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知青问题的一点看法 -- 渔樵山人

共:💬314 🌺2270 🌵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也说说历史合理性与正当性

          就像渔樵山人河友说的那样,“很不喜欢把知青归为一类来说”。那么就说说我最熟悉的文革中的大规模的上山下乡吧。

          抛开那些慷慨激昂的话不说,其实这个时期鼓吹上山下乡只能是一个目的,那就是减轻城镇就业压力,至于这么大的压力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就不在这里细究了。当然以我的小人之心来推测,应当还有保卫文革的伟大成果,避免被我们这些习惯了造反的小将们黄了好事的意思在里头吧。

          作出了牺牲就要求回报,那不也是一种对理想的的污蔑吗。上山下乡过了就要求升学招工提干,这和以前的学而优则仕有什么两样吗?太功利了。再说了,凭什么知青就可以升学招工提干,农村人就该一辈子呆在农村?

          “如果没有强制下乡可能会好很多”,你这是太理想主义了。如果没有强制,去的人有多少?就是去了也会很快回来的。这如何减轻就业压力?当时的情况下,两三年后这个压力会减轻吗?当然你把这个事情变成像服兵役那样的常态的想法还是不错的。

          “强奸女知青是犯罪。这和如何评价整个上山下乡运动没有关系”。所有的强奸都是犯罪,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大规模的“潜规则”可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大规模的走后门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我稍微修改了一下上面对渔樵山人回复,有空可以再看一下。

          关键词(Tags): #乡下纪事
          • 家园 我没有说上山下乡是个完美的东西

            上山下乡的具体过程里当然有很多问题。

            我们的不同在于,你是彻底否定派,觉得这个事从根子上就错了,包括当年的那些理想,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消除城乡差别,接受再教育之类的,都是骗人的,要么是不可能实现的,要么是不值得追求的。现在没有人提这些,也没有人信这些,说起来都是一片骂声,这就很好。

            而我觉得,这些理想还是可贵的,必要的,可以实现的;老百姓不相信社会主义和阶级斗争是很糟糕的,因为这样他们在面对资本的压迫的时候就没有理论武器了。

            实现理想的过程里有问题的地方可以改。老实说,现在的学生还真是应该去下下田,割割稻,比学什么钢琴绘画恐怕更有意义。

            我相信当时搞上山下乡有就业方面的考虑,但也相信当时大部分人们对理想的追求是真诚的。它也许是一个失败的实验(也不是完全失败),但不是一个骗局。

            • 家园 打住,打住,

              我什么时候否定过这些理想呢?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消除城乡差别,接受再教育不是靠大喇叭喊出来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出来的。

              这一辈子我见的最多的就是那些忽悠着别人堵枪眼,自个儿在远离战场的后方对着话筒喊话的。

              “老实说,现在的学生还真是应该去下下田,割割稻”,完全赞同,而且还不止学生,这样在网上胡说八道的会少很多呢。

              • 家园 没有否定么

                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是忽悠么?

                说阶级斗争是忽悠的人,要不然是自己被忽悠了,要不然就是根本也在忽悠。

                现在手里拿着大喇叭的,可不是在宣传什么消除城乡差别。他们讲得整个是另外一套说法:从全面否定文革,毛泽东闭关锁国,到打破铁饭碗,国企私有化,到房价还要再涨二十年,穷人本不该买商品房等等等等。你的关于文革的说法,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正是这个主流说法的一个部分。

                • 家园 要想理想得到实现,就要面对事实,

                  有错误需要反省,才能轻装前进,我觉得这是左派需要先做的一件事,而不是掩盖错误,掩盖事实。

                  • 家园 道理是没错

                    文革在我看来是一次失败的手术

                    但是手术的失败不等于说本来就没病,纯粹是瞎折腾

                    从近几年看,这病眼见越来越重,再不治就真没治了

                    上次手术失败的错误当然要反省,但是首先还是要搞清楚有没有病,要不要治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呵呵,看看这个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792983

    • 家园 口头扔蛋
    • 家园 宝推...宝推...客观...客观...

      俺下乡第一年...没有啥12元一月的事...算贡献给队里了...

      在社员家住聊半年...队里马车去县里拉回来一车木头...

      给俺们三人盖聊三间土屋...做聊三张单人床...

      当时...社员见到俺们每天刷牙...还编的顺口溜笑话俺们...

      不好听...俺就不重复聊...

      现在土地都承包聊...再下乡的事就不是那么好办聊...

      俺只把它当个经历看待...

      随波逐流有时不是坏事...你左右不了自己的命运时...就顺流而下吧...

      有力气划几下...就找个岸边靠靠...

      回过头来看看...要没这经历...这一辈子也太单调聊...

    • 家园 比较客观,花一个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把两个臭鸡蛋摆在一起并不能说明其中一个是香的

      即便是其中有一个不那么臭又能说明什么呢?无非还是两个臭鸡蛋。

    • 家园 花是你的,宝是我的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补充一点。

        南京是老三届一起下的,初一、二、三、高一、二、三。不同的是初中生每个班有十几个升学的,大约能占班上人数30-40%

        各地政策可能有点不同,南京的政策是老三届除初中升学的以外全部下乡,不过我们走时这个具体政策还没出台,也就相差一个月吧。印象中在十二月出了个毛主席讲话鼓励知青下乡,老毛的鼓励在当时也就是决定了。南京老三届下得很快,我们是十月二十三号走的,到十二月份内蒙又到南京要一批,我姐姐也报了名,但因剩下的学生人数太少而没成,她后来升学了。

        南京的69、70、71三届所谓新三届,全部留城。不过留城也不一定有好工作。我弟弟分配到饮食服务公司,那时可能是因为备战要求各地物资尽量自给,于是我弟弟到了饮食服务公司开的煤矿当车前工,就是在板车前面的工人。此矿一天大概能挖出两板车煤,不与外来煤混起来还点不着,于是许世友把南京各煤矿按到徐州组建了个煤建团,我弟弟到那里开了两年钻机才回宁。

        我们的安家费是四百元,包括冬装费(南京的棉衣到内蒙过不了冬,参见九兵团,所以给我们发了棉衣棉被,到内蒙后又给做了光板羊皮袄)、建房费(120)、第一年的粮食和零花钱,零花钱发多少不记得了。

        完全自愿下乡的知青不是很多但是有的,俺当年为去内蒙写过血书,俺LD是我们去后第二年和几位同学瞒着家长把户口拿了自己跑去的。早去的比晚去的多,越往后越不愿去,到七三、四年许多人只是把户口迁下去,除了去交钱取口粮以外人从来不去。

        农村肯定是比城里穷(一百年以后不一定),知青的下乡生活肯定要比在城里艰苦得多,这是毫无疑问的。有了机会知青会回到城里,但这不表明下乡没有自愿的,因为你一点也不自愿完全可以把户口留在农村,自己回到城里混日子,吃父母饭,已经吃了十几年再多吃几年又何妨?农村又没有人看(第一声)着你?出门也不需要路条。俺在牧区时经常到其他知青点串门(那里路远一出门就得几天),有一回得到队长表扬:“xx出去知道打声招呼了”。

        要说城里的好处,这不包括劳动的轻松。当时整个中国机械化也不多,许多工厂还是靠体力劳动,事实上我在工程队的劳动强度比在牧区高得多,而且在工厂里不请假就外出是要算旷工的,日子多了要被开除。

        另外,苦不苦有两个方面,一是实际生活条件,二是个人感觉。前一个是个人没法改变的,第二个完全是个人的心态。如果你相信年轻时吃些苦有好处,再对比一下农民兄弟的生活,心理就会开朗得多。

      通宝推:洗心,南京老萝卜,醉寺,起于青萍之末,达雅,邻居大哥,kmy18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