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 米 豆 腐 -- 老光

共:💬101 🌺1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 米 豆 腐

    端午节,霪雨霏霏,游不得山,观不得水,亲朋戚友只好聚一起。

    雄黄酒,咸粽子,紫苏鱼,外带腊肉炖黄鳝……。吃饱喝足之后,打“跑符”,搓麻将,忙得日夜连台不得空闲呵呵。

    昨日一散场,回家便上网。下得《西西河》里,连忙翻点自家的“信箱”。看看这几日没下河“撒网”,河友们发来多少回复哦。

    打开一看,呵呵!有河友来了封信,要俺讲一讲这米豆腐。

    行啊!这米豆腐可是我们小时候常吃的菜食啊!

    记得那时吃米豆腐,一般是老娘要做布鞋打鞋“壳子”,还有就是热天里头。

    当年,家里头穷,弟兄又多,五六张嘴巴吃饭,全靠着父亲一人挣钱养家糊口。

    那会儿,几弟兄还小,正是能吃不能做的当口,活像一群嗷嗷待哺的鸟儿,除了贪玩,啥都不想。天天只晓得张起大嘴巴,要吃食。肚子饿了就要,要不到就哼,哼不到就哭。“伢儿哭粑粑——要的是正数!”

    不光是几弟兄喳嘴巴吃东西厉害,像个“无底洞”一样填不满,就是几双脚板,糟起鞋来也挺不善的呢!当年穿鞋,全靠着大人一针一线地纳呀。你想,一家好几筒淘气货,除了上床睡觉不动外,其余时间,不歇脚哟。一年四季,该得多少双鞋子对付他们啰!

    记得当年老娘恨不过时,常咬牙切齿地骂我们:“就是请铁匠打双铁皮鞋子给你们穿,也只管得三天呢!”

    为了省钱,也没得钱买鞋,娘就为我们做春秋季节的单鞋,冬天里穿的棉鞋。

    平日里,老娘就开始作安排。把些烂布头,破衣服,统统收捡起。一到夏天,进入天气晴朗,干燥得直冒烟的日子里,便泡大米,淘洗干净后,借了人家的石磨,搁在脚盆里头,左手把泡过的米粒,连水带米,用调羹舀起,喂到石磨眼里头,右手呢,用力推转那磨子,慢慢地把米粒磨成米浆。

    磨完了,先把灶火烧起来,再把盆子内的米浆倒进锅里头。

    然后,把事先寻来的生石灰抓它一大砣,搁在大碗里,接着,用水把这生石灰扬散开。等石灰扬尽,再用水泡发。

    等到锅里头荡漾起热气,便握紧锅铲,不停地搅和锅里的米浆。米浆跟随锅铲的搅动,在锅里头打着转转。

    随着温度不断地提升,原先混浊的米浆,这会儿,渐渐地变成了糊糊。

    小时候,我们不懂,为么得要不停地用锅铲搅动这米浆,是什么原因?

    娘一边不停地搅动,一边给我们讲这道理:若是不搅动这米浆,它就会沉淀下来,水温一高,沉淀下去的米浆就会结成一团。其结果,浆是浆,水是水,各不相挨。只有不停地用锅铲搅和这米浆,米浆才会成糊啊!

    娘一边说着,一边把澄清了的石灰水,往锅里头酌。看到糊糊的色泽渐渐变成了黄颜色,便不再掺加生石灰水了。

    有一回,我觉得好奇,等娘丢下锅铲把,低了头去退灶膛里头的火时,扶了碗,要往锅里头添那石灰水。

    娘一抬头看到了,连忙抢过碗,并顺手给了俺一巴掌:“蠢东西!那石灰水还酌得的啵?酌多了涩嘴巴呢!那还吃得的?”

    由此晓得了,打米豆腐离不得石灰水,自然,也就多不得哟!世上万事万物,都有个度嘛!所谓‘过犹不及’沙!

    等到全部的米浆熬成粘稠的糊糊,一盆子就变成了两满盆。堆头的膨大,对于我们这些‘大肚汉’的吃家而言,真的是求之不得呵呵!

    接下来,老娘便要为我们一群淘气包,做布鞋打“壳子”了。

    把家里的大门与房门一齐下掉后,用条凳一扇扇搁平起。先用手在门板上抹一层糊糊,再铺上一层烂布料,对齐边角,抹平起。然后,又抹上一层糊糊,再贴上一层棕片,拼齐边角,抹平后,再又抹上一层糊糊,又贴上一层烂布料,拼齐抹平……。

    总共是三层布料,两层棕片。

    一直到把所有的烂布头贴完。剩下的米糊糊,就成了米豆腐,自然,也就是我们的吃食啰。

    贴在门板上的布料和棕片,晒干之后,便成了做布鞋底子的“壳子”。

    老娘按照我们脚板的大小,剪成鞋样,再依据鞋样,将“壳子”剪成大致形状,好几层“壳子”叠在一起,用线连缀起来。再按鞋样切了规整的边。然后,在鞋底的上下,包上一层新布料,便成为鞋底的皱形了。

    接下来,家里的女人们,人人手上拿着这么一双鞋底,无论日夜,都在这鞋底上飞针引线,一口针拖着根绳子,一忽儿穿过来,一忽儿穿过去。鞋底厚的,那针久久穿不过去。于是,便得用戴在手指上的顶针,紧紧地顶住针尾巴,把那针给顶过去。有时候,手嘴并用,才能把绳子扯过来!

    常常深更半夜一觉歇醒来,看见娘坐在油灯旁,细眯着眼睛纳那鞋底。因为夜静,听得见绳子穿过那厚厚的鞋底时,发出呜呜呜的鸣叫声。一会儿,那针被夹住了,始终穿不过去。无奈之下,娘只得用牙咬住那针尖,用力地把针扯出来。

    每每这一刻,眼眶内不自禁便噙满了泪水。那情景,至今也抹不去。

    后来,长大了,离开了家,自己也成了家,有了儿子。

    有一回,看到儿子背诵课文,拿过书一看,是孟郊的那首《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辉。

    看到儿子摇头晃脑地背吟,这才深深体会到如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娘亲于万一呢。此时此刻,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感。

    除了糊鞋“壳子”打米豆腐之外,余下的机会,那就是粮食本本上剩下的那点米不够延续到下一个月了。这几天的亏空该如何填补呢?

    娘不想让我们打漂白肚子,饿得嗷嗷叫,那样,就会让四邻晓得:哦!这家人没饭吃了!娘是个硬气人,打小就告诫我们:家贫勤扫地,无米早冒烟。任何时候,哪怕作出个响动来,也得要暗示旁人:这家人不缺吃穿。

    在无门告贷的情况下,娘把坛子里头的那点子存米,一齐掏出来,全部泡了,又推成米浆。然后,统统做成了米豆腐。

    那几天里头,我们一家人就把这米豆腐当饭。

    这时候打米豆腐,娘每回都是从街市上买些叶子菜比如菠菜一类的回来。洗净后,把菠菜放到端桶(一种木制的,类似于脸盆样的桶形物,两边特地削制出双手能端的凸状物,故而称之为端桶)里,用根木棒把菠菜杵成糊状。然后,用手捏出绿绿的菠菜汁,用碗盛起。

    烧了锅,一边搅和米浆时,一边把菠菜汁倒进去。搅和来,搅和去,这米浆便变成了绿绿的颜色。自然,也得掺入石灰水。不然的话,这糊糊就凝结不拢来,即便完全冷却后,也是松松软软,稀稀拉拉,变不成米豆腐的。

    用菠菜汁和拢来的米豆腐,样子挺好看的,神似碧绿的翡翠。

    制作米豆腐需要掌控的是生石灰水掺入的剂量。

    如若是石灰水掺入过多,这米豆腐的味道就有些涩口。若是石灰水掺入太少,米豆腐又不容易凝结成块,变得硬朗。所以,制作米豆腐的技术关键,全在于这石灰水添加量的掌控上了。

    切这米豆腐也挺有趣味的。

    我们小时候,小镇上有专门开了店卖这米豆腐的。

    开店的人一般不用刀切这米豆腐,而是当着人的面,嘴巴里头用牙齿咬着棉线划开的。

    店老板先是在板壁上钉上颗钉子,将一根绵韧的棉线拴在钉子上。然后,人站着,面前的桌子上搁上一盆子,里面放些水。随后,两手托一大块米豆腐在手掌上,牙齿则紧紧咬住线的一头,头朝后绷着,把棉线绷紧起,然后,以线代刀,先将线从米豆腐中间划过来过去,把豆腐裁成几大块。再上下移动那棉线,头朝上顶,把线往上带,等到棉线绷出米豆腐,嘴巴又咬着线头朝下摆,按着棉线往下划。如此而已,划来划去,四面皆划毕。须臾间,一大块米豆腐便划分成若干的小砣。

    也有更讲究的店老板,既不用刀切,也不用线划,别出心裁,要做成虾米豆腐。

    从锅里头往外舀的时候,趁糊糊还是热呼呼的,流得动,赶紧把这糊糊倒入有蛮多漏眼的瓢瓜中,让米糊迅速地从瓢眼中穿过去,一滴滴掉入冷水盆里头,热的见了冷的,急速冷却。等到冷却成型之后,就变成长短大小差不多,几乎一模一样,形似虾米的米豆腐粒子了。

    和其它任何食物一样,这米豆腐本身的味道很淡,很淡的,有时候,还稍稍带点子涩味。其实,真正出味的是作料。一碗再平常不过的米豆腐,要与许多作料掺和起才能出味。

    好比是一朵红花,若失去了绿叶叶的衬托,也就黯然失色了许多。

    好在这米豆腐的作料并不名贵,也不值钱。都是些寻常之物,即能买到,也能淘到。

    我记得俺小时候吃过的米豆腐中,有这样一些作料:

    酱萝卜丁,榨菜丁,辣椒油,花椒油,香麻油,香菜,香葱,油烩豆豉,香干子丁……自然,也少不得酱油和盐啰!当日前,那时候,还没得味精面世。如今要讲味道,也就加一点点进去何妨。

    你看,如此一来,这米豆腐的味道如何哟?

    关键词(Tags): #米豆腐(当生)元宝推荐:海天,马鹿,希宝, 通宝推:水风,燕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说一说和家乡的异同

      先上花。

      此物我的老家叫米凉粉,是街上常卖的小吃。

      如用漏勺作成虾米状,就叫米凉虾。一般是浇上红糖水喝的。

      凉粉我们更多的用荞来做,叫荞凉粉。用豌豆做,则叫豌豆粉。后两种和米凉粉一样,都是咸吃,没有做成凉虾甜吃的。

      简单的小吃,在各地不同的做法吃法,反映了各地的山水人文,实在大有文章。

    • 家园 谢谢老光叔

      这么快就写了帖子介绍米豆腐。

      米豆腐只有爷爷和奶奶会做,现在爷爷奶奶都不在世了,米豆腐成了回忆了。非常感谢。

      • 家园 这东西做起来不难,你可以动手试试嘛!……

        就按俺讲的程序一步步去作,一定能打出米豆腐来的!凡事都有个形开头,只要迈出了第一步,跟着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的……,好在这东西也不贵,万一是泼了汤,也不打紧,承受得起!试一试,或许能成功呢?!

    • 家园 顺序不一样

      我们那里平时是在街上吃,春节才在家里做这个,大概春节里吃饭不大规律,这个可以顶饭。

      提前一天把米泡上,饭米,掺点糯米在里面,泡的时候就要加生石灰,第二天水就会变成淡黄色,用石磨磨完后,米浆就可以直接下锅熬煮。

      • 家园 米豆腐是凉食,过春节有好多的吃食,又正是大冷的天……

        吃米豆腐?不嫌碜牙?呵呵!这东西在俺这地头,那是解凉降火清热的食品。怎么搞到冬天过年时吃啊?

      • 家园 听你这一说,倒又学到了做米豆腐的一手新方法哟……

        我想,泡的时候就把这生石灰掺进去,可能效果还要好!为何?因为这石灰进入到米里头了,更加均匀。

    • 家园 米豆腐也是我们小时候常吃的一道小吃

      我们益阳还有一种叫“白粒丸”的,不知老光叔知道否?有点类似米豆腐,但形状是一粒粒的,口感好像比米豆腐更嫩滑。“郭老倌的白粒丸”也是当年益阳街上的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哩!

      • 家园 益阳挨着常德的,隔不远啦!你说的这郭老倌的白粒丸……

        恐怕就是俺讲的那“虾米豆腐”吧?要是瓢瓜的漏眼开得大一些,往下滴的速度快一些,从漏眼中掉下去的米豆腐粒子就粗壮一些,变成了圆球形状。这一来,不就是你说的那“白粒丸”么?

    • 家园 米豆腐粒子,粤东客家地区叫老鼠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