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读与记(序) -- 立金洪海亮

共:💬514 🌺3487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纠“左”一章中对高指标的描述

        在汇报工业、农业时,都提出一些吓人的超高指标,例如,十年内,钢产量达到四亿吨,机床一千万台,煤四十亿吨,粮食亩产由原定的四百斤、五百斤、八百斤,分别提高到四千斤、五千斤、八千斤,叫“新四、五、八”。毛泽东听了,没有反对,采取保留态度。他说:“我看这个文件要发表,要过了苦战三年之后。”并问道:“你这是内部盘子吧,不写在文件上吧!”最后,毛泽东接受陈伯达的意见,把这个文件的题目改成“全国的十年建设规划”。

        此时,主席也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但是认为文件不宜发表,而且不要写在文件上。这是不是一种反对的态度?

        纲要中提出,到一九六七年要达到年产四亿吨钢。毛泽东就问:“许多问题,我不清楚你们是根据什么这样提的。工业方面为什么搞四亿吨钢?到一九六二年搞多少吨?(有人答:一亿吨钢。)五年就增长三亿吨,怎么增法?”他说:“现在有些问题相当混乱。不仅在公社方面,就是在中央、省、地这三级里头,都相当混乱。钢、机床、煤、电四项高指标吓人,四十条发到哪一级,要做政治考虑。”毛泽东对四十条里的高指标越来越怀疑了。

        主席现在还是清醒的,关键是:应该如何刹车?

        是不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到了刘蕡,迫切的希望“万马齐喑出一声”呢?

      • 家园 毛主席视察徐水的一些情况

        少奇同志视察在上篇里面有引用了,在看看主席视察的情况。

        主席是58年8月4日视察的,而少奇同志是58年9月10~11日视察的。

        此段文字引自于家幸福的博客

        主席拿出笔、纸,让他们把名字写下,自己又念了一遍,随后便问:“今年的麦子收得好吗?”

        “很好!比哪一年都强。”李江生道。

        “每亩平均多少斤?”

        支书闫玉如接过话头:“754斤!”

        毛主席笑了:“不少呀!”

        亩产754斤,主席认为不少,也很高兴。

        他又问社里和县里大秋作物的预产量。

        张国忠告诉毛主席:“今年全县夏秋两季一共计划要拿到12亿斤粮食,平均亩产2000斤。”

        毛主席听后,不觉睁大了眼睛。他笑着环顾着屋里的人们,说:“要收那么多粮食呀!”他显然又想起在汽车上张国忠向他介绍的徐水的情况,伸出巴掌算账说:“你们夏收才收到9000多万斤粮食呢!秋收要收11亿斤呀!你们全县31万多人口,怎么能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啊?你们粮食多了怎么办?”

        平均亩产2000斤,以浮夸风的标准看,似乎不高,主席的反应是“睁大了眼睛”,然后并不轻易相信,首先是夏收只有不到1亿斤,秋收却要收11亿斤,差别太大。

        主席没有继续他的疑问,而是问粮食多了怎么办,似乎跟少奇同志的讨论每亩2万斤还是十亩两千斤的思路还是不一样。

        中间主席还在启发县委书记粮食多了怎么办,从换机器到造酒精。

        毛主席说:“也要考虑怎么吃粮食哩!”他又笑了笑说:“其实粮食多了还是好!多了,国家不要,谁也不要,农业社员们自己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行嘛!粮食多了,农民可以半天耕作,半天休息,搞文化、学技术。”

        到这个时候,主席是认可了这个高产呢还是有所怀疑呢?

        我个人认为,按照主席的思路,不轻易给群众泼冷水,即使他怀疑也不会当面提出,而是会深入调研,有确切的想法后,教育干部纠正,而要保持群众的热情。

      • 家园 杀花!

        等了很久很久了!

    • 家园 【原创】变局读与记(六)--鼓劲还是泄气

      六、鼓劲还是泄气

      会议之初,小平同志就指出,会议要给大家鼓劲,要集中全党力量克服困难。但是,因为有了前面的“跃进”与浮夸,在制定目标的时候畏手畏脚,不敢定目标,不敢下任务,反而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在第一稿报告发到七千人讨论时,意见纷纷

      在讨论时,华东地区的同志普遍反映:指标定低了。他们问,以后还增产不增产?信心怎么办?10年计划的水平,比第一个5年计划还低。这怎么能说是把“三面红旗”举得更高?有些人还说,这些指标完不成呢?实事求是和能够做的事如何结合起来?困难,本来就是困难,不困难,还革命?指标越低越好,不是小苗头。1962年的粮食指标是3200亿斤,1952年是3100亿斤,现在农业生产的条件同1952年比较,到底怎样?10年后,还只有4300亿斤(这是又调低后的数字,下同),怎么解释这个计划是宏伟的?有的人说:到1967年,只有3800亿斤,对于能否基本解决吃、穿、用的问题,能否适应年产2000万吨钢的需要,表示怀疑。  

      国务院的农村组,也提出粮、棉指标似乎低了,建议作重新考虑。

      华北也有人提出10年指标太低,鼓干劲不够。

      还有人说,老问题和新情况的界限不清楚。“三高”主要是1958年和1959年。现在的情况是指标太低了,低了也不接受,越低越好。高指标问题已经过去,现在是低收购,过去手太长了,现在是应收未收。过去是瞎指挥,现在是不敢指挥。要适当讲一讲。

      1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修改后的报告时,一向被认为务实的邓子恢,也提出指标低了

      修养是如何解释的呢?

      邓老提出的意见,粮食1967年3800亿斤少了,应该4000亿斤,至于这个报告上面是不是改成4000亿斤,问题是我又怕搞高指标,写了又达不到。写少一点,我写3800亿斤,你们能搞4000亿斤,我就是保守主义者了。写了达不到,陷于被动。指标低一点,少一点,不会陷于被动

      在1月25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刘对农业四十条的解释是

      《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特别是四、五、八,照现在这样算起来,到1967年达不到四十条那样的标准。四、五、八,恐怕原来提出的时候调查研究也不是那么充分,所有的土地都达到400斤、500斤、800斤,这个问题,还需要再去进行调查研究。

      原先是针对亩产万斤问“还能不能再多些”,现在是对经过调研分析完全能够达到的目标认为也“达不到那样的标准”,他对实际工作的认识变化可真是大啊,压根没有个准数。

      实际情况如何呢?书中给出了答案。

      1967年修养的目标是3800亿斤,实际是4356亿斤;72年达到了4800亿斤,其中71年达到5100亿斤。

      当然,工业产品的生产比起目标有差距。

      后来的情况是:1967年全国的粮食产量达到4356亿斤,1972年达到4800多亿斤。1971年全国粮食产量曾达到5100亿斤。大大超过了原来的设想。

      1967年棉花产量达到4700万担,1972年达到3900万担。棉花的产量1967年就达到了1972年的水平,而1972年却下降800万担,这可能与搞“文化大革命”有关,只抓粮食,不搞其他生产。

      1967年钢的产量达到1029万吨,1972年达到2338万吨。1966年钢的产量曾达到1532万吨,由于“文化大革命”,1967年下跌20%多,到1972年照3000万吨左右的计划指标还相差甚远。

      1967年煤的产量达到2亿零600万吨,1972年达到4亿1000万吨,也没有实现计划指标。从上述四大类产品生产的结果来看,粮食指标估低了一些,其他产品则比较适中。当然,如果正常发展,不搞“文化大革命”,所有指标都可能超额完成。

    • 家园 变局读与记(五)--众人如何看待主席的“错误”

      五、众人如何看待主席的“错误”

      1、京兆最先提出主席的错误问题

      京兆的确是修养的先锋,在21人起草委员会的讨论上,他率先说:“我们的错误,首先是中央书记处负责,包括主席、少奇和中央常委的同志,该包括就包括,有多少错误就是多少错误。毛主席也不是什么错误都没有,三五年过渡、食堂都是毛主席批的。我们对毛主席不是花岗岩,也是水成岩。毛主席的威信不是珠穆朗玛峰也是泰山,拿走几吨土,还是那么高。”

      如果是真心批评也可以,但是这个我觉得明显就是“祸水东引”。先说了书记处负责,接着就包含上了主席、少奇和中央常委同志。前面说过了,一二线分工的重要一个特点就是书记处负责日常工作(以小平同志为首),少奇同志负责召集政治局会议,主席只是召集常委会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且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请参考Thresho老兄的Thresho:变局的作者很有意思。)进行决策。请问,主席是批准了,是谁提出来的?谁提供的决策参考?

      接着说,批评了还是那么高。我怎么背地里感觉:批评一下也是那么高,你就替兄弟们多担待一些吧。哈哈,太诛心了……

      2、小平同志也是帮凶

      彭真讲完之后,邓小平婉转地说,我们到主席那儿去,主席说,你们的报告,把我写成圣人,圣人是没有的,缺点错误都有,只是占多少的问题。不怕讲我的缺点,革命不是陈独秀、王明搞的,是我和大家一起搞的。邓小平的意思很清楚,即毛主席也是有错误的,也是可以批评的。实际上,他是支持了彭真的意见。当然,邓小平也谨慎地谈到,主席的指导思想是对的。相比之下,还是彭真更勇敢、大胆一些。

      3、总理在关键时刻立场稳

      周恩来大概在担心着什么。他很快发言,从另外一个角度表示:在讲责任方面,要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他说,在目前困难时期,要顶住,承担责任,全世界都指望我们。主观上的错误,要着重讲违反毛泽东思想,个别问题是我们供给材料、情况有问题,应由我们负责,不能叫毛主席负责。如果不违反“三面红旗”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确成绩会大些。

      过去几年是浮肿,幸亏主席纠正得早,否则栽得跟头更大,要中风。现在的问题是要争取时机,不怨天,不尤人,发愤图强,埋头苦干。不吹,不务虚名,要谦虚谨慎,骄傲总是危险。主席早发现问题,早有准备,是我们犯错误,他一人无法挽住狂澜。现在要全党一心一德,加强集中统一,听“梢公”的话,听中央的话。中央听毛主席的话。这是当前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不解决,寸步难行

      当前主要问题是全党听中央的话,中央听毛主席的话。到底哪个主要呢?总理是不是说中央不听主席的话才是主要问题呢?注意那个是句号啊。

      4、陈伯达为主席辩解并挑战彭真

      我编辑主席的语录有很大收获。他告诉我们,如何管理中国。要根据主席的指导思想来检查自己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主席的思想。彭真同志昨天关于主席的话,值得研究。我们做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是不是要主席负责?是不是要检查主席的工作?现在的根本问题是中央不能集权。农民是相信中央,相信毛主席的。乱搞一气,不是主席的政策。

      正是因为编辑了主席的讲话,对比了中央文件,陈伯达才发现了问题,才说了上述的话,是有道理的。

      5、修养的发言

      刘少奇说,主席历来提倡多谋善断。有些话是在酝酿中对我们说的,但是有些人把话传得太宽。

      这里就是推卸自己的责任了,说我们可以酝酿,没有定稿的东西,不要告诉主席。这也说明,中央的很多事情其实可能都没有送到主席那里去。

      通宝推:寒冷未必在冬天,ifuleu,皖江吴郎,hwd99,李寒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