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有感于赵紫阳去世 -- 花老乔

共:💬29 🌺2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有感于赵紫阳去世

    近几天赵紫阳去世应该在中国的近20年的政治中应该是一个主要的事件,为什么说是主要呢,主要是有两点:第一,文革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的主要的表面人物已经全部不在了,邓小平,胡耀邦和赵紫阳,第二,以上3个人又是1989年在中国发生事件的主要当事人,这样对于那个事件的当事的人们也都不在了。对于文革以后的改革开发的实际意义,虽然有所争议,但是人们都是广泛赞同的。至今中国从一个基本上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其经济实力对于世界经济和人文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中国始终在整体的改革开放方面一直没有很好的结合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成就,这个现象还是要继续维持,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有大的举动,和可能要等到这一届政府以后才会有和经济改革相匹配的政治改革。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这三个人可以说是在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的标志人物,但是他们也是他们所在的政治体制的牺牲品。

    邓小平最终有了一个很好的归宿,但是他的三起三落正说明他是他参与建立的政治体制的受害者,并且政体不该,只进行经济改革导致了很多的现有的中国的社会现象。但是也可以说邓小平在他的有生之年,还是做出了他可以做到的事情。人们可以用前苏联的例子反复地重申经济改革相对于政治改革的重要性,这也是一个矛盾的说法,人们无法预测历史,人们只能推断一下如果,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历史很现实,因为历史就是历史。邓小平以下,胡耀邦和赵紫阳可以说就是体制的得益者,同时也是受害者。社会的基础就是体制,无论如何分工不同,是否存在着阶级,体制的合理建立是一个稳定社会,使人民可以安居乐业的基础。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每一个朝代的兴衰都是以各个朝代的政体相结合的。兴旺之时,政体可以说是合理,或是人们根本就不在乎什么政体,因为就像西方人说的那样,东西好的时候为什么要修它呢。但是在社会出现了矛盾的时候,出现了危机的时候,政体就显得重要了。一个伟大的领袖,伟大的领导者的伟大之处就是可以在社会充分繁荣的时候,可以安排好政体的合理性,这也和办一家公司一样,大家可以看看杜邦的历史。在这个层面看问题,邓小平可以是一个实干家,但是很难说他是一个战略家,现阶段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也可以认为和邓小平在快30年以前为中国描绘的发展方向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不可否认,邓小平为中国做出了贡献,并且在改正中共在建国以后毛泽东的很多做法方面是有贡献的。但是邓小平的局限性就是他可能也是桃花源中人,当局者迷。在很多的方面,邓小平并没有,或是没有勇气来面对。人们可以理解的是在中国体制下的制约,也是邓小平不可能做出超人的举动的原因。

    在邓小平之下,胡耀邦和赵紫阳不会有太多的余地可以发挥,他们不可能超出邓小平,虽然他们有很多的合理的构想,因为体制是邓小平这一代人制定的,胡耀邦还可以说算得上是半个邓小平时代的人,而赵紫阳根本就是一个小字辈。在这种政体之下,胡耀邦和赵紫阳的命运可想而知。一个人一辈子可能只能有一次机会,对于中国政体的改变,胡耀邦要比赵紫阳的贡献大,这就是当初的反对“两个凡是”和大规模的平反。没有这两件事,就没有快速的改革开放,胡耀邦是一个有功之人,这样他是当然得总书记的候选人。也要看到,胡耀邦在进行他的政体改革时,中国处于不改不行的时候,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是得人心的,其实最主要的是很有市场的,当初的主要矛盾不在民间,是在上层。人们总是谈论胡耀邦和赵紫阳的关系,这个其实很正常,一个是总书记,一个是总理,一个党务,一个政务,其实很容易理解,但是就是因为政体的问题,这就成了一个矛盾。党指挥一切,在中国,这是一条不变的真理,但是赵紫阳指责胡耀邦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涉及经济建设,这个指责本身就是违反中共组织原则的,就是现在也一样。这样的政体就导致了政治斗争。任何事物都是一样的,从和平到斗争,这是质的变化,这在现在的任何机构里都是一样的。为了可以实施自己的方针和政策,这是毫无疑问的。胡耀邦和赵紫阳的矛盾不可避免,并且中国的传统就是权威治国,这个政治斗争已开始,鹿死谁手就很难说了,最后是赵紫阳胜利了,但是赵紫阳也为此要付出代价,这就是政治,这个代价在3年以后,胡耀邦逝世时就具体的体现得出来。

    在10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腾飞,这个腾飞也是建立在一个很低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不腾飞,那才是有问题呢。经过10年的发展,文革初期不明显的社会问题就慢慢地体现了出来,并且越来越明显,人们也开始关注经济发展以外的事物了,这是就是政经不协调的体现,赵紫阳就是在这个阶段左右开始出任的总书记,赵紫阳要面对的要比胡耀邦要面对的要复杂的多,要麻烦的多,就麻烦的就是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能在1989年时,中国社会应该是出于政治改革的最佳时机,因为那时的政体不能适应经济了,并且已经很明显了,并且赵紫阳也在着手为政治改革做准备,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说赵紫阳可能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其实赵紫阳不可能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主要是因为中苏具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中国而不是苏联是冷战的一方,中国可能就不一样了。但是,赵紫阳也开始了他个人的发展战略,就是权威政治。但是,赵紫阳几十年的官场,他做得很多的事情,无论是他自己要干的,还是他的智囊团要干的,都是超前的,因为那里还有一个邓小平和顾问委员会,这就是赵紫阳在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也是他在体制下的悲剧,他只能成为赫鲁晓夫,不可能是勃列日涅夫,更不可能是戈尔巴乔夫。1989年对于赵紫阳是一个机会,为什么呢,因为赵紫阳,可能主要是他的智囊团认为,赵紫阳已经羽毛丰满了,可以独立了,新权威主义的宣传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又有了这么一个机会。但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理论在和平时期一样的重要,有时很难让人理解,就是毛泽东在文革时也是要利用军队的,就毛泽东当时威信,赵紫阳在1989年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是基本上,赵紫阳是孤注一掷了,这里不可能排除政治斗争的因素,是不是赵紫阳当初指责胡耀邦的事情,在他自己就任总书记以后,他自己也经历了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本身大佬们就分主要的两派,谁会真信陈云只是一个设计员的说法呢。赵紫阳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也可说有雄心的人,这就要看你站在哪个方面看问题了,但是赵紫阳当时确实没有实力,他是他从事一辈子事业,体制的得益者,最后又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他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1989给了赵紫阳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在某些方面来看,就是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没有得到,就是在历史上,看看人们如何关注和评价赵紫阳的一生,尤其是他最后这20年。人已故去,愿天保佑。

    • 家园 鲜花该给花主席
    • 家园 感谢花老此文,献花!

      小弟有个疑问,如果六四时赵紫阳支持镇

      压,那他会不会下台呢?偶感觉不会。

    • 家园 文是好文,写的也很到位。先献花。不过有点不同意见

      第一,小弟觉得制约邓小平的不是体制,而是他的思想。换句话说,邓一生都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与他的经历十分不开的。但是他也看到了这个社会主义面临的问题,他的最直接的想法应该是如何改良它,这个从邓选中的一些论述得到证实,毕竟他是十分珍惜自己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事业。赵和胡在这一点上与邓想的不同。他们也看到了问题所在,但是他们当时的认知局限了他们,认为既然西方的制度那么好,不如全盘拿过来,当然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对他们影响很大。这个是与邓,陈的改革出发点相违背的。所以邓否决了他们。

      邓后来觉得西方的模式不行,中国历史中也

      无先例可寻,干脆来一个摸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才会有今天人们熟知的猫论和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的口号。

      一句话,惯性思维决定了这一切。

    • 家园 说的好, 说的中肯, 献两朵花!
    • 家园 我问个比较傻的问题,那时年纪小,请原谅

      我记得当时收看香港新闻,说什么邓小平就要失势了,一会儿又说他被人软禁了,改革派将会上台,总之传闻很多。我觉得这也是学生在广场上死磕,或者说进退两难的原因。为什么老邓不跑出来说两句有人情味的话,学生们辛苦了,我们会继续改革之类的东西呢?我的感觉当时邓小平的威望还是很高,只要他公开说两句话作为回应,广场的学生都愿意回家的。

    • 家园 他采取政治斗争的手段更上层楼

      也同样会因为政治斗争一失足成千古恨

      还是老话

      一辈人只能作一辈人的事情

      总体来看

      蜕变是早晚的事情

      但是在发展的较高的起点以后再蜕变也未尝不是好事

    • 家园 花帅说出了广大劳动淫民的心里话,可惜

      如此好文不敢往国内搬啊,上面使劲压,下面有人使劲拱,整个一吴法宪他妹妹。

      献花!

    • 家园 共鸣

      胡赵本是很不错的搭配,赵掘了胡的根,反过来也掘了自己的根。中国传统权力场就是一山不容二虎,于是大家就为了那个唯一的接班人位置斗得死去活来。太子候选人们是如此的观念,皇上也是如此的观念。倒也不能过于苛求老赵,这是时代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至今还存在,而且还为体制内或者是曾经在体制内的人们,包括那些跑到美国去的,所津津乐道。中国搞政治改革,如果不打破这种观念上的局限性,很难。

    • 家园 老乔看问题非常老到中肯

      狠狠的支持一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