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胜利者不需要理解——记一次美国的朝鲜战争学术会议 -- 达雅

共:💬383 🌺409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么?

            我大学时候金融英语的老师是外教,欧洲人。按他说法,我们班的同学英语发音是比较地道的。开始我以为是鼓励我们,后来学生交流,不幸和日本人交流过口语,才知道他没跟我们讲客气。

            韩国人的英语很够呛是我因为半夜吵闹的问题,和租住我隔壁教师住宅的棒子用英语吵过,基本上他们的英语比鬼子好不到哪里去,发音非常怪,很多音节发音很含糊。

            可能我管中窥豹了,但我从我个人几次打交道的经历看,我所碰到的棒子和鬼子,没一个英语发音能够让我感觉比较“英语”的。

            兄说阿三英语好,我没有比较,但我接触的巴基斯坦留学生,英语也是口音很重,但比较流利。

            • 家园 不光是口音的问题

              韩国人、日本人受他们发音的影响太大了,而且由于语言属于粘着语,所以说话经常有语病,也影响发音。曾经给一个韩国人打电话,前两分钟我基本上不知道她在说什么,虽然讨论的中心是我之前写过的一封信。最典型的,solution发音好像“佐流囧~”。

              不过新一代的日本人和韩国人应该改善不小。有一次遇到一个日本小伙子,英语发音相当标准,日本口音相当淡。

              南亚人的说话仅仅是有南亚口音而已,但是语法和用词与英美都比较接近,因此听起来更好动。估计基本上跟北京人听河北、东北口音差不多。

              实事求是的讲,中国人的英语真说不上好。最起码在中国用英语问路,得到解决的时间恐怕比日本、韩国、印度、泰国都要长。虽然现在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但是总的来讲还是说,张不开嘴,写,写不利索。

    • 家园 胜利者不需要理解(二)战争爆发的牛角尖

      会议的前两个 Panel 分别是“The cause of the Korean War”和“The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major states in the Korean War”。我听得云里雾里,而南渝霜华作为专业人士,在听完报告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六十周年纪念性质的会议,这基本是重新宣告各方的立场,而不是发表新的学术成果。他进一步指出,朝鲜战争中、朝、美、韩四方,其实只有中方经历的观点的切换,其他各方其实是观点一直不变。在指出了这一点后,他对会议感到严重无聊,就回UCLA准备第二天看球去了。留下我贪恋晚上的Dinner,继续在会场里晃荡。但是在这期间,我们遇见了一位不知道国籍是什么,但自我认同为中国人的老刘,关于他的事以后再说。

      这两个Panel里面发言的韩国学者,我猜测可能都是军人,因为其单位一个是韩国军事科学院(Korean Military Academy),另一个是韩国国防大学(Korea 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他们的发言,英语倒是很让我满意,语速和词汇量正好让我听得懂。听懂以后呢,就觉得根本不是学术论文,而是一个完全彻底的祥林嫂式叙述。第一位,Ohn, Chang-II先生的论文,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朝鲜在战争期间的军事胜利是其挑起战争的罪证。而第二位先生,韩国国防大学的 Byong Moo Hwang,则直截了当地在其论文“The role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China and former Soviet Union in the Korean War”的摘要中写道:“The Soviet Union and China have been politically and militarily responsible for the origins of war and the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of war.”事实上这一位 Hwang 先生在第二天知道我是中国人以后表现出了一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不友好姿态。

      但是韩国军方的这种祥林嫂式发言遭到了自己人的呛声。一位老先生,姓 Lee,一条腿都不灵便了,拄着拐杖发言说,南方也不是那么无辜的小白兔啊。他说他记得战争爆发前,看到南方军队手拿崭新的步枪,肩上挎着卡宾枪,也是很威风很神气的,对他说:“一旦打起来,三天我们就可以占领平壤!”然后就打起来了,他就想,恩我们就要占领平壤了。结果到第三天,北方的军队打到他家那里了,他跑去看热闹,结果傻眼了:人家开来的是坦克和大炮啊!这位Lee老先生在第二天把这个故事又说了一遍。

      相比之下,美国学者的报告,学术气息就远浓于意识形态色彩了。W. Stueck教授的“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The failure of deterrence”和 M. Gurtov教授的“From Korea to Vietnam: The Evolution of U.S. Intrventionism” 都是很不错的论文。而 S.M. Goldstein教授的“Chinese perspectives on 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An Assessment at Sixty”的综述,参考文献拉拉杂杂,既有沈志华、杨奎松这样的著名学者,也有什么《辽宁教育信诚学院学报(Liaoning Jiaoyu Xincheng xueyuan xuebao)》这种不知道什么档次杂志的文章。这说明,在朝鲜战争起因问题上,中美学者间呈现一种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一部分中国学者,按照美国研究的规范去钻这个牛角尖,钻完之后就成了这方面的牛人,其成果被其他中国学者引用,统统这些东西,又反过来成为美国学者继续钻牛角尖的证据。这种错综复杂的证据链,中间不知道有多少个圈。

      但是,这种钻牛角尖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立场。当杨奎松、沈志华们去四处搜集材料论证1950年6月25日之前毛泽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朝鲜战争的决策的时候,他们其实已经屈服于美方所既定的道德立场。如果毛泽东参与了决策,那就是侵略者的同谋,需要承担“political responsibility”,所以中国学者更愿意去论证毛泽东不知情或者参与程度很低,仿佛如此就可以保全毛泽东的荣誉。但是,作为一个大国领袖,身边小国要打仗你却不知情或者不能决策,那不才是真正的奇耻大辱吗?

      就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苏联人、俄罗斯人“二战等于卫国战争”的内在逻辑。那是一种胜利者的心态。胜利者不需要遵守他人所制订的任何规范,学术的或者政治的,胜利者本身就是规范!

      而在“朝鲜战争”这一课题上,把6月25日作为战争开始的日子,其实就是对中国胜利者权利的践踏。在这个问题上按照美国学术规范钻牛角尖,其实是一种不自觉的丧失立场。

      通宝推:唵啊吽,daharry,海底鼠拨土,李根,xiaobailong,挑肥拣瘦,江城孤舟,云汉,雪里蕻,珊珊一何迟,老老狐狸,隔路山贼,老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