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在五十岁一代身上看到中国的希望 -- 萨苏

共:💬141 🌺422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心理学研究发现,这是普遍现象

                    围观的人越多,愿意帮助别人的概率反而越低,因为大家都有了推卸责任的理由——我不去也有别人去。

                    相反,如果是单独的人看到需要自己提供帮助的人,提供帮助的概率是最高的。

                    另外,中国农村子女的孝顺程度明显低于城市,各种社会调查的结果非常一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

                    • 家园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

                      我估计,还真是我说的,孩子太多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落后,根本养不了那么多,本来1个孩子,可以买一双耐克,你生2个,就只能穿双星了。再者,孩子多了,父母的爱,难免会产生不平衡,这东西,在其他子女眼里,都是实实在在的。

                      另外,估计农村本身有些思想比较愚昧,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对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并没有受到研究重视。

                  • 家园 这跟有没有钱无关吧

                    穷人家的孩子也有很孝顺的,有钱人家的孩子也有不孝的。这是人品的关系。

                  • 家园 有些愚蠢父母是自作自受

                    比如偏向儿子,结婚给儿子买房,女儿就不给什么。有病有事情的时候,儿子如果不管,找女儿,女儿就会有怨言。

                    • 家园 我舅妈当年给我说了个事儿。

                      我舅妈当年是部队医院的一个护士长,她给我讲了个她年轻时候碰到的事儿。

                      一个人,全身都烧伤了,送到医院。每次给他换纱布的时候,他疼的乱叫。后来我舅妈打听了一下咋回事儿。原来这孩子因为他父母偏爱他哥,把钱给他哥,盖房子娶媳妇,没给他,他觉得不公,于是拿着汽油桶就往身上倒,最后就自焚,烧成那个样子。

                      所以我说,独生子女有独生子女的好处,所以我看很多80后跟父母是很亲的,让一些年龄大的人觉得是不成熟,没长大,深层原因可能还是父母和子女的感情深。

                  • 家园 几个子女会想,你都不管,凭什么我管?

                    更容易踢皮球。独生子女,反正就你一个,想推给别人都没地方推。

                    • 家园 问题就在这里。

                      这些子女,难道跟父母一点儿亲情都没有?这样来回踢皮球,让人难以捉摸。

                      • 家园 亲情?有时候在金钱面前,亲情真的无关紧要

                        你只要见过这些事情在自己家发生过一次,你就彻底明白了,那感受……

                      • 家园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何况是在现在这么提倡"自我"的年代.

                        所以,古代那么提倡"孝",缺什么补什么.

                        所以,孝子孝女那么受尊崇,足以立碑安庙.

                        • 家园 孟子就说过一句很不和谐的话……

                          大体意思是说:现在所谓奉养父母的,无非是养狗和马一样罢了。

                          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的真相了。

                          • 家园 呵呵,这话是孔夫子说的

                            《论语·为政第二》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从孔夫子这句话来看,给父母吃喝的人,当时就已经不多了,以至于这些人觉得,管父母吃喝就是孝。

                            到了商鞅以后的秦,那就更恐怖了,据贾谊《治安策》: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 家园 多谢指教,我记错了

                              贾谊对秦人风俗的指责,我觉得可以从两点去解释:一是贾谊根据汉初的政治正确标准来批判秦的统治,这在当时很流行,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普遍认识,未必是真的历史事实;二是商鞅变法内容之一是打破传统的大家族模式,推广核心家庭模式(兄弟二人不分家的,加倍收赋税),增加国家控制的人力资源。小家庭模式下面,媳妇和公婆的矛盾很容易暴露,因为是不同的利益主体。这点到现在也一样。

                              • 家园 兄台说的有理

                                秦人那种以小家庭为社会基本单位的社会组织模式,在历史上是个特例,以前没有过,以后也没有过。在整个农耕时代,更多的是大家族模式。

                                所以,关于秦人的一些情况,只能参考汉人的说法,没办法,他们离得最近。汉人要是歪曲事实,那我们也就只能接受这个歪曲的事实。

                                要说贾谊的说法,完全没有事实依据,也不可能,毕竟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还是靠谱的,他们在说起秦的时候,夸大其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凭空捏造的时候,不多,他们的说法,基本上都能找到一些依据。

                                近代以来,尤其是50年代以后,小家庭成为了农村的基本组织模式,我本人有幸参与其中二十来年。

                                以我本人的所见所闻,感觉贾谊对秦人的描述,水分不大。

                                在小家庭的组织模式下,父母的每个子女,不是一个个单纯的人,而是兄台所说的,是一个个“不同的利益主体”。

                                有利益就会有纷争,兄弟姐妹之间、兄弟姐妹与父母之间,关系最近,利益冲突也最明显,各种矛盾也就层出不穷。

                                这不是一个“孝”还是“不孝”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的本性的问题。

                                因为有儒家两千多年的教化,我所见到的兄弟姐妹之间、兄弟姐妹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还是有一定底线的。

                                秦人呢,商鞅在推行法令的时候,采取了焚诗书的措施,“燔诗书而明法令”。

                                诗书的功能在教化,法令的功能在激励和惩罚。教化差不多都是教人向善(后果有可能是走向伪善),激励和惩罚,很难说都是激励“善”,惩罚“恶”。在我看来,商鞅的告奸,明显就是在激励“恶”。

                                秦人因为缺少了必要的诗书教化,做事儿只以利弊为导向,亲人之间的关系,能到什么程度,真难说,说不定就像贾谊说的那样,“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法家太功利了,他的极端功利,激发了人们内心趋利避害的本性,能够完美的达到想要的效果,同时也严重戕害了社会风气,我想这大概就是法家思想没法成为农耕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

                                歪楼了,歪楼了,掺了自己太多的私货

                                这一阵儿正在思考秦的二世而亡和法家的刹那辉煌,只好先歪一下楼,跟兄台探讨一番。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与家庭条件无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