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略谈书法的欣赏以及其他. (一) -- 史文恭

共:💬94 🌺79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略谈书法的欣赏以及其他. (一)

    老牛哥最近搞得比赛很好,既符合目前河里经济危机的小前提,又配合西西河的宗旨的大方向,可谓两相宜也.而这个不断壮大的比赛又一次地证明西西河真是一个藏龙卧虎的所在,---不爽的是,为了看图片, 兄弟俺经常要爬墙,唉,这两天不知道做了几次张生了.

    趁这个机会,俺也凑一篇帖子,说说自己对书法的一些理解和体会吧.

    东方的文化,或者更具体地说,中国的文化体系里, 有一个很本质的内容,即通过简单的形式追寻深刻的内涵.无论是中国的古琴,围棋,还是书法,绘画,都体现了这个基本的准则.----一支笔,一张纸,一方砚台,一根墨锭或者加上一炉香, 便足以让一个古代的中国人享受于书法所带来的美和熏陶.-----而其中最大的诱惑在于,对于书法之美的追寻,是无止境的.

    从这个点上说, 书法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一个支点.-----在古代中国, 士大夫们不仅将他们对美的感受和探索投注于书法,也从中得到精神的慰籍和灵魂的升华.-----书法就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修养,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书法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因为它承载着中国人对美的理解和对美的表现.-------当然,上面的是比较华丽的说法,在硬币的另一面,之所以书法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是因为一个更加重要的物质基础, 即在科举制度下,以士大夫为基础的中国古代公务员制度里,书法是一种基本的技能和社交工具,------在那个时代,书法拙劣的大臣是无法想象的.-----

    举一个例子,兄弟俺曾在博物馆里看到一份科举时代殿试的答卷,-------细看之下,是叹为观止,因为那篇一千多字的文稿里,书写者从开始到结尾都是一丝不苟的小楷,而每一个字都做到了神完气足,----这意味着什么?----假如对平常人而言,在平地上摒住呼吸走完一段平衡木是一件不太难的事情的话,那么,这份写于庄严的殿试(科举的最后一场)会场,在短短的时间内,不仅要根据试题做出一份中规中矩(或更进一步)的构思,同时还要克服那心中的激动心情,调整好均匀的呼吸,在漫长的试卷上一丝不苟,一个不错地写出一份端正流利的小楷长卷的难度, 对于一般人而言,绝不亚于穿越架在在两座高楼之间在风中晃荡的一条长长钢丝.------所以,这个难度是非常之大的.-----对于练过书法的同学们,都会理解俺的这个比喻.

    但,这却是那个时代有志于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青年人必备的技能.------所以,必然的,在古代中国, 在上层社会里, 书法是一个必须掌握的技能.----事实上,这个传统,在中国已经流传了至少一千五百多年了,----直到解放之前,这个传统的力量依然强悍.

    也举一个例子,一般来讲,所谓的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扮演了一个中国现代史的启蒙角色, 提起那段历史,我们会想起陈独秀,周树人,周作人,钱玄同,以及胡适等牛人,-----但实际上,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牛人被忽略了.-----他就是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作为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五四”时期的北大对于中国现代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什么新派的文化启蒙牛人能够占领这个旧派牛人云集的,源自京师大学堂的北京大学呢?,----其原因就在于蔡元培这个新派校长是”新旧通吃“的, 他22岁就中了举人,25岁殿试通过, 授翰林院庶吉士, 27岁补翰林院编修,------这个地位,几乎相当于那时中国学术界的科学院学部委员,-----而蔡元培获得这个职务的年龄足见此公是不世出的天才.当然,相比他后来的伟绩,这个成就还算不上显赫,但按照这样的”年资“,却足以让蔡元培能在五四时期的北大扮演如王重阳一样的角色了.

    好了,打住,其实俺介绍蔡元培,是想说,此公这样的牛人也曾被人问起说,:”你都当上翰林了,咋书法写的那么潦草涅?”,蔡元培笑嘻嘻地回答:“可能我考的那年,正流行黄山谷(黄庭坚)的草书吧。”

    -------不过,黄庭坚的墨迹大全俺有,蔡元培的书法俺也看过,两者的渊源似乎并不深,-----窃以为,这里蔡元培可能是谦逊吧.----但蔡元培的书法,真的很牛,绝非凡品. 下面的一幅,大家可以一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举一个例子, 沈尹默,是号称中国书法最后一个古典大师的牛人,实际上,沈尹默本人也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大将,鲁迅,胡适的战友,当然,他的书法成就在民国时期乃至建国初期的书坛里,可以至少排到前五名以内的.-------但是,他年轻的时候,其实字写得并不好,但那时他自我感觉不错,十五岁以后,已经能给被人书扇面, (这个在现在,也至少能有市县级书法家协会会员的水平了.), 一直到25岁, ”神童”沈尹默才知道自己的真实书法水平,在杭州时,他碰到了一个”安徽朋友,” 见面”第一面一开口”就对他说,”昨天看见你写的一首诗,诗很好,字则其俗在骨.”-------是哪一个”安徽朋友” 说话这么冲呢? 就是比沈尹默大4岁,后来的TG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陈独秀也是17岁考中秀才的神童,而且他的书法,虽然俺看到的不多,不过在TG的众多巨头里面,恐怕东哥以下,书法水平最高的就是他了.------此时他对沈尹默说这样的话,是有见地,也是有资格的.

    陈总书记的作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而沈尹默在受了刺激后,在家练了三年汉碑,才能”悬腕作字”,又练了17年的北碑,”才觉得腕下有力” (沈自述),然后开始学写行草, 这20年的功夫之后,才算是”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就”.-----所以书法之道,是非常艰难,也是非常神圣的.

    和沈尹默同病相怜的还有另外一位大书法家,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已故的爱新觉罗.启功大师.-----启功的行楷,可以算是开了一个风格,真的算是书法大师了.不过他年轻的时候,书法也不怎么样,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他亲戚让他画一幅画,结果画完了,却不让他题款,嫌他字写得不好.这样启功才受了刺激,发愤写字的.-----顺便说一下,以游牧的骑兵起家的八旗满族在入关之后,经过三百年的文化熏陶,颇出了几位著名的书法家,比如欧字大家成亲王,又如民国时代的中国画大师,和张大千齐名的溥心畲等等.

    总而言之, 在传统的中国里,书法是流传于高层社会的一门重要技能.围绕着书法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祖先发展出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和多种的"亚文化",比如书具里的文房四宝,书体里的篆隶真行草,脱胎于书法的文人画(请注意,文人画只是中国画的一个子集.), 甚至连书法落款的印章的衍生出一门独立的艺术,即篆刻.------无可置疑的,书法是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由于丧失了上面提到的那个重要的物质基础,书法已经成为一种偏专门化的艺术,同时硬笔的超大量广泛运用使得原来毛笔书法的丰富的技巧在一般大众里逐渐冷却和消失,现在的书法,甚至于连如何欣赏书法,都成为一个需要普及的学问了. 兄弟俺,老实说,字写得是很烂地,不过看过的书法碑帖大概也不少了,属于肯定没吃过猪肉,但好歹也看过猪跑的那类,借着河里目前书法大赛的东风,俺也写点自己所知道和所理解的书法吧….哈哈

    关键词(Tags): #书法(花怒)#沈尹默(花怒)#乱侃书法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牛铃,mingong,chaos,润树,非吾有,履虎尾,大地窝铺,dahuang,何求,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启功 不姓 爱新觉罗,他本人很反感别人这么叫他。

      而且 启功 这种取名方法也是符合满族人的传统的。

    • 家园 康书是佳作!堪称大家。

      至于人么,有时,政治语言可以来回说。

    • 家园 教头能否点评一下张灵甫等人的字

      温相博客里的《蒋介石的爱将王耀武》一文中谈到张灵甫和王耀武的书法,不知教头能否对这几位的字点评一下。

      张灵甫的书法师法于右任,老张沦落时靠卖字为生,而且张灵甫一向比较骄狂,不仅在军事上,在其他方面也很自负,特别是这个字,他看不起戴季陶、陈立夫、张道藩的字,军队里的高级将领就更不用说了,上司的也好,下级的也罢,除了蒋介石的字他不敢点评以外,剩下的他都敢评价一番,也不管人家乐意不乐意。有一年,他看到张静江的字,踱了两步然后说出一句话:“人翁(张静江本名人杰,国民党内有称‘人翁’,意为‘主人翁’,隐示张静江与蒋介石的不俗关系)的字,外行都说好,内行不敢说不好。”这话一传开,好悬没把张静江给气死。可张灵甫看过王耀武的字,直点头,这在张灵甫来说,已经是相当可以的评价了。

    • 家园 启功先生是很反感别人称呼其为爱新觉罗.启功的

      我既然叫启功,当然就是姓启名功。有的人说您不是姓爱新觉罗名启功吗?很多人给我写信都这样写我的名和姓,有的还用新式标点,在爱新觉罗和启功中间加一点。还有人叫我“金启功”。对此,我要正名一下。“爱新”是女贞语,作为姓,自金朝就有了,按意译就是“金”,但那时没有“觉罗”这两个字。“觉罗”是根据满语jir的音译。他原来有独立的意思。按清制:称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为大宗,他的直系子孙为“宗室”,束金黄带,俗称“黄带子”,塔克世的父亲觉昌安兄弟共六人,俗称“六祖”,对这些非塔克世——努尔哈赤“大宗”的伯、叔、兄、弟的后裔称觉罗,束红带,俗称“红带子”,族籍也由宗人府掌管,政治经济上也享有特权,直到清亡后才废除。清朝时,把这个“觉罗”当作语尾,加到某一姓上,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来姓“舒舒”氏,后来加上“觉罗”,就叫“舒舒觉罗”,而老舍又从“舒舒”中取第一个“舒”字作自己的姓,又把第二个舒字拆成“舍”字和“予”字,作自己的名字,就叫舒舍予。同样,也把“觉罗”这个语尾,加到“爱新”后面,变成了“爱新觉罗”,作为这一氏族的姓。也就是说,本没有这个姓,它是后人加改而成的。再说,觉罗带有宗室的意思,只不过是“大宗”之外的宗室而已,在清朝灭亡之后,再强调这个觉罗,就更没有意义了。这是从姓氏本身的产生与演变上看,我不愿意以爱新觉罗为姓的原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