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地产“戴尔”:顺驰的异端疯狂--值得推敲 -- 林木森森

共:💬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地产“戴尔”:顺驰的异端疯狂--值得推敲

    原始出处:《经理人》2004年第12期

    地产“戴尔”:顺驰的异端疯狂

    顺驰打破了地产界的相对均衡状态,让各路诸侯都感受到了压力和危机。顺驰凭什么?

    王育琨/文

      一偏执狂头戴金冠、手持金剑、骑一匹野马,一如入无人之境,一路凶猛。或许那金冠金光灿灿太过耀眼,或许那金剑太过锋利,或许那野马太过狂野,人们纷纷躲避着,任凭野马狂人驰骋。这不是神话传说,而是发生 在中国房地产界的一道现实风景。那狂人是孙宏斌,野马是顺驰的商业模式,金剑是掠地"天价",金冠则是所谓的"阳光地政"--土地出让的招拍挂。看看下面的数字,就知道孙宏斌与顺驰张狂的劲头:2001年销售回款1亿元,2002年16亿元,2003年40亿元,2004年可能回款155亿元!2005年的目标居然是300亿元!借理查德?道金斯的发明把文化基因称之为米姆,我用五个字概括顺驰米姆:异端的疯狂。

      孙宏斌放言:"让世界重新走出旧轨"

      孙宏斌凭借得天独厚的关系资源,在天津获得了不可一世的扩展:一个公司的开发量占一个城市(天津)开发量的30%。这一比例创立了一个中国房地产公司占城市开发量的记录。孙宏斌难掩自己作为异端的疯狂:"历史是这样写就的,竞争版图是这样重划的,世界是这样改变的!"他发誓要在全国复制天津顺驰的体系!要"让世界重新走出旧规!"

      山西人孙宏斌是个极具天赋的清华高材生,20多岁时因过早地表现出领袖气质和商业才能,成为联想公司的不安定因素。据他自己讲,因保护当面冲撞柳传志的部下,被公司以挪用公款罪名送进监狱服刑5年。出狱前,他跟把他送进监狱的柳传志坐下来一席恳谈,挫折好像一点没有损伤他预言家似的激奋,他强调自己决不屑于提着刀子在街上乱转,将来也不会切入IT业,只是想在自己辉煌的未来中有柳传志的影子。孙宏斌出类拔萃的偏执与僵硬的冷静,使得老江湖柳传志对其刮目相看。其后,联想不仅给他50万元在天津开办顺驰房地产咨询公司,还给他接轨银行关系,并作为他第一个开发项目的合作伙伴,以联想的无形资产帮他圈地、融资。这两个本该怒目相向的男人,竟然长时间上演了一处惺惺相惜的悲喜剧,让世人对孙宏斌的笃定与城府瞠目。可是,为了顺驰香港上市,孙宏斌又于十年后在与柳传志交好的《中国企业家》杂志上,把这段陈年往事公之于世,让世人又对承诺的时效和金钱的魔力心生敬畏。

      快速增长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就存在着很厚重的地缘关系壁垒。2002年5月9日国土资源部11号令公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规定自当年7月1日起,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进行公开交易。招拍挂尽管被业界称为"阳光地政",但终因各种形式的"口子"而难以落实。不过,孙宏斌却认为这是个空前的机会。

      他太懂了!房地产的高端,就是圈地,只要地圈好了,其他一切就会跟着来!

      如何突破厚重的地缘关系圈地,是顺驰必须跨越的坎!招拍挂提供了历史性的机会!2002年6月,顺驰参加了天津塘沽一块土地的公开拍卖,参与竞拍者寥寥。这是顺驰在天津市区以外获得的第一块土地。盘算下来,通过竞拍所得的土地,机会成本很低,综合费用甚至比协议价还要实惠!而且,在后续一系列运作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仅仅3个月,这地块所开发的"莱茵春天"就开盘销售。项目成功印证了孙宏斌的判断。

      经过一年调研,顺驰于2003年7月召开蟒山会议,就进军全国形成一致意见。从2003年8月到2004年4月,顺驰先后从华北、华东和华中等城市拍得10余块土地,行动迅速得令人咋舌,"天价制造者"的大手笔更是惊人。顺驰四面出击,打破了地产界的相对均衡状态,让各路诸侯都感受到了侵凌的压力和危机。

      喜欢也罢,怀疑也罢,腻歪也罢,孙宏斌头戴金冠,驾驭着野马,在一片质疑声中,四面出击,连连得手。顺驰凭什么?!

      "阳光地政"金冠与"天价"金剑的虚实变化

      心机深沉的孙宏斌终于攀附上"阳光地政"的大势。但是,且莫以为,他真要在阳光下凭真本事跟人搏杀。一次在跟苏州市市长交流时,他不小心露出了心迹:"同样的形势,大家的判断不同,我们就有机会了。大家判断都一样的话,就要看谁有钱,那时我们可能就退出了,因为我们没那么多钱。"没有多少钱的顺驰,怎么跟需要雄厚资金实力的"阳光地政"绑在了一起呢?

      人们通常会去寻找规律,偏执狂却去寻找例外法则。被誉为"阳光地政"的招拍挂,通常被认为是开发商那种"空麻袋背米"时代的终结。而在孙宏斌看来,"阳光地政"与协议出让没什么不同,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勾兑"。

      "勾兑"源于调酒。一切靠老师傅多年的经验熟练掌握配比、湿度、温度、压力等的平衡。操作者在不同心境、环境和时间上调剂出的产品有着天壤之别。天津经验让孙宏斌对地产的勾兑心领神会:关键是要区别个人利益与本体利益的差异,只要找出这个差异点,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实施最深切的欲望!

      在开发商们为招拍挂的地价总额而忧心忡忡时,孙宏斌则发现了土地时间价值的妙用,把地产期货用足用活,巧妙地把一次性付款分成2~3年的付款周期,而且把大头甩在后边,等着土地本身滚出的红利来覆盖所有的费用;在发展商们屈膝向政府官员讨要诸多优惠时,孙宏斌则抓住了政府官员业绩冲动的神经,凭借为政府作局,以换取政府在其他方面妥协与退让。从房地产地缘关系重重黑幕中走出来的孙宏斌,在谈判中技巧百出,在保证关键人物个人利益不受侵害的情况下,会变本加厉地利用各种情况,把天平往顺驰这边靠。甚至还会在土地出让协议中埋伏机关,为照顾顺驰的官员制造好借口。

      顺驰是一架利润机器,它是光环的制造者,决不会轻易为光环所迷惑。在一个城市,只交付了5%的地价,就已堂而皇之地开盘销售,并且获得了28%的地价减免。

      而且,这种金光灿灿的"天价",还是顺驰手中的一张王牌。具有反向思维的人为获得一定的"果",他整天琢磨需要种植什么"因"。顺驰希望通过种植"天价"这个因,至少要收获四重的果:

      ● 确立品牌位势。顺驰以强势姿态进入一个城市,他不只是要做一级市场的领导者,还要做现金流涌动的二级、三级市场领导者,IT业出身,使他相信渠道为王。别的公司要经营10年才能达到的位置,顺驰想借一次"天价制造"就成功完成!

      ● 坐收渔利。种植"天价"这个简单的因,还包含顺驰的一个不可示人的祸心:给拥有土地的农民一个明确信号,你们的土地很值钱,你们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农民跟政府的利益纠缠中,顺驰可以获得极大的好处。直接的后果是造成政府违约,不能把成熟地段按时交付使用。这时顺驰就会用足"勾兑"能力,在利用当权人与本体利益的差异中,拖延付款期并接二连三获得地价减免。

      ● 塑造后来者居上的市场环境。"天价"还是顺驰的阴招,借此它想让那些已征用农民土地的名牌公司,穷于应付农民的滋事;让后起之秀望而却步,无力与顺驰一争高下。

      ● 催生住宅的新价格空间。顺驰喜欢在二线城市攻城略地,这些城市房价低,没有太多竞争楼盘。顺驰切入一地,就以市场领导者的身份,做高价楼盘。它的"天价"已经形成一种新动因,打破了过去的格局。孙宏斌最为自豪的事是苏州地块的短期内增值。2004年1月6日以208万元一亩竞得一块地招致不少"太冲动"的批评,而在4月21日当地拍卖土地的均价竟然涨到375万元一亩。

      一旦洞察"阳光地政"徒有其表,顺驰便迅速发起一场谋定而动的战争。顺驰以"天价"为幌子,以"超低价"为内里,借"阳光地政",暗度"勾兑"圈地的陈仓,令其他房地产商猝不及防。即使在早几年就开始全国布局的万科,虽然是冲着各地招拍挂去的,也没有对顺驰做好准备。苏州的地块盯了一年多,规划方案做了几回,可一下子就给顺驰拿走了!最后万科在抢夺无锡地块时,不得不屈尊主动找顺驰签下城下之盟,两个公司各得一块,以避免太多伤害。

      野马商业模式的里与外

      孙宏斌特别看重玩转现金流的商业模式,他毫不讳言:"对商业模式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对的商业模式能够让企业风险降到最低。"

      顺驰在尝试一种新的、更有效率商业模式从事房地产开发。最突出的一点,是通过缩短开发周期来降低财务风险。"戴尔模式"常常挂在孙宏斌的嘴上,他对戴尔与沃尔玛通过规模效应实现用别人的钱经营取利的由衷欣赏。一些媒体冠之以"地产戴尔"的美誉。实际上,顺驰的商业模式与戴尔模式甚或沃尔玛却相去甚远。我倒宁愿称其为野马或狂野的商业模式。这个狂野商业模式由一系列内在的富有创意和贪婪的环节组成。

      ● 第一环:树大旗,即以"天价"为旗,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经由招拍挂创造的"天价",一下子添补了顺驰地缘品牌上的空白,同时也塑造了其"勾兑"各方面关系的核心竞争力。

      顺驰在天津地缘关系最硬,但是再硬的关系也需要载体。先塘沽后天津市区参与招拍挂的经验表明,招拍挂的项目往往一路绿灯,只要勾兑到位,各个部门都有充分理由当地方繁荣的助推器。在后续新切入的二线城市,顺驰往往打出提升当地开发品质,做市场领导者的旗帜,给钟情于城市运营却一直见不到效果的官员打了一针强心剂。把自己的开发赚钱与城市官僚的业绩冲动绑在了一起,往往能够得到当地一把手的格外垂青。

      ● 第二环:梁换柱, 即把"天价" 勾兑成"超低价"。

      在一般人斤斤计较于花多大代价买东西时,顺驰则把金融期货搬了进来,借资金的时间价值,盘算怎样用你的钱买你的货。当顺驰决定战略上进入某一城市,价格上拍多少是多少,圈下地来为第一要务,他们跟政府谈判的侧重点是付款方式的选择。付款方式里面有很多勾兑的艺术。

      国家文件规定,必须在土地出让金完全付清以后,才能获得土地证,在工程进展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办理房屋预售证。可是,顺驰经过特殊"勾兑",通常一年之内只支付5%~30%的地价,就可以办好所有的手续,用3到8个月就可以开盘销售,其余的款项完全可以靠项目本身的销售回款滚起来。看起来是个"天价",实际上是个超低价。顺驰的勾兑能力可见一斑。

      ● 第三环:编故事,即多老道的战略投资者,也会在动听故事的煽动下抢着入伙。

      顺驰的每一个项目几乎都有战略投资者。编故事的花样繁多。有的靠动人的细节,有的靠高超的技巧,有的甚至用上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段。

      创业10年,从第一个项目开始,顺驰一直由战略投资者为主要出资方。先后与顺驰合作的银企不下10家,包括联想、首创、天津华厦经济房建设公司、天津滨海市政建设发展公司、天津信托投资公司、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等。顺驰在这些合作项目中基本保持了控股权,而每一个合作伙伴都能为顺驰带来相应的资源。2004年4月,顺驰中国控股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宣布签署联合投资房地产的意向。2004年9月初,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赵国雄、和记黄埔总经理佘耀庭考察了顺驰在苏州的项目,又引发新一轮入股猜测。这两个人可是李嘉诚麾下地产数一数二的人物。

      一年有一半时间呆在美国的孙宏斌,熟知该讲什么故事打动国际投行,更知道很难填充那些金融大鳄贪婪的胃。外资要求按投资比例分成,不考虑无形资产,只考虑已有的投入,这样的合作,对顺驰很不利。因为顺驰的关系运作、勾兑能力、思维判断统统与投资利润无关!因此,顺驰虽然愿意跟他们接触,也从来没有把他们当真。只要开始谈就是利益!一个看起来国际化的融资渠道,对顺驰在国内圈钱至关重要。许多投资者就是看到顺驰与这么多国际著名机构谈合作,而唯恐失掉投资机会,又是出资,又是借款给顺驰。

      ● 第四环:设圈套,千方百计诱惑商业银行给予项目贷款。

      商业银行关系,一直是顺驰的王牌。联想当年最大的帮助,不是50万元注册资金,而是银行关系的接轨。正因为有强大的银行关系作后盾,顺驰起步时才能进入二手房市场的高端:采取买断开发商的新楼盘,然后再卖给购房者。这样一进一出比一般的代理销售利润率要高20多个点!这方面很有点马太效应的味道,以至于顺驰现在切入一个城市之初,锁定的目标市场还有二手楼盘:别人把前期工作做完了,顺驰携银行关系坐收渔利,何乐而不为!

      在天津得天独厚的地缘关系,使顺驰享受银行贷款的比例突出的高,据孙宏斌自己透露竟然相当于其总资产的60%~70%。在连续几年的紧缩信贷背景下,保持如此之高的比例,实为罕见。说顺驰是靠银行资金的输入维系资金链的存续,实不为虚。相对于许多民营公司不得不花2倍以上的代价募集资金,顺驰可谓得天独厚。在新切入城市,天津的许多关系不见得都那么容易快速复制。但专业银行内部的口碑,还是非常有利的盘口。

      孙宏斌津津乐道的利器,是把按揭贷款业务办理给相应的银行,而他所隐讳的东西却更具本质意义。比如,顺驰借机会给国际投行编故事,内心锁定的却是国内的商业银行。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在与国际投行火热的接触过程中,一笔笔国内银行的资金已经到手。老道的美国投行,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精明,竟然也被顺驰利用了来为它牟利。

      ● 第五环:大欺小,即以规模为杀手,欺蒙参与工程者作义工。

      对房地产这样中国最大的创意行业来说,规模就是最有力的杀手!

      规模为诱饵,设计、策划、广告、工程、材料、装饰灯等各个可以争着做义工,以获得参与的机会。顺驰大量依靠施工单位垫资,工程进度达到50%以上才能拿到部分款项,完工后拿到的工程款不足工程预算的50%,有的企业做下一个工程时才能拿到上一个工程的部分款项。因为盘口大,在材料供给的谈判中具有特别优势的地位。而那些广告策划为了获得品牌效应,而不计成本和时间的投入,更是业内不言的秘密。

      ● 第六环:拼速度,即突破一切界限尽快开工、开盘销售。

      开工和开盘速度始终是顺驰的杀手锏。如果按着官场的办事效率,需要耗上相当的时间履行过审批手续,才能开工。工程还要达到一定进度,五证齐全后才能销售。按着孙宏斌的说法,如果严格按规定来,"中国99%的开发商都没法干了"。

      北京领海开盘时间为6个月零10天,而且在一年之内顺驰只会付地价款的30%。苏州开盘时间为7个月零20天,大部分款项择要在3年之内完成。用顺驰的说法,这样快的开盘速度,主要是拿地、规划、设计、拿手续、开工、销售、物管一起行动,同时来推,市场先动,一体考虑。需要协调的事很多,大家一盘棋,一体运作。这是顺驰的说法。

      顺驰根本不按着这个正常的规律来。顺驰的生存是建立在打破现有的游戏规则基础上的。而这种打破,多是勾兑出来的。有时还会上演一出苦肉计,以罚款代手续。比如北京顺驰领海,顺驰从拍得土地半年之内就能开盘,创下了北京的记录。这个纪录的代价是就是几十万元的罚款。对于已经投入4500万元的广告费来说,几十万元算什么?

      顺驰深入骨髓的现金流,需要速度来支撑。而打磨一个好的产品,很多时候却需要时间为代价。正因为只关注了速度,顺驰的工程质量常常发生问题。天津太阳城项目由于工程质量产生的官司,到现在还没有了结。

      ● 第七环:变现机,即商业模式的每一环节,都特别重视现金流与产品组合的变现性。

      现金流与变现性是国际资本判断公司价值的两个重要概念,被顺驰用来梳理自己的产品结构和方向选择。一般地产公司不看重二手房市场,顺驰则看好二手房市场的现金流,大力拓展为其现金流服务。孙宏斌认为,变现性好的资产一定对价格敏感。4500元的住宅产品,只要降200元的话,马上就可以多卖30套。相反的例子是,成本6000元的写字楼,如果10000元卖不掉的话,可能8000元也卖不掉,甚至按成本价6000元也卖不掉。鉴于此,顺驰不经营商用地产,高档产品所占比例也仅为5%,准备把不景气到来时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变现性与增值潜力是相矛盾的。商用地产增值潜力虽大,但是其变现性却差。而且,商用地产的经营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不是顺驰的长项。顺驰靠在全国范围内增加土地储备,靠在较大的规模上运作,来弥补增值潜力不大的资产组合。坊间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变现性强的产品组合,跟孙宏斌随时准备抽身而退的思维是形影相随的。

      现金流是好东西。但是现金流是经济过程的自然反应,过于倚重现金流跨越本不该跨越的环节,往往会生出祸端。靠缩短开发周期,注重从买地、规划、设计、策划、施工、广告、采购、销售、物业等每一个环节上,展开对现金的紧张追逐。每一个环节,都浸淫着顺驰米姆张狂的思维、肆无忌惮的掠夺、令人瞠目结舌的举措。

      顺驰的难题

      "疑人不用"好像已经过时,"用人也疑"正在成为时尚。可是来了个孙宏斌,反其道而行之,为了抢时间,坚持用人的全部就是"信任与授权"!寄希望于用"信任并尊重每一个人"这样的企业文化,将员工的能力100%至200%引爆出来。

      或许在联想的那段含冤入狱的经历给了他人生最深刻的记忆。不公正的判刑,让他深为联想失去了像他这样一个有理想、有激情、有魄力、有担待的年轻人而惋惜!他在监狱中就下定决心,自己将来办公司绝对不犯类似的错误!年轻人表现出的狂放是可以引导的!只要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是最富激情、最自觉、最敬业、最无私的人,因为他们的未来押在这上面!有激情、有荣誉的年轻人就值得信赖,而且"信任必须是完全彻底的,信任必须具有穿透性"。

      可是这种"信任的穿透性"也正在经受考验。年轻人有激情,经验也极度缺乏,很多事情都是凭着感觉和个人喜好来做。管理上的随意性与跳跃性,会造成极大浪费。北京领海就是一个鲜活的证明。顺驰砸了4500万元的广告费,开盘4个月以来,只卖出100套左右,总回收款也才只比广告费多一点点。笔者去参观了现场楼盘,园区构造、总体设计与样板房都属上乘,产品有一定品位。可就是北京南城不受中高收入者看重。隔路相望的Townhouse标价5900元没人问津,而顺驰的板楼就要卖5700元,周围几个楼盘的价格也就是3000~4000元。顺驰在北京找的另外两幅地,也因为区位不好,而市场前景不妙。房地产还是个需要经验的行当。经验不足,判断就会出问题。

      现代企业制度从其本性来说,是对人的不信任。商业社会正是用严格制度来规范和制约人的劣根性。顺驰选择年轻生龙活虎的代价是内部管理的混乱与无序。这是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创业之初所呈现出来的状况。比如当年的四通,年轻朝气充满了创造力,可是却不得不为此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高层对抗与反叛。顺驰从一个地方性公司在一年之内迅速蔓延成一个全国性公司,对其领导能力与管理能力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时,简单复制一个地方性公司的做法,不可能不收获背叛与混乱。据报道,顺驰人的流动性很大,北京公司的一把手就几易其人。大出大进,尤其是区域战场上的一把手反复换人,是兵家大忌。

      中国毕竟是个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自由市场经济与法制社会还是一个理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与人文环境,说"信任必须是完全彻底的",到底是一种蛊惑人心的口号还是可以实行的主张?据孙宏斌透露,北京公司现有280多人,而实际120人就足够了;上海公司现有员工600人,其实200人也就够了;即便同时有200多人离开公司,顺驰也会照样运作。由此推理,现在8000多人的顺驰团队,应该有5000多人是可以离开而不影响工作进程的。还没有听说哪一个执行力强的公司,要靠这样的人才堆积来保障必要时有人干活的。这样异端的模式,既说明顺驰的组织执行力相当贫弱,同时也说明顺驰对自己没有信心,对顺驰文化没有信心,对顺驰现在服役的人没有信心!

      我们从孙宏斌那里听到的一直是顺驰人如何把别人用来娱乐、休闲、喝茶、会朋友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加班上。可是也有另外的解读:顺驰的许多工作没有节律,大家平时都在推诿和拖延,直到最后十分钟,才把所有重大的事情一次性搞掂。凭此塑造一种玩命高效率的神话,实际上是缺乏绩效的代名词。

      顺驰的会议多,他们需要不断的统一思想,保证共同目标、共同行动和共同信念的贯彻,从精神文化到执行细节都要在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开会与实践,始终是两条路上跑的车,一个90%的项目都没有去现场考察的老板,单凭在会议上的指点江山、激扬口号,本意是忽悠别人去赴汤蹈火,到头来最可能的是只忽悠了自己,而那些庸众却得以在一旁指指点点。

      顺驰的未来走向

      顺驰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勾兑"。勾兑虽然可以把资金压力分化到不同时段,但手法无论多么精妙,也必然要自己来消化高地价的积压。一个地域市场上最终产品价格的上浮是有一定客观限制的。顺驰想靠抬高最终产品售价的方式消化高地价,如果遇到强劲对手有组织的阻击,就是不跟着涨,顺驰有可能在一些区域市场落个"赔本赚吆喝"的下场。

      房地产是地域性很强的市场,一个城市的级差地租地图,是需要一定的经验和直觉性判断。开发商一旦在选址、市场目标定位等环节上发生错失,此后的工作多么出色都难免导致项目失败。顺驰是在天津以做二手房市场起家的,对不同区域的地段行情缺乏基本判断。顺驰在北京等地的项目因为前期工作的错失以及后期跟进过于急切,陷入被动,就是很好的警示。

      顺驰项目进度的"高速度"、"高效率"令业界咂舌,但是"萝卜快了不洗泥"。房地产关乎客户的终身安全和幸福,因而客户的要求是精工细作。顺驰为了促销,前期策划工作做得非常超前、精致,但后期跟进却往往以牺牲实体的质量为代价。这种忽略过程的做法是一把双刃剑,它顺应了顺驰模式加速资金流动的需求,却损害了客户的最终利益,最后只能以品牌价值的消耗为代价。

      顺驰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地产行业的一景,这种得益于IT业的合作模式无疑给传统开发商很多借鉴和思考。但顺驰做得并不到位,一些合作关系是靠声东击西、挂羊头卖狗肉等手段"套"得的,并且多数是挂"国"字头的旗帜,并不稳固。一旦国企改革个人利益与本体利益差异不能再大行其道,"国"字号的资金使用受到严控,这种合作关系也必然很快解体。而且很有可能在顺驰遇到危机时上房抽梯,使其雪上加霜。

      顺驰走向与"阳光地政"恰成负相关关系。当阳光地政金光闪烁虚有其表时,正是顺驰挥舞金剑招摇过市之时。"阳光地政"在实行的初期,或许会有许多变通,给勾兑留出了运作空间。但随着西洋景的拆穿,地方政府会面临若干来自地产商与媒体的压力,而会收敛其放水的幅度,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或早或迟终将来临。那时,虚假的"金剑"就不可避免地碰上真正的金剑,顺驰就不能再以眼下这种狂野的势头驰骋了。而且,紧绷的资金链成了悬在顺驰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旦有一个环节崩裂,必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形成雪崩式的崩盘。这是顺驰所不敢想象又难于回避的现实。当然也有可能,顺驰跑马圈地已经抢夺了先机,使得它借用房地产的杠杆得以很快把虚假的"金剑"换成货真价实的金剑!顺驰的走向问题可以这样归结:一个赌徒习惯了牌桌上的竞技,下了牌桌后比拚腕力他是否能甘心?

      我们的眼前晃动过不少这样的企业家:牟其中、杨斌、周正毅、唐万里等等,过往他们曾抓住重大的机会,影响了数不胜数的事件,结果是成功导致他们滥用成功。最后是自己打败了自己。因为,蛊惑性的梦幻会首先冲昏他们自己的思维,偏执成性会首先抹去对现实最起码的尊重,周围阿谀成性的雾障会首先消解他们内心深处的谦卑。我来模仿一下孙宏斌的语气:历史就是这样写就的,太过急切的成功,太过轻松的跨越,最后都会反过来毁掉跨越者本人。除非顺驰米姆发生根本性的变异,否则,发誓"让世界重新走出旧轨"的孙宏斌与他的顺驰,也注定是一种短暂的历史现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