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所知道的那些回民事情 -- 夜如何其

共:💬69 🌺435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所知道的那些回民事情

    可能西北和云南的朋友要笑了,你一山东人谈什么回民,你以为你是西北王啊?

    山东99%都是汉民,但据以前看的旧书讲,两个地方除外,一是临清,二是济宁,聚集了不少回民。而且这两地,都是过去运河大码头。

    老济宁人有时话语里,还可以映现出当初的繁华。有这么一段顺口溜自夸,“从南京到北京,再精没有临清精,临清到济宁,一精也不精。”那时济宁最盛,就有十万人口了。

    当时的前辈,坐在运河上茶馆里,看大闸口放水,船老大一人掌舵,水急得震的浑身打晃。其他人早上了岸,脸色阴沉凝重。本地的青皮,春秋天也只穿一条裤衩,就着花生下酒。就等着倒运的船翻,一翻,船主就来喊救命了。现钱!磕头没钱不救。反正死活一个价,除了本地的水鬼,没人敢在闸口没关的时候下水。现在人念书多了,心善,爱讲个民主博爱啥的。其实残酷的事多了,以前城里老百姓吃饭都吃不饱,爱自己都过不来。没有圣人之道和官府的竹板大刀,张献忠似的人在青皮阶层如韭菜一般茂盛。这些水鬼也是要养家的,能顾家就不错了。

    水鬼日子们好不好过,反应了当时商业繁华程度。商业繁华了,爱经商的回民就多。

    但又一说,回民是土生的,最老的清真是是明朝初年留下的。有人说徐达建的,都是市井之言。要是能推到明初,那么回民可判定是元时西域而来,为驻军或为政府吏目理财。要这样讲,到很好解释一些回民的特点,一是回民习武,二是经商。

    生活在汉人堆里不容易,几百年没被同化更不容易。这一是教门,二是不与汉人通婚。这样的结果是,回民亲连亲,都是表亲。所以叫他们老表,这是回民的代称,有尊敬避讳的意思。

    我上学的时候,城市化还没开始。回民大约占城市的十分之一。我们是重点中学,班里70人,回民5人。上班后,我们是老厂,工人中也大约十分之一多一点。

    以我见的回民朋友来看,我个人的感觉有几点。第一,回民男性普遍是重油脂皮肤,似乎更容易败顶。外貌与汉族有一点不同,不敢确定。回民女性摘掉白帽,与汉族毫无区别。这可能是回民,伊斯兰为父,汉族为母的原因。第二,回民贪杯的多,这与大多数回民社会地位低有关,汉族也这样。第三,回民爱冲动。我们有时讲,“回子翻脸不认人”, 第四,回民礼数多,汉族最怕有回民亲戚。搞不好,上礼,没吃上饭,挨了揍回来了(亲戚也揍吗?揍!年纪大,推搡两下,小年轻,狠揍!),还不给看伤。

    待续

    • 家园 【原创】回民饭店 二

      这是个老故事了。我一是听我亲戚说过,二是听老员工们讲过。一说这故事是济宁人在杭州,一说是杭州人在济宁。姑且按第二种说法。

      那是文革时的事情了,国家战备有大三线。山东有小三线。胶东的一些厂子纷纷迁往鲁南。

      济宁有个大集体,先做毛刷,尽是些不识字的老娘们。后竟然成了一小药厂,结果大娘们也干的不错。后来一个老师傅给我说,那时偷懒磨滑虽然有,但干活质量还是有保障的。绝没有后来民营企业配料往底限走的行为,后来国企改制,个别领导品质不好,多次会上号召大家向民营学习,暗示大家偷工减料,但中层干部以下无一应者,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大型国营制药厂这点比较好。逼急了,请领导下文字命令。终不敢下。

      扯回来。没想到是,这个小集体,竟让内迁一国营大厂看中了,直接划拨过来,全厂喜气洋洋,成国营工人了,工资翻了一番。好处还不止这,大厂有钱,安顿好了之后,就给他们换设备了。设备有一部分,来至杭州,就有了这个故事。

      杭州那边派了两个人来安装调试。两位大哥就一路赶来了。下车天还没黑,就在车站往厂子走,路上经过食品店,竟然有猪肝卖,而且比杭州便宜的很,正好晚上下酒。售货员拿个荷叶给他们一包,拿着就投店。旅店不管饭,那时也没地摊,二位出来找饭店。

      好不容易看见一个,赶紧进去,没顾客。先把猪肝拿出来,那时没现在不自带食品一说。

      服务员过来:同志要点啥?接着脸就变了:你们带的是什么?

      “猪肝!”

      “我们是回民饭店!”

      接着作势要打,两位捡起猪肝,屁滚尿流地跑了。接着找饭店,没一家开着门的了。没办法,商量一下,两人互换棉衣,又回回民饭店了,服务员看了两眼,很纳闷。点了一个热菜,两碗面,4两酒。先到会计那里,交了钱和粮票,回来慢慢吃,又把猪肝拿出来了,下酒。

      服务员又过来了,使劲地盯了两眼,双眼冒火:你们带的是什么?

      “牛肝!”

      服务员恨得不得了,又无话可说。

      讲故事的老员工一脸坏笑:“要是说那是猪肝,人家问:您回民,您咋知道地?是不是吃过?!”

      这种事也就是以前,现在和找死差不多了。

      按说故事就结束了,可还有续集。药厂又买了设备,两个老哥又来了,又买了猪肝去了回民饭店,又点了菜,面和酒,又拿出猪肝。

      这时饭店主任过来了,和颜悦色:“你们带的是什么?”

      “牛肝!”

      “不是吧?这是猪肝。”

      “您回民,您咋知道地?是不是吃过?!”

      “我吃过! 我是汉民!”

      于是不等人家来赶,立马抱头鼠窜了。

      主任笑笑: “吓吓就行了,回去干活,有来吃饭的了。”

      两老哥跑回来,纳闷:怎么回民饭店还有汉民领导呢?

      续集是回民同志讲的。按说该完了,结果一缺德的家伙又补续集续。

      饭店的同志进了门,收拾桌子。大家脸色都不好看:明明那两个舅子没把猪肝卷走啊?

    • 家园 【原创】回民饭店 一

      回民善于经商,在以前城市工业不发达的时候,饭店还是一个不错的行业。

      不过回民饭店有呢天生的弱点,就是材料限制,这在多桌红白宴会上看得很明显,同样的钱,回民席面明显地滋味难看。这就逼得回民饭店提高手艺,好争取汉民顾客。我们一同事,家里也是开饭店的,就他没兴趣。他半夸半损:回民擅长用香料。旁边有回民同事,也不好意思接着问,以为有别的意思,结果那同事的亲戚也是开饭店的,不阴不阳地回到:别管回汉,真会用的也不多。北京有个马家,清朝时香料用36味,专做达官巨富的生意,供应宫廷。香到可以站在饭店门口,就着香味啃晾饼。据说现在后人实验复原了秘方。结果和我们回民同事讨论的时候,领导站后边了。领导撇撇嘴:知道什麽叫宫廷御制吗?就是八个字,绝不省工,绝不省料。我叫厂医院派医生护士来了,去把你们的干部叫齐,您们刚生产的注射药品拿来,一人打一针,也算是质量教育。我说:领导,那批药粉是有点黄,可那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我们立马返工,以后绝不偷工减料。

      很多人对回民饭店的招牌很有兴趣,弯弯曲曲的。同事告述我们,那是专请阿訇写的。阿訇写是收钱的。没那,就是个羊汤馆,你敢挂回民的招牌,立马竞争对手来砸店。

      • 家园 呵呵,竞争对手,俺这边高校里的回回师傅大多是甘肃宁夏的,

        大街上的都是青海的。

        挂了俩伊俩海又怎样,

        曾问学校里烤串的临夏大嫂为什么不出去开店,

        人家说出去了,结果当天晚上青海人就打上门来了。

        最后一句真没想到,说他们青海人说话,俺们听都听不懂。。。。

      • 家园 回民饭店生意不错有个很重要的原因

        回汉杂居的地方,只要一群朋友里面有一个回民,大家就去回民饭馆吃了。

    • 家园 我们这里的回民和你山东的略有不同。

      首先,回民不论男女,鼻子长得比较挺。相貌从平均值上来说,比汉族人漂亮。汉族幼儿一般就谢霆锋儿子那种长相,塌鼻子小眼睛(相对其他民族而言),大些了五官长开了,会稍微好看些;而回族幼儿一般都会眼睛深邃,鼻梁挺直。

      其次,女孩子也有很大不同。回族女孩子除读书外,在家里会承担不少家务,家里家外窗明几净。回族人家里规矩会比较多,女孩子坐立行走都有讲究,和长辈、年轻男子说话行礼都有路数。奇怪的是回族人家这种严格的家教出来的孩子并不呆,我上学时几个回族女生在学校都比较彪悍,人情世故老练,我等之类没法比。不过回族女孩子在外再彪悍,婚姻一般是不自主的。我的一个很厉害的公务员回族女同学一毕业就被家里做主嫁给了一个文化水平很低的司机,结婚时我们这些同学一个也没叫,据说她自己对婚事很伤心、很委屈,但是拗不过家里长辈。

      回族人经商的多,开的饭馆一般都比较干净。我的观察是回族厨师的衣服比汉族干净。但是回族饭馆小气,价高量小。

      我们那儿的回族人不算太冲动好斗,怎么说都有维族人垫底,普遍评价是狡猾、势利、墙头草。去年的75事件后,汉族人拒绝维族餐饮,就去回族馆子吃饭,回汉感情融洽;另一方面回族人上街外出开始普遍带白帽,意在提示维族人:我们都信奉真主,同是伊斯兰教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