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管理案例分析:权力的真相1 -- wqnsihs

共:💬790 🌺26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斯坦福福博士后

        Buddy, you clearly do not understand the American academic system.

        First, post-doc is not a degree, contrary to perception of most Chinese.

        Second, post-doc in chemistry/engineering/biology does not mean that this guy knows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Third, post-doc=incompetent Ph.D. graduates who can not find industry or professor jobs.

        Inside management schools, post-doc=LOSERS.

        Fourth, your friend might never studied for long time in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Some Chinese scholars just spent gov. money working in some professor's lab. They are cheap labor employed by US professors.

        I met many post-doc with non-US degrees before: they do not have enough time in States to really get exposure to American culture, management. Most of them speak poor English.

        I hope you find such info helpful.

        If somebody spent 5-6 years in States and get a Ph.D., then that guy really learned a lot and became expert in his or her subject field.

        While post-doc means NOTHING. It is a title used to fool Chinese.

        • 家园 post-doc=incompetent phd?

          你这也太绝对了。斯坦福的博后没两把刷子恐怕还当不了啊。

          • 家园 parishg是从他自己的阅历说的

            也许他不知道有的 major 从1970s 以后就必须有 post-doc 经历才能够申请 tenure-track professor 职位了。跟 DOE 经常接触的人很容易发现这些例子,包括斯坦福。

            又或者他知道,但是已经习惯把自己接触的行业作为整个世界了。

          • 家园 if one can easily find a

            high-pay professor job, why you waste time to be other people's cheap labor and get paid $25k per year and live around the expensive Stanford campus? We all know the living cost there is so high...

            Ph.D. graduates become post-doc mostly because they lose out in the competition for high-pay industry or school professor jobs--BTW, it is usually fair game in States for those kind of jobs. Therefore, post-docs are often losers.

            In the business school, seldom a Ph.D. graduate will pursue a post-doc. If one does that, you can be 100% sure that that one is a loser in the job market.

        • 家园 谢谢你的信息。的确就是个忽悠的东西,我们没有一个人把他那

          那个玩意当回事情。只是官员们很晕菜。更多我不能说了,会被人肉。

      • 家园 关于元老

        没想到老大浪漫和有人情到这么个地步。原以为毕竟管理着数十亿的资产,浪漫之余也该有些理性。闹了半天,老大是那种“我的孩子我打死都可以,你要敢碰一根手指头我就跟你急”的人。同时也看出老大相当的固执。

        哪个狗日的才会让他拿回扣,老子自己整死他
        这两点老二根本没有意识到,即使在与老二发生冲突后也没有搞清楚,或者认为得到集团的承诺“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所以认为自己有权不理会这些。

        看来对于老二这样的人,一方面是制定管理制度时不能轻信集团关于两权分离的承诺,同意上任前要与老大深谈一次,在管理权限方面获得共识;一方面在工作技巧上,有些决策(比如在动老人的时候)必须要让老大觉得这是自己做出的。

        对于元老,我觉得如果能够适应新的管理制度的,当然继续留任。那些不适应的,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1. 如果是技术骨干,可以先肯定他的成就,让他对核心技术和生产流程做一个全面的总结文档。然后说服他去从事后继产品,或者新品研发。明确让他与老产品脱离,把老产品留给其他人。一般干技术的在结束老课题后还是应该乐意去搞新的,只要思想工作做的好,不要让他以为是赶他走给后来的人摘桃。

        2. 如果是生产,运营方面的骨干,他们的特点是善于在工艺流程上创新并打开市场,而不是守成与拓展,那么可以请他们去新建其他企业

        3. 对于实际没有很强能力,但又参与创业的人,可以安排虚职。

        但是一定要给他们相当丰厚的“创业奖”,可以是现金与股份结合的形式。同时用政治手段或者权威告诉他们,今后你们不要参与现在的企业运营,但由于有股份,只要企业好了你们仍然能得到利益。给部分人“顾问”的名义也能让他们发挥余热。

        具体到这个案子,我同意“云中飞”的观点,集团应该有有所图谋的。那么站在集团的立场,似乎一个比较好的方案应该是让老大当副董事长兼COO,给一些股权,明确职责只有研发和生产,其他运营权归老二。集团调人当名义董事长,老二向集团负责。同时以老大个人名义设立基金(企业出资一半),供老大发挥浪漫主义去。

        不知道这样的方案是否可行?

        ======================

        顺便说一下,目前的处理方案里,把老大上调到集团当首席科学家,实际上是把老大与这个企业(他的“儿子”)分开了,而且这个首席科学家很可能还是虚名(毕竟他不是搞理论出身,也许对这个产品有研究但对集团其他产品估计所知不多)。对于老大,我觉得这似乎很难接受。如果他真有主席打游击的精神,说不定还会鼓动留在企业里的老属下继续闹的。

        • 家园 闹事是不敢了,毕竟闯了大祸,这是集团修理他的永恒把柄
      • 家园 权力与特权

        说这个可能有点滑稽,可是对于很多在中国文化下长大的人来说,真正追求的不是权力而是特权。也就是说别人不能做的事儿我能做的权力。小到一个餐厅老板,大到几亿身家的巨富,一方大员,都有类似的想法。事实上,这些特权很少真的对他们有实质上的影响。比如说餐厅的老板总是要在餐厅的钱箱里拿钱。其实挣多挣少的那钱最后都会归到老板手里。从钱箱里拿来拿去的常常搞的收银员很难做。或者说你讲的那个董事长,其实报销的钱对他来说应该不算什么。不要说一个月不报,估计一年不报也不会影响到他生活。可他就是要做,而且越是这种制度上不允许的事儿他越在乎。真是应了那句偷来的东西吃的香。在生活中也是,很多当官的可以说是一方诸侯了,可就是过收费路不要交钱。真的在乎那几个钱吗?就是要这种别人做不到的事儿来体现自己。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要改变这些比改变贪腐还难。没有几代人慢慢的做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

        从忙总的贴子里感觉到忙总做事非常理性化。这是好事,而且是大好事。可也会误事。水至清则无鱼,在中国这种文化氛围中,完全的理性常常会是做事的阻力。在很多情况下,借力打力,迂回作战的效果要比正面顶住要好的多。也许,这才是不是办法的办法。

        • 家园 你说得对,很多人都劝过我:水至清则无鱼。但是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忍不住。

      • 家园 我对这个案子的处置建议

        1、让老大做董事长、兼CEO

        2、给老大配一个女COO,负责执行,最好来自国企,且不是集团安排的。

        3、对元老给予股权,可以走人或内退

        4、企业上市

        5、老二调离到其他公司做CEO

        6、让老大去做些培训

        7、集团安排个人做CFO,管好财务(可能已经这样安排了)

        国有民营是最好的模式。

      • 家园 再说创业元老的分配

        创业元老经历过创业期的艰辛,是应该有不错的回报的。这是故事里老大安排的失误,他自己得了一个亿,却没有给他的创业伙伴相应的安排,还期望他的伙伴们跟他一样效忠于这个企业,这是很幼稚的想法。

        从公允的角度说,创业元老虽然技能不行,但毕竟参与了创业的过程,应该拿着适当的退休金,走人,去做他们适合或期望做的事情——当然,他们不能做与原东家竞争的事情。这对企业和个人都是有利的,对全社会的资源分配、激励人们创业都是有利的。既然老大在这个安排上没搞好,老二应该按照上面说的原则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而不是忘记历史,只看现在的业绩、能力什么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