词词根都是三母的,具有两种时态:过去式和现在式,动词变位也相近。我们还发现一些代词、表示血缘关系的指示名词、数词及一些身体器官名称的词根是非常相似的,甚至几乎完全一样。如果我们观察一下说这些语言的民族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比较他们的身体特征,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相似点是很明显的。语言上的相似只是当代种族的现象之一,而这些现象的表现往往是宗教冲突、幻想猜测、个体意识和残酷的行为。这样的情况使我们只能推论出:巴比伦人、亚述人、迦勒底人、阿摩里人、阿拉米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阿拉伯人和埃塞俄比亚人的后代们在分化之前,曾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同一个民族。

    闪族的故乡在哪里?学者们对此回答不一,观点也各不相同。一些学者认为鉴于闪族人之间在人种学上的联系,他们的故乡应该在东非。但这一观点引发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另一些学者受古代传说的影响而宣称伊拉克是他们的故乡,但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假设一个民族由河岸的农耕生活转向游牧生活,这是与社会发展规律相悖的。所以当今大部分学者支持的观点是阿拉伯半岛是闪族人的摇篮。

    公元前3500年闪族人通过阿拉伯半岛西岸,北上到达西奈半岛,进入肥沃的尼罗河谷。他们和埃及的含米特人一起定居于此,并同他们混居,由此出现了古埃及人,他们为人类文明奠定了许多基础,他们曾是最早建立石制建筑和创立太阳历的人。

    在公元前四千年中期,掀起了另一个迁徙浪潮,迁徙者沿另一条东方道路行进,在两河流域定居下来,当时两河流域曾居住着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民族——苏美尔人。闪族人来到这里时还处于游牧和愚昧的状态,但他们马上从苏美尔人——两河流域文明的创造者——那里学习他们建造房屋的技巧以及灌溉的方法,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向苏美尔人学习了如何书写。苏美尔人并不是闪族人,但是他们与迁徙至两河流域的闪族人的混居,产生了巴比伦人。巴比伦人为人类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与埃及人平分秋色。总的说来,巴比伦人发明了拱门和地窖(很可能是源自苏美尔人)的建筑技艺以及有轮车和度量衡。

    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中期,闪族人进行了另一次迁徙,阿摩里人来到肥沃的新月地带。进行这次新的迁徙还有迦南人,他们在公元前2500年来到沙姆地区北部和巴勒斯坦,另外还有被希腊人称为腓尼基人的海岸居民。腓尼基人最早在世界上传播一种特殊的由22个字母组成的字母拼写方式,这些字母是当今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所有拼音字母的基础,因此可以说这绝对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公元前1500年至1200年,希伯来人来到沙姆地区南部(即巴勒斯坦),阿拉米人(古叙利亚人)来到位于黎巴嫩山东部和西部的平原地区(叙利亚内部)。希伯来人最早在世界上发展出一神论的明确思想,他们主张的一神论观点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一神论的根源。

    大约公元前500年,奈伯特人来到西奈半岛的东北部地区,我们可以看出之后在罗马人的影响下,奈伯特人的文明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从他们建造在岩石上的首都佩特拉的遗迹便可见其辉煌和伟大。

    公元7世纪时,发生了最后一次迁徙,这次迁徙是在伊斯兰教的旗号下进行的。这次迁徙大潮冲破一切阻碍,势如破竹,遍及整个新月地带,从海湾地区延伸至地中海的东南部,并跨越这个地区深入到埃及、北非、西班牙、波斯和部分中亚地区。

    这次迁徙在历史中有明确记载,有人借这次迁徙为理由说阿拉伯半岛是闪族人的故乡。他们还进一步肯定他们的观点:阿拉伯人保留了闪族人的纯正特性,比闪族的其他民族更为明显,语言学家也认为阿拉伯语最接近闪族母语的特性及原始形态。

    3-阿拉伯人

    1)“阿拉伯”名称的出现

    ——“阿拉伯人”这一名称首次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准确地说是出现在一块公元前853年的亚述铭文上,自那时起,“阿拉伯”一词开始在亚述和巴比伦的文献中以多种形式出现。这些亚述铭文把阿拉伯人描述为生活在阿拉伯半岛最北端的游牧民族。

    ——公元前530年首次在古波斯帝国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铭文中出现了“阿拉比亚”一词,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意为伊拉克和沙姆地区之间的沙漠。

    ——“阿拉伯人”一词在《旧约》中意为“游牧”(游牧的人)。

    ——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提到“阿拉比亚 ”和“阿拉比”,意为阿拉伯半岛及其居民。

    ——公元前1世纪时期的也门赛伯邑铭文中出现“阿拉伯”一词,意为“游牧”(游牧的人)。

    ——同样“阿拉伯”一词还出现在公元4世纪初期希拉王朝国王伊姆鲁·本·阿慕尔·本·阿迪陵墓的奈马拉铭文上,是用混有阿拉伯语字母的奈伯特字母撰写的。

    2)阿拉伯人的分类

    阿拉伯人可以分为两大类:消失了的阿拉伯人和留存下来的阿拉伯人。

    ① 消失了的阿拉伯人

    指的是曾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古代阿拉伯民族,在伊斯兰教出现之前就消亡了,最著名的部落有:阿德、塞姆德、台斯姆、朱代斯和朱尔胡姆。

    学者们在希贾兹北部的泰马绿洲附近发现了莱赫亚尼文字、赛姆德文字和赛法文字的雕刻,我们可以从这些文字看出这些民族的语言是有别于阿拉伯民族的。

    ② 留存的阿拉伯人

    可以分为两大类:盖哈坦人和阿德南人。

    盖哈坦人也被称为土著阿拉伯人,因为他们是阿拉伯人的始祖,追溯于叶阿里布·本·盖哈坦。他们是也门人,或称作南阿拉伯人。他们具有根深蒂固的阿拉伯属性,比起北方的外来阿拉伯人来血统更纯正。

    阿德南人也被称作外来的阿拉伯人,因为他们是从阿拉伯半岛周边国家迁移到半岛的,他们与当地的尼扎尔人或麦阿迪人混居于是就阿拉伯化了,他们有希贾兹人、纳季德人、奈卜特人和台德木尔人。阿拉伯谱系学家把这些北部的阿拉伯人称作外来的阿拉伯人。这是因为当易司马仪与其父易卜拉欣和其母哈哲尔来到麦加时曾说希伯来语,与也门的朱尔胡姆部落联姻后便学会了阿拉伯语,他和他的子孙们放弃了希伯来语而改说阿拉伯语,因此他们被称为外来的阿拉伯人。阿德南人是一些游牧的阿拉伯人以及定居在阿拉伯半岛中部、希贾兹、沙姆地区沙漠的阿拉伯人。也门马里卜水坝崩坍以后也门的阿拉伯人来到他们的居住地与他们混居。

    3)盖哈坦人和阿德南人的混居及他们之间的冲突

    某些政治和经济原因使得南方的一些部落离开他们的家园,特别是在大约公元前115年,著名的马里卜水坝坍塌后,湍急的洪水吞没了他们的家园及其全部财产,于是一批数量可观的部落迁至北方。

    ① 赛尔莱伯·本·奥马尔部族前往叶斯里卜,他们中还有奥斯族和赫兹莱吉族。

    ② 胡扎阿族来到麦加,赶走了朱尔胡姆族。

    ③ 杰夫奈·本·阿慕尔及其族人来到沙姆地区,他们又被称为加萨尼人,是由于那里有条河叫做加萨尼。

    ④ 莱赫米部落前往伊拉克的希拉,该部落有孟迪尔王国的建立者纳斯尔·本·拉比阿。

    ⑤ 塔伊族占领了艾杰厄山和塞勒山及叶斯里卜的东北部地区。

    就这样,这些部落分散在各地,有一个和他们有关的比喻,说的是“他们像赛伯邑人那样四散下去”。由于睦邻、联姻、战争和商业,南北阿拉伯人出现高度融合。但是这种融合并没能消除他们之间的分歧。他们之间的冲突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伊斯兰教的出现。

    麦加人的祖先是木达尔人和尼扎尔人,而叶斯里卜人则归属于也门。

    盖哈坦人发现阿德南人把预言引以为傲——他们的祖先是易卜拉欣,他们有先知,于是盖哈坦人也认为他们和先知有亲属关系,并把他们的始祖归于闪米·本·诺亚。

    阿拉伯伊斯兰历史历经了几个令人悲痛的时期,南北阿拉伯人之间的分歧和冲突不断引发悲剧,冲突甚至扩展到东非和安达卢西亚。阿拉伯人的政治星辰熠熠生辉时,这种敌对状态却持续存在,当阿拉伯星辰从伊斯兰世界政治舞台陨落时,这种敌对才逐渐平息并消失。

    4)阿拉伯半岛的地理

    ①位置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南部被阿拉伯海环绕,北部是沙姆地区和伊拉克,西部是红海,东部是阿拉伯湾。尽管只有三面环水,却把它称作“岛”,因为第四面的沙漠由于难以逾越,也被比喻为“海”。

    ② 形状

    阿拉伯半岛呈不规则的四边形,西北至东南长2200公里,宽1200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③ 山脉和高原

    半岛是一块高度不低于1500英尺的高原,在西部有南北向的塞拉特山脉,高度达3000米。在东南部是阿曼的绿山,纳季德有图韦格山脉。

    ④ 沙漠

    沙漠是半岛的最大组成部分,最大的沙漠是鲁卜哈利沙漠,面积为65万平方公里。

    ⑤ 气候

    北回归线穿过麦加和麦地那,使得半岛的气候接近温带气候。沙漠和低地气温高,高原地区气候温和。山区和高原有雨雪,沙漠则极少降雨,南部有季节性雨水。

    ⑥ 水资源

    半岛最著名的峡谷有锡尔汗谷地、哈姆德谷地、鲁麦谷地、代瓦希尔谷地、哈布纳谷地、哈达拉毛谷地。有一些湖泊、绿洲、水源和井分布,但没有河流。

    ⑦ 植物

    最著名的植物有椰枣、小麦、大麦、玉米、乳香树、咖啡豆、石榴、杏、巴旦杏和香蕉。

    ⑧ 驯化的动物

    骆驼、马、绵羊、山羊、狗。骆驼是用处最大的动物,被誉为沙漠之舟。在阿拉伯人的扩张中主要用来运送士兵和给养。骆驼在沙地上行走比马快,最能耐渴及进行长途跋涉。

    阿拉伯马则是世界上最美的马之一,贝都因人像关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关爱它。在战争中取胜也要依靠它。

    ⑨ 阿拉伯地理学家对阿拉伯半岛的地理划分

    帖哈麦:沿红海沿岸从严巴厄延伸到也门纳杰拉的低地。命名原因是由于该地区酷热无风。

    希贾兹:位于也门南部,帖哈麦东部。由若干谷地组成,介于由沙姆地区向也门纳杰拉绵延的塞拉特山脉中间。圣城麦加和麦地那都位于该地区。被命名为希贾兹是因为它将帖哈麦和纳季德隔开。

    纳季德:南起也门北至萨马瓦沙漠、阿鲁德及伊拉克边境,被称为“纳季德”是因为该地区地势高。

    也门:从纳季德向南延伸至印度洋,向西至红海,东接哈达拉毛和阿曼。古人将也门称为绿色之地和幸福之国,在该地建立了麦因文明和赛伯邑文明,著名的马里卜水坝也建于此地。

    阿鲁德:包括叶马麦、阿曼和巴林。被称为“阿鲁德”是由于它将也门和纳季德、伊拉克隔开。

    ⑩ 希腊、罗马地理学家对阿拉伯半岛的地理划分

    1.西北部的岩石地区

    2.沙漠地区

    3.幸福之地:也门

    通宝推:桥上,居庸叠翠,南方有嘉木,老芒,一无所之,观望者,红茶魔术猫,
    • 家园 好文章,建议给专有名词加上英文拼写,顺便提问题

      接触外国历史的东西多了,对译名不统一很头痛,建议楼主在专有词汇旁边写上英文拼法。我以前一直以为阿拉米就是阿拉伯,看到楼主的文章才知道咋回事。

      顺便夹带点私货,问仨问题

      1 为啥各大帝国对阿拉伯半岛都没啥兴趣?只有波斯人征服过巴林,半信半意的控制也门。其他的如波斯帝国、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罗马、东罗马都没征服半岛,其他关于阿拉伯的书籍,都没谈这问题,让我困惑至今。

      2 感觉穆圣之前的半岛农耕地带,有点像希腊时代的城邦,互不统属。外面的帝国不来征服,这些城邦好像也没扩张的欲望,甚至连征服临近城市的欲望都没有。各个城邦的政体也很古怪,不是君主制,也不像共和制,倒有点像以色列的士师制度。这是我的个人感觉,不知楼主是什么看法

      3 《草原帝国》中提到俩地名:波斯的伊拉克、阿拉伯的伊拉克,我不知这俩地是什么关系,百度找不到,找英文的吧,还不知道英文怎么拼,所以也没法找。望楼主解惑。

      • 家园 好问题

        在蒙昧时代,罗马和波斯的边境曾经多次被游牧的阿拉伯部落骚扰。这两大帝国并非不想解决这个忧患,罗马帝国曾从埃及边境沿着叙利亚大沙漠直到幼发拉底河,建立了一道防线;萨珊的沙普尔二世也曾对阿拉伯部落发起一系列大战,夺走了伊拉克南部与巴林。但它们实际上无力彻底消灭贝督因人。这与中原帝国无法彻底根除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威胁是一样的道理,农业社会的生产力不能支持其军队远征游牧地区的后勤补给,也无法获得足够的情报支持。

        阿拉伯半岛的环境比蒙古大草原更恶劣,整个半岛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沙漠,其间又有高原与山脉,只有西部沿海地带有绿地,还有一些绿洲点缀在沙海之中。贝督因部落大部分生活在广袤的沙漠中,定居在绿洲城市的农耕阿拉伯人是很少的。

        无论是拜占庭还是萨珊,抑或是其他古代帝国,其军队都不可能长期深入大沙漠。沙漠里缺水缺粮,地形单调却又变化多端,唯有当地人才能知晓绿洲与地下水的位置。即使是定居在绿洲的阿拉伯人,一遇侵略也可以迅速退入沙漠躲避。兼之阿拉伯各部落为了争夺生存资源而长期战争,使得阿拉伯人勇猛善战。故而两大帝国占领这些地方是得不偿失的。

        两大帝国感兴趣的地方包括也门这块阿拉伯半岛最好的土地,以麦加为中心的汉志商道,还有能保护自己边境的一些地区。对也门,埃塞俄比亚和波斯都曾经占领过。对麦加,570年,埃塞俄比亚发动了“象战”,结果因染上天花而几乎全军覆没。对帝国边境,双方各自扶植了加萨尼王国和希拉王国,以羁縻阿拉伯人。

        ==========================================================

        在蒙昧时代,阿拉伯人各部落间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实际上是因为沙漠不能承担过多人口,只有以战争夺取绿地、水源、牲畜等生存资源。而能在绿洲上的小城市麦加、麦地那等地立足的部落,必然是强大的部落乃至部落联盟。

        以麦加为例,该地原先是由从也门来的胡宰阿与朱尔胡姆部落控制的,朱尔胡姆部落甚至控制了天房。然而到了5世纪,古莱氏部落强大以后,便从这两个部落手里获得了管理麦加和天房事务的权利(其中最重要的权利之一是掌握饮水),也就有了主导整个汉志商道的权利。

        古莱氏不但有着强大的军事力与商贸资本,而且和许多部落结成军事同盟。而为了维护极其重要的也门、沙姆、伊拉克三地商道,古莱氏更与商道沿途的诸多部落签订契约,保证商队安全顺利通过。古莱氏人还与其他部落广泛联姻。

        蒙昧时代阿拉伯人的各城邦大致都是由这样的强力部落统治,彼此之间并非不打仗,只是还没有一个部落能强力到能统一的地步。

        当时的阿拉伯人还没有国家这一概念,一切行动都围绕着部落与家族进行。每个部落的首领称“谢赫”(长老),采用原始民主制推选,当选者首先必须是部落成员,此外,还要求年长、资深、有魄力,有智慧,对部落的贡献大。

        部落成员的纽带是亲属和血缘关系,而不是对谢赫权力的服从。谢赫不能专权,他是部落长老们的首领,负责定期召开部落会议,组成长老会,讨论、商定大事。如:宣战、议和及涉及部落利益的事务。这被称为“舒拉”(协商)制度。

        部落也没有明文的法律规定,而是通过“惯例”来判决,即很久以来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其中就包括“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以及血亲复仇思想。

        ==========================================================

        阿拉伯的伊拉克在书中是不是又称为“伊拉克·阿拉比”?倭马亚时期设置了阿拉伯伊拉克和外伊拉克省。然而其实质就是指阿拉伯人占据的伊拉克领土,其范围应该是随着阿拉伯各王朝的兴衰而变化的。

        倭马亚王朝时,阿拉伯伊拉克包括库法、巴士拉和阿拉伯半岛东部,外伊拉克包括伊拉克东部、伊朗与河外地区。然而到了阿拔斯王朝晚期,阿拉伯伊拉克实际上也就只剩下伊拉克中南部,巴格达附近等一小块地区了。

        而从布维希王朝(白益王朝)一直到萨法维王朝,伊拉克许多土地一直处于波斯人统治下,自然是波斯的伊拉克。

    • 家园 请问这是哪本书

      比纳忠的那本怎么样

    • 家园 献花感谢,认真学习
    • 家园 阿拉伯人、犹太人都是闪米特人

      《圣经》旧约中的创世纪和《古兰经》中皆记载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是犹太和以東種族的祖先、兒子以實瑪利是阿拉伯種族的祖先,在基督教信仰中,亞伯拉罕(易卜拉辛)是信心的楷模,他愿意服从上帝、把自己的独生子以撒献祭,预表了上帝献出耶稣。在伊斯兰教裡,易卜拉辛(亞伯拉罕)同样是信仰之楷模,顺服上帝把儿子以實瑪利献出。

    • 家园 阿拉伯人的书里也有很多不靠谱的说法

      闪族人是不是应该是语言上相近的一群部落吧?不算是血缘上的民族吧?

      关于闪族人进入尼罗河三角洲和含米特人混血后,才产生了古埃及文明的说法隐隐带着一些自大;同样的还有关于闪族人和苏美尔人混血产生古巴比伦人的说法。

      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的起源和闪族人根本没有关系。

      • 家园 古巴比伦人那可不是阿拉伯人而是西方的说法

        古巴比伦人大概指的是阿摩利人,闪族。除此之外,之前建立苏美尔——阿卡德文明的民族之一阿卡德人也是闪族。西方史书里面一般是如此写的

    • 家园 这话靠谱吗?

      在漫长的中世纪,阿拉伯语曾是世界上大部分文明地区的科学、文化和进步思想的用语。在9世纪至12世纪之间,用阿拉伯语编写的哲学、医学、历史、宗教、天文和地理书籍比任何一种语言都多。

      “中世纪”的时间跨度和唐宋大体重合,中国加上印度,加上东罗马,怎么可能轮到阿拉伯语来成为“世界上大部分文明地区的科学、文化和进步思想的用语”?

      9世纪到12世纪之间,那是晚唐到南宋,我就不相信阿拉伯语编写的书籍能超过中文的书籍。

      所以我一直觉得,阿拉伯人在西方中心论上,跟欧美人是一个调调,一丘之猪。

      • 家园 楼主,勿忘之!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 家园 就是 阿拉伯人YY的程度不容忽视

        阿拉伯人的很多东西都带着一股明显的自大,浮在表面上。

        和欧美还不太一样,欧美是骨子里头就没考虑过其他地方,他们的“世界”就是欧罗巴或者北美。

        阿拉伯人总时不时的要来一下,强调下。

      • 家园 心理应该健康一点

        而且,也应该注意文明用语。

      • 家园 您的头像

        您的头像来自的那个网站被认为有恶意软件,打开您的回帖,有些浏览器会报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