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曹植 之一 风骨 -- 玉垒关2

共:💬47 🌺314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唐代皇帝也并不是就一味的随意

          前阵子为了催眠,在mp3上面读旧唐书,起码,贞观开元年间,甚至是高宗李治以及他儿子睿宗、重孙德宗等人在位子上的时候,都还算比较有约束的。

          曹家那个时候的行为举止,跟当时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分不开的。我们知道,曹操写《蒿里行》,那个时候由于多年战乱,老百姓是很苦的。而到了唐代,物质条件开始极大繁荣。黄仁宇在写到隋唐的时候,重点描述了物质被大量生产,但是当时的时代货币政策跟不上产生的问题,如隋代的修大运河(当时洛阳等地仓里有大量的粮食消耗不了),唐代搞一些基础建设什么的。黄也描述过宋代物质极大富裕,一方面通货膨胀一方面通货紧缩。其实,贫瘠是问题,富裕仍然是问题。那个时代防伪不发达,纸币难行,没有银行,如何使货币投放和物质生产协调是个大课题(甚至我们今天仍然是问题)。所以,不能简单的从个人道德上来看当时的举动。

          曹操墓,我倒是倾向于是真的。原因,老芒兄也说了,考古上的推不翻,么有办法。在挖掘三国两晋时期墓葬的人来说,他们普遍反映当时的墓葬规模都较小。曹操的就比较小,和其子曹嵩的相仿,这被人认为是不可能的,而我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首先,二人死的时候爵位都是王,在封建王朝极其重视礼教的情况下,曹操不可能越级埋葬。另外,曹操死的时候尚在用兵,国家未完成统一,而曹嵩死的时候已经是朝代比较稳定繁荣了。最后,曹操死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要简朴(简朴的另一个原因也是物质困难),因此这也是比较符合的。

          那么或许有筒子问,铜雀台是怎么回事?这个,偶不是专家,就不妄言了。将来什么时候细读了三国志什么时候再来河里灌水。

    • 家园 【原创】曹植之二 传承

      一个人的格局总会受到家庭出身的影响。只是程度不同。比如出生在农家的人更有可能对农民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尽管他的眼界可能会远远超过了他父辈眼里的韶山村,而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又如出身清朝遗老之家的民国才女。她的文风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同寻常地孤绝,阴冷。外面的世界八面来风,却始终吹不散她字里行间前世的尘埃落定。一如她父辈的烟榻上。

      家庭也会对子弟的施加有意识的影响。比如孔鲤经过庭院,他的父亲孔子问他,你读了“诗经”吗?如果没有读的话,你怎么“立言”呢?你读了“礼记”吗?如果没有读的话,你拿什么“立身”呢?

      这件事情有个专有的名词,叫做“庭训”,从此就代表老子教训儿子。有的庭训写在门楣上。比如“淡泊明志”的匾额。比如“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的对联。有些读书人则写文章教训子弟,称为 “家训”。比如“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及: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这样精品的“老子教训儿子”的语录集合起来,就称为“蒙学”。而“蒙学”,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传承”。

        我们“诗礼传家”,我们有了“三苏”,“三曹”。我想说说曹植,还是先尝试略说曹家往事吧。

      玉垒关:【原创】曹植之三 卞氏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也说风骨

      中国文人,老舍是风骨,巴金是风度,郭沫若不过一犬儒尔

      老舍是八旗落魄子弟,从潦倒中跌跌撞撞一路走来,尝尽世态炎凉,性格自有其风骨。一部茶馆,冷眼看人生,笔下的百态人生我们现在都能够在身边找得到。

      宁为直折剑的他用太平湖的一跃,写出中国文人的传统精神。

      巴金是四川地主少爷,少年成名,文革前一路顺风顺水,生性敏感重情,性子虽然有些软弱,却不失其风度。中国传统文人的优点和缺点在他的身上一样的突出。但至少,他至情至性,一篇怀念萧珊,平淡的叙事,平易的文字,让人读来为之深深一恸。

      郭沫若则是趋炎附势,骨气全无,不过是一个犬儒罢了。

    • 家园 赞以下这一句

      我却认为,身为中国人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就是,一抬头,历史的长河里,有无数星斗。

      深切同感!

    • 家园 曹植的文字既美且真。

      只是现代人读来,难以得其佳处。

      至于韩寒批矛盾,也就罢了,批老舍,简直是再一次曝露其无文。老舍文字圆转深透,小处均见安排,但又不伤其真质,气韵。这是真大师。

      • 家园 韩寒澄清: 说错了,老舍文笔还不错,我说的是巴金
      • 家园 顶这个美且真。

        我非常非常的喜欢。其实同时做到这两点,很不容易。

        此外,我也是老舍的粉丝。

        • 家园 谢谢mm的花。

          古人认定为伟大可流传后世的作品,大都属于这个美且真的范畴。也就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老舍的作品我第一部读的是四世同堂。虽很多评论认为,老舍最好的作品并非此书,但我最爱的,就是这部。

          韩寒之流,送他们韩愈的诗吧,蚨蚍撼铁树,可笑不自量。

    • 家园 谢玉MM铢钱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 家园 慢慢写,别着急

      写文章很大程度靠感觉,至少我是这样,感觉不对,怎么着急写也不满意。放一放,整理思路,有灵感了再动笔。我们等。谁有意见我给他送茶喝。

      • 家园 这篇是我小学的时候开始,

        就做梦要写的。

        说不定要写到老。。。。

        不过,千山万水只等闲人。。。

    • 家园 曹子建才高肯定没有八斗,但郭沫若抑植扬丕及其他贬低

      是否过度值得商榷。郭的《论曹植》写于1943年,他研究历史人物的武器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郭在此方面或有过人之处,但他在研究中过于受制于个人好恶以及喜欢翻案的思维模式也比较明显。试看《论曹植》中的这一段

      要说他忠于汉室吧,在他父亲一代已经是权倾天子,不曾见他反对或讽谏过一次。而如《七启》一文,更堂哉皇哉地把他父亲恭维了一大篇,誉为“同量乾坤,等曜日月,玄化参神,与灵合契”的“圣宰”,是空前绝后的一位伟大超人。这把汉室和汉帝是摆在什么地方的呢?

      还有

      认真说,曹子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大半是封建意识凑成了他。人们要忠君,故痛恨曹操和曹丕,因而也就集同情于失宠的曹植。但尽管道学先生们要替曹植粉饰,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却认定他是一位才子,而他的诗文对于后人的影响,也已经早成为过去了。

      是否苛责?

      人无完人,曹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学上肯定有他的局限性,没有后世某些人赞誉之高,但也没有郭所贬之低。不管怎么说,仅洛神一赋即可流芳千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