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继续向井底望天介绍毛泽东的“人民军队”理论 -- 达雅

共:💬43 🌺39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上花,确实说中了井大的弱项

      军队不但是战斗队,而且是宣传队、工作队。军队不但要打仗,而且更要与人民群众建立鱼水情谊,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这才是“人民军队”的本质。这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近代职业军队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大生产运动解决了边区的经济困难,但359旅并不是因为生产运动而战力不足的,359旅一直担任保卫边区的任务,没有机会象其它四旅那样发展壮大,而其主力则在44年参加南下支队,并最终在中原突围时受损严重,这才是359旅在解放战争中没有大发展的原因。其实八路军基本部队,发展最小的并不是359旅,而是385旅770团,359旅好歹还有沿革,而770团则彻底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这两只部队都是因为留守边区而错过了发展的机遇,与大生产运动关系真的不是很大。而实际上,活跃在抗日前线的部队,一样也参与生产运动,这在很多材料里面也是体现了的。可以说,解放军一直都不是一只纯的战斗队,甚至到现在都不是,否则抗洪救灾也不可能由军队来承担了。

      不过“人民军队”的理论在国家内部也许更有效,随着国家的强大,军队要走出国门,担负起一些并不那么明正言顺的任务。所以“人民军队”的理论确实需要做一些微调。

    • 家园 毛泽东以理想做模板改造社会,邓小平从现状出发去让社会演化

      毛泽东脑海中有一个理想社会的模板。

      他直接按照那个模板来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也按照那个模板来搞军队建设,直接以那个模板进行架构上的建造。就我个人看来,他的模板有些像是融合了儒的“家文化”(不是小家庭而是整个社会与国家做一个大家庭的家)和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乌托邦,甚至带着一些他年轻时代的无政府主义色彩。

      他与邓小平的区别,其实这从根本上而言是路线问题:你是否允许资产阶级的出现,是否允许资本主义性质经济的出现。是否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要高于现实的经济发展。即哪个是第一原则,哪个是第二原则。我不是说它们对立,但总会有个从属关系。

      邓小平是走现实主义道路的,并且不想把时间耗费在路线的争论上面,因为等不起。文革结束后的初期,邓小平去日本考察,上厕所时半个小时没出来,警卫以为意外破门而入才发现他在研究那个现代抽水马桶。这也是个触动他的细节之一。你们或许会说马桶什么的不重要,衣食住行的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还有各种娱乐什么的不重要。那是追求享乐的腐朽的表现。如果人性可以全体得到改造,变成新人类(当全体都如此时或者可以说是另类人了)。那么这样的说法可以成立。

      毛泽东是一定会批判邓小平“修正主义”甚至“资产阶级复辟”的,似乎朝鲜就一直骂中国的改开是修正主义。

      这是基本出发点。所以讨论什么建军思想的差别什么的,这种争论的意义不是太大,因为根本的分歧在于治国的路线问题上。

      就我个人来说,我支持现实主义道路。毛泽东的路线,只有在所有成员都极度高尚,价值观高度一致而单一化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按计划走。——但这种状况却未必符合文明的进化潮流。人类文明就好像生物圈一样,一直在多元化,各种细节越来越丰富,圈内各种成分互相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整体的单一化很大概率会是倒退的。

      我在另一个主题里有个回帖有讨论过这种“修正路线”的问题,感觉也可以放在这里。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3230478

      治国基本思路上的不同,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对待军队建设的方式不同的根本所在。脱离这一点而去单纯的割裂的讨论他们的建军思想和不同历史形势下的具体建军路线(具体路线上会涉及社会各种结构的轻重缓急问题,因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有限,资源利用效率也有限。拿100%的理想利用率来要求社会的运转,达不到就骂之,不是理性的思考方式),是会一叶障目的,因为军队不过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中人口比重和经济比重都很小的一个部分,而且在和平时期也不是决定性的部分。

      • 家园 现实有现实的缺陷,一如理想模板有自己的缺陷

        如果沉迷于“现实”,而忽略理性的力量,很容易陷入徘徊和倒退。

        比如,一个大家庭自建房子,七大姑八大姨那种,地基有了,钱有了,建材有了,如果完全”现实“,而没有一定的主导和理性力量的话,光是建什么式样,什么格局,谁住几层,就有的争吵的。

        所谓”理想模板“正是许多人对过往经验的总结基础上形成的,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能较为迅速的提供发展的框架。如上例,就是村里其他家庭是怎么建的,怎么分的。。。云云。

        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现实“才是好的,用另一句话说就是”关注个体利益,小团体利益“才是好的。 这个在一定意义上不能算错,但是这种倾向的倡导者(CIA x条 恐怕不一定是空穴来风),有意忽略了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在很多情况下,个体追求小范围的最优的努力最后会形成集体的灾难。

        例子很明显:大楼着火,有序的撤退很多时候比一蜂窝涌向狭窄的出口,并争抢先行最后的结果要好。

        所以,“现实”不一定聪明,“集体”或“理想”未必傻瓜。

        面对现阶段过于“现实”而出现的种种问题,把视野放大一点、放远一点,文化和思想上更积极向上一点,有好处。

        • 家园 这些都没错,但不妨碍80年代以来的道路的正确性

          因为原先是过于重理想而几乎忽略现实

          中国近三十年,从来没有完全走自由市场道路

          土地红线上的最基本的全民所有制是得到保留的。宏观调控也是一直在发挥作用的——并且在近五年来,由于央企在很多关键行业上越来越进入寡头垄断的阶段——国家对经济体的控制力甚至在增强。

          我感觉,在现有的社会理论和经济理论下,中国走的道路大体上还是比较稳当的——再一次感谢古老的中庸之道的影响。

          但现在的很多做法,在分配上还是相当不均衡的,完全自由市场的附加效果之一。只能在“均”与“寡”之间取平衡了。

          虽然我很欣赏和推荐《国计学》,但我也不认为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之内,国家会用这套我眼中更科学的理论来运转——涉及太多实际利益纠纷了。

      • 家园 关于马桶的故事可有出处?

        小平同志可是很早就出了国门,见过世面的,编这么个故事不是夸奖他,是在埋汰他啊

        • 家园 十几年前在曾经在一个杂志上看到过

          当时印象很深刻,就记住了。但不记得是哪里看到的了。搜了一下也没搜到。

          邓小平是很早就出了国门,但他早年出国门的时候看到的马桶,和1980前后的日本马桶,差了得有半个多世纪吧?

          你说这是埋汰他,但你其实不知道邓小平当时关注的事情。1980年他曾经指示上海,谈的是怎么样解决上海还有80万只马桶和80万只煤球炉的问题。而关于煤球炉,邓小平访问日本时,是专门开口问过日方“日本是否有不产生一氧化碳的煤球”这个问题的,这个放狗很容易搜到。从这个角度来说,邓小平在日本时对日本马桶感兴趣也是正常的。

          • 家园 70,80年代还在提倡绿肥呢

            当年城市居民攒起来的屎尿可是值钱的。

            我至今还记得我读中小学时期,早上大街上收购人尿的郊区菜农大姑娘,28寸永久自行车,后座上一边一个大尿桶,后座架上还再放一个大尿桶,都装满了尿,放一些稻草防止漾出来。

            这些大姑娘骑自行车的本事可真好,装了满满三大桶尿的自行车骑得稳稳当当的。人尿种菜,种出的菜就是“有机蔬菜”,味道很好。

            有了抽水马桶之后,屎尿都成了环境污染。

          • 家园 呵呵,小平同志70年代还去过美国的,莫非美国马桶

            比日本马桶差了半个世纪?

            研究马桶半个小时?邓副总理的半个小时很珍贵的.

            • 家园 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

              邓小平访美是1979,访日是1978

              访美在访日之后

              还拿“邓副总理半小时很宝贵”这种调子讽刺邓小平?难道你要把他打桥牌的事情都拿出来批斗不成?

              • 家园 那么74年他去的难道是火星?

                我没有任何批评邓的意思,只是想指出这个故事编得太弱智

                • 家园 抱歉,初中的时候留下的深刻印象

                  印象太深刻,也从来没去想过合理性

                  的确现在这样深究起来,确实可能是读者系杂志编出来的了。国内杂志甚至教科书编出来的名人故事其实也很多了

              • 家园 你才是糊涂的那个

                小平同志1974年去参加联合国特别会议,莫非联合国总部那个时候不在美国?还是联合国内部的马桶要比美国,日本的马桶落后半个世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