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这次唐骏被被爆是野鸡大学的博士 -- 离水

共:💬243 🌺17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等着看,这回可能你要掉眼镜了。

        唐某走的都是私企,据某位网友说,唐进微软并不需要博士文凭,要知道,唐1994年进的微软可是美国那个微软,

        1998年,微软授予唐骏最高荣誉——比尔盖茨总裁杰出奖;2000年,授予其杰出管理奖;2001年,唐骏获杰出贡献奖,此外,比尔盖茨在这一年又一次为唐骏颁发了最高荣誉奖。

      • 家园 ……我在youtube上看到“巨屎”,有种想扁他的冲动。

        还有个老头儿,什么“中国过渡政府总统”,我靠,彻底要吐了。全世界,恐怕就中国这么多的贱骨头。另外,你说你谈政治,也谈的像回事儿,有些话明明就是胡扯八道,还有脸在那儿说。

        不过,最恶心的,还是袁红冰,真是个贱人,小丑,人人得而诛之。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嗯,现在又在打汪晖的博士了

      数十名学者就清华教授汪晖涉嫌剽窃发表公开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

      2010年3月25日王彬彬在《南方周末》发表《汪晖〈反抗绝望〉的学风问题》,指出《反抗绝望》一书存在剽窃问题,引起学界普遍关注。4月8日,《南方周末》刊发了项义华的文章和两位网友所做的调查,补充了《反抗绝望》涉嫌抄袭的证据。有学者认为,《反抗绝望》虽然屡次再版,但毕竟是一本写于20年前的旧书。王彬彬遂又查核了汪晖的近著《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认为该书也涉嫌抄袭。这些指控,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很多议论。

        熊丙奇4月2日在《东方早报》撰文提出:“王彬彬教授已公开撰文批评汪晖的《反抗绝望》一书存在严重抄袭现象,这不应该只停留在‘媒体辩论’——媒体评价终究不是学术评价;也不是由几个专家表态拍板——几个专家的意见也只是个人意见,而应该由学术机构进行调查、认定。这个学术机构,就是汪晖当年读博士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虽然博士学位已经授予20年,但学术不端的责任追究,并没有时限……应该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组织独立的调查委员会,通过调查、听证,以鉴定汪晖的论文是否存在抄袭。如果没有抄袭,学位委员会可以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如果存在抄袭,学位委员会当作出取消博士学位的处理。”

        林毓生6月6日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说:“国际上,……如果一旦涉嫌抄袭的事件发生了,握有公权力、负有行政责任的校长、院长会很快组织‘调查委员会’,任命享有清誉、具有公信力、与涉嫌抄袭者和被抄袭者没有关系的第三者为‘调查委员会’委员,授予‘调查委员会’独立调查之权。在调查过程中,当然会给予当事人向‘调查委员会’详尽说明的机会。……中国学术界最近一再声言要与世界学术接轨。如果这不只是一句口号的话,我认为负责督导校内学术发展、维持学术秩序的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与清华大学校长,有政治与道德的责任尽速成立‘汪晖涉嫌抄袭调查委员会’,根据调查报告作出符合上述原则的决定……。中国学术界庶几可以走向良性循环。”

        易中天6月7日在《南方都市报》上发文说:赞同林的主张,“应该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汪晖涉嫌抄袭调查委员会’,来审理此案。因为非如此,不能还汪晖一个清白,如果他当真清白的话。这可不是虚情假意。实际上,在我看来,端正学风固然重要,保护人权也同样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借此机会,建立防止学术腐败的有效机制,制定解决学术争端的游戏规则。……这个‘专门委员会’……应该是客观、公正、中立的。因此,甭管是谁建的,挂在谁的名下,都应该是‘只对公众和事实负责’的‘独立机构’。……可以考虑聘请理工科教授和海外学者参加。……委员会名单应该公示。……委员会的惟一任务,是弄清事实,即根据《著作权法》和国际学术惯例,讨论‘汪晖抄袭’的说法是否成立。与此无关的话题,比如汪晖的学术成就等等,均不在讨论之列。……表决和撰写结论时,应实行‘实名制’。”

        事件发生距今已3个月,其间不断有学者呼吁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组织调查委员会,但是至今未见回应。汪晖对上述批评迄今也没有任何回应,但他曾表态,希望能由学术界内部来解决。为对汪晖教授负责,澄清这一争议,结束莫衷一是的状态,走向良性循环,我们支持熊、林二位的建议,联名要求中国社科院和清华大学迅速答复,履行职责。我们也同意易中天的主张,在组成调查委员会时,应邀请贵院、贵校之外的学者,乃至海外学者参加,公示委员会名单和调查结果。我们同时要求,调查结论以及各委员投票意向最终能公布,以示公开、公正,接受公众监督。

        

      签名人员(截至7月6日中午,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

      陈明(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陈青生(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陈仲丹(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邓晓芒(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董健(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樊洪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

      冯崇义(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副教授)

      顾海兵(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教授)

      郭世佑(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

      郭于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郝建(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教授)

      何蜀(《红岩春秋》杂志退休编审)

      黄卫峰(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黄有光(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

      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李世洞(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李天纲(复旦大学宗教学系教授)

      李醒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李杨(广州社科院历史所所长)

      刘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刘绪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陆谷孙(复旦大学英文系教授)

      马斗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沈登苗(民间学者)

      沈弘(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沈坚(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田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汪丁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王东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

      王建民(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

      王晴佳(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学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王扬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

      吴迪(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中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肖滨(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

      肖雪慧(西南民族大学教授)

      熊伟(新启蒙公民参与立法研究所所长)

      熊卫民(中国科学院自然史所副研究员)

      严搏非(上海三辉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向继东(《湘声报》编辑)

      徐贲(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徐国栋(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许医农(北京三联书店编辑)

      薛涌(美国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教)

      杨光祖(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文史部教授)

      杨沐(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高级讲师)

      杨玉圣(学术批评网创办人)

      尤小立(苏州大学副教授)

      余三定(《云梦学刊》主编)

      张闳(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张聚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张隆溪(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张伟然(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张中秋(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院教授)

      赵士林(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

      郑培凯(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

      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周伟良(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

      周祥森(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编审)

      祝国光(全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

      朱正(湖南人民出版社编审)

      PS:想想当初的《读书》事件………………

      • 家园 薛涌也是教授?

        他的博士还没念完?

        他的抄袭加翻译(拙劣)的便便还没擦干净呢。

        也难怪,同病相怜啊。

      • 家园 针锋相对!

        80位国际知名学者发公开信支持汪晖否认剽窃

        3月10日,汪晖写于20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被指存在多处抄袭。7月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包括汪丁丁、郑也夫、张鸣等在内的63位国内外学者的公开信,呼吁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组织调查委员会调查。7月9日,哥伦比亚大学刘禾教授给凤凰网发来邮件,告知80多位海外学者曾联署签名信寄给了清华大学校长。在这封公开信中,80多位学者力挺汪晖,称通过学者举证发现任何剽窃都不存在!以下为刘禾教授发来的公开信说明及中英文版本。

        发起者说明

        从2010年3月中、下旬开始,围绕汪晖的早期著作《反抗绝望》一书,《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访谈。网络媒体上的激烈争论更是十分罕见。从四月开始,有人向国外翻译、评论和出版过汪晖著作的译者、评论者、刊物和出版社广泛寄送匿名信,一些与汪晖合作过的学者和学术机构也成为这些匿名信的目标。有鉴于此,这些学者开始收集并研究有关“汪晖事件”的各类文章和讨论,并将相关情况向国际学术界的同行们通报。6月9日,国际学者致信清华大学校长陈述了他们的看法。此后,7月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63人的签名信,当晚央视也对此事做了报道。因此,现在有必要将这封致清华大学校长的信公之于众。由于种种在主流媒体上发表这份文件的努力都遭遇了挫折,此信不得不在网络上公之于众。以下就是八十多位国际学者联合签署的公开信原文和签名,并附上中译文。

        八十多位国际学者联合签署的公开信原文(因为字数限制,英文我略去了,可去链接看原文)

        中文译文:

        尊敬的顾秉林校长与谢维和副校长:

        作为学者、译者、编辑、历史学者和文化批评者的国际共同体的成员,我们给您写信,声援正在被大众传媒攻击的汪晖教授。最近发生的这次令人困惑的、有组织的媒体攻击可能被用来针对任何一个学者,正因为如此,我们-这封信的签字者-向您递呈这封信。

        首先,汪晖教授被指责抄袭。这个指控已经在钟彪、舒炜、魏行和其他学者的严谨分析文章中被辩驳,它是不足信的。在这封信上签字的也有汪晖教授著作的译者,他们无疑是最熟悉汪晖教授的写作的。每位译者都检查并且复查了汪教授在过去三十年中著作所采用大量参考书目的注释。他们当中没有一人发现有任何剽窃的现象-不管我们多么宽松地定义剽窃这个词。

        第二,我们之中有许多中国研究和亚洲专家。我们可以证明汪教授的学术诚信以及他在国际亚洲研究中的重要性。2010年春天,他被亚洲研究协会邀请在年会上做基调演讲,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来自中国的亚洲研究学者。这份荣誉源自汪教授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可信度,以及他提出的问题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在他的著作所吸引的学者、追随者和有原则的批评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在我们的学术共同体中,这是最高层次的承认。汪晖影响了国内和国外的学者,同时与这两个群体对话,并且在我们之间搭建了交流的桥梁。

        第三,在社会和经济的激烈转型期,媒体对大学的攻击是很常见的现象。我们中的很多人见证过媒体攻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研究的不屑,并且丝毫不理解大学的学术研究是怎样在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当然也包括科学的、社会科学的、人文和艺术的社会生活。当媒体文化针对一个特定的学者发起无端的攻击时,大学作为机构就被削弱了: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就是对大学本身进行攻击。

        最后,当大学内部正常的文化政治被判为非法的时候,学术、高等教育、实验艺术和人文科学的正当性也同样受到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机构的功能实际上就被取消了。

        我们—这封信的签字者—很熟悉这个事件中已经公布的事实,并曾读过、在教学中使用过、友好地分析批评过或者翻译过汪晖教授的著作。

        此致

        敬礼

        2010年6月9日

        TRANSLATORS OF WANG HUI'S WORK INTO VARIOUS LANGUAGES

        汪晖著作译者

        #黄乐嫣,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中文系教授 (Gloria Davies, Chinese Studies, Monash University, AUSTRALIA)

        #村田雄二郎,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 (Murata Yujiro, Professor,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董玥,美国华盛顿大学杰克逊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研究部主任,华盛顿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Madeleine Y. Dong, Chair, China Studies Program, Jackso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istory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SA)

        #克里斯多福·康奈利,美国加州大学EAP上海学习中心主任,圣特克鲁兹加州大学文学教授 (Christopher Connery, Director, EAP Shanghai Study Center Offi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ofessor of Literatur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USA)

        #胡志德,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教授 (Theodore Huters, Professor of Chinese, Dept. of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SA)

        #瑞贝卡·卡尔,纽约大学历史系与东亚研究副教授;《批判亚洲研究》编辑委员会成员;《立场:东亚文化批评》编辑组成员 (#Rebecca Karl,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istory & East Asian Studies, New York University, USA; 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Critical Asian Studies and Member of editorial collective, positions: 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

        #蔡元丰,德国威腾堡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Howard Y. F. Choy, Associate Professor, Foreign Languages & Literatures, Wittenberg University, GERMANY)

        #石井剛,日本 东京大学副教授 ( #Ishii Tsuyoshi, Associate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萨布里娜·阿迪佐尼,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教学研究员(Sabrina Ardizzoni, Teaching Fellow, University of Bologna, ITALY)

        OTHER CONCERNED SCHOLARS

        其他相关学者

        帕特里夏·阿比纳乐,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 (Patricio N. Abinales, Professor, 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Kyoto University, JAPAN)

        塔里克·阿里,英国伦敦的获奖历史学者,小说家,电影制作人和评论员 (Tariq Ali, Award-winning historian, novelist, filmmaker, and commentator, London, UK)

        安o阿纳格诺斯特,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与中国研究教授 (Ann Anagnost, 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and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SA)

        保罗·安德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迈克人文讲席教授 (Paul Anderer, Mack Professor of Humanities, Columbia University, USA)

        白露,美国莱斯大学历史系Ting Tsung 和 Wei Fong Chao 亚洲研究讲席教授;《立场:东亚文化批评》资深主编与创立人 (Tani E. Barlow, Ting Tsung and Wei Fong Chao Professor of Asian Studies, History Department, Rice University, USA; Founding Senior Editor, positions: 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

        罗宾·布莱克本,英国艾塞克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美国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杰出访问教授 (Robin Blackburn, Professor of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Essex, UK; Disting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 of History, Graduate Faculty,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克里斯·布拉莫尔,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东亚研究学院中国政治经济学教授 (Chris M Bramall, Professor of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School of East Asian Studies, Sheffield University, UK)

        塔玛拉·金,美国芝加哥大学比较文学系助教授 (Tamara Chi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University of Chicago, USA)

        布鲁斯·柯明思,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系主任、古斯塔夫 ·F·斯威夫特和安· M· 斯威夫特杰出贡献教授;芝加哥大学国际关系委员会成员 (Bruce Cumings, Chair, History Department, Gustavus F. and Ann M. Swift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Member,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niversity of Chicago, USA)

        阿里夫·德里克,俄勒冈大学奈特社会科学教授(已退休);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荣誉客座教授;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彼得·瓦尔高等研究所杰出访问学者 (Arif Dirlik, Knight Professor of Soci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Oregon, USA, Retired; Honorary Adjunct Professor,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Marxist Social Theory, Nanjing University; Distinguished Visiting Fellow, Peter Wall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斯特芬妮·赫默尔克·唐纳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文学艺术和传媒学院媒体与传播学院中国媒体研究荣誉教授 (Stephanie Hemelryk Donald, Honorary Professor of Chinese Media Studies, 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School of Letters, Art, and Media,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迈克·杜盾,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政治系教授 (Michael Dutto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olitics, Goldsmith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 UK)

        艾华,英国西敏寺大学社会科学、人文与语言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教授 (Harriet Evans, Professor in Chinese Cultural Studies,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Humanities and Languages,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UK)

        冯珠娣,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Judith Farquhar,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Chicago, USA)

        安东篱,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历史研究学院教授 (Antonia Finnane, Professor, School of Historic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托马斯·范盾,《批判亚洲研究》主编 (Thomas P. Fenton, Editor, Critical Asian Studies)

        王斯福,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比较研究会主任、人类学系教授 (Stephan Feuchtwang, Director, Chin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rofessor in Anthropology,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UK)

        高默波,澳大利亚阿得雷德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教授;孔子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 (Mobo Gao, Professor and Chair of Chinese Studies, Director, Confucius Institute Centre for Asia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AUSTRALIA)

        A·汤姆·格朗菲尔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帝州学院历史系纽约州立大学杰出教学教授 (A. Tom Grunfeld, SUNY Distinguished Teaching Professor of History, Empire State Colleg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USA)

        迈克·哈特,美国杜克大学文学系系主任、教授 (Michael Hardt, Professor and Chair of the Literature Program, Duke University, USA)

        哈里·哈鲁图尼恩,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马克斯·帕尔伏斯基教授(荣休)、杜克大学文学系访问教授 (Harry Harootunian, Max Palevsky Professor Emeritus of History, at University of Chicago, USA; Visiting Professor of Literature, Duke University, USA)

        马丁·哈特-兰斯伯格,美国俄勒冈路易斯克拉克大学经济学系 (Martin Hart-Landsberg, Economics, Lewis and Clark College, Portland, Oregon, USA)

        韩依薇,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副教授 (Larissa Heinrich, Associate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SA)

        贺萧,美国圣他克鲁兹加州大学历史系杰出教授;亚洲研究协会副主席 (Gail Hershatter,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USA; Vice-President,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何伟亚,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与新本科生部教授、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James L. Hevia,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the New Collegiate Division, Direct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Program, University of Chicago, USA)

        黄宗智,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现代中国:历史与社会科学国际旬刊》主编(1975年至今)。(汪晖四卷本《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书评作者 )(Philip C. C. Huang, Professor of History, Emeritu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SA, and Editor (1975 to the present), Modern Chin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of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 (Reviewer of Wang Hui's 4-volume The Rise of Modern Chinese Thought.))

        伊藤るり,日本一桥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研究科社会学系教授 (Ruri Ito, Professor of sociology, Graduate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Hitotsubashi University JAPAN)

        詹明信,美国杜克大学文学系荣休教授 (Frederic Jameson, Emeritus Professor of Literature, Duke University, USA)

        安德鲁·琼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中文系教授 (Andrew Jones, Professor of Chines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SA)

        理查德·C·卡根,美国明尼苏达州汉姆林大学东亚文化政治史荣休教授 (Richard C. Kagan, Professor Emeritus. East Asian Cultur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Hamline University, Minnesota, USA)

        川岛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Ken Kawashima,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许宝强,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副教授 (Hui Po Keung, Associate Professor, Cultural Studies Department, Lingnan University, HONGKONG)

        寇致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语言与语言学学院副教授 (Jon von Kowallis, Associate Professor, School of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托马斯·拉马尔,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系、艺术史系及传播研究系詹姆斯麦吉尔教授 Thomas Lamarre, James McGill Professor, East Asian Studies, Art History & Communications Studies, McGill University, CANADA

        法比奥·兰则,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Fabio Lanza,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Arizona, USA)

        斯蒂芬·I·列文,美国蒙大拿大学莫林·曼斯菲尔德和迈克·曼斯菲尔德中心高级研究员 (Steven I. Levine, 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 Maureen and Mike Mansfield Center, University of Montana, USA)

        C. K. 李,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社会学教授 (C. K. Lee, Professor of Sociology, UCLA)

        林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比较政治学高级讲师 (Lin Chun, Senior Lecturer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UK)

        大为·帕伦博·刘,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系研究生主任、教授 (David Palumbo Liu, Professor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Director of Graduate Studies, Depart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anford University, USA)

        刘禾,哥伦比亚大学W. T. Tam人文讲席教授 (Lydia H. Liu, W. T. Tam Professor in the Humanities, Columbia University, USA)

        卢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主任、经济学系准教授 (Dic Lo, Chair of Chinese Studies, Reader in Economics,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London University, UK)

        亚力克山德拉·门罗博士,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 (Alexandra Munroe, Ph.D.; Senior Curator of Asian Art,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USA)

        潘毅,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Pun Ngai, Professor,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彼得·诺兰,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Sinyi中国管理讲席教授 (Peter Nolan, Sinyi Professor of Chinese Management, Chair of Development Studies Committe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彼得·奥斯本,英国密德萨斯大学现代欧洲哲学教授、现代欧洲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激进哲学》编辑 (Peter Osborne, Professor of Modern European Philosophy, Director, Centre for Research in Modern European Philosophy, Middlesex University, UK; Editor, Radical Philosophy)

        Hyun Ok 朴,加拿大约克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经济与社会》、《东北亚历史期刊》和《韩国期刊》编辑委员会成员 ( Hyun Ok Park,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ociology, York University, CANADA; Member, editorial boards of Economy and Society,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History, and Korea Journal)

        包华石,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 (Martin Powers,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SA)

        包夏澜,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Claudia Pozzana,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Bologna University, ITALY)

        布鲁斯·罗宾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文与比较文学系 Old Dominion 基金会人文讲席教授 (Bruce Robbins, Old Dominion Foundation Professor in the Humanities, Department of English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lumbia University, USA)

        罗慕士,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 (Moss Roberts, Professor, East Asian Studies Department, New York University, USA)

        丽萨·罗菲尔,美国圣他克鲁兹加州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教授 (Lisa Rofel, Chair an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USA)

        安德鲁·罗斯,美国纽约大学社会与文化分析系美国研究教授、纽约大学出版社《社会与文化分析》丛书编辑 (Andrew Ross, Professor of American Studies, Department of Social and Cultural Analysis, New York University, USA; Editor, Social & Cultural Analysis series, NYU Press)

        亚历山德罗·鲁索,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教育科学系社会学副教授 (Alessandro Russ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General Sociology, Department of Scienc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Bologna, ITALY)

        酒井直树,美国康奈尔大学比较文学系与亚洲研究系教授 (Naoki Sakai, Professor,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Asian Studies, Cornell University, USA)

        沙伯力,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部 (Barry Sautman, Division of Social Scienc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T], HONGKONG)

        罗伯托·斯卡切利,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高等研究所开办主任 (Roberto Scazzieri, Professor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Bologna; Founding Director,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of Bologna, ITALY)

        商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教授 (Wei Shang, Professor of Chinese, Columbia University, USA)

        斯皮瓦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阿瓦隆基金会人文讲席教授 (Gayatri C. Spivak, University Professor, Avalon Foundation Professor in the Humanities, Columbia University, USA)

        阿尔伯塔·托斯卡诺,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社会学系高级讲师;《历史唯物主义》编辑 (Alberto Toscano, Senior Lecturer in Sociology,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UK; Editor, Historical Materialism)

        丹尼尔·F.·伏科维奇,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 (Daniel F. Vukovich,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王斑,斯坦福大学威廉·哈斯中国研究与比较文学讲席教授 (Ban Wang, William Haas Professor in Chinese Studies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anford University, USA)

        王瑾,MIT中国文化研究教授、S. C. Fang 中国语言文化讲席教授、新媒体行为实验室主任 (Jing Wang, Professor of Chinese Cultural Studies, S. C. Fang Profess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Director, New Media Action Lab,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USA)

        王绍光,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Wang Shaoguang, Professor,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王正绪,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代理主任 (Zhengxu Wang, Senior Research Fellow and Acting Director, China Policy Institute, Schoo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K)

        华志坚,美国尔湾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 (Jeffrey Wasserstrom, Professor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USA)

        林塞·沃特斯,哈佛大学出版社人文部执行主编 (Lindsay Waters, Executive Editor for the Humaniti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USA)

        苏珊·沃特金斯,英国伦敦编辑、作者、独立评论员(Susan Watkins, Editor, writer, and independent commentator, London, UK)

        怀默霆,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Martin K. Whyte, Professor of Sociology, Harvard University, USA)

        严海容,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Yan Hairong, Professor,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KONG)

        马瑞林·杨,纽约大学历史系教授 (Marilyn Young, Professor, History Department, New York University, USA)

        沙培德,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Peter Zarrow, Researcher, Modern History Institute, Academia Sinica, TAIWAN)

        齐泽克,斯洛文尼亚卢布里雅那大学社会学所高级研究员 (Slavoj ?i?ek, Senior Researcher at Institute of Sociology, University of Lubiana, SLOVENIA)

        钟雪萍,美国塔夫斯大学文学副教授 (Zhong Xuepi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Literature, Tufts University, USA)

        外链出处

        • 家园 张鸣现在就是个大炮,汪丁丁怎么也跑出来了?

          丁丁不去写他的经济散文了,怎么跑出来扯大旗?张鸣现在就是个大炮,天天拿普世大棒乱打人,无聊。

          • 家园 还有陆谷孙呢

            本来我只知道他是英汉大词典的主编,挺尊敬的。没想到他也来趟这浑水,结果一查,也是个在南周写专栏放炮的主。

            前几天我敲的一段:

            事情都过了两三个月了,还在扯个没完。跳出来的大佬越来越多,阵营的界限也越来越清楚——但这个事情的派系斗争属性,早在南方周末兴高采烈地全文转载王彬彬文章时,就已经明确了。整个事件中跳得最欢的两拨人,一是南方周末,颜色革命的中国基地,二是豆瓣读品小组,牛博右派集中营。《反抗绝望》本来的确可以作为讨论学术规范问题的平台,但在短时间内已经不可能有任何有建设性的讨论了。如果谁还在说问题的核心是汪晖有没有抄袭,要么是傻子,要么在装傻。说是理念分歧也罢,意气之争也罢,反正右右们一直都想把汪晖搞倒,搞黑,搞臭,十年前如此,十年后也是如此。其实汪晖在他们心中早就是黑的,臭的,只不过自己做不好学术,看着政见对手在国内外不断取得新的学术声誉,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爽,如果可以坏掉汪晖在洋人和中立派学者那里的名声,那一定是剑及履及。但可惜现在只见右派意淫,成天自high汪晖已经完蛋——你们说谁完蛋就完蛋?汪晖在你们那里不仅早就完蛋,而且已经下了十八层地狱,N年前就如此,将来撑死了挖个坑,下放到十九层——可惜你们代表不了整个学术界,只不过把左右对立弄得更鲜明,更尖锐而已。冷眼旁观的洋人和中立派学者,看得到《反抗绝望》的抄袭问题,更看得清这里面的文化政治。

            其实,对于真正有志于研究的人来说,现在无论是问题,还是主义,都大有可为之处。在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发展、改革、转型,而整个国际体系,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相对衰落,也在经历深刻的变化。沉潜到相关的思考中去,不仅有功于社稷,同时这些问题的丰富深广亦足以让人体会天地之博大。右派非要继承发扬一部政治史里面俯拾皆是的利用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击政敌的传统,骂骂咧咧絮絮叨叨纠缠不休,那左派也只能无奈奉陪跟你们玩到底——其实是陪着你们浪费生命。

            • 家园 你在哪发得这段,写得很好。

              学术规范争论的伪装应当剥去,旁观者才能看清楚。

              • 家园 我随便写的

                其实萧武也写了一段,谈到了一些法理问题,比我写的更靠谱。

                外链出处

                你说的没错,现在这些话也就是写给旁观者看了。右派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把柄,不尽其所能充分利用是不会罢休的。

                • 家园 这也是越扯越扯不清

                  历史既然,汪先生真有境界就承认历史与现实的差异,以今天之法裁昨日之己。

                  最后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做你的学问,立身学术再无他望而已。但可以正学风,立榜样,并无损形象。

                  放任这些争执不过也是政治。有必要吗?

                  此事上个人以为汪,朱二先生可以联名。继续争论左右也比争论这些含沙射影要好。于国于民于学于己皆然。

                  国人是有劣根性, 但如谭嗣同,扭转了多少乾坤的确存疑。但学问之走向毕竟是扭转了。

                  汪,朱两先生不得不察。

                  再补充几句。

                  那时的学问状态,过来人都知道。即便是非文科学人,也很清楚文化上的长期缺失带来的严重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说,汪也好,朱也好,实际上是断层后的受益者。作为他们自身来说应该有这个气度认识这个问题。特别在现在这个被舆论明星化,高度包装后的状态,他们自己应当有深刻认识。至少那个时代过来的读书人不会把他们二人真的当成那种所谓‘高度’。时代造就了他们,那么今天是他们应当回答这个时代的时候了。从历史上来看,这个要求不过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时代做牺牲,更多人更多默默无闻的牺牲已经太多了。

                  讲清楚问题,承担或许有些过分的责任,严格要求自己。

                  • 家园 书生意气

                    放在今日文化政治里面,不觉得有点anachronistic吗?人家把刀子架在你脖子上了,还在“严格要求自己”……

                    最开始说左右之争只是网上吵吵,但最后怎样?是林毓生先把左右之争在学界明确化的,第一封公开信也是南周编辑赤膊上阵组织的。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左派伸着脖子挨宰,(我相信你并非恶意,那么)只能说是书生意气了。

                    • 家园 书生意气?!你也这么说谭嗣同?

                      想来先生是想学梁任公了,可最后除了转回学问,梁任公又有何为?为保皇革命两昆仑?

                      杀谭嗣同的谁?慈禧还是别的? 你看着慈禧怎么都觉得姓谭的傻到家了,还是梁任公睿智。你现在的‘敌人’再显学也过不去慈禧。怎么样?还觉得不划算?

                      还觉得不划算那就是典型的政治幼稚的中国书生行至。你能做的无论如何都只可能在学问中发挥作用。伸脖子挨宰?你有那个福气!

                      看不开就算了,当我废话。中国这种架打了几千年,全是书生;您也不例外。至于汪,朱,恐怕真是被包装的忘了自己是谁了。到了这地界还难按胸口的一句话:你还不如我呢。。。

                      都XX事儿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