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买不起房,革命导师的话也不灵,咋办呢? -- 本因坊幻庵

共:💬57 🌺20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根本就没有必要一定要具备德国崛起的条件

            1,德国的最初崛起,是在整合内部的同时,遇到了德意志民族千载难逢的天敌-法国军政最糜烂的时期之一。击败法国是德国一切的开始包括崛起。这就和日本在甲午海战打垮中国一样。

            2,大国崛起根本就不可能复制别人的条件。即使有类似的条件深究起来也是不一样的性质。没有美国驻军日本,以日美关系来看日本会不会再度崛起?二战后的日本具备更好的经济条件相对于拿破仑后的德国,但是她崛起了么?同样两德统一前德国具备更好的经济基础她崛起了么?到今天英法在世界上的重量也是大大超过德国的。

            3,德国的社会组织结构本来就是被大国竞争淘汰了的东西。一战二战是大国争霸的产物,但同时也是强国之间不同的社会组织结构的竞争。说千道万比不上结果有说服力:德国无论是一战前的社会结构,或者二战前的社会结构都是世界列强中的缺陷。不能否认德国在两次大战前都曾强极一时,但是缺陷就是缺陷。代价就是德国再无崛起之日。先后主动发动两次大战来试图解决国内矛盾本身就说明德国的社会组织非常有问题。

            4,技术官僚强势必然意味着社会组织另一个重要方面的缺失。看看英法美这些完全崛起的列强应该会明白些。德国过分强调和重视技术官僚在政治活动中作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5,崛起也是有硬指标的。德国真正而论只能算“准崛起”。德国昙花一现的击败世界强国如同极光一闪而已。德国的经济指标也是昙花一现:在1913年占据世界第二,1914年即发动世界大战。这也是世界强国中的独一份。

            6,二战后两大战败国雄踞世界经济第二位和第三位长达50年,直到最近中国后来居上。其实质本来就是日德两国分别在地缘上处于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最前沿,也恰是帝国主义阵营中最需要在经济上强化的环节。

            7,毫无疑问,日、德经济的领先需要所有的强国学习。现在也没听说过哪个强国不会去学习对手。

            8,崛起,这个词是要经历铁和血,人命和国土的扩张后才能用的。德国的两次崛起都以失败告终。

            9,很多方面,德国当年击败法国而踏上强国之路的最初崛起,和中国历朝的残酷、冷血、和无人性的崛起之路相比如同过家家一样轻松太多。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军队国家化立即导致军阀割据,然后变质了的解放军就会

              去攻击你

              1935年6月懋功会师,张国焘兵力近十万,对中共政治和军事领导权虎视眈眈;而此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红军兵力不过八千。想想一格公在民族危亡之际仍被各地割据派系掣肘以致真正的生灵涂炭,就可知没有党指挥枪的原则,红军领导权得以保持和长征得以胜利不可想象。

              对那些怀疑“党控制下的军队可能变质”因此高喊军队国家化的人,我衷心希望送他们去野战军连队里作心理辅导。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喝口水,歇一下

                  很好。

                  我若错误,你也不妨接着写,我也不再辩解。我若错了,那就是我错了。如果我正确,我还用说什么?如果我错误,我辩解又有什么用?

                  至于“打PP”一语,确实不够严肃。我改去。

                  如果组织是不可靠的,所有的硬件装备只是摆设而已。明朝守山海关的明军实力不能说不强悍吧,结果吴三桂领导的组织投靠了自己的敌人。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强调一点,我们是党指挥枪的。

                  不管你说什么,对这段话,我就是这个态度。

                  至于细细争论一词一句、抚慰书生脆弱心灵之类的事,鄙人是粗人,懒得干。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你这个人非常自私

                      归根结底哪个时代的和平生活都是用底下军人的血和命换来的,你这空谈一点用不顶。别看和平时期卖弄点小才气,有人给你送花,有人捧你;危难来临时候冲上去送死的是军人,和平时期辛苦遭罪让你能在战场后面说没有良心的风凉话的还是那些军人。你这个人非常自私。

            • 家园 送花得宝
          • 家园 德国人口

            你说的德国人向外移民范围是把东普鲁士地区算成外国?

            十九世紀末,東歐地區德意志帝國的「東土」(Ostgebiet)面積超過三個台灣,住有近一千萬德語人口,這些地區的德裔不一定都佔多數,和其他族裔的人口往往有被德裔族群壓迫的感覺。比如說,波蘭人曾經看著自己的國家好幾次被俄國與德國瓜分,他們認為德意志帝國的東土完全是德國所強佔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捷克甚至有少數蘇臺德德裔組成所謂「自衛隊」(Selbstschutz)迫害捷克當地人。

            许多歐洲移民移入拉美的時期並非大航海時代,而是19與20世紀之交,他們集中在阿根廷、烏拉圭和巴西南部,以義大利裔、西班牙裔、葡萄牙裔、德裔與愛爾蘭裔為最多;現今拉美德裔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是巴西南部與阿根廷。在巴西,純德裔的人口有六百萬,若把有部份德裔血統的巴西人列入,則數字為一千兩百萬,在巴西南部的省份南大河州(Rio Grande do Sul),德裔比例可達40%,還有許多德意志風情的城市和地方慶典。台灣人比較可能知道的巴西德裔名人,大概是名模吉賽兒(Gisele Caroline Nonnenmacher Bündchen);阿根廷則有大約6%的人口為德裔,其中包括一百二十萬原居南俄的「伏爾加德裔」(Wolgadeutsche)人口,和為數約四十萬的門諾會信徒(Mennoniten)與瑞士裔族群。

            外链出处

          • 家园 葡萄多写点吧

            我限于眼界,所缺就是在这些方面。

            而且葡萄的点拨一针见血,看了可以免去很多弯路。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德国传统中的思辩还是很见长的

            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享乐可比一比。

          • 家园 回头一想,感觉德国崛起的环境和路径与中国现在很相似

            不知道我理解您的意思对不对。

            首先欢迎葡萄您王者归来吧,呵呵!!!

            您是说:中国现在在许多方面都不具有德国崛起时的基础

            但我看了您列出的几条,觉得和中国的情况差不多啊,只是环境变迁,国情不同罢了。

            1、中国也进行改革开放,进行制度创新,这也是一直以来都倡导和实际在干的工作,不仅与台湾进行制度竞赛,还包括与美国、日本,甚至与香港都进行学习创新和制度竞赛。

            这其中也包括了毛时代的教育、医疗、土改、基本工业化、精神面貌,以及政治制度上的革命;当然目前主要受惠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其中也当然有教育、医疗、住房等等包括了,只是政治体制由于求稳而改动较少吧

            2、国内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等一系列与新中国有关战争的获胜,给了新中国不同于以往一百多年的国际国内安全和稳定发展环境,同时在融入现有的、由老美这个超级大国统治下经济政治秩序的国际社会,中国也借着冷战后新科技革命的末班车开始发展。

            虽然在公司体制、科技等方面,作为后起之秀,中国还远谈不上什么贡献,但毕竟老毛的三个世界,胡哥的和谐世界等,也算是中国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

            凭借着少有的和平环境,毛时代打基础、邓的开放,都使得中国人下海、山寨、乡镇企业等成为可能,凭着中国人的聪明,有了自由发挥的机会和权利,没有可能不发展起来中国。

            3、至于政治基础,虽然中国的政治改革一直饱受诟病,但也算独一无二,虽然官员“唯GDP论”,唯上等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情。虽然所谓的“北京共识”还没有系统化,但最后肯定会包括有关中国的这个政治体制的与时俱进。

            4、至于海外移民,当然华侨,留学生这些都很多,只是还没到德国这种程度,因为真的是现在这个国际机会已经没有了。

            当然,还主要由于中国太大,人口太多,虽然在海外的华人绝对数也算个国际社会的中等国家,但与总的中国人基数一比,还是小儿科了。但海外华人(广义包括港澳台、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等)成了中国80年代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主要技术、资金、及支持来源。这也是俄罗斯现在想学习中国中谈到中国特点之一,海外印度人也对母国帮助甚大,如IT,米塞尔等等。

            回顾了一下俾斯麦以来的德国崛起历史,还是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然这一特点也包括美国了,毕竟中国的架子太大,现在的学习对象当然不能仅仅是德国。中国发展之路应该说是借鉴了世界列强各自的特点,并中国化。

            前文我也提到,一国工业化的途径、路径也就三种了:英法模式(技术革新+殖民地资源、市场),美俄(苏)模式(国土广大、资源丰富、主要靠国内市场),德国模式(出生晚,那就主要靠国内子民的血汗了)。

            日本等后发国家那就更当然要揉合最适合自己的模式了,但主要是德国模式+英法模式,这是基于其崛起时的国际国内情况的,只能依靠压榨本国人民的血汗(《阿信》、日本妓女)+殖民中朝了。

            既然德国的崛起之路和中国如此相似(当然由于中国个子大,其也有美俄模式,如最初的卖资源等等),也就难怪目前西方非常恐惧中国的崛起了。

            如当时德国在威廉皇帝、容克军事制度下面对外贸市场的萎缩,和英法等的贸易壁垒打压,必然会以铁血获得生存空间。他们当时应该也面对中国如今面对的贸易、汇率及金融方面的问题吧?(这个还请大家能否给科普下,我也没这方面的资料,都是从官方教科书、西方电影电视了解德国历史)他们的应对呢?

            当然,由于葡萄上文,不认同中德发展之路殊途同归,因此我也斗胆考虑到德国后来的遭遇,非常想请教河内大牛,如葡萄您认为目前中国所面临的问题能从德国借鉴哪些呢。

            基于胡哥的和谐世界,我们当然不可能铁血了,但从《中国不高兴》提倡的持剑经商(新民族资本背景),以及几年来的亚丁湾护航,刚刚的南海护渔(4月1日启航,已开始在曾母暗沙附近中国传统渔场——西南渔场护渔)应该也是中国不得不亲自捍卫自己的利益,因为冷战红利这棵大树已经不能给中国这条巨龙遮风挡雨了。毕竟,冷战的胜利者早已对中国吃醋了。社科院:某些大国心态失衡恶化中国安全环境

            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跃居世界第一大出口国,GDP的规模正在逼近世界第二大国。面对中国的崛起,某些大国作为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失衡心态加剧,对中国的防范意识加强。这种失衡心态、防范意识通过挑动民族主义情绪,客观上加大了中国的安全风险。在中印边境争端、中日东海划界争端、围绕力拓间谍案的中澳争端中都可以看到这类因素的影响。

            此外,区域外某些大国插手中国周边事务进一步加剧了本已存在的周边安全风险

          • 家园 不过中国也有一点是德国不能比的。就是疆域和人口。

            不过中国也有一点是德国不能比的。就是疆域和人口。德国最终的失败根本上是源于生存空间的狭小,而海外殖民地也基本被先到者瓜分干净。为了取得足够撑起一个世界大国所必需的生存空间,它做了两次超出它本身能力的尝试。当然,最终结果我们也都看见了。中国基本上没有这样的问题。毕竟先人给我们留下了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地盘,这个数字应该已经超过了成为世界大国所必需的阈值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