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我的平凡的世界 -- 成奎花

共:💬167 🌺44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您的某些理论给我的感觉就像讲求阶级斗争的文学欣赏课本

          看了《文人与行》,陈mm大体上是很对的,但是对某些地方有一点点小小的异议,郁达夫是进步文人不假,人也属于好人,但是说真的,他自己写他在日本的生活,连我都有不能接受之感。其追求肉欲思想赤裸裸浮于文字之上,对一辈子自命风雅的梁实秋似乎的确无法接受。

          梁实秋的私德的确有点问题。不过比起来毛太祖,我觉得也就那么回事了。毛太祖第一个没有死换第二个,第二个没有正式离婚换第三个,也够私德不淑啊。那个年代私德不淑的人很多,非梁实秋唯是。而且梁实秋又不是典型的汉奸文人。

          不知道您有没有看过林语堂对鲁迅的悼文,鲁迅当年是跟很多人不顺的,不只是梁实秋。估计当年鲁迅没有在文章中骂过的人很少很少。只不过是《文学和出汗》有幸入选老版课本,所以为我们所知。我当年看鲁迅的著作,最大的感触是“怎么他讽刺过的人这么多”,鲁迅的心肠我是理解的,但是当年的人的确对他也都有所非议。即使是林语堂,在调侃和褒扬中也不无一点小小的意见。林语堂的文字我看过的算不少了,未尝见过这种口吻。

          http://tieba.baidu.com/f?kz=58740662

          不是不烦我提醒,而是您所作出的评断前后稍微有所矛盾奥。题目是“我的平凡的世界”,而后面以一己之见号称他是“80年代最好小说”。就我看来,我觉得,您对西洋文学的格式结构了解算深,对中国文学的传统了解自己觉得不足,这是无论如何也扯不到据此就褒赏《平凡的世界》的文学性上去的。同样,平凡的世界也提不到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高度上。这本书摹仿了一些现实和掺杂了一些理想,但是这些现实和理想,跟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有多大关系?值得用这种语言来推崇而极化吗??

          • 家园 呵呵,年轻人经常会觉得自己的经历前辈一定不曾有过。

            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理解。

            怎么说的来着,人不SB枉少年!绝对不是贬义。

          • 家园 MM不必客气

            称呼“你”就行了。

            您的某些理论给我的感觉就像讲求阶级斗争的文学欣赏课本

            先说句和文学无关的话,对于中学课本和阶级斗争,我刚好过了“否定”阶段,目前处于“否定之否定”阶段。

            梁实秋的私德说真的我无意褒贬,就算一个私德无可挑剔的人,在上世纪国家内外交困民族存亡堪忧的情形下还写出那么怡然的文字,有点象看到一个人坐在死人堆里品茶,我是会反胃的。而就象郁达夫那样私德我很看不上的人,有举身赴国难的勇气,我也佩服。陈MM那片文章的文眼在我看来不是私德,而是各色人等在国家民族前的态度选择,私德在历史评价无足轻重,只在八卦中占有大头。

            不知道您有没有看过林语堂对鲁迅的悼文,鲁迅当年是跟很多人不顺的,不只是梁实秋。估计当年鲁迅没有在文章中骂过的人很少很少。

            曾经和老外争论西藏问题,他也说了相似的话:“美国、法国、英国、德国这么多国家都反对中国的说法”,我回答他:"你不用劳神一个个举出这些国家名字,你可以很方便的用一个词概括,西方国家。"举出同一类别中的不同个体作为作为论据不能增强论证力度。

            题目是“我的平凡的世界”,而后面以一己之见号称他是“80年代最好小说”。就我看来,我觉得,您对西洋文学的格式结构了解算深,对中国文学的传统了解自己觉得不足,这是无论如何也扯不到据此就褒赏《平凡的世界》的文学性上去的。

            MM谬赞了,我对无论中西方文学都是门外汉。你可能误读了我的主贴,我在主贴里面和后面的回帖里都一直在申明,这是关于个人阅读体验,并没有谈及作品文学性。后面回怪叔叔的贴里也提到这点,也许我们能达到一点共识 成奎花:怪蜀黍又出来打酱油了

            对于平凡的世界,我同意你认为其“文艺价值”明显不足的判断,但是“文化意义”在我对其综合价值评价中占有较大比重,正如你所说,我们的异议在于“比重”问题。

            • 家园 我觉得,梁实秋不像您所想的那样

              就算一个私德无可挑剔的人,在上世纪国家内外交困民族存亡堪忧的情形下还写出那么怡然的文字,有点象看到一个人坐在死人堆里品茶,我是会反胃的。而就象郁达夫那样私德我很看不上的人,有举身赴国难的勇气,我也佩服。

              梁实秋当时从北京一路逃到大后方教书著文,我想他已经算是尽了一点国民党统治下文人的义务了。他不与共产党交接这个算是基本的阶级属性问题,略过不提。梁实秋自始至终没有任何直接支持日本侵略者的行为,这个跟周作人是有根本区别的。而且,如果梁实秋真的投奔了日本人,就不会有他在四川雅舍的那些文字。梁实秋在大后方雅舍里面写的那些苦中作乐,又何尝不能看做一种即便是放弃所有,也要抗争的精神呢?

              您既然在主贴不涉及《平》的文学性,那还是不要谬赞这本书是“80年代最好的小说”的好。一谈到最好的小说,就必然涉及到文学性的。

              陈mm的帖子我又细细的读了一遍,里面诛心之论是蛮多的,当然也发掘出来不少事实。比如,“徐这样的,便是雅玩;郁那样的,便是下流。其实说白了,有钱便得“名士气”;穷酸便要下流。梁先生的标准不过如此。这跟许多人乐于单批朝鲜专制有异曲同工之妙;沙特也专制,可是谁叫人家有钱?说来说去,标准原来并不稳定统一,而且是以钱划道的。那我们还有什么话说?”梁实秋评价诸人,细细来观,其着眼点并不是钱,徐志摩一开始他并不喜欢,后来能入得他法眼,多半是基于以下几点:一是留学英国,深得欧美的熏陶;二是面对女人,虽然花心,但是也是诚恳的花心,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为证;三是天真好接触,不似郁达夫有种阴郁,看文字就能发现。

              陈mm在文中讲述了那个圈子,诚然有之;但是,有些观点,我们必须看到,五四时期的某些见解是偏激的甚至走过了头的。比如泰戈尔来访一事就是这样。

              陈独秀1923年10月27日在《中国青年》发问《我们为什么欢迎泰戈尔》,指出“像泰戈尔那样根本的反对物质文明科学与之昏乱思想”,不值得如此宣介。陈独秀、瞿秋白、沈泽民、恽代英、雁冰(茅盾)对于中国走“东方精神文明”(即:物质文明也有漏洞,不好,让西方走好了)路线,颇为反对。中立派周作人亦在1924年5月14日《晨报》副刊发表《“大人危害”及其他》,委婉地说,“地主之谊的欢迎是应该的,如想借了他老先生的招牌来发售玄学便不正当,至于那些拥护科学的人群起反对,虽然其志可嘉,却也有点神经过敏了”。

              试想,泰戈尔的文学价值和地位,其时他访问中国,即使文学理念不与上述诸人相类,也不致此等的口诛笔伐。分明是扯虎皮做大旗。

              陈独秀本人被挖掘出来在八大胡同嫖妓甚至争风吃醋乃至被从北大辞退一事,我想河里大概很多人是选择性失明吧。

              1938年在重庆召开第2次会议,爱国华侨陈嘉庚发电报提议“言和者以卖国贼论罪”:此时是否退无可退,当以截然姿态示以“明志”呢?梁实秋和多数人意见不一致,果然异常“理性”:言和不等于出卖国家利益,为什么要以卖国贼论罪。并和共产党参议员发生激辩,给土共留下了“拥汪主和”的印象。1940年,梁实秋等参政会成员本欲延安一行,结果最终接到毛泽东致参政会电,电文如下:

              “国民参政会华北慰劳视察团前来访问延安,甚表欢迎,惟该团有青年党之余家菊及拥汪主和在参政会与共产党参政员发生激烈冲突之梁实秋,本处不表欢迎。如果必欲前来,当飨以本地特产之高粱酒与小米饭。

              “梁实秋在一九二九年与胡适、罗隆基合著《人权论集》(上海新月书店版),靠着胡适,也对国民党有太岁头上动土的文章;后来又以民社党党员身份,靠着张君励,也对国民党不无失敬之处。如今沦落台湾,自然不敢造次。”这段陈mm所引,出于李敖。事实上在1938年前后主和者,不止是汪精卫,大批知识分子出于对中国未来的不自信,都有一定的主和倾向。但是这些人,同汪精卫的直接求和相比,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不可以一种眼光而观之。

              梁后来说,“领导我、鼓励我、支持我,使我能于断断续续30年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者,有3个人:胡先生、我的父亲、我的妻子。”(《怀念胡适先生》)又用1年时间,译完莎士比亚3部诗集,《莎士比亚全集》40册名副其实告成。“我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兀死不休,其间也很少得到鼓励,漫漫长途中陪伴我体贴我的只有季淑一人。”

              梁实秋完成“自我”,《莎士比亚全集》分量颇重。参政,他虽有心,然而乏胆识,又多“逆天”理性。论思想,不过“稳定压倒一切”,

              “我在创造周报(注:这时还跟郁达夫等人交好呢,创造周报是创造社刊物。)第十二期(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九日)写过一篇《繁星与春水》,我的批评是很保守的,我觉得那些小诗里理智多于情感,作者不是一个热情奔放的诗人,只是泰戈尔小诗影响下的一个冷隽的说理者。(注:与日后“理性”对照,极为有趣。)就在这篇批评发表不久,于赴美途中的杰克逊总统号的甲板上不期而遇。经许地山先生介绍,寒暄一阵之后,我问她:“您到美国修习什么?”她说:“文学。”她问我:“您修习什么?”我说:“文学批评。”话就谈不下去了。 ”(见《忆冰心》)

              其实这段很能看出来梁实秋的性格,是个很直不会拐弯的人而已。既然已经对冰心的文字不欣赏,遇见又直接谈到这个方向,自然是谈不下去的。话说回来,我也不喜欢冰心的文章。

              梁实秋并非创作人才,他从事的是文学批评。然而,与李健吾、梁宗岱、李长之的文学批评相比,他的“伦理”式“古典”批评显然并不单纯,成就亦非突出。说到散文,是个文人,均写散文。这段其实有点故意打压梁实秋了。梁实秋后来虽跟着胡适混,因年纪、交往多被人视为五四一代,这其实是凑巧的曲解。他拿着“白壁德”的学说多次向“新文学”精神发难,内里不过是“旧式士大夫”的灵魂。陈mm虽然能看懂梁实秋的内心,但是对其评价,还是有点过于接近鲁迅的风格了。梁实秋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这两条都是非常人能为之。简单的提出朱生豪的效率和翻译书并不能作为一项很厉害的文学成就,我认为似不必如此来贬斥梁实秋的水平。我觉得,不如直笔梁实秋的才有不逮,方是正经。比如他翻译的莎士比亚,全以散文为之不可避免的要丧失不少原文的诗意。然而用词不必扭曲,在某些地方据说是胜过朱生豪的。郁达夫的才气,我是有所见识的,然而对其为人的确是不能接受。苦中翻译莎士比亚的朱生豪,我想是该佩服的,但是一个并没有直接卖国也作出了一定的文学贡献的梁实秋,我想,不能以其为中产阶级,有过某些见解,而就简单的依照教科书将其一棍子打死吧。

              • 家园 关于梁实秋

                咱们就放过一边存异吧。

                您既然在主贴不涉及《平》的文学性,那还是不要谬赞这本书是“80年代最好的小说”的好。一谈到最好的小说,就必然涉及到文学性的。

                MM有意思,我在主贴不涉及文学性并不意味这我在评价这本书时候没有考虑过其文学性。假设你有一个朋友,你评论他是个好人,但你写关于他文章时候可能重点在于他给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比如口才好。我不能要求你收回对于他“是个好人”的评价因为你没有在文章中提到他的善良而好人必须善良,对吗?

                对于平凡的世界,我同意你认为其“文艺价值”明显不足的判断,但是“文化意义”在我对其综合价值评价中占有较大比重,正如你所说,我们的异议在于“比重”问题。

                在我的评论体系中也有“文艺价值”也就是你说的“文学性”这个考量,只不过“文化意义”也同时占有很大比重,而你的评价体系中“文艺价值”则占了绝大部分比重。为什么要我舍去自己的体系而取用你的体系评价这本书呢?

        • 家园 下边回复方解石的贴子

          最后一段话谈到你的贴子……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862275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俺喜欢《在困难的日子里》

      《平凡的世界》这么宏大的题材,路遥驾驭起来有时有些力有未逮的感觉。当然《平凡的世界》已经很不错了。这种题材本身就很难以驾驭,恐怕没有人能比路遥做得更好了。据说路遥为《平凡的世界》耗尽了心血,以致后来英年早逝。

        1988年5月25日,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路遥用热水敷开痉挛的手,写完了《平凡的世界》的最后一页。随后,他如释重负般把那支用了几年的圆珠笔扔出窗外。《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6年间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好些时候躺在床上有生命终止的感觉。待《平凡的世界》完稿,这位40岁不到原本壮实的汉子,形容枯槁,看起来完全像个老人。

      。。。。。。

        写完《平凡的世界》,路遥就再没有能恢复过来,他的血脉精气已经全部被书榨干。悄然不觉中,病魔已趁虚而入,死神也步步逼近。1991年冬到1992年初春,他为《女友》杂志写了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1992年11月17日,黄土高原开始落雪的时节,路遥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开了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时年42岁。

    • 家园 我也很喜欢这本书

      记得是高中时看的这本书,打开书本,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描写的很真实,而且他写作的视角始终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这类书我是赞成以一个参与者的角度来书写的。记得那时有同学跟我讨论艺术风格,他很喜欢王安忆,我却说不出什么,在我看来书只有好看和不好看看之分。也许我太偏激,对于一些从高处描写事情的文章我始终不喜欢。对于总是试图把事情说的深刻的作者,现在我一律不看。就像高中有段时间看余秋雨的书,现在也不看了。而且文艺类的看的也很少了。到现在我读了许多书,但是还是很喜欢《平凡的世界》,里面的一些事情当时不理解,例如少安为什么拒绝润叶,现在想来我们都在不断的妥协,和别人、和社会,最主要的是和自己。

      书里面的很多细节都不记得了,但是有一个生命传承的场景我始终记得。老的逝去,新的生命来到人间,生命的宝贵之处便是传承吧,就像一场接力赛。

      现在看书,只要在一本书里能得到一个新的知识能让我思考的,我就认为是本好书,就像读王外马甲的《中国骑兵》我才体会到原来群众也有自己的利益,不会为了打日本人白白牺牲,但是如果我们保证了他们的利益群众就会真心的支援我们,谁能去随意指责群众的不勇于牺牲呢?也再不会想得到一本百科全书之类的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东西了。

      谢谢楼主让我想起了这本好书,非常赞同你的观点。对于第一段主席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起过并大加批评,叫言必称希腊。呵呵

    • 家园 挑个小错

      肖洛霍夫并不怎么提希腊罗马,哥萨克也都是老冒。虽然当然我看的时候基本上不理解他们的生活。

      • 家园 不是指那些作家

        是我自己。我那时侯很无知的说,把俄国、英国、米国还有欧洲大陆无差别统称西方,然后把西方文化粗暴地等同于希腊文化。

    • 家园 路遥的作品不耐读。说实话他有激情,也算有点

      思想,有点理想主义,但是文字功底实在一般。看他的作品经常能感觉到他的写作很吃力,语言表达力有不逮,很少有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觉。当作励志故事看看或许有其价值,但以纯文学的眼光看,他驾驭文字的能力比起同时代的许多作家来,差的就太多了。而思想性方面,他对社会的认识也是比较肤浅的,情节的提炼不太到位。他的故事,其实就是一种坐在家里编出来的成人童话,就像“一个穷小子,吃尽人间辛苦,最后以其勤奋和善良获得成功。不仅事业成功,而且受到国王女儿的亲睐,最后两人冲破层层阻扰,终于走到了一起”一类的故事一样,充满了理想色彩。只不过路遥的笔下,把国王的女儿换成了“领导干部的女儿”,反正同样是一个美貌如仙,家境富足,却很正直很善良的上流社会的可人儿(好像不止一个故事里有类似的情节,记不清了)。也许,这反映了路遥心目中的一个梦想。

      所以,窃以为,喜欢路遥小说的人中,很大部分是与故事里的正面主角的境遇产生了共鸣,又从那些人物的理想化行为举止上得到一点精神上的优越感,觉得社会的道德楷模正是来自于这些底层的“正直善良又勤奋“的人,而故事中的成功又诠释了”吃尽人间苦,方为人上人“的因果道理,给读者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感觉”净化了心灵”,于是被路遥感动了,路遥的书就励志了,畅销了,路遥也当上了作协的头头了。

      • 家园 看过《人生》么?

        如果没有,建议你去看看。再来读一读你这段“他的故事,其实就是一种坐在家里编出来的成人童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 家园 《人生》小说写得好,电影拍得也好

          《人生》电影艺术和商业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所谓叫好又叫座。《人生》的某些理念在电影上映时,已经显得有些落伍了。农民,特别是受过中等教育的青年,抛弃祖祖辈辈生活的黄土地,走进城市寻找美好未来,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路遥起码在潜意识里对此是有些不以为然地。这不光从高家林的命运可以看出,而且从后来《平凡的世界》中少安少平兄弟命运的对比上亦可见端倪。

          但是,这样一部理念有些落伍的电影居然能在上映时大获成功,足显原作的魅力与原作者的功力(当然导演,演员亦功不可没)。

          一个花絮:一位农民进城发了财,成了款爷,深深为电影《人生》所感动,觉得前半部分就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但是他对高家林悲惨的结局深感不忿,遂出资并张罗拍摄《人生》续集,让高家林跟他一样过一把进城当款爷的瘾。此事因路遥严辞拒绝而告吹。这样的续集拍出来很可能是俗不可耐,但俺还是为之惋惜。这要是搁到现在,有邓建国,宋祖德辈一搅和,这续集也就拍出来了。但这样拍出来的续集恐怕就只能倒人胃口了。

        • 家园 同感

          尤其是亲身体验之后,深有感触.人年轻时,那紧要的几步真的足以影响你的一生.坎坷并不可怕,怕只怕岁月不饶人,等你修正路线再行走时,恐怕已无力回天.所以说,一步错,步步错.

          BTW,看到楼下有人提到阿耐,俺强力向你推荐阿耐的<<大江东去>> 及<<艰难的制造>>.她的书非常值得你花时间读.但请注意读书时别再发生咬舌事件.

          • 同感
            家园 好不容易

            下载了《大江东去》(第一部,第二部~1994.1),开始看了。还不知网上有没有全本可看完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