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东望大同 之 欧亚十日 序言 -- 玉垒关2

共:💬293 🌺2948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第十二篇 国门

      刚过零点,窗外已经是二连浩特了。这是沿途几个边防站最漂亮的一个。边防人员是沿途以来最亲切有礼,而且英语最好的。

      过了我们的列车缓缓升起了。原来蒙古和俄罗斯人用的是宽轨,而中国列车用的是标准轨道。过了国门,我们的列车就被大卸八块,然后分段吊起来。乘客们都面面相觑。我就想起以前看一本“越战亲历记”说,越南的轨道宽度和中国不同,是为堤防中国而故意设计的。时值抗美援越。越南人算是未雨绸缪。不知道他们的灵感是否来源于阎锡山当年把山西的铁轨设计得小一号。

      我们这列车在俄罗斯境内挂的是俄罗斯的车头和餐车。到了蒙古就挂蒙古国的。现在到了中国,换了轨道之后,也换了中国的车头和餐车。 一会儿,列车员给每个人发了两张餐票。就是说,在中国境内列车上的每个人的伙食免费。最初的高兴之后,我有些疑惑,不知道如果我们这趟列车的主要乘客是中国人,这餐票还会发吗?想起来沿途来遇到很多华人说,我们中国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比较受欺负的,而任何一个外国人到了中国都是受礼遇的。

      挪威旅行团剩下的那几个人邀我共饮,好像是一种龙舌兰酒,我很喜欢。风萧瑟,天气微凉,我讨了一杯给当班的乘务员,他尝了一口说太甜。我只好把剩下的都喝了。微醉。

      我和列车员聊天,他们生活在北京,每个月两千多元的工资。这才刚好是他儿子每个月的奶粉钱。另外每次出国,往返15天,他能得到一百多美金的伙食补助,根本不够在蒙古,俄罗斯人的餐车里吃饭。所以他们一直自己做饭吃。他说,我不吃都可以,但是我儿子总要吃好。到了最后几天,每次我们到储藏室去给手机充电,都闻到他们半个月前从北京带来的那些包菜发出腐烂的味道。有一次我说,你们少买些,剩下的在莫斯科买,不是要好些吗?列车员说,可是莫斯科的菜价是北京的两倍。所以,他们一路吃烂菜。列车员一边说,一边用纸板之类的把车厢的锅炉点燃。我为他拍照,他很高兴。他说很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如果能给涨点工资就好了。他说。

      我一路上都得到列车员们的照顾,和他们混吃喝。因为车厢提供的电压不够,而去他们的储藏室给电脑充电。甚至还在他们暗中帮助下,在车厢里洗了个热水澡。后来到了北京站后,一周没有洗澡的国际游人们都假装若无其事地大步走向北京街头。众人皆臭,我独清白,窃喜。

      被吊起来车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车的头等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车厢锅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进白俄罗斯的时候也应该看到换轨了吧?

        应该说,从波兰进白俄罗斯也要换轨的,和蒙古进中国有何不同?我看过蒙中边界的西伯利亚火车,但是进俄国是从芬兰坐轮渡去爱沙尼亚,再大巴进彼得堡,没有坐火车。

        • 家园 我进白俄罗斯的时候,

          因为两次检查护照,特别紧张,没有往窗外看。但是,至少没发现列车被吊起来。

          中间我试图拍下列车下的边防警察,被制止。

          顺便说一句,我对红场的坏印象,也是来自于我好不容易偷拍到一个漂亮的女警察,然后被勒令删除了照片。。。。。。

      • 家园 轨距问题

        越南铁路最早是法国人修的,用米轨

        云南和越南最早的铁路也是米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53af350100e07d.html

        倒是后来援越,标准规矩修进去一些

        阎锡山修窄轨好像更多出于经济考虑

        俄国用宽轨是为了防德,后者一战二战都费了不少劲

        希特勒专门提到过后勤改轨距的贡献

        据说,兰新铁路修到乌鲁木齐就不往西修了为了防苏

        苏联刚解体,立马修到阿拉山口

    • 家园 第十一篇 夜读匈奴

      上篇

                 

      窗外赤地千里,曾在这土地上伴华夏民族共生的民族,匈奴,这会儿他们的故地和他们的传说一起变成黄沙扑面而来。

      早期的典籍说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山海经》说∶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匈奴列传》也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曰淳维”。  鲁迅曾经对类似的记载讽刺说,“我没有看过《清史》,不得而知,但据老例,则应说是爱新觉罗氏之先,原是轩辕黄帝第几子之苗裔,遯于朔方,厚泽 深仁,遂有天下,总而言之,咱们原是一家子云。”鲁迅是近代最高瞻远瞩目的文学家之一。这段话如果剥离其特定语境,或许将有失偏颇。因为,从血统到意识形态 领域的兼容并包和海纳百川正是华夏民族万古常新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鲁迅有篇文章说西方列强在近代对中国的入侵,说如果中国最终不敌西方,我们的后代就将处于和苗族一样的地位。这个比喻是站在亡国灭种的高度来说的。苗人的先祖作为中原故地的最大族裔之一曾和华夏的先祖逐鹿中原。先是蚩尤被炎黄两部联合打败, 再到商代武丁妇好征人方,再到纣王伐东夷。最终东夷部分被华夏族融合吸收,而余部被迫大举南迁,做了日益边缘化的少数民族。据说东夷早期的图腾是牛。有人说如果早先东夷族战胜了华夏族,现在我们就是牛的崇拜者了。然而龙这兼容并包的生物取代牛,难道不是历史的必然?

      消耗了大量的实力的商王朝,不久就被周武王所灭。华夏族的主要竞争对手东夷既灭, 不知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史记匈奴列传》,就正是主要从西周初年开始,记载了匈奴等游牧民族和中原华夏农耕民族之间的争战和此长彼消的。

      这会儿,车厢里弥漫着黄尘。列车员说这是风沙最大的一段路了。天地浩瀚。无处消解。所幸陪伴我的还有枯灯黄卷。

      下篇

      《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的祖先是夏后氏的后代子孙,叫淳维。他们大致居住在北方蛮荒之地,追寻着水草而迁徙。匈奴的风俗,平常无战事时,则随意游牧,以射猎飞禽走兽为生; 形势紧急时,则人人练习攻战本领,以便侵袭掠夺,这是他们的天性。形势有利他们就进攻,不利就后退,不以逃跑为羞耻之事。只要有利可得,就不管礼义是否允 许。他们以牲畜之肉为主食,强壮的人吃肥美食物,老年人则吃剩馀之物。他们看重壮健之人,轻视老弱者。父亲死去,儿子则以后母为妻;兄弟死去,活着的兄弟 就娶他的妻子为妻。

       周武王把戎夷驱逐到泾水和洛水以北,让他们按时向周进贡,称为“荒服”。时至东周,中原内战。胡人卷土从来。那时侯的 诗人说,“戎狄是应”,“薄伐猃狁,至於大原”。战国七雄中,有秦,燕,赵三国与匈奴为邻。这 三国在彼此争战中,也各自修筑长城,以拒匈奴。

      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使大将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匈奴,而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秦始皇再以黄 河为边塞,并利用山边、险要的沟堑、溪谷等可以修缮的地方筑起城池,西起甘肃临洮至辽东万馀里。

      遥想当年大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到了商末,周武王伐纣,有八百诸侯不期而会于盟津。华夏族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而列国的数目却不断减少。终于到了秦,六王毕,四海一。秦的统一虽然是大势所趋,然而其对中华民族的意义怎么高估都不过分。借统一后的全国的力量修建的长城,所凝聚的,绝不仅仅只是 孟姜女们的眼泪。

      这一点,当我们环顾四周,就看得越加清楚。欧洲人也试图建立统一的欧洲。拿破仑,希特勒都在这个方向努力过,功败垂成,而伏尸百万。丘吉尔等高瞻远瞩 的政治家在二战后,曾经宣称,我们付不起把仇恨带到未来的责任,而把战争的罪责让少数人背负,以把德国重新纳入同一战壕,最终为欧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 现在呢,欧盟内有结构性的经济危机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影响。外有远近的竞争们通过各种方式加剧新老欧洲各成员国间的矛盾。欧洲人能否如欧盟奠基者们所盼望的 那样,最终形成有竞争力的统一的经济政治实体?而对于阿拉伯人,他们的政治强人,从萨达姆到卡扎菲等,都曾经做过各种尝试。他们的统一之路,或许比欧洲 人更加艰难。而看似处于国际舞台边缘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各个国族,也正以各种形态合纵连横。

       现在再回过头再看统一后的秦汉和匈奴的角逐。史记中继续写道,过了十多年,蒙恬死去,中原混乱。于是就如同东周列国征战时候一样,匈奴再次得到宽缓之机,又渐渐渡过黄河。就正在这个过程中,匈奴最伟 大的首领冒顿单于应运而生。而他不久之后将要面对的,将是在再度统一起来的农耕民族的国度,汉。

      司马迁所在的时代,正是匈奴族和华夏族战争频繁,你死我活的时代。华夏的先贤在这个时候认定与匈奴同祖,或可解释为因强大而显示出的自信。而最终匈奴的大部被华夏民族击破而分裂,被吸收,而最终和华夏容为一体。

       晚上八点,夕阳已没。我这会儿在中蒙边境蒙古一侧的扎门乌德。过了这里,就是中国的二连浩特了。回头看有苏武牧羊,李凌泣血。向前走,很快就要到达鲜卑的故都,大同。

      长夜漫漫,车轮滚滚。这会儿在边关读到匈奴,有种熟悉感,仿佛故人乘黄沙而来。

      玉垒关:七  以色列以色列,你在这里做什么 上

      通宝推:旧时月色,踢细胞,山有木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春秋时,晋国征伐北狄

        北狄被晋人打的找不着北,就抱怨说,我们和诸夏同宗,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呢?

        可见太史公对于匈奴的血统也不是胡说。

        再如在辽河流域发现的红山文化,已可认定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在这里出土了中国年代最早的玉龙。龙这个图腾最早就是从这里诞生的。

        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北起燕辽,南到长江,东达大海,西至巴蜀,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应该是非常频繁的,比如在红山文化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仰韶文化,甚至是河姆渡文化的烙印。

        所以匈奴人身上混有华夏的血统并不是不可思议的事

      • 家园 中原大地农耕,千年文化积淀和非常强大的封建社会

        构筑了中华强大统一的史实和事实。做为唯一一个上千年文化没有断过的文化古国的文化和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奠定了中国举世无双的民族融合的性质。

        其实中华这块土地上以前的常态是封建帝国,与西方的封建社会是有较大区别的。

      • 家园 匈奴这个事情,我始终没搞明白

        这群人是黄种人吗,讲啥语言,后期欧洲出现的到底是不是他们的后裔?

        这个问题我问过大拿 老芒,他答应过好好写一些,结果一直也没兑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