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解放军名军排座次(爱我中华) -- AleaJactaEst

共:💬9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解放军名军排座次(爱我中华)

    最近军委又在裁军,不知道这一轮后还能有多少英雄部队能幸存下来,不管是幸存的还是裁减的,都是我们解放军的精华,都是战争年代涌现无数烈士和英雄,战功彪炳的部队。我写下此文,纪念那些牺牲的烈士,纪念那些伟大的英雄,纪念我们英雄的部队!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未必准确,请大家指正。另外文中所提只涉及解放战争,不包括各部队建国后的功勋,虽然包括1949年的战绩,但因为只谈及各野战军主要部队,为了方便,仍然统一称纵队。这个系列主要是回忆一下整个解放军的军史,并就各部队进行简单的点评,至于排名,纯粹是在各部队中作个比较,没其他的意思,后面的未必就比前面的差,不管谁强谁弱,功劳总是属于我们强大的人民解放军的!希望朋友们若是跟帖的话,请单单纠正一些军史的错误,具体排名就不要再纠缠了,以免大家伤和气。另外纵队领导人都是比较有名的,并不是全部。

    (一):西北野战军

    一:1纵(司令员张宗逊上将)

      1纵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第1集团军,今天的对台一线部队在解放战争时的表现究竟如何呢?老实说,在西北野战军这个战斗力相对最薄弱的系列里,1纵的表现可以说是还不错,尤其主力358旅,为西野三大主力旅之一,其中的硬骨头6连更是大家所熟悉的。这支部队无论从历史(红2军团,拥有两个红军团,这在全军的师中还不多见)还是从战绩看,排在第一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二:6纵(司令员罗元发中将)

      6纵很遗憾,在今天的解放军序列中已经消失了半个世纪了,唯一的影子在今天的新疆建设兵团里(好象解放军的6纵都是英雄部队,但是运气都不太好)。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6纵的两个主力――新4旅和教导旅,可是西野三大主力旅的两个,参加了西野几乎所有的战斗,从延安保卫战开始一直到挺进新疆,6纵都可以说是表现出色,以至于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期间曾问警卫部队西野哪个旅战斗力最强,结果大家一致公推新4旅(见老战士回忆录,60年出版,我在办公室老同志的旧书柜里发现的,绝对的绝版啊),6纵的战斗力可见一斑,到了改编为6军,又是公认的一野主力军。在兰州战役时老彭一共点了几个团做主攻团,6军17师50团就是一个。我想将6纵排第二是比较公正的。

    三:4纵(司令员王世泰中将)

      4纵在西野一样以军史长久和善打硬仗著称。从军史来说,唯一可以与1纵358旅叫板的就是4纵的警3旅(就是今天的11师)。从战功说,4纵一样战功显赫,我记得4纵唯一的失误就是在西府战役中掩护侧翼时早早撤退导致教导旅和野司差点被马家军包了饺子,结果导致王世泰差点被老彭骂死。不管怎么说,这只能算是失误,而不是失利。在后来的扶眉战役和兰州战役,4纵可是将功补过了。尤其是兰州战役,为了打下沈家岭,4纵头号主力团31团大半伤亡,连年轻的团长王学礼都牺牲在阵地上,壮哉,光荣的4纵!我想除了辉煌历史之外,赫赫战功也是11师仍能保留到今天的原因之一吧?4纵排第三,当之无愧!

    四:3纵(司令员许光达大将)

      3纵在西野打仗不少,可我翻遍西野战史,最有名的还是兰州战役7师夺取黄河铁桥。3纵和前几个纵队相比,闪光点有两个,一是出了个大将司令员(这在全军也是少之又少,还有中野4纵),二是与1纵合编为重装军。今天的第3旅就是昔日3纵的种子,出了个有名的总参谋长,当然这是后话。从整个历史看,3纵和前三者比起来缺乏特别辉煌的战果,所以排第四应该很合适。

    五:2纵(司令员王震上将)

      本来2纵的知名度应该在西野6个纵队中排第一。连外行都知道359旅开垦南泥湾,何况2纵还出了个西野最大的官――国家副主席王震。可惜,这样的部队却只能排第五。从军史来看,2纵的359旅可是红6军团的后代,光上将出了就好几个,包括大名鼎鼎的肖克、王震、陈伯均等。可惜,历史是历史,军功是军功。不客气的说,红军底子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表现最差的莫过于359旅的部队了。东北的那部分要不是后来的黑山阻击战翻了身,可能50年就不在了,更别说活到现在,这我在后面的东野要详细说。留在西北的这部分,在解放战争中也很一般,翻遍了也没发现什么骄人的战绩(如果挺进新疆不算的话),真是用某个大人物的话说叫:开荒开的不会打仗了!也许有人要提南下支队,可南下支队我除了看见几千人长途转战损失近半外,没看出有什么值得庆贺的。不要提什么为后来中野跃进大别山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事我在后面的中野还要详细说。总之,2纵综合各方面看排第五很公正。不过2纵也有值得庆幸的事,就是在今天的解放军序列里仍然保留自己的种子,而且现在还是新疆军区对印的头号主力师,了解军队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不是359旅的后代。可能王将军也觉得359旅实在不争气,干脆继续干老本行开荒得了,于是变成了今天的农一师。

    六:7纵(司令员彭绍辉上将)

      西野7纵真的没什么说,在西北的土地上时间还不如在其他地方时间多,所以排最后相信是最没争议的,唯一的闪光点是出了个上将军长彭绍辉,很不错的一个将军,后来的副总参谋长,熟悉他的朋友太多了,我就不详细谈了! 至于第8纵队和后来的陕南19军就不要参与了,要是谁有精力可以详细谈谈,毕竟西野的天地主要是前5个纵队创下的。

    总的评价:西野其实军事功绩并不大,虽然解放土地最大,可歼敌只是华野的零头。最大的功劳是保卫了党中央,保卫了陕北这块红都没有走江西的老路。可以说,没有西野,借毛泽东10个胆,他老人家也不敢留在陕北和胡宗南捉迷藏。

    (二):中原野战军

    一:6纵(司令员王近山中将)

      中野的部队可以说是各个都不错,要想挑第一还真不容易。从历史看,6纵是抗战起家(最近看到资料说6纵底子是红25军74师一部,不知道是否是最新考证结果),比起1、3、4纵是差远了。但是6纵的精神我最佩服,全纵队上起司令员王近山王疯子,下到普通战士,口头禅都是“烧铺草”,全纵队一到打仗就嗷嗷的,有股疯劲。之所以选6纵我认为中野最关键的一仗是6纵打出来的。哪一仗?47年跃进大别山的强渡汝河。若不是6纵18旅(旅长就是百战将星之一的肖永银少将)在敌人已经占领河对岸渡口的情况下从敌人一个师手中硬是又重新夺下这个大雷岗渡口,17旅(旅长就是后来的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少将)又拼命掩护了侧翼高山集,中野12万大军将全军覆没,跃进大别山将成为笑话。可以说,没有6纵打好这一仗,就没有整个中野。所以当时刘伯诚司令员才会将那句众所周知的名言送给6纵: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后来的襄樊战役中6纵更是独当一面,可见刘邓的信任。49年改编成12军,号称“中野常胜军”,在整个中野都是狂的不得了的角色。这样一支部队相信排第一是没说的。同样,地处东南的这支英雄部队不会被撤消吧,这可是对台第二线部队,除非军委晕头了!

    二:4纵(司令员陈庚大将)

    三:3纵(司令员陈锡联上将)

       老实说,3、4纵都是王牌部队,究竟怎么排我很头疼。比历史比战功两个都半斤八两,都是老红军部队,4纵有一个红军团,3纵有两个。4纵长期在豫西晋南独当一面,3纵则参加了刘邓大军的几乎全部战役,战功显赫,被誉为“老虎纵队”。4纵出了个大将陈庚,3纵出了个“军中赵子龙”陈锡联。1949年后两个军又同为各自的兵团主力,一直打到大西南。唯一区别是11军建国后比较坎坷,而13军则比较平静。所以从4纵一直独当一面以及现在的地位出发,我还是将4纵排到前面。这里将两个英雄部队同时介绍。4纵的闪光点全在50年前,先是上党搞掉史择波,再是独立歼灭“天下第一旅”,再强渡黄河,逼近潼关,吓得胡草包一身冷汗,歼灭整三师李铁军,后来强攻洛阳,生擒邱行湘。渡江后解放两广,云南,功劳多的简直没法数。3纵呢?随着刘邓的脚步指哪儿打哪儿,素来被作为主力来使用,一直到淮海战役中的关键一仗,解放宿县,双堆集生擒黄维,再后来挺进大西南,解放重庆等。至于后来主力31师在12军编制内参加上甘岭战役就不提了。我一直认为31师在中野的几十个师中可以排名第一。所以这两个部队排第二、第三很合适。3纵早已不在,而4纵作为对印主力我认为这次裁军是不会波及的。

    四:1纵(司令员杨勇上将)

      一般各野战军1纵都是老部队,甚至基本是第一,起码也是前三,中野不行。中野1纵是老的晋冀鲁豫1、7纵的合编,红军底子不错,包括大家很熟悉的原红1师13团、2师5团等,在解放战争中也跟随刘邓转战大半个中国,可翻开二野战史,1纵和2纵一样,没留下什么很为史学界称颂的经典战役。可以说有点随大溜,通俗的说,就是仗都打了,可功劳都是别人的。可以说这是一只英雄中的一般的部队,简单平凡到1949年王疯子不服杨勇当正职兵团司令,资历是没得比,唯一的理由就是比战功,和6纵的显赫比起来,1纵显得太平淡了,包括后来到朝鲜,还是没听说16军有什么惊人之举。所以不知道最近裁军不知道有没有1纵,若有的话,我丝毫不惊讶,毕竟在军队,平凡不代表什么好事。

    五:2纵(司令员陈再道上将)

      2纵在中野只能排第五,没办法,和1纵一样,2纵表演的也是主角中的配角,一向默默无闻,而且总体来说,还不如1纵,所以排后面也是正常的。2纵在中野有个外号,叫“姑娘纵队”,意思是军纪中野第一,当然还有个言外之意就是打仗软绵绵的。我觉得作为一个部队,赢得这样的外号实在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军队嘛,宁愿象东野那样军纪差点,只要能打胜仗,可2纵正好相反,所以我估计原来安排10军去西藏可能就考虑到那儿没什么大仗,搞好军民团结却很重要。我记得我还看到过一篇文章说当年最先解放重庆的是2纵,可刘邓硬让2纵撤出,入城式让3纵搞。现在想起来刘邓不太可能干这种胡宗南式的“蠢事”,但从这传闻可见2纵的地位。不过2纵也并非无耀人之处,可惜那是在1952年的上甘岭,而且是为别人做嫁裳,,其29师在15军编制内为15军扬名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其中战士胡修道创造了个人歼敌记录(280多),至今我估计解放军也没人破得了。哎,当时若人人如胡修道,霉菌有多少兵员也不够耗的!扯远了。这么一支英雄的部队和那个在华北8纵内的另一个2纵的种子,不知道这次裁军能不能“存活”下来!

    六:9纵(司令员秦基伟中将)

      可能有些“千岁军”的拥护者要扔板砖了,先别急。9纵也许后来在建国后很威风(不管那功劳是否有6纵的一半,也不管大家是否对此有争议),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9纵就是一直属于中野二流部队,一直在打配合战,一直是助攻的位置。甚至到了1949年后在4兵团的地位还不如14军呢。若不是后来的上甘岭一战成名,不好说今天还有没有空降15军的存在,说不定还是空降27军呢!

    七:11纵(司令员王秉璋中将)

      这个部队也和9纵一样在解放战争时就是中野二流部队,一直在打配合战,一直是助攻的位置,而且还不如9纵。9纵起码一直是在配合4纵,在帮自己人,可11纵却成了华野的小跟班,这也就罢了,若是跟着1、2、3兵团也能搞个光辉战史,可11纵偏偏命背跟了苏北兵团,成了华野二三流部队的小跟班,还能有什么油水捞?我觉得11纵最大的功劳就是促进了两大野战军的团结。呵呵!

    总评价:本来中野最高峰时达13个纵队,加38军实际上相当于14个纵队,可是1纵部分和主力8纵、13、14纵都留在原来的晋冀鲁豫军区后来被华北顺理成章的接受过去(可华北才打几个大胜仗啊,不如给中野),10、12纵又变成地方部队(野战军地方化可能是中野特色),使得中野实际上仅1、2、3、4、6、9、11纵共7个纵队,倒也还可以。可是一个挺进大别山,部队光沿途被俘就达8000,再加上损失和留下坚持大别山,最后中野竟然不足12万人,一直到渡江后才恢复元气,以至于后来华东中原的大仗都是靠华野主要打的。可我们大肆吹捧的挺进大别山呢?只吸引了敌人10个旅(中野若留在老区再来一个鲁西南战役就能搞定)回防,害的华野为了掩护而导致7月失利就更不说了。可一直到渡江,我也没看到大别山给我军什么好处。究竟是牵制了敌人还是牵制了我们呀?若是调动敌人增加歼敌机会,难道中原大地还不够吗?豫东战役不是打的很好吗?跃进前中野已经达到一次战役歼灭5万正规军的水平,可出来后呢?一次顶多吃掉2万就不错了。究竟是损失大还是利益大,天知道!幸亏粟裕没有南下,否则华东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放呢,说不定就要靠东野南下了。所以中野是解放战争中牺牲最大,走路最多的野战军。

    (三):华东野战军

    一:1纵(司令员叶飞上将)

      和西北、中原野战军比起来,华野的1纵才真正是第一纵队。这支部队可以说参加了华野几乎全部的大仗硬仗恶仗(济南战役可能是很少的例外),从新四军时代开始,1纵就一直是华野及其前身的主力中的主力。纵观1纵战史,最辉煌的我认为还是莱芜战役,一个纵队面对5万多敌人硬是临危不惧,将他们又赶了回去。1纵作风之英勇以至于国军主力整编11师师长胡链都对其畏惧三分。同时1纵的赫赫战功也奠定了叶飞在“叶、王、陶”中排第一的地位。不谈1纵后来在朝鲜的英勇表现,仅仅解放战争中的英模和荣誉单位可能让某些野战军全军都汗颜。所以1975年华野1纵和西野1纵换防时,军史荣誉室让1军佩服和羡慕的五体投地。可惜要不是文革中的一些缘故,现在的对台一线部队应该是华野1纵这个江南子弟兵更合适。不管怎么说,凭解放战争中的优异表现和汗马功劳,1纵当之无愧的为华野第一纵队!不过调防后1纵的地位一落千丈,现在虽有起色,但比起当年是落水凤凰,不知道这次裁军军委会不会动这个英雄部队的脑筋!

    二:9纵(司令员许世友上将)

      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9纵的地位是高于1纵的,但是9纵毕竟崛起于1948年9月,是解放战争后期,前期的表现虽然也很出色,但仍然遮不住1纵的光辉,所以排第二。9纵的作风可以从其司令员身上看出,强悍一词足以概括。9纵的老底子老13团(济南第一团)早在抗战时期就是山东军区的几个主力团之一,后来在东北大名鼎鼎的塔山英雄团不过是13团的小弟弟。这个部队素以打硬仗著称,打起仗来和许世友一样不要命,绝对的前仆后继。济南城下的5000多烈士9纵占了近一半。所以虽然崛起很晚,济南战役才出头,却在后来的淮海、渡江、上海乃至长津湖战役都几乎立了头功(除淮海4纵第一),一跃成为全军的王牌军,和四野那几个老红军部队同坐前几把交椅。若没有惊人的战绩,没有任何红军底子的9纵(1纵好歹还有点红军游击队的底子)想在王牌济济的解放军内别说排前几位,连立足都难。可9纵呢?1949年整编为华野4个兵团之首9兵团的主力军,回国后是南京军区的头号主力军,1969年又奉命北调和万岁军一起成了拱卫京畿的两大御林军之一。这些殊荣固然有老首长的照应在里,但没有强大的实力做后盾行吗?所以,9纵排第二是绝对站得住脚的。不过1985年后9纵到现在一直是朝不如昔,是公认地位下降最快的部队,现在老首长又退了休,这次裁军不会成为第一个被裁的王牌甲种军吧?

    三:6纵(司令员王必成中将)

      又一个英雄的6纵。本来“叶、王、陶”嘛,6纵在华野稳居第二的,可半路杀出个9纵来,没办法,既然比不过,只好当老三了。6纵是一支英雄部队(周总理语),估计大家不会有异议,身为老新四军的主力,一直是粟司令最爱用的三大主力之一。王必成被称为“王老虎”,其部队自然是虎军。观其军史,点睛之笔莫过于封闭垛庄成就了陈老总的名诗“74师无处逃”,并且最终击毙张灵甫,为我军歼灭国民党“五大主力”开了先河。对6纵战斗力的肯定导致6纵成为华野第一个迈进北京军区保护首都的部队,并且主力师至今还是卫戍区的头号警卫师。所以6纵排第三看来也是没有疑问的。不过据网上传闻,华野6纵已经在这一轮裁军中成为第一个牺牲品。若传闻属实,则我们的英雄6纵又将少一个,解放军的序列里又将少一支英雄部队的身影。军委啊,你们是怎么想的啊!

    四:4纵(司令员陶勇中将)

      粟司令员最爱用的三大主力中最后出场的部队,南麻战役失利后安然逃脱国民党重兵包围的部队(1个师),淮海战役歼敌最多的部队(两个4纵就赶上整个中野了),渡江前就打的英国军舰鸡飞狗跳毛直掉的部队,上海战役打到关键时投入的部队,回国后一直处于对苏俄第一线的部队,主力师番号最靠后的部队(这在解放军中恐怕不是绝无仅有起码也是很少见,我还没发现第二个)。这些记录的保持者就是我们的华野4纵,和其人称“拼命三郎”的司令员一样充满传奇色彩一样英勇善战的英雄部队。其实4纵和6纵是半斤八两,不好分名次,只是由于6纵后来成了御林军,而4纵被“发配”守边疆,所以才一前一后,实际上是不分伯仲的。不过从最近的传闻看,4纵将和其难兄难弟6纵一起被撤消,呜呼,如果这样,老毛子谁来防御啊,人家边境可是8个师啊!军委三思!

    五:3纵(司令员孙继先中将)

      3纵的头头原先就是泸定桥22勇士(还是大渡河17勇士,写长了,糊涂了,那位提示一下?)之一,结果3纵就继承了这个光荣传统,在华野素以攻坚闻名,其有幸继承的原抗战时的山东8个主力师之一的8师,番号都不换,直接放进3纵,被称为“陈军长袖子里的小老虎”,一向是关键时刻使用的刺刀,战斗力就不用说了。可以不夸张的说,华野3纵8师可以与东野6纵17师(原山东7师,8师的小姐妹)一起是解放军攻坚能力最出色的部队(可惜下场都不好)。可就3纵这样牛的部队在人才济济的华野也只能排第五,没办法,谁让前四个比3纵名气更响呢!估计放西野或华北肯定当宝贝了。3纵这个攻坚虎也不是没有麦城的,济南战役打的连8师师长王吉文(要不也是一少将呢)都搭进去了,还是没有争过9纵25师,白白把扬名立万的机会让给了9纵。不知道王师长泉下有知有何感想?(济南战役还牺牲了一个师长,是谁我忘了,哪位提醒一下?是不是8纵22师的?)不过3纵之所以现在这么默默无闻,估计一般网友都不知道这个部队,完全因为建国后军委就把这个攻坚老虎送去守海岛去了,当时为什么不让2纵这个擅打阻击的家伙去我一直没弄明白,估计主要顾虑把攻坚老虎放别处怕会吓着邻国,让人家度日如年,引起什么外交纠纷什么的就不好了。现在虽然理论上还有种子留下,估计也就一病猫了,不过好在也许能在这次裁军浪潮中逃过军委的法眼。

    六:8纵(司令员王建安上将)

      8纵在华野也是以攻坚闻名的,虽然不如3纵,但还是不错的,其主力可是原抗战时的山东8个主力师之一的4师,虽然到华野番号变成22师,可战斗力还是很牛的,硬是把8纵这个架子撑起来了,让头儿脸上有光,谁敢说王建安(我认为是从样子看,解放军将领中最儒将的一个)56年授上将除了资历老外没有8纵的功劳?8纵在洛阳、济南和淮海等战役表现都还是不错的,而且怎么说也是孟良崮的五把尖刀之一(虽说是最钝的一把),不知道原来看的那本《华野10大主力》一书为什么把这个部队剔除在所谓10大主力之外,估计写书的人的父亲或爷爷的老部队是8纵消灭的,有仇。有趣的是王建安这个1937年许世友恨不能炸了吃的人11年后又和许搭档打济南,这次王建安表现了风度,没让8纵这个攻坚豹子抢许司令部队的风头,皆大欢喜,不然估计冤家还要做下去。现在8纵能在几轮裁军风头中代替强大的竞争对手保存下来,除了战争年代那还可以的功勋外运气应该也还是不错的,不知道这次怎么样,不过就算裁了也没关系,还有一个最牛气的种子借在外面,总是有后代的。说几句题外话,虽然在这几十个野战军中,我并不怎么看好这个部队,但是和我直接打交道最多的却是这个部队,前些年因为某些原因我经常和这个部队的一些组成部分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其中还认识不少老乡,最有意思的是原来办公室有一个老同志是22师的老兵,那会儿他经常给我讲老军史,我给他讲新变化。不知道现在这个部队在这一轮的裁军浪潮中会如何走向。

    七:10纵(司令员宋时轮上将)

      可能有朋友会叫:10纵凭什么才排第七,怎么应该和3纵差不多,怎么也比8纵强吧?呵呵,也许你是对的。我之所以把10纵排8纵后面主要考虑10纵在解放战争主要打的都是阻击战,即所谓别人吃肉,他们啃骨头,也是最不出战果的,全给他人作嫁衣了。虽说好花1、3、4、6、9纵的胜利是靠10纵这片绿叶的流血换来的,可毕竟军史上不会写“孟良崮、碾庄参战部队有10纵”之类的话,歼灭74师和7兵团也不会写在10纵的军史上的。还有最关键的,野司首长也给过机会让10纵表现表现,可10纵自己不争气,济南战役证明,10纵最适合打阻击,打攻坚别说不如3、8纵这两个虎,连9、13纵这两个后起之秀也不如。不过10纵也还是不错的,打阻击能打的让敌人佩服也不容易了,修炼到这个地步堪称正儿八经的解放军阻击专家全军也就10纵一个,其他有点名气的如东野4纵那是半路出家,纯粹是被逼上梁山的,而且伤亡太大,东野10纵那更是运气。所以邱清泉才不得不承认:排炮不动,必是10纵。能让邱疯子没脾气,就这一点,我们就该为10纵喝彩!可惜由于后来的金门失利(不足9000人对3万多,在敌人优势火力下能坚持那么长时间并歼敌1万3,可以了,难道不比新四军军部在皖南、180师在朝鲜强吗?),10纵这个英雄的部队并没能挺过98年的裁军,以致不能报仇血恨。不知道现在的裁军军委是否会给10纵留下的那点种子一个机会?

    八:2纵(司令员韦国清上将)

      这是普遍缺乏红军部队的华野的一个亮点。先扯几句题外话,由于华野主要是由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以及八路军留在山东那些抗战后成立的部队所组成的,所以没有老红军部队(注意不是底子)就成了华野和其他野战军比起来最不足的地方,无论哪个野战军,红军部队都比华野多。这在战争年代可能没什么,那时能打仗是唯一衡量部队的标准,事实上也不一定红军部队就表现出色(如5师、47师、61师、139师、144师、189师、191师、193师等,当然是相对于其他善战部队而言),可到了和平年代,在讲究传统的解放军来说,没有红军部队却成了华野部队的硬伤。可以说,建国后尤其是近20年华野部队地位不断下降甚至接连被裁撤,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和平年代大家都没仗打,无所谓谁强谁弱(当然有训练成绩做参考),那么一旦裁军裁谁啊?总不能裁红4团吧?(只是举例,并不是红4团不强)那么好吧,地理位置相对不重要的历史短的部队先伸头挨刀吧!所以战争年代一个师的英模比某些军还多的华野就……呜呼!若是陈、粟两位老总泉下有知,是否会骂出彭老总那段名言(崽卖爷田不心疼)来呢?回过头来谈2纵。如果27军和41军是姐妹军的话,那么2纵就和东野的另一个王牌2纵是兄弟了。可惜红军部队归红军部队,在解放战争,虽然2纵总的来说还不错,但是比起同野战军前面所提的几个纵队还是有差距的。这又是一个以打阻击闻名的部队,虽然不如10纵名气大,但是还是小有名气的,起码也是苏北兵团的领头羊啊!可惜这个2纵和西野、中野2纵有点相似,不能象东野、华北的2纵在野战军的地位那么高,没办法!最可怜的是49年5月解放杭州后还没歇口气就得为4纵腾地方,不得不告别哪个美丽的城市继续南进,军中地位可见一斑。不过66年伟大领袖一句让该部队由晋入陕支左的话挽救了这个部队(不过若不然说不定10纵还在福建,那么现在铁定还在,总之华野得舍一个)。现在2纵俨然一个解放军主力军,高原作战专家,对印作战主力。这次裁军浪潮应该基本波及不到。

    九:7纵(司令员成均中将)

      7纵是华野最可怜的主力部队,总是阻击战(还老打不好,华野南麻临朐失利和其被突破阵地有很大关系,虽然淮海可能补过了,起码没10纵、2纵名气大)、配合战,别说主攻了,连助攻我都几乎没发现,最有名的歼灭战莫过于渡江后在郎广地区抓俘虏了。虽然和2、8、10、13纵等同为华野二流部队,可2纵是苏北兵团领头羊,8纵在攻坚上,10纵在阻击上都打出了名,13纵作为后起之秀名气以及在华野首长心中的位置远比其大,唯有7纵还是那么默默奉献。本来想把13纵排前面的,可后来考虑这就意味着7纵前一年多的仗都白打了,这对这个部队不公平。而且7纵的两个主力师至少这次裁军前都还完好呢。所以综合看,7纵也就能排第九。

    十:13纵(司令员周志坚中将)

      13纵作为一个华野最后成立的野战纵队(那些垃圾纵队不算的话),能够挤进前十名,与其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上海战役中的表现是离不开的。济南战役要不是后续部队没跟上,13纵就不是“济南第二团”了,绝对标准的“济南第一团”。打碾庄,13纵是“华野五个攻坚力量最强的纵队”(陈毅语)之一,将大老虎3纵排挤到徐州以西牵制邱清泉去了,可见野司对13纵的攻坚能力已经认可了,再后来打上海,同是一个兵团的一线部队,13纵就没象10、11纵那样两天损失8000。打金门,10兵团3个军,两个军中招(倒霉的11纵硬是被10纵骗去一个头号主力团垫背),可13纵硬是没事,这也包含运气啊!所以13纵50多年来一直稳居台海一线,历次裁军皆不降反升,估计这次也没事,除非军委想金门的国军反攻大陆!

    十一:11纵(司令员胡炳云少将)

      胡炳云在抗战时就赢得了“胡老大”的美称,可11纵却不仅不是华野的老大,甚至还差的好远好远,排名十一,倒和番号相符。作为一直坚持在敌后苏中地区的部队,其实力实在比地方部队强不到哪儿去,在11纵的战史中找不到什么让人心动的东西,甚至连地盘都维持不了,导致2纵不得不南下跟着倒霉。作为华野的几大战将之一,我唯一不知道胡炳云将军后来如何,不知道哪位朋友可以解惑?由于无动人之功,11纵也在解放军的序列里消失重建,重建消失。11纵今天已经不用担心什么裁军了,因为这支部队早已成历史,唯一象征性的种子还是人家8纵借的。

    十二:12纵(司令员谢振华少将)

      12纵虽同属苏北兵团并且一直在苏北活动,可还不如11纵,实力已经接近地方部队了,倒是又一个番号地位相等的部队,由于表现欠佳,所以裁减后就默默无闻了,军委重建的念头连想都没有想过。倒是谢振华少将后来的经历挺曲折,建议大家看看,比看12纵的战史强。

      剩下什么鲁中南、渤海、胶东几个纵队再加上代管的两广纵队,就纯粹是地方部队,所以华野从没让其改称14、15、16纵的意思,类似东野的独立师,就不谈了!

    总评价:华野是打硬仗、恶仗、险仗最多的野战军,也是歼敌人数最多且大部分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自己牺牲最多,贡献最大的野战军!和其他野战军相比,华野有许多别人没有的困难。

      首先,从1947年重点进攻开始,实际上华野就没有了稳固的根据地做大后方来支持,无论山东还是江苏,都是四面受敌,处于敌人重兵把守的大中城市的包围之下,所有支援都来自被各蒋管区分割的山东苏北农村,可以说是根据地最小的一个野战军,甚至不如西野(陕甘宁并不小,只是太穷,人口太少)。

      从兵源来说,华野的地盘主要是山东和苏北,虽然表面看来是人口众多的地区。但一方面这里也同样是国军的重要兵源地,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经历八年抗战后,这一老根据地在兵源方面早已枯竭,青壮年基本都已经倒在或加入到战场上了。所以直接表现是华野1947年1月整编野战军就27万,全军第一。可一直到1948年9月打济南才发展到32万人,发展速度全军倒数第一。除了战斗损耗太大外,补充困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1947年土改后各解放区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数量华东仅多于陕北,不是觉悟不够,而是人数有限,总不能不要基干民兵,不种地吧!从地域来说,山东和河南这么大的地方集中了国共双方一百多万军队,城市又很密集,距离不大,使得我军的战术回旋余地很小,很多时候就连粟裕这样的卓越军事家也不得不被迫与敌人硬碰硬,从而使华野没有东野那么容易穿插分割敌人或者围城打援,很多时候不得不靠阻击部队的血肉和攻坚部队的勇气来保证胜利,表现出华野在47年2月莱芜战役后基本每一战都很惊险,都是冒着很大风险打赢的。从兵力和战斗力看,相比其他战区,华野面对的敌人始终是人数最多,装备最精良的,且大部分都是老蒋嫡系或战斗力很强的桂系。五大主力有三个在这个战场,74师不用说,一直盯着华野不放,就是11师和5军,也有80%的时间在尾随华野。这就使华野和中野不可能象东北那样来个什么“东拉西打,西拉东打”。

      再次,从47年中野跃进大别山后,一直到淮海前,实际中野就基本在豫西豫南皖西活动,对付国民党的华中部队,实际在中原大地和山东苏北,一直是华野那30万人在独当一面,几乎没有别的配合。而在野战军内部由于我军吃不动徐州的敌人,使得4个兵团被敌人分割成至少三块,使得1、3兵团又很难和2、4兵团搞很好的配合。可不分又不行,山东和苏北老根据地不能不要吧?中野走了之后,中原大地不能送给国民党吧?只好优势兵力硬是分割为不大的四块。所以我一直质疑毛的挺进大别山的意义,真是两大野战军拖垮一个,累瘦另一个。

      最后,军委一直把华野当作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一直把最重的担子,最多的歼敌数字分配给华野,还不停的催催催。所有这些,使得粟裕这样的优秀的军事家也不得不打一个个硬仗、恶仗、险仗,无论是孟良崮、南麻、临朐、藤县、豫东还是淮海,莫过如此,难得的是华野将士在粟大将军的率领下硬是克服了这一个个困难,硬是打赢了华东战场80%以上的战役,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和赞誉吗!所以,“打硬仗、恶仗、险仗最多的野战军,也是歼敌人数最多且大部分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自己牺牲最多,贡献最大的野战军”,这个评价,华野是当之无愧的!

      实话说,我原来因为比较轻视新四军导致对华野也是比较轻视的。在早年研究军史时也是侧重东野、中野和西野(华北是我最轻视的野战军,到现在我对其在平津战役前的活动的了解也就限于大同集宁战役,临汾运城,清风店和解放石门,其他一概不知,至今连各个纵队最早的领导人都不知道),陶醉在东野这个老红军传统的部队,这个常胜之师,这个创造了百万大军神话的部队,而且我的长辈全是东野的老兵,在感情上也亲近。直到后来高中时开始研究华野这个战斗在我生活着的地方的部队历史时才发现这支部队的可敬之处,用一句话说,就是他们太不容易了。现在许多东野支持者动不动就用锦州和天津与济南比来证明东野比华野高明。其实这是不公平的。锦州的城防绝对不如济南,而且东野是使用了近30万主力部队对付15万半嫡系敌人,31个小时也指攻内城的时间,而不包括外围。东野火力也比华野强。华野以14万人(主力只有3、8、9、10纵8万多人,10纵还不善攻坚)对付9万敌人(质量倒和锦州差不多),而且打下内城也就一天多时间。至于天津,城防可能比济南稍强,可东野那时是什么水平的火力了?连坦克都很多,更别说榴弹炮了,守军士气也不行,兵力对比也达近3:1。所以用炫耀东野的火力、兵力来贬低华野是不公平的,我认为东野唯一比华野高明之处就是发明了攻城战中的一点三面战术。所以从那以后我一直是华野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因为我敬佩英雄!尤其敬佩这些在困境下仍然能做出最大贡献的英雄!

    (四):东北野战军

    一:2纵(司令员刘震上将)

      可能大家会奇怪,为什么不是万岁军。其实很简单,在黑土地上表现最出色的就是2纵,公认2纵在黑土地上最善于打大仗硬仗恶仗,尤其5师又是东野36个主力师中最佳的,所以首推2纵是合情合理的。而且我认为2纵与1纵、6纵比起来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没走过类似四平那样的麦城。所以后来林彪逢战役必用2纵,如锦州、歼灭9兵团和打天津乃至一直南下打到镇南关。至于朝鲜的表现就更不用说了。在解放战争中2纵第一是没有争议的。建国后2纵一直是我军的主力,长期处于沈阳军区的预备队位置,既对苏又防朝。不过我认为这几年可能是北方缓和的缘故,2纵在全军从第二的位置跌到第三了。但不管如何,这次裁军中央也不会碰2纵这种历史悠久、战功显赫、位置重要的部队的。

    二:1纵(司令员李天佑上将)

      万岁军的美名,山东8个主力师的前两名的底子,平江起义的历史,东野第1纵队的名声,造就了我军一大王牌军。不过实事求是,1纵在黑土地上的表现可比2纵稍逊,尤其是四平,弄的挺没面子的,所以打锦州只好干看,最亏的是黑山阻击战明明有3师一份功劳,可军史楞是没反映,导致许多军友还以为辽沈战役的预备队是整个1纵3个师呢,其实趴在高桥晒太阳的只有1、2两个师而已。好在捞上了打9兵团,虽然说不如3纵那么出风头,可起码也比干看强。到了天津,又活捉了陈长捷。我只是没搞清究竟是1纵还是8纵首先“触摸”到金汤桥,好象史学家们还考证呢!南下后1纵一直打到云南边境,是东野爪子伸的最远的部队。这一切都奠定了1纵第二的位置。当然建国后,由于老彭的偏爱(打得好是事实,但不能说老彭不偏心),得了个万岁军的美名。1967年进京后更是从此老子天下第一,至今也没动摇过,到现在1纵都是军委的心头肉,什么好给什么,网上干脆说其是远东第一,风头早已盖过黑土地的老对手2纵,这次裁军更会是只增不减。(对华野部队未免不公)

    三:6纵(司令员黄永胜上将)

      东野三只虎已经介绍两只了,剩下的6纵自然不能拉下。其实6纵很可怜,三个师中有两个都不平凡,16师是全军历史最老的部队,叶挺独立团,朱毛红4军,哪个都能吓的一般部队一哆嗦,就是战斗力也是东野前四名,17师又是东野有名的攻坚老虎,好多战斗没6纵的影子可17师却没被野司拉下过。可就拥有这么两个宝贝的6纵却只能屈居第三,什么原因?兵熊么?6纵尤其是16师的兵有名的“野”,作战纪律两头冒尖那是东野有名的,连高副政委都敢打的兵还有什么不敢打的?将熊么?黄永胜在作战上的名气不比李天佑、刘震差吧?说和钟伟一样勇冠东野也不过分。下面的李作鹏还干过参谋处长呢,是林总的爱将。其余杨国夫、龙书金他们哪个不是有名的虎将?所以不明白,只能说6纵运气不如1、2纵吧。我感觉林彪对自己这支老部队有点“偏心”,老是放在袖子里,关键时刻老是用1、2纵而不用6纵,好容易用上了又光走麦城。尤其是1948年后,6纵主力老是看得多,打得少。我不明白为什么打锦州不用6纵主力,因为16师善于野战不善攻坚吗?把6纵放在和5纵那种部队一个地位上。入关之后打天津又让6纵主力夹在平津之间看热闹,不让攻天津还不让看看北平,以至于打丰台这种好事又让5纵捞了去。南下又放在右翼那种无关紧要的方向,便宜全让3纵占了。最可恨的是打海南,韩先楚明显偏向3纵,什么先遣营,中心开花都是3纵的,6纵明显成了配角,光急得李作鹏直冒汗没办法。结果打下海南,好!3纵北上成总预备队,后来入朝又一显身手。6纵呢?原地留下守海岛(有点象华野3纵),番号早早撤消。后来虽然重建,但还是没撑过1985年。不公啊!要知道16师可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绝对主力啊,1979年东线可就16师和33师(当然是在1955军编制内)打得最好啊,5纵的宝贝13师那才什么水平啊,16师一个打几个13师都没问题!当年要是上朝鲜说不定16师能给6纵也捞个万万岁军的帽子呢,大家都知道,16师野战水平绝对不比2师逊色。好在军委知错就改,现在的16师已经不比1师、2师差了,还盖过了5师。54集团军现在的装备和地位稳居全军第二。只是可惜了6纵和17师,虽然没华野3纵8师那么悲惨,也还不到那里去,硬是被从解放军这个光荣的队伍里赶了出去,估计没几年也会变病猫的。这次裁军军委铁定不会动16师的歪脑筋的,除非共产党敢否认自己的历史,何况还有老首长支持。所以我期待着16师更加辉煌!

    四:3纵(司令员韩先楚上将)

      东野3纵是一支传奇的部队,被对手廖耀湘称为“旋风纵队”,而且有趣的是先是在新6军手下吃了亏(威远堡),后来又打得新6军没脾气。3纵先是在南满坚持,四保临江是美名扬。可以说,没有3纵在南满的坚持,1、2、6纵也别想在北满呆的那么舒服,早被老杜赶过黑龙江了。后来辽沈打锦州是五把尖刀之一,打9兵团又抢了个头功,先是敲掉老廖的脑袋,接着俘虏本人。再后来先遣兵团南下,以及打海南都压得6纵那只虎没脾气(虽然是人为因素多)。从下属部队看,3纵7师这个当年的山东3师无论怎么看都是东野的主力师,值得一提的是师长邓岳当时还是东野最年轻最英俊的师长,才28岁。所以3纵排第四是没有疑问的。3纵98年就全军师改旅了,不知道现在的裁军是否会波及,但仅从其回国后就一直驻扎在全国的咽喉之地达半个世纪没挪过窝,就可见军委的重视和信任了。

    五:4纵(司令员吴克华中将)

      和3纵一样,4纵是另一个坚持在南满的英雄部队。山东的8个主力师所剩下没提的5师、6师除了13团留在了山东外,其余可都在这儿了。4纵在黑土地上的扬名仗是大战新开岭,全歼敌25师;再后来就是在塔山一下子赢得了4个团级英雄单位,这在全军都是罕见的(老大哥27军才一个就牛的不得了了),一下子闻名全军,再加上军纪好(这在军纪相对逊于兄弟野战军的妈拉巴子的东野倒是少见,估计是因为天冷,全纵队都不敢吃苹果,怕集体拉稀),搞得连当时的军委都知道这么支部队以至于指定4纵作为后来的北平警卫部队。平津战役中主要和11纵作为先遣兵团偷偷摸摸入关(十万人象做贼似的行动估计也挺好玩的),后来协助杨李兵团打张家口。建国后长期驻防对台一线,朝鲜打的那么热闹军委都没舍得使用这个部队,后来又驻防对越一线,可见军委对这个部队还是很重视的。虽然现在4纵不如同军区的那个5纵风光,甚至气得吐血。但是我相信在新一论裁军中军委即使裁那个5纵也不应该碰4纵,何况4纵还出了个军委副主席呢!

    六:8纵(司令员段苏权少将)

      8纵在黑土地上成军晚,可是从诞生起就一直扮猪吃老虎,硬是打成了主力,而且也是东野唯一一个地方部队打成主力的部队,这点连林彪都很惊讶,以至于黄永胜放着6纵司令不当非要回8纵抢司令当。在正史上8纵在辽沈战役打锦州时是五把尖刀之一,同时也是两次被批的倒霉蛋,包括军委批评在内。一次是所谓封锁飞机场问题,两个机场,用的在9纵方向,关闭的才在8纵面前,硬要8纵的炮弹飞过整个锦州城去封锁那个9纵跟前的机场,强人所难嘛,野司又没给8纵配备巡航导弹^0^!第二次更冤,8纵以一个纵队的兵力独当一面并吸引了锦州三分之一以上兵力,使得范汉杰一直以为主攻方向在8纵。可在2、3纵突破后,野司居然痛斥8纵行动缓慢,至今未突破。真是,要是8纵那么牛,又吸引敌人又歼灭敌人,还要2、3、7、9纵以及17师干什么?这就象东野8个纵队呼呼累的半死赶到大虎山,突然发现9兵团已经被打阻击的10纵全歼一样,可能吗?所以8纵后来虽没受影响,可却连累了公认的大老实人老段(虽然我认为他更适合干政委)。我10年前刚研究45军军史时就特别奇怪怎么司令员才是个少将,可副司令副政委都是中将呢?当时还以为建国后和陈光似的犯了错误呢,前几年才弄清原因。段苏权那是公认的“上将资格,中将功劳,少将军衔”,不过也塞翁失马,因为文革没怎么挨整。到了打天津,问题又来了,究竟是谁先打到金汤桥又和1纵磨了几十年牙,众说纷纭,不过好象最近有结论了,可我忘了什么结果,谁能告诉我?一直到南下,8纵才掀开其最辉煌的一页,就是衡宝战役的拦腰一刀,以一个师顶住了桂系5个师,从而保证了歼灭桂系主力(呵呵,其实也挺险,万一林彪当时反应一慢,可就又是个金门,你不得不佩服8纵的运气),也为24师赢得了猛虎师的美名。从此,师长丁盛及24师就记在了毛泽东的脑海里,以至于13年后又点将,点54军。该纵排第六显然正合适。今天8纵的种子可是大名鼎鼎的猛虎师,牛气的不行,风头甚至盖过同军的16师,军委八辈子也不会裁这个部队的。当然,在华野8纵也还有一个师,有趣,转来转去几十年后又归8纵管,虽然不是老8纵。

    七:7纵(司令员邓华上将)

      堂堂上将军的部队只排第七,是有点不给面子,可7纵在解放战争中真没什么特别闪耀之处,起码比不上前六个。翻翻军史,7纵部队最有名的就是瓦弄大捷,可那是1962年的事。不过这也不怪7纵,成军晚,又不象8纵那么能捣鼓,还不如10纵那么运气好。能排第七也可以了。今天7纵的种子就是在54集团军编制内的那个在瓦弄大出风头的部队,虽然不如红4军和猛虎师那么有名,不过相信军委也不会碰的,毕竟那是阿三心中永远的痛啊,我们得珍惜不是?

    八:9纵(司令员詹才芳中将)

      9纵成立后参加的战斗不少,不过最著名的还是两点。一是在锦州活捉了范汉杰和卢浚泉,二就是出了个全军资格最老的军长,红军时代就是军长到解放军还是军长的估计就这么一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斋公” 詹才芳。别小看他才是个中将,这个老四方面军让许多四方面军出身的上将见了都必恭必敬的。值得一提的是9纵25师后来在营口表现欠佳,最近在网上还看到有人为25师抱不平,其实一点都不冤。所以9纵也就能排第八。很遗憾,今天的解放军序列已经找不到9纵的影子了,如果预备役不算的话。

    九:10纵(司令员梁兴初中将)

      东野10纵的主力就是前面西野提到的359旅北上部队,居然还有一个红军团。可真是丢人到家,别人是地方部队打成主力,唯359旅正好有个性,偏反其道而行。北上的12万部队,原来是主力的(如山东1、2、3、5、6、7师和新四军3师)到东北还是主力,原来不是主力的(如冀热察辽部队)也锻炼成了主力,可就在这么一种氛围下能大踏步下降也不容易,够难为359旅的了。不过可能就是“将熊熊一窝吧”,10纵换了个虎将梁打铁的,还是有变化的,在黑山打的还不错,虽然没有塔山夸张,也不如华野10纵专业,可比起过去,10纵总算是脱胎换骨了,否则五十年代必被撤消,说不定50年集体开荒北大荒的部队就会多个“4”字辈的也不好说。10纵该感谢梁兴初!在现存的21个军中,我认为该部队应该仅高于那个5纵排倒数第二。我有幸在西北与该部算是半亲密接触了几年,而且该部和我也比较有渊源,我姐曾随该部队打过仗,老校友又是该部队的头儿。那会儿常找28师的兵们聊天。老实说,驻地附近的老百姓对这个部队评价不怎么样。传闻这次裁军有这个部队,我认为这很正常,凭10纵的战绩,能保存到现在已经是运气了,虽然现在出了个军委副主席。

    十:12纵(司令员钟伟少将)

      12纵在黑土地上没什么出色表现,部队还不如头头出名。钟伟将军本人可是解放军的传奇人物,也是东野唯一可以指挥林彪还能让林高兴的人。一打起仗来口头禅就出来了:娘卖*,给我冲,不冲枪毙你!导致整个部队都跟着他好战,青树坪被人围了几个打一个还敢打一天才撤。建国后授少将公开不满意,是全军少数几个敢不要军衔的人之一。至于1959年的正直表现倒是让我肃然起敬,直人还是有直人的可爱之处的。再谈12纵,12纵在南下江南前可是一直吃现成的,先是围困长春,让守军饿得不得不交枪。再南下沈阳,周福成部早就没了斗志,乖乖开门迎接。到平津打塘沽,侯镜如又跑得比兔子还快,全军集体跑步看大海是最大收获。总之青树坪前12纵就没硬仗。不过那一战也使35师元气大伤,打的12纵够呛。我这里有个疑问,就是国民党宣传青树坪一战连35师师长都阵亡了,真的假的?今天12纵的种子就是海军陆战队之一,我觉得这次裁军不仅不该撤消还应该扩编才对!

    十一:11纵(司令员贺晋年少将)

      贺晋年少将是我军有名的剿匪专家,不过转野战军后运气就不太好了,传说和陈光、周保中、段苏权等人一样是属于林彪不喜欢的人物,所以1955年才授少将。11纵在全军有两个有名之处:一是出了个全国闻名的烈士董存瑞,二是在平津战役时贸然打密云差点把毛泽东气死,引的华北2、3兵团跟着挨骂!也有两个奇怪之处:一是同和4纵守塔山,4纵打出4个英雄团,可11纵连一个英雄连也没听说,好象是个观众。二是现在炒作的不得了的红一团在当时的11纵居然默默无闻,没听说打过什么著名战斗,唯一的英雄单位居然才是个什么“密云突击连”,真丢红一师的脸,黄军长泉下有知将脸上无光。11纵部队真正打出名气还是解放后。1979年33师可是和16师一样大出风头,现在提起这个不幸落在5纵这个排外编制内的部队,10个人要有9个竖大拇指的。现在作为驻港步兵旅的主体,11纵的种子活的有滋有味的,比另一个炮兵部队(传闻要撤)舒服多了。

    十二:5纵(司令员万毅中将)

      无论是部队,还是司令员,在全军都是很有名的。部队,是全军唯一的5纵,我至今闹不明白林总怎么想的,开始不设5纵说明他也是有顾忌的,可后来却义无返顾,非要来个全军没有的亮点,看来林总还是有信基督教倾向的;头儿呢,则是大名鼎鼎的“不怕一万,就怕万毅”。可头儿强不代表兵也强。5纵说实话,真的不仅是全军最年轻的部队,也是战绩最少的部队,真不比西班牙的哥哥们强多少。整个解放战争,也就一个打丰台还能装装门面。当然,呵呵,1949年军委看这个部队实在可怜,总不能让近7万人(这个数字超过东野的大部分纵队,也是没有战斗损耗的铁证)搞武装游行啊,于是给了个打杂牌的任务,当开荒前的最后安慰。再加上后来在朝鲜的那个掩护价值比自身军事意义大得多的黄巢岭阻击战(若华野10纵是阻击战爷爷,华野2纵、7纵和东野4纵、10纵是父亲辈的,那么5纵也就是曾孙辈的不到),就让这个部队现在尾巴翘天上去了。广东的朋友都知道当地人是怎么称呼这个部队的,我就不说了,呵呵!真不知道军委怎么想的,当年70个军中最先要撤消的军现在反倒活下来了,听说最近还自封了个什么“岭南雄虱”,凭什么呀?历史还是战功?后台!呜呼,那些“冤死”的英雄部队将死不瞑目!在这一轮的裁军若不裁这个让驻地人民和军史迷们咬牙切齿的部队,天理不公!

    总评价:许多网友把东野捧上天了,我认为东野虽然优秀,也战功显赫,可并不是解放战争中最值得称颂的野战军。因为和其他野战军比起来,东野有几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有松花江北以及东满西满那强大的工农业做基础的稳固的根据地,粮、弹、兵源充足;二、背靠苏蒙朝,使得国军始终只能攻其一面;三、山东的115师和新四军三师可以说是抗战时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这几个部队都到了东北,成为东野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四、正面的国军始终兵力不足,正规军从未超过30万人,加上地方部队也始终没超过60万人,从1947年夏开始国军的兵力再未占过哪怕相对优势,再去掉守备部队,机动兵力寥寥无几,这一点从新1军这个王牌都被拆开搞守备就可看出,几乎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五、和其他几个战区不同,国民政府对东北的最高期望就是打到长春,若不是马歇尔多事,老蒋只想打到锦州呢。战略思想如此消极,焉能不败?若是1946年下半年不给东野半年的休整时间使其从容完成土改剿匪从而站住脚跟的话,在四平之战后集中主力北进,林彪一样要被赶到苏联去。六、东北地域广大,各城市和敌人兵力都相当分散,利于大兵团打运动战,利于我军分割消灭敌人,更利于围城打援。七、不客气的说,中央在东北全胜之前一直采取的是在牺牲其他战区,尤其是华东、中原来支援东北的战略,而老蒋这个草包又偏偏看重眼前利益,怎么看南京附近的共军都比远在东北的共军危险,中了共产党的圈套,将大部分嫡系主力都投入了华东中原战场。如果当时老蒋能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在1946年暂时放弃在西北和华东的全面进攻(当时华野不可能有实力渡江南威胁沪宁杭),在东北多投入20万人,林彪铁定要到山里打游击或撤到苏联。解决东北后再回师南下,我们至少要推迟5年解放全中国。八、这个条件是第四个条件派生出来的。就是由于兵力严重不足,国军始终不能真正实现老杜所确立的,北守南攻,先南后北的战略,再加上实际操作时总是不能放弃一城一地的得失,一边挨打,另一边立刻收缩援助,导致芝麻西瓜都保不住。结果在实践上成了东野的南拉北打,北拉南打,国军的精锐部队都在这么个拉锯战中逐渐消耗掉了。若是国军能再多3个军用于南满,或者能在46年冬和47年春暂时置北满于不顾(最多2-3个月)集中兵力打掉3、4纵,那么肖劲光、陈云就是三头六臂也没用,东北战局立刻可以改观。所以东野之所以后来那么牛,在1947年春后越打越轻松,可以说是这八个有利条件作用的结果,而这个八个有利条件则是关内各战区所全部或大部分不具备的,当然也是和林彪等善于指挥以及东野广大将士英勇善战也是分不开的。实践证明,在人民解放军质量、配合程度和指挥艺术远高于国军的情况下,即使国军拥有优势的兵力和火力(如西北、华东)都尚不能取胜,指望在总兵力尤其是机动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打胜仗那更是白日做梦,就是象老杜那样国民党的优秀将领也做不到。所以东北的溃败早在1947年夏季其实就已经注定了,何况东野还发明了专门对付固守大城市国军的一点三面战术。总的来说,东野善打巧仗,善于发挥人力、火力的优势,而不象华野主要都是险仗恶仗。

    (完)

    • 家园 这文章好像不是很准确

      这文章好像不是很准确。比如说关于东野的几个例子都不确实:1)邓岳应该是40军118师师长,1918年生人;2)6纵是陈光带进关的,段苏权洪学智都兼过司令,黄永胜在8纵时间比较多;3)41军(4纵)留守福建没入朝的主要原因是守塔山守的太出色了,是个威摄,力量诸如此类的小问题很多。;

    • 家园 下一次裁军轮到谁

      解放军虽已数次裁军,但总额仍然偏大,要提高部队战斗力,向职业化军队转变,继续裁军是必然的,而陆军又不可避免的是裁减的大头。这就有裁谁留谁的问题。

      陆军现有18个军,兰州军区的21,47军,成都军区的13,14军,广州军区的41,42军,个人认为裁撤的可能性不太大。原因很简单,这些军区只有两个军,裁一剩一,有点不平衡。

      剩下的四个军区,济南军区有可能被整体裁撤,其下属的20军,26军都很危险,而54军作为甲种集团军,不可能被裁。南京军区的第1军是该军区的甲种军,而且是硕果仅存的一野部队,不可能被裁。31军驻厦门与台湾对峙,位置有利;如果要裁,可能12军在劫难逃。北京军区38军不可能被裁,65军作为华北野战军的独苗,也有保存的理由。这样看来,27军要成牺牲品。沈阳军区39军是主力,不会有事。40军与16军谁倒酶,就要看运气了。

      • 家园 38军不早被裁了么?

        经过80年代末那场运动....

      • 家园 其实最该裁的首先是干休所系统

        级别还都挺高。职业化军队没听说还要自办养老院;其次是各级部队医院和医科大 -- 空占编制。不是说军医不重要,而是和平时期部队没有必要白养着那么一大群医生护士 -- 尤其是部队领导干部的配偶大多都弄到军医院里任个职... 全体转业到地方好了;下面再从军区警备区开刀。那些头头脑脑的衙内们都塞到这一级别上了,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太多。全部下放部队,天天磨爬滚打,当兵本来就不是来疗养的...

        这其实都是意淫 -- 最不可能裁撤的就是这三种人。为啥?做决定裁谁留谁的人,绝大部分都在这三地里有人,有既得利益,怎么可能动手割自己的尾巴呢?结果就是战斗部队越裁越少,机关吃空饷的占的比例却越裁越高... 职业化?还很遥远哪...

        • 家园 老兄应该知道各级政府有军退办这个部门吧?

          行政上隶属民政局,他们就是管干休所的,其实小平在80年代初期就把管理离退休老干部的任务交给地方了.

          由此造成了不少矛盾,例如贪污干休所工程款,偷工减料等等,具体的我不想多说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批老军人是处于除了能领到工资其他就没人理的尴尬状态.

          也造成了以后的一些干部离退休后呆在原部队,不愿转地方干休所.

          当然军队的高级将领们离退休后还是归部队管理.

          个人认为,善待老兵是每一个国家应尽的义务.

          善待他们的目的是给目前正在服役的军人们一个希望.

          让他们知道在自己为我们的国防事业奉献终生后有一个可靠的归宿.

          而不是军心不稳,年纪轻轻就要求转业找下家.

          不知该说什么好了,愿老兵们好自为之吧.

    • 家园 华野八纵不是以打阻击防守著称的么?怎么改攻坚了?

      国军当年不是有句话么:“三万发炮弹打不动,一定是八纵” -- 都是山东人,实诚,你让他死守山头他决不后退。

    • 家园 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就收藏了

      再看还是有存盘的冲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