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母亲节 片断 -- 阿辉1

共:💬52 🌺148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母亲节 片断

    母亲节 片断

    一 卡片

    昨天,开邮箱,。

    邮箱里飘出一张粉色的母亲节卡片。

    卡片上写着:“亲爱的母亲大人,我不能回去陪你过母亲节了,我要和玛丽去弗罗里达玩两天。你自己出去吃晚饭吧。我会寄张支票给你,算是送给你的母亲节大餐。”署名是约翰逊。

    我拿着这张显然是寄错了的卡片,愣了半天。

    我们卖了房子搬家,暂住这公寓里也有一段时间了。

    莫非这套公寓的前房客,是约翰逊的母亲?

    这个约翰逊竟然不知道母亲搬家?

    问邻居,邻居说,她只知道,这里曾住过一个腿脚不灵便的老人。

    我打电话去公寓办公室查询,工作人员说:“你是住客亲人?”

    我答:“不是。”

    “对不起,房客私事,谢绝不相干的人询问。”然后,就挂了电话。

    我提笔写了几个字,“地址错误”,将卡片重新塞回邮箱。

    心里有些怅然,那约翰逊的母亲搬哪里去了?她还在不在人世了?

    联想到一些老人,老死家中,无人知晓的听闻,禁不住后背冷汗涔涔。

    二 过马路

    带孩子们上街,路过一个并不甚繁忙的十字路口。

    绿灯亮了,但所有停着的车却没有启动,伸头张望,见是一位坐在自动轮椅车上的老妇人正缓慢地过马路。

    老妇人,面庞浮肿。一头被风吹起的灰发,像是一堆舞动的乱草。

    如果说她是坐,不如说是堆在轮椅车里。

    椅子背上挂着一只氧气包,一条塑料管子通到鼻子里。

    左边扶手上,竖着个架子,架子上,有个吊瓶,一根细塑料管子,固定在手背上。

    右手扶手上,挂着几只塑料袋,袋里装着牛奶,水果,和蔬菜。

    我看得心里发紧,扭头对孩子们说:“这个老太太真可怜啊!”

    我家大儿子说:“是可怜,等妈妈老了,我可不要妈妈这么可怜。”

    心里暗自欢喜,想想我儿真是孝顺。

    禁不住就问:“那妈妈老了,咋办?”

    儿子说:“我要挣很多钱,把你送进老人公寓。那里有专人照管。”

    三 牙医

    前一阵子,带孩子们洗牙。

    牙医是位中年女子,美国白人。

    她有个女儿与我家女儿是同班同学。

    她一边为孩子洗牙,一边唠唠叨叨。

    说她女儿打棒球,请教练,花了多少钱,最近是赛季,每个周末都不得闲。要开车,带着女儿,转战州内州外,参加各场比赛。

    我家女儿说,我们家也是一样的阿,我妈妈blablablabla.…..我爸爸blablablabla......

    把我们这些年,为孩子们所做的牺牲和奉献,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我也在旁边,添油加醋地做了些补充说明。

    牙医听完,一脸严肃地对孩子们说:“等你们长大了,也要象父母爱你们一样……”牙医埋头干活,顿了一顿。

    我心里暗自欢喜,感谢牙医要说出,我不好意思说出的话了。

    牙医接着说:“要象父母爱你们一样,爱你的孩子们。”

    四 麦特太太

    从前的邻居,麦特太太打电话来:“告诉你个不幸的消息,我母亲去世了。”

    麦特太太的母亲快九十岁了,这些年,一直和女儿住在一起。

    麦特太太的先生,是汽车经销商,算是有点钱的人。

    麦特太太在家,照顾母亲,细致精心。

    天气好的时候,常常可以看见,她和腿脚不灵便的母亲,坐在后院凉台上,喝茶吃点心,或者做些穿珠子,染玻璃画。。。之类的手工。

    麦特太太对母亲的一片孝心,被我赞美了又赞美。

    我说:“对不起,你失去了母亲。”

    “我很难过。”

    “请顺变节哀。”

    “我没了工作。”

    “你做什么工作?”

    “照顾我母亲就是我的工作。”

    “这一下,你可以轻松了。”

    “可是,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了。”

    “你是说,照顾你母亲是有收入的?”

    “那当然,你不知道吗?”

    “我怎么会知道?”

    “OK,我告诉你啊,我母亲是低收入的人,她不能自理的这么多年,都是我在照顾她。”

    “我知道,你是个好人。”

    “我照顾低收入的母亲,政府发工资给我,还要给我一份医疗保险。现在母亲没了,我失业了,医疗保险也没了。”

    ......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觉得牙医说得很对, 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

      就是无条件的, 养孩子的时候, 如果总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 期望回报, 要是得不到,就会失望。 我妈妈对我说,她一点也不期望我回报她, 但希望我能对自己的孩子像她对我一样鞠躬尽瘁, 要教我的孩子也要爱自己的孩子,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 其实我妈一点也不前卫, 她很传统地希望自己的后代繁荣昌盛,而她觉得家族繁荣的秘诀就是把资源紧着培养小孩。 我妈说,眼睛总是往下看的。 老人当然要照顾, 但老人自己也要自觉,也要体谅子女的辛苦,能自己做的事就自己做,别指望子女天天围着转,人家还要养家糊口的。 有些老人, 倚老卖老, 拼命要子女回报, 甚至占用了本该给孙儿的资源, 那样的人,是对自己的祖先不孝(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为了自己生活舒适影响家族后代的发展,不是不孝是什么)。

      我父母双方的家族都是有名的和睦, 老人老有所养, 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相帮助也比一般人家庭间来得多得多。 秘诀就是有爱, 但别有期望, 还有要相互体谅。 子女会孝顺父母, 但父母也不会用孝这顶大帽子来压人。

    • 家园 我的感觉是,美国和中国的老人各有千秋

      首先美国人不养老人这个说法也是纯粹的误读,西方文化里面,一样有孝敬荣耀父母的教导。区别可能在于西方没有强调尊老的说法,就是人们不觉得age是个bonus,老人也不会认为年纪大就是一种额外的身份,极端的例子是见过地铁里穿得像teenager的老太太,给人的感觉很不好,似乎年纪只给了他们衰老的身体。

      但在美国当老人还是有优越性的,首先是医疗发达环境好,这边健康活到90多的老头老太实在不少,而且老人需要的同年龄人群体在美国可以通过教会活动找到。其次独立也有其好处,八九十岁老两口进深山度假,开房车穿越美国这样的事,在美国不少见,在中国怕是很难想象。而且老年人有点残疾的怕是居多,而在各种辅助器材和设施上中美就是天壤之别了,我看这一点就算是对杨振宁也不会好到哪里。

      中国的好处是社会氛围还比较尊敬老年人,但是也只是一种氛围而已,不能真当饭吃。中国的老人一般都在家庭之中,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而中国人的家庭把老人或者是当摇钱树,索取无度(如果有退休金的话),或者当小孩子,不平等对待,控制其生活。六七十岁的老人,没有残疾还好,年纪大的,有了残疾的,就只能退缩在家里,居于一种弱势地位了。第二个故事里的老太太在中国的话估计不会出门被看到,但也许正躺在床上生着褥疮呢。中国的家庭关系紧密,按西方的标准来看处处都干涉私人空间,年纪大了反抗能力降低,和儿女住一起对老人是很憋屈的,没有什么独立人格可言,中国老人高龄以后心情好的恐怕不多。

      当然,高龄老人面对的困境,在中西方都是相似的,人类的共性远远大于个性,但相比之下,中国的尊老风气,很好很好,但明显还是在美国的青山绿水,社交群体、精神安慰,优质助听器,残趴症,无障碍通道和各种新药新疗法更实惠些。

      • 家园 你说的现象是存在的

        不过,如果把这种行为作为一种通常现象,甚至将之当成能代表中国的文化或者传统的东西,那是不对的.我的父亲对长辈一直尊敬,我妈性格倔强,有时和长辈发生冲突,我爸都会对她说,"我们也是父母,想想以后希望孩子怎么对你".给我的感受很深.

        中国的老人一般都在家庭之中,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而中国人的家庭把老人或者是当摇钱树,索取无度(如果有退休金的话),或者当小孩子,不平等对待,控制其生活。六七十岁的老人,没有残疾还好,年纪大的,有了残疾的,就只能退缩在家里,居于一种弱势地位了。第二个故事里的老太太在中国的话估计不会出门被看到,但也许正躺在床上生着褥疮呢。中国的家庭关系紧密,按西方的标准来看处处都干涉私人空间,年纪大了反抗能力降低,和儿女住一起对老人是很憋屈的,没有什么独立人格可言,中国老人高龄以后心情好的恐怕不多。

        • 家园 所以孝顺其实是两方面的妥协

          包括儿女和父母,家庭关系给各人留的空间太小的话,总需要一方或者两方作出妥协。

          这是一篇八十后儿女的声音外链出处

          他们面临的状况其实不难解释,父母给孩子的要求,孩子做不到或不愿意做到,只能“孝而不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给予惩罚,孩子处于弱势地位只能接受。当孩子大了,就必然开始积极或者消极的抗争,而父母真的老了之后,又会在这种紧密的家庭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冲突再次发生的话孩子就可以选择不听从甚至消极对待了。甚至这时候父母子女关系很有可能转过来。比如小孩子尿裤了,父母训斥他“真不懂事,这么大了还尿裤子,让我一天到晚收拾吗?”而老头子也尿了裤子,儿女老太太也会用类似的态度对他,这就是循环。

          当然,父慈子孝也是有的,不过在两代人代沟明显的今天,父母应该懂得不能对子女要求太多,各留一步。如果一定要求紧密的控制的话,要么委屈一方,要么两方都委屈,而高龄老人更可能处于弱者地位受委屈。

          • 家园 仍然有问题

            你这段发言还是有些我不赞同的地方.你所说的这些,仍然只是部分现象,而你将他当成了全局.我父母小时候给我的惩罚多的你不能相信.他们信奉"黄金条子出好人.".黄金条子是我们那儿特有的一种树,树枝柔韧,打人很疼.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他们惩罚我都是有原因的.当然你可以说他们可以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教我,但他们那时候没有意识到.而我现在并不觉得那些事情让我有了心理阴影,或对他们有了下意识的年纪大了后的报复.我对他们仍然是尊敬的.非常清楚明白他们是为了我好,后悔当初应该更听他们的话.而且现在有不同意见我能表达出来,能沟通.因为我受到的教育,成长的环境和她们不一样,我知道如何处理这种不同.

            而你简单的将家人的感情忽略掉,用弱肉强食的法则来分析家人的相处习惯,这点是我不能同意你的地方.以前的人们有礼教来约束人们对待老人的态度,现在的人更加有自己的意识来处理这种不同的意见.所以,希望你能用更柔软的心态和眼光来看待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许实际上这种相处看起来是一种妥协,但如果加入了感情,就不是妥协这种词能简单形容的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恋爱的有些状和发烧生病时的身体反应都很像,但是因为恋爱是有了感情在里面的,所以你就不能简单的用生病了来形容那种感受.当然,有些人会故意这么做来显示自己的冷静和与众不同,但我相信你不是这种人.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给予惩罚,孩子处于弱势地位只能接受。当孩子大了,就必然开始积极或者消极的抗争,而父母真的老了之后,又会在这种紧密的家庭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冲突再次发生的话孩子就可以选择不听从甚至消极对待了。甚至这时候父母子女关系很有可能转过来。比如小孩子尿裤了,父母训斥他“真不懂事,这么大了还尿裤子,让我一天到晚收拾吗?”而老头子也尿了裤子,儿女老太太也会用类似的态度对他,这就是循环。

            • 家园 对,中国讲究的是一种家庭之间一体的关系

              用打和骂确实可能达到这种更紧密的连接,所谓打是亲骂是爱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学上还有一种说法。总之中国人的亲密关系中的心理距离比西方想象的还要近。我们看西方人,就会觉得他们冷漠。海外华人到了国外,也多多少少都会在这两种关系之间挣扎。

              楼主这篇文章,以及之前的很多文章,都反映了一点这种文化冲突。很多反映在美国的华人的电影也反映了这种情况,比如喜福会。个人认为文化没有好坏,但是作为华人,融入的过程深入最底层的自我和亲子关系,非常不容易,也可能会反思背后的本质:什么是我们?在成年后成为他们的过程,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下一代子女属于我们还是他们,又将怎么看待这个我们他们的问题,我们的特质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 家园 我喜欢你的各种各样的思考

                也不想纠缠你前面贴子里的一些不当的用词.因为在其他网友指出后,你意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进行了自我纠正.我相信你也许只是对国内不了解.

                思考是对的,我唯一的建议是思考的过程中,不要轻易的将部分被媒体夸大的现象,当成普遍现象,并扩大到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表示你的想法和意见.因为你没有在国内,很多事情,并不如你所想的.

                仍然献花一朵.

      • 家园 你真年轻,真敢说,回完这贴,我就把你屏蔽了
      • 家园 这话说的,全中国人都该跳楼了

        而中国人的家庭把老人或者是当摇钱树,索取无度(如果有退休金的话),或者当小孩子,不平等对待,控制其生活。

        • 家园 对残疾人的环境上,差别确实很大

          人老到一定程度,耳背,腿脚不便利,大小便控制这些哪一个出点问题的概率很高,然后就知道区别了。

          我就是指出一个事实,可能和本文无关,楼主文是表达一种愿意和儿女在一起的愿望,无可厚非,但是她举的几个例子,看不出后面跟帖的”美国老人比中国老人悲惨“的结论。

          而我自己的感觉是,变老本身在美国文化里可能是比中国感觉要悲惨的事情,但是就里子而言,美国老人独立性更强,在身体还过得下去的时候对自己的生活的掌控能力更多(彻底失去自理能力了,在中国好还是美国好,是可以讨论的)中国老人更具有依赖性,习惯于依赖儿女,依赖儿女居住之后失去自己的圈子和生活(当然你可以说八十以上的老人哪有自己的圈子和生活,但美国老人做到这两点的不少见)。而人活着,总需要一点精神的,所以感觉上美国老人更快乐些,也许因此也活得长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