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武器设计漫谈日本民族精神 -- 下山斯内普

共:💬107 🌺49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实说,二战时的日本武器远没有差到可以让我们轻视的程度

      这是老马在另一个帖子里的回帖

      马克沁:【原创】一个国家的制式装备是要与其国情相适应的。

      另外,楼主的这个论点也是有问题的。

      在大砍刀流行之前,拼刺刀是拼不过日本人的。

      尽管很不情愿,但还是要面对现实:抗战初期的大刀对刺刀,交换比对我方是非常不利的。

      大刀的出名,在29军的喜峰口一战。29军装备和使用大刀唯一一个原因是一个字:穷!关于29军当年的穷状,可参考天涯煮酒关河五十州的《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的部分章节

      《正面抗日战场——从“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讲起》

      天涯FQ较多,脑残文不少,但这篇文章还是可以一读的。

        在晋东的那些日子里,29军的日子仍然过得很苦。如果换其它部队,也许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可是,宋哲元和他的弟兄们必须坚持。

        衣服破了,再凑合着披一披,鞋子烂了,索性扔掉,咱光脚的不怕他穿鞋的,枪支旧了,那就当烧火棍继续在肩上扛着走。

        反正已沦为宅男,哪儿也去不了,不用怕在外面丢脸。

        这次第,还是缺不了那句提精神的老俗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收拾好行装(其实也没什么行装好收拾),立刻开拔。

        阎老西你还别瞧不起人,爷爷只要有地方呆,就是睡草堆,也比蹲在你大门口遭你白眼强。

        这一路,29军走的都是夜路,白天根本不敢走动,倒不是怕日军的飞机空袭,而是担心被剿匪部队认做是土匪。

        其时,他们在衣着装备上跟土匪相比确实也没多大区别。

        穷且益坚不坠凌云之志,这句话放在29军身上还是很贴切的。

        对西北军来说,大范围使用大刀,某种程度上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这支部队从建军开始,就时时面临着军备匮乏这一难题。

        大家反正苦惯了,饭少吃一点,吃差一点,还能忍受,无非是裤腰带束束紧,三顿变两顿,馒头变窝头。但军备差是很难忍的。

        你没子弹,今天不打靶,明天不打靶,后天上战场的时候,可能连枪的准星在哪里都找不着了。就算是想拼剌刀,那枪剌也没地儿找去——西北军的步枪不仅既老又少,好多还不配刺刀,这东东看似不起眼,工艺却很精密,很多小兵工厂能造土枪土炮,却愣是造不出合格的剌刀来(相对而言,手榴弹这样的铁疙瘩就比较好生产,下线的时候就跟下蛋一样)。

        事实上,只要有钱,这些都可以迎刃而解。可西北军一直都穷得要穿开档裤,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如何能拿钱出来买武器呢。

        一方面,是没钱买军火或好一点的军火,另一方面,在民国历史上,西北军善战却又是有名的,除了中央军,有几支人马,敢轻易跟这帮兄弟当面锣,对面鼓地打一场?

        他们靠什么能赢?很多时候,靠的就是大刀。

        说起来,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个冷兵器的优点真是太多了。

        取材方便:有铁就行,用NN把菜刀的料就可集成一把大刀。

        制造简单:一个乡下铁匠就能完成,连普通机床都不要。

        最重要的当然就是省钱,不仅前期投入少,后期也几乎不需要增加任何投资,拿过来就能使。

        练打靶还要费子弹呢,耍刀的成本无非就是出身大汗。

        这东西,不光是被西北军看上了,晋绥军也用,再说开去,那时候只要缺枪少弹的穷部队,没有不打冷兵器主意的。毕竟,你在没枪的情况下,有口刀在手上,总比赤手空拳强吧。

        29军平时练得最多的,就是大刀,而且也是那一招两个动作,反来复去的练,没完没了的练,练到最后,不管处于怎样的境地,第一个从他们脑子里跳出来的,都是这个规定程序。这已经不是熟,是烂熟。 

        这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的3月10日,已近傍晚。

        黄昏,夕照,刀光,剑影,勇气,热血。

        最好的武侠小说,也难以尽述真实战场上的这种刀刀见肉,招招见血的生死搏斗。

        日军当场被砍死数百人(“长城之坡,尽弃遗尸”),连赵登禹本人的两口刀都砍缺了刃口——跟29军打,一般你都不敢虚报数字,因为掉脑袋就是掉脑袋,没法拿受伤这些虚招来打马虎眼。

        29军的大刀猛,关东军的剌刀技术也堪称一流,以猛对猛的结果是,特务营亦损失不小,全营伤亡400余人,包括营长王宝良在内的8名将官当场战死。 

      关键词(Tags): #军事#抗日
      • 家园 二十九军用大刀,穷怕不是唯一的原因,否则为何不用红缨枪?

        跟西北军的传统等等恐怕都有关系

      • 家园 对那些用中世纪武器抵抗倭寇的军人致敬

        对没有空中支援 和良好后勤的志愿军致敬

        慷慨就义易

        从容赴死难

        做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

        不是这么简单的

      • 家园 老马的帖子早就拜读过啦!

        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而且我也赞同你的观点,尤其是国情和装备的联系,事实上,我也认为有一国的装备和这些因素联系紧密。

        至于29军为什么穷,其实也算自找的,29军一个军3万人的编制,老宋硬是塞进了10万人,军饷还按3万发,怎么能不穷,很多人的武器还是光绪20年的老枪,不仅基本没子弹,连刺刀也不能上。

        29军的装备流行的是一把大砍刀,两个手榴弹。

        武术界有一个说是,月棍年刀一辈子情,刺刀的作战形态需要的技战术训练应该是多于练大刀的,而且近身交战,确实砍刀威力占优势,还比较好学,所以29军能和精于刺刀功夫的日军较量较量。

        后来,这个还成了先进经验推广,后来29军的人还有人混到了大刀教官。

        我的本意就是说大刀好使,这个也确实是无奈下的好使啊。我和你一样,都对当时中国的制造水平有类似于切肤之痛啊。

        • 家园 大刀怕是不如长枪好使

          基本上好使的程度我觉得是长枪>刺刀>大刀>日本刀

        • 家园 你对砍刀的作用认识有夸大

          要灵活地在肉搏战当中使用砍刀,需要使用者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和武术基础,要经过大量练习,而拼刺训练套路少,比大砍刀要实用很多。当时29路军大量装备砍刀,主要是因为武器严重匮乏,步枪严重不足,很多步枪也没有配制式刺刀(刺刀的生产工艺比大砍刀复杂,没有一定的工业基础生产不了多少),加上弹药也很少,因此不得不用砍刀和日军厮杀。而且论体力和身体素质,当时的国军士兵比不过日军,因此大刀搏斗的结果经常是两败俱伤,伤亡惨重。

          更可悲的是,因为国民党官方御用媒体不负责任的吹捧,动辄“斩敌X百”、“大刀报国”,后方很多百姓对大刀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有了误解,出现过大家捐款集资居然打造大量大刀送往前线的闹剧。一些国民党军队的指挥官因为战术素养低下,加上火力不足,还曾经命令部队手持大刀在敌密集火力下集体冲锋,造成了许多无谓的伤亡。

          • 家园 说大刀厉害是和日本刀比,而和日本刺刀比更厉害的是红缨枪

            红缨枪的缺点是比起大刀,携带比较麻烦,若携带红缨枪的话步枪就不太好用了,得在冲锋前背起来。共军本来就没几把枪,所以无所谓,心理负担不重……(日军似乎喜欢把红缨枪叫”长剑“)

            日军一般只有军曹才有日本刀,普通日本兵是用刺刀为主。和军曹拼日本刀的话,砍杀中国大刀更有优势,刺杀日本刀更有优势。而和日本兵拼刺刀的话,日本人的三八式本来就长,其刺刀也是夸张的长,加上日本人训练也很多,因此和普通中国正规士兵比起来白刃战比较占便宜。但真要白刃战遇上游击队的红缨枪,那日本刀和三八刺刀都是白给。

          • 家园 问个问题

            只是好奇,红缨枪的成本应该不比大刀高吧,做不了步枪上的刺刀,但是做一根比步枪长的红缨枪应该不会难,可以用类似刺刀的手法训练。当年为什么选择了大刀呢?

            • 家园 对国军来说,大刀比红缨枪方便

              国军的问题,往往是枪械数量还凑合,但刺刀数量严重不足,如果需要另外携带白兵格斗的武器的话,大刀比红缨枪方便。

              对于连枪支也严重缺乏的共军,新兵就用的是清一色的红缨枪了。

          • 家园 受教受教

            我大概是受到了这个宣传的影响了,技术的差距真不是这样就能弥补的。

        • 家园 长城抗战的时候29军人很少,哪来的十万之众

          至于29军为什么穷,其实也算自找的,29军一个军3万人的编制,老宋硬是塞进了10万人,军饷还按3万发,怎么能不穷,很多人的武器还是光绪20年的老枪,不仅基本没子弹,连刺刀也不能上。

          29军前身是冯玉祥将军指挥的西北军,1930年,冯玉祥将军联合阎锡山倒蒋失败后,西北军一点残存的部队只好溃退到山西南部集结。为了挽救西北军,冯玉祥将军多方活动,经张学良将军研究首肯,将这支部队收编成29军,初编为37丶38两个师,每师三个旅,但是实际是五个旅,全军一共22000人左右。部队的枪械有三分之一是西北军在反蒋战败时遗留下来的汉阳造丶三八式丶还有三分之一是原甘肃调出来的老毛瑟枪,当时为倒蒋发给地方武装部队用的。这种老旧步枪由于当时各兵工厂早就停止制造子弹,弹药补给相当困难;另外三分之一是29军枪械所自己制造的,在加上一些从孙殿英部买来的土枪陈旧复杂,更是不可言语。全军上下山炮和野炮一共才16门,重机枪97挺。

          所谓29军的10万之众,那是29军获得华北平津地盘之后的事情了,当时老宋截流华北税收再加上日本人的支援,29军才鸟枪换炮,肥得流油。那装备可是一点都不差,就是上层没什么斗志了。对于军阀来说,地盘最要紧,老宋当时可是在日本人和老蒋之间摇摆了好长时间,想保住自己的独立王国,一直到77事变鸡飞蛋打。“闻风八十里,枪响一百一”说的就是29军77事变时的表现。此一时,彼一时。

          另外,有说法,喜峰口大刀对刺刀的交换比并不怎么好看,29军长城抗战的战果注水很严重。

          29军大刀队趁夜偷袭日军大获成功,于沉闷的战局中让记者如获至宝,在报上喧染。民间人士到前线慰问,也手捧大刀照相。

          但当时协助长城中方主将何应钦指挥的内政部长黄绍竑回忆,他在停战后曾与申报老板谈起报上热衷于宣传大刀的问题。黄说:“新闻界不去鼓吹正规军的新式武器,而来鼓吹大刀队,不是又要演出义和团的老把戏了么!”申报老板史量才道出苦衷:“新的没有得吹,只好把旧的来吹吹。”

          当然,前辈们英勇抗战精神值得敬佩。实在是其他部队的表现更加不堪,29军的战果才令人鼓舞。

          好比平型关战役,如果不是KMT的部队战绩太差,怎么轮的到八路军来拔得头筹。

          题外话,29军的大刀也用来对付过129运动中的学生

          这段历史给宋哲元开了一个玩笑。这位曾在1933年喜峰口血战中重创日军的29军名将,在国民政府的授意下,竟在“12·9”运动中对学生运动动手。尽管29军的大刀队在驱赶学生时,不忍心用杀过日本人的大刀来屠杀学生,只用刀背推搡,尽量减少伤亡胡适还是在《再论学生运动》中称其行为是“中国军人的耻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