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在五十岁一代身上看到中国的希望 -- 萨苏

共:💬141 🌺422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最见不得辛苦赚钱的老人

        现在北京晚上的露天大排档,就有站在那两眼巡视的老人,一旦人家吃完扔下饮料瓶他们就迅速上去捡拾。希望他们都是老有所养,只是积习难改才这样的。

      • 家园 就在通州,也就是过去的通县,几乎已经是北京城

        的一部分,四个儿子饿死了他们的老娘。

        且不说这些做儿子的天良丧尽,我们的整个社会对党的雨露阳光照不到的公民,在他们风烛残年即将对世界说再见的时候,能不能给他们生前尊严的生活的基本关心和保障呢。

        这些在北京的景山北海唱歌的歌者,怕是没有一个没有养老金的,房子也自然是福利分房的年代单位分的,衣食无忧。祝福他们晚年快乐。

        不过从他们这些人身上看到中国的希望,这个逻辑很怪,我心思驽钝,不理解。

        要是今天中国的年轻人各个这般神采飞扬,那才说明中国有不可限量之前途,中国有亘古未有之希望。

        一个团体以至于国家,他的希望只能在年轻人身上,在那些10岁、20岁、30岁的人身上,这些人精神饱满朝气蓬勃才说明国家未来光明。

        • 家园 青年与老年,角度不同耳

          老萨见到老年人安享晚年,进而谈到希望,原因大概是因为老年人属于部分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者,如果他们能活的比较安宁,说明社会的总体而言还没有到无法弥缝的状态,保障体系还没有出现特别大的问题,因此现状中存在的负面情况还有机会、有希望来加以改善。如果我的这个理解没有歪曲他原意的话,我倒是认为他的想法是合理的,因为部分或基本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对环境的动荡是最敏感的,与青年人相比,他们的安全感最弱,也最难以应对趋于动荡或是动荡中的社会,从他们身上看到补救问题的机会和希望,是有道理的

          至于您说的,从青年人身上看到希望,则谈的是另外一个角度,不是从免于动荡或者还来得及解决现存问题得角度,是从发展的角度

          如果老年人安居、青年人乐业,那自然是最好的,今日之中国,虽然还未达到这个状态,但是较诸十年前,倒确实是离这个状态接近了许多

          其实,希望也好,光明也罢,靠的是我们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有河友提到社保是庞氏骗局,我个人倒不这么看,我倒是认为社保是用60~80年代出生的这两、三代人的牺牲和付出,弥补前面的欠债,这两、三代人缴纳的社保费用和其退休后将要领到的退休金是不挂钩的,中间的差额被用于支付当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等到这两、三代人退休乃至自然死亡之后,欠账也就没了,后面的人就是用自己缴纳的保险金支付自己的退休金了(好像社保个人帐户做实已经有开始试点的,不过估计目前难以取得好效果和推广起来,毕竟,前面两、三代人的欠账摆在那里)。

        • 家园 谢宝!通宝赞道100个了
        • 家园 同意你最后一段话

          现在刚出大学的年轻人,闯到一个大城市,在政府企事业单位基本还是低收入高福利铁饭碗保障一路子。如果他想投入到经济生活中去捞世界,现在高房价、高税收(主要是无抵扣)和中等收入水平下,希望是虚无飘渺的。

          不理解为什么这个国家的希望就是有些50岁左右的,不管是体制内退下来的,还是因为房价暴涨富起来的胡同居民,能够欢歌笑语?!

          食利者、投机者欢歌笑语,创业者、企业家愁眉苦脸,这个是风险而不是希望。

          通宝推:西里西,
        • 家园 这种不肖子,多的是。

          我正在研究这个课题呢。好像在我记忆中的这类现象,农村居多,就是做子女的抛弃父母。前几天,刚发生了一例,就是把个老人扔到公园里,这老奶奶太可怜,是在西祠胡同上看到的。我不是在讽刺,只是确实看过很多这方面的报道。但为何如此,好像没有人讲过道理。

          河里可有相关人士解释一下这个现象,为何中国有这么多不肖子弟,要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

          我想问的深一点,这是他们自己的原因,还是做父母的也有自身的原因?

          • 家园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苏南某地虐待老人的事情特别多

            苏南自古是富庶的地方,可是其中有一个地区,就我个人的见闻,虐待老人的特别多。(其他地方因为不了解,没有发言权)

            我自己有些远亲在那边,有几家的老人都几乎是被饿死的,其中一家我有另一个亲戚去那边工作,颇有来往,回来跟我们说,一家子两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每天吃斋念佛,非常虔诚的样子,对自己的八十多岁老母亲却是不闻不问,安置在老宅子的一个亭子间里,每天想起就去倒半碗粥给她,想不起就什么都不给,每次男的去倒粥,回来老婆就问她:死了没有?

            去拜访的亲戚说,简直令人发指,而且这家条件很好,儿子是开公司的,房子数套,车子几辆,儿子是奶奶带大的,为此几乎与父母翻脸,威胁以后不照顾父母,可是儿子常年在外地,好像也是有心无力(具体情况,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反正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老太太过世,我那个做客的亲戚看不过,要给老太太一点东西吃,结果和主人两口子闹的很不开心。

            另外有一个也是那个地区的农村远亲,老太太也是几乎饿死,几个儿女都在本村,条件都不错。

            我简直难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富庶的地方,会有这种风气。现在基本已经和那些亲戚断绝来往了,实在太让人心凉。

          • 家园 抛弃父母很多吗?在比例上,应该是很少的.

            在农村,那些抛弃年迈病弱父母的,很多是经济原因,或者住在一起家庭关系紧张.住在一起,常年累月,久病床前无孝子,媳妇毕竟不是女儿,,,等等原因.

            这在美国欧洲那样的国家应该是少见一点,为什么少呢?因为他们根本不会有"抛弃"的概念.本来就很少住在一起,老人也有退休金,经济上不用依赖儿女.

            • 家园 我姥姥出国一趟回来就说老外是畜生

              说当父母的想见儿女一面要电话预约,还要问有没有空,可不可以周末见一面,然后定时间、地点。

              然后在饭店里看到一家人在吃饭,一个4、5岁的小姑娘看上了她妈妈的菜,就问她妈妈,我可不可以吃你的菜,她妈妈同意了,才能吃。

              我姥姥看了这些,气的要命,回来一个劲说这些外国人都是畜生

            • 家园 当然,如果按比例说,那当然不会太多。

              但实际中,你能遇到很多这种类似的事儿。有些子女对待父母的行为,绝对令人发指。最奇怪的是,这些被抛弃的父母,往往都是好几个儿女,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愿意养,最后就把父母给扔了。难道这就是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

              • 家园 我自己看见的很少很少,我几乎想不起来.

                就是电视上看见过一些....

                独养孩子,责无旁贷,好几个儿女嘛,就算外人指责,也不会只指责到其中一个啊,心理压力也许就少很多了.

                这也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一种表现吧...

                • 家园 你家庭条件好,见的好事儿多一些。

                  你是有钱人的孩子,可能看到的东西,都要纯洁一些。我出身普通人家庭,由于某些兴趣使然,比较喜好去观察社会百态。

                  以我的观察来看,亲情这种东西,尤其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是最最冷漠的感情。我至今不大明白为何如此。我自己有个感慨,是不是以前家里孩子多,反而导致了这类疏远的关系。因为我看到,80后、90后的人,好像对父母的感情比较深,这倒不是说他们现在还年轻,不成熟,因此和父母关系较近,而是确实的体会,我把这种原因归到独生子女上去。

                  当一个家庭里,孩子较多的时候,难免会发生利益的分配问题不均的现象。比如,父母对儿子比较宠爱,对女儿就不大喜欢;或者,觉得这个儿子学习好,就对他宠爱些。

                  但最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为何会有几个子女一起抛弃自己父母的行径,而且不觉得可耻?难道是父母小时候,对他们都不好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