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说明】重回西西河的心路历程 -- wqnsihs

共:💬778 🌺7299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产业链升级不想你想的那么简单,日本当年举国之力

              升级信息产业,结果失败。我们16年来升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和信息产业,一事无成。个别企业成功不能代表体系的成功。因为体系成功的标志是:其他企业可以复制成功,且成功是可持续的。目前还远远谈不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事情只能一件件来,商机可以一批批搞吗?

                案例中的这个企业,产品服务可能还够不上节能产业升级,但商业模式上却很有借鉴价值,那就是做大企业的上、下游,为大企业做配套。央企、地方国企的周围都养着一群土狼,与狼共舞,是不是专业人员的一条切入路径?案例成功,是不是管理技术+商业关系(市场能力)+核心技术的成功?

                1、有市场切入点。为央企做某个模块的节能配套,是某些装置的通用模块。

                2、有技术。估计也从外企搞了不少,至少是应用的经验。

                3、有集成、升级的潜力。

                系统集成

                初步考虑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可以销售单件产品,也可以与合作者合作,提供系统整合产品。例如

                ★不同的生产装置现有设备的集成管理和控制:例如化肥,炼化,发电,水泥等等;

                ★在产品上附加实时监测,数据采集系统;

                ★与其他节能系统联合控制的接口:例如尾气发电,热源泵等等。

                (2)、持续升级

                根据产品持续开发计划,不断升级性能,成为一个综合的节能环保产品平台。

                关键词(Tags): #创业 配套 改良
              • 家园 和忙总抬个杠!兵无常形, 升级无定途!

                和忙总抬个杠!

                在产业链中厮杀了20年, 总是和研发有瓜葛, 自信有这个资格略述一二.

                升级并不是静止的孤立的技术升级, 它是动态的技术提升, 所谓动态不光是指性能指标上, 而且在经济指标上要战胜竞争对手, 而竞争对手的状况是复杂的, 变化的. 唯一可以和技术升级相比拟的是打仗, 对应行业升级,就是淮海战役这样的大仗. 故曰:兵无常形, 升级无定途!

                这样描述技术升级又有点过于神秘. 前面我举了通讯行业的华为中兴, 他们的崛起实际上带动了从晶振到电源,再到光模块等一系列行业的升级换代, 事实上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16年来升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和信息产业,一事无成。

                因此, 忙总的悲观应该稍打折扣?

                再举一个例子, 传统的制造业, 富士康, 广达和比亚迪.

                每年新闻大家都可以看到Dell又压价多少签约广达, HP 压价多少签约富士康. 然后就是各大厂诉苦说毛利只有5%云云. 好像这些合约是世界上最蠢的生意,HP /Dell占了天大的便宜. 等联想真的效仿Dell 搞品牌运营, 大家又指责他不务正业, 没有技术含量. 其实EMS的升级的策略很简单, 在供应链中向上游或下游延伸. 富士康的近10年策略或者不断升级的奥妙就是先把委托加工拿过来, 然后看整个产业链中那一块更赚钱, 有利润高的就自己做, 做不来就并购, 不停地重复这一策略. 表面上富士康的毛利只有5%, 可是他的一个模具供应商毛利50%, 铝镁合金外壳供应商毛利60%, 笔记本电池毛利40%. 这些公司要么掌握在富士康的手中, 要么在高管亲友的控制之下, 所谓的制造业低利润不过是障眼法. 在Dell, HP,Apple的产业升级下, 富士康其实也在渐进升级;

                广达的策略和富士康大同小异, 最大的区别就是广达早早把自己的势力范围伸进了研发这一环. 现在Dell基本上把开发这一块也转包给了广达. 那一天广达决定不玩代工了, 随时可以揭竿而起搞自己的品牌, 就好像华硕宏基HTC那样.

                上面的是台企. 看看比亚迪是如何升级电池.

                13年前锂离子电池是非常昂贵的东西, 小小的一块就要卖几百块钱. 技术上好像很难. 方形钢桶非常难拉出来, 电极板涂布不均匀, 国产隔离膜质量也不稳定, 自动化流水线到达几千万. 看起来升级电池制造业是不可能的任务.

                现实中王传福首先买钢壳, 买电极, 买日本进口隔离膜组装, 生产线是核心设备买日德最好的, 其他设备就山寨. 这种半自动化的设备虽然产能不是最大, 但切换型号非常方便, 适合大量小批量订单, 价格低廉, 设备折旧也就很低, 最终成本也有竞争力. 等产品的质量稳定后, 他找来国产隔膜的制造商, 要求对方改善现有产品并承诺只要质量达标一定下单. 在这种承诺和激励下, 国产的隔膜商成功地踢掉了进口产品. 用类似的办法, 比亚迪逐渐提高国产化率同时还维持了质量水平. 记得没有几年, 比亚迪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镍氢电池供应商和第三大锂离子电池供应商. 从不会做到做到世界顶尖, 比亚迪和他的供应链伙伴完整经历了产业升级.

                数一数华为中兴的突破, 广达富士康的渐进升级和比亚迪的艰难晋级, 他们各有自己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的共同点是有一个运行良好的, 有高度执行力的企业为龙头, 依托一个或几个关键领域内的优势, 根据竞争对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突破方法, 最后成功实现产业的升级. 这些成功都不是简单的复制. 因此企图找到可以复制的升级方法个人认为是空想. 就好像要打胜仗, 可以有胜仗的规律, 但绝对找不到打胜仗的秘诀.

                具体到中国的企业升级, 政策层面首先应该是确立龙头企业, 吃不准的时候就多确定几个, 也防止腐败和误锁定; 其次是给出政策优惠, 比如研发经费资助, 税收减免, 员工所得税豁免, 贷款额度等, 但这些优惠政策只有在满足后面的条件才能实施; 第三要求他们在同等情况下优先使用国产, 国内没有供应的要求他们找到潜在合作伙伴限期研发; 实在没有的可以在全球并购在中国生产; 总之, 利用龙头企业推动甚至直接介入供应链的整合和升级, 在供应链伙伴上台阶后龙头企业想不上也不可能.

                以上措施的从龙头入手, 着眼点在于整个产业链的进步. 这是因为现代企业的竞争其实是整个企业链的竞争, 单一企业的进步无关大局, 不推动产业链发展是不可能产生可持续的进步.

                此外, 政府在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标准的树立. 像DVD,蓝光DVD, 数字LCD电视几年前在美国全军覆没的悲剧就好像新时代的鸦片战争, 绝对不应该重演, 对于类似TD-SCDMA这样自主标准一定要全力保护, 牢记千金买马骨的故事, 让更多的人在政府的标准下能赚大钱, 形成登高一呼的示范效应. 如此30年, 坚信中国就会取得今天类似美国的优势地位.

                关键词(Tags): #产业# 升级# 龙头企业# 产业链通宝推:老惰,辉汉如雨,废话多多,atene,乡间小径,finalgod,
                • 家园 赞这个“兵无常形, 升级无定途!”

                  这个依靠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是现在电子电器行业产业升级的捷径。如果羽翼丰满后,再加强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和销售环节,那这个产业链就很难被替代。电子电器行业,新产品和销售环节是两块肥肉。

                  上游企业,看起来生产的东西很基础,实际上,里面有很多是高技术,也需要升级。象离子膜等东西,解决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主要还是材质、涂布均匀度、尺寸的问题),成本就大大下降。反过来,占领了这块市场,国外公司就面临非常尴尬的局面。主打产品丢了市场,企业生存就成了问题。迫使他们加大开发力度,如果开发跟不上,就得裁员甚至关门。那样,有创造了吸纳人才、兼并收购的好机会。同时上游企业也可以延伸业务。

                  其他行业,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只要不拘泥于一种方式,灵活机动,也能条条大路通罗马。

                • 家园 你说的比我专业。不过据我接触的发改委管产业的官员

                  来看,他们产业升级的含义要广泛得多,是站在国家战略层面考虑的,不仅仅是若干企业,若干产品,若干技术的升级。而是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升级的机制的升级,想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个别企业的成功模式其他企业可以拷贝;二是获得一个产业链整体升级的环境和机制。这是他们的目标。这也是12.5规划中的产业升级的含义,这个升级某种程度不是纯技术的,是政治性的,战略性的。

                  • 家园 肉食者鄙, 千载犹有回音啊!

                    任何伟大的工程也是从一砖一石起步的, 任何伟大的战役也是一个连一个连部署的.

                    产业升级从长期战略上讲, 是改善教育水平, 提供社会分工水平--专注带来进步! 降低交换损失--"完善市场经济", 分工一多交换就多, 效率至关重要, 改善外购技术的障碍--瓦解瓦森纳协定! 说实话, 老美在这方面做得比我们好. 但我从没有发现发改委在这些层面有所着手和建树.

                    从策略层面, 则是确定核心突破行业. 这一点发改委有功但有限. 如果诸葛亮等天下大势已定的时候说天下三分的策略也不能算错, 但毕竟前瞻性不够.

                    从执行层面来看, 发改委不能研究就有升级模式, 解剖麻雀, 复制既有成功经验, 空谈"可复制升级策略"可谓眼高手低.

                    肉食者鄙, 千载犹有回音啊!

                    • 家园 政治体制如果没有进步,谁都没有办法,发改委官员

                      是中国官员中整体素质最高,最有战略眼光和综合协调能力的,目前被体制束缚,动弹不得。不是他们无能,而是不能。

                  • 家园 说点对这两个目标看法

                    对第一个目标有不同看法。个别企业的成功模式应该供其他企业参考、借鉴,但不宜依葫芦画瓢。以前这样的教训太多了,象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等等。产业升级涉及科技领域,更不宜用模式来套用。日本有日本的国情和自己的模式,美国和德国也不一样,中国各个地方,各个产业,各个企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很难形成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但如果总结企业发展思路、经验和教训,倒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第二个目标应该是重中之重,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机制,比投钱更重要。

                    送通宝一枚。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看来我没说清楚。所谓拷贝其他企业成功模式,主要指

                      可拷贝成功的机制和环境。例如华为目前比较成功,但是其他企业并不能学习,原因很简单:举国之力的支持不是经常可以得到的。就像刘翔成功,不能大面积推广。产业升级需要不止一个刘翔,而是一批,这就需要可复制机制。

                      • 家园 产业升级模式理论上到现在也没什么定论

                        没有理论支持,高层能做的也就是向有可能的突破口堆资源,期望凑巧出来些成功企业了。

                        到现在为止,全世界都没人知道从什么套路就能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国内能做的也只能向关键方向堆资源,试图地毯轰炸来解决目标。等产业升级理论建立起来之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用制导导弹定点清除才算是有实现的可能。不过这理论说不定在中国产业升级完毕之后都建立不起来。现在只能说,一路走一路看吧。

                        不过对于中国现状,不管怎么手段,总归一定要过河。

                      • 家园 华为的成功,应该说走出去是其中关键的一步。这种机会还有!

                        放眼望去,能够像中国这样的产业门类齐全的经济体不多,而且还有成本优势。以核心企业带动周边出去,就是一种可行的路子。例如,华为每年在全球几十万个基站,一个基站平均几万美金,就是一笔大数,国内的铁塔企业不能全球布局,只能从三哥还有其他国家采购。

                  • 家园 有点疑问

                    想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个别企业的成功模式其他企业可以拷贝;

                    可以拷贝?同质化的企业会不会阻碍创新?不就是现在遍地的没有科技含量的加工厂吗?这个目标有待商榷。

                    • 家园 不是拷贝具体技术或产品,而是拷贝成功的模式

                      例如目前华为模式大家就无法复制

                      • 家园 【原创】世界上能容纳几个华为?

                        如果模式一复制就成功,那还要创新干什么,谁和银行或政府官员关系近谁发财好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所谓保护知识产权很有必要,不过不是保护那些压制后进的既得利益者的,而是保护真正的思想、科技创新者,要是叫兽们剽窃他人劳动成果成风,老板们还有官员们宁可少赚也要把干活的死死压制,产业升级赶超发达国家才是笑话!模式复制,毛时期很多工业很成功,不过那是在供应不足基础上,另外那种体制市场利益冲突没有现在这么明显。

                        什么时候富二代(多数也是官二代、官三代)不这么嚣张了,再谈产业链升级比较好。不过看河北李衙内等事件,绝对任重道远,他爹平时是怎么言传身教的?

                        不知道最近会议所谓“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是重建士族制度还是其他?西西河这么多高材生流散海外,体制或者说是人才使用制度责任恐怕占大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