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知与不知 -- 魂与梦

共:💬6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知与不知

    知与不知

    老子在第七十一章中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这一章十分简短,不算标点,才26个字,意思也很简捷明瞭,但一般人读来却不好理解,究其因,还是古文和老子语法的问题。

    老子说得很清楚:知道了还是虚心得像不知道,这就是“尚”(通“上”),是高明的;(另一说作“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物,这就是高明。”亦可。但和下一句对照,似乎以第一种解释为好。)不知道却摆出一副知道的样子,那就是“病”!圣人是不会犯这种“病”的,因为他“病”(动词,作厌恶解。)这种“病”。正因为他厌恶这种自以为是的无耻行为,所以圣人不会犯这种自以为是的病。

    这一章对一些不学无术,自以为是的“专家”学阀,实在是一副最对症的药物。在历史的文坛上和学术界中,这种不学无术、自以为是的“专家”、“文人”、“学者”乃至于“院士”,我们见得多了。更无耻的是为了迎合某些统治者或统治的需要,不顾最基本的事实,信口雌黄,乱挥棍棒,以至沦为打手和流氓,这实在是文坛和学术界的耻辱。

    上个世纪在国内刮起的一股所谓反“伪科学”的风,就是这种不良风气的一个典型。在这儿,我想借用南怀瑾老先生在《易经杂说》中的一段话:“有人说到算命卜卦是迷信,我就问他们懂不懂,而他们却不懂,对于自己所不懂的东西,随便加一个罪名,指其为‘迷信’为‘骗人的’,这是多可怕的武断。这一套法则流传了几千年,而真正研究它的,都是第一流的聪明人,试想想四千年来第一流的聪明的人都在研究它,即算它能骗得了人,也有它骗人的道理。我们要批评它,不妨先研究它骗的方法,等研究过了,再说它是迷信,这时才可以下结论。自己并没有研究过,还不懂它,就说它是骗人的迷信,这才是真正的迷信――迷信自己的狂妄!”(南著《易经杂说》中“天干五行配”中的一段。)

    南老先生的这一段话也是十分精辟的,完全可以作为老子第七十一章的很好注释。我常想,如果世界上那些自以为是在“搞学问”的人,先去“搞搞”自己的人格,无疑这世界上会清静得多,也会进步得快得多。至少,别人不用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费在和这些人的辨论上!何况在很多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些辨论还要冒着被压制、被围攻甚至是判刑的危险!

    但是历史终究是在进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真理永远是不会被谩骂和权势长期抹杀的,这也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关键词(Tags): #老子#知#不知。
    • 家园 是这么解的么?

      知不知,是指:能了解有那些是自己不懂,高明的。这当然了,我们很多人都不知到自己到底哪里那些不懂。

      不知知:和上面的逻辑一样,自己懂的却不知道,能一拳把对手打趴下却不知道用反而被小毛贼放到,中国人民不用仰别人鼻息而生存下去,却要搞到每天希望别人兴旺发达1万点则我能衣食保暖6千点, 这当然很可惜,病。

      于是乎,高明的"圣人"没有病或者说没有弱点,是因为把弱点看作弱点,(病病或病的确是病),有病就承认而且有精确的估量(唯病病),这叫没有问题,或问题有了解决的基础,危中有吉,见危大吉,和易经的思想一致了。

      讲到底就是首要的问题是进行辨证而符合客观.

      • 家园 【商榷】

        先请看一下《老子》(中华传世名著经典文库,第三辑。张玲、康风琴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12)有关的注释1、3。(以下引用注释的原文。)

        注释1、知不知:注解家们一般对此句有两种解释。一说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一说知道自己有所不知。

        注释3、不知知: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

        看来您采用的是第二种解。但我一直采用第一种解释。在我的印象中各版本中似乎也是用第一种解释的较多。但因手边没有这些版本,恕不一一例举了。

        谢谢。

    • 家园 我觉得,您需要理解自己到底在说什么

      老子在第七十一章中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嗯,请对照您是怎么评判科学的,还有这篇文章中对批判算命卜卦者的语气。敢问您了解科学吗?了解那些专家到底有无依据吗?您是不是也犯了老子笔下的毛病呢?

      您说,如果世界上那些自以为是在“搞学问”的人,先去“搞搞”自己的人格,无疑这世界上会清静得多,也会进步得快得多。这句话很对,与君共勉。

    • 家园 为“伪科学”统一无差别平反,是不是也是“不知知”呢?

      看先生谈老子,很有教益

      但论及“科学”,似乎不是先生长项,能否不谈科学,光谈老子?

      毕竟老子又不是古代著名科学家

    • 家园 你有必要引经据典吗?把你的真理拿出来看看就行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