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外一篇 陕甘宁边区的特产价格问题 -- 北风扬雪

共:💬126 🌺344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事实上边区也规定禁止出口粮食到国统区

        和日占区接壤的地方还不允许买粮呢。

        关中分区粮食富裕,边区还打算破格出口国统区一些咧,只是算上运费根本不赚钱所以作罢了。

        这事不能单纯赖老蒋还是边区的问题。

    • 家园 这样研究是好的,但有个关键问题你没说到,找谁买?

      看得出来你看了不少文献,那么,边区的主要粮食来源到底是怎么解决的?真的能自给么?除此之外,药品呢?自己种显然不可能,靠募捐?

      我看到的记载红军长征过贵州的时候当地人手里也有不少银元,大部分盖因烟土贸易,问题是粮食依然是个问题,银元并不能当饭吃。这还是贵州的情况,边区面临封锁,有大量的军政人员,问题只会更大。

      • 家园 这个话题延续时间很长不打算再在河内严肃回复了,大略讲一下

        边区主要粮食来源自然还是大生产运动,靠(主要是当地农民)全力开荒解决(这种开荒的确引发了一些环境问题,不过生存是第一位的,也可以理解),当时正常年景小有盈余,3年一小灾也可以支持,5年一大灾就颇有些吃力了。粮食只能靠就地解决,在陕北的道路条件下靠辗转运粮解决8-10万军政人员的吃饭问题很不现实。这是由当地的生产力水平和运输消耗决定的,“秦始皇北击匈奴,又使天下飞刍挽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边区虽然没这么夸张,粮食运费也是极难解决的。

        具体的吃饭问题,你还是细读边区文献吧。

    • 家园 【商榷】一石不是300斤

      根据1930年(民国19年)1月1日施行的《度量衡法》,石是容积单位,一石是100升,根据不同的粮食,密度是不一样的,粮食的密度叫做“容重”

      小麦:一等大于790,二等大于770,三等大于750,四等大于730,五等大于710,单位g/L

      玉米:一等大于720,二等大于685,三等大于650,四等大于620,五等大于590,单位g/L

      稻谷:没有容重之说,在清仓查库中就叫粮食密度,一般530~580kg/m3。所以一石粮食应该是50-80千克,100-160斤。

      • 家园 边区文件如此

        事实上中国各地度量衡混乱,就在边区一石也有330斤,240斤,300斤等各种算法。300斤=1石(即30斤=1斗)是边区政府正式规定的,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计量方法(这一斤其实也不是正好500克,比现在的一斤要大些)。

        甘泉平均每亩可收一斗八升—二斗。加上绥德分区、陇东分区、富县等去年恢复政权的地区,耕地面积总数达二千万亩,去年全边区粮食产最至少在二百六十万石以上(三百斤为一石)。P191-192《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3》

        一九三七年征收公粮一万四千石(一石为三百斤),占边区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一点二八,每人平均负担仅一升,是很轻的。P500《 李维汉:回忆与研究》

        应依期将应缴纳之救国公粮,扬净晒干送至指定之仓库,过斗交讫,掣取财政厅制发之收据凭执,本条例所称之斗以三十斤为淮。《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4》P282

        第十五条所谓“公斗”,系指粮食局统一制发的三十斤的公斗。P336《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4》

    • 家园 个人看法是,特产的一个作用大家都没提到

      就是作为硬通货。法币和边币的货币战的输赢且不提,但从最终用户的角度考虑,除了光华商店,其余部门和部队无疑都需要一种内在“价值”更稳定的等价交换物。

      另外,从经营边区的角度来说,个人不认同通过特产贸易敛财的观点。

      TG和KMT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知道掌握、控制资源的目的不是敛财,而是稳定统治、发展经营。

      • 家园 特产是那几年边区财政的支柱,贸易的拳头,金融的后盾

        1943年边区特产出口58万两,价值116亿元,占边区出口总值的63%

        (由贸易局:《对外贸易管理工作》1944年上半年一文中数字推算)

        “四四年则出超156亿元,只是特产一项出口值超过进口总值的40.61%……四五年出超30亿元,只是特产出口值超过进口总值94.8%…”

        (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陕甘宁边区贸易工作》1948年2月10日)

        TG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是为发展边区稳定统治而赚钱,但不可否认TG的确从43-45年的特产出口贸易里赚到了钱。要不然,别的根据地在精兵简政,边区却增加的三万部队靠啥来养?

        说直白点,前线根据地,尤其是晋察冀养不起那么多部队了,精简一部分,送回延安靠特产养一部分~

        然后抗战胜利,特产全国流通大畅,边区在特产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没了,立刻养不起那7.5万部队,赶紧往前线根据地送,到老蒋进攻延安前夕只有2.5万了~

        • 家园 精兵简政两个问题

          一是送人去学习,二是把军事人员中搞生产的算入生产人员。

          名义上是减了,其实背着抱着一边沉。

          特产的确利润很大:

          特产是赚大钱的买卖,目前的贬价与真正成本之比例为三与一,将来新货上市之后,估计可能得到五与一之比(即一本四利,是一次买卖计算)高价少售赚钱多呢?还是贬价多售赚钱多呢?根据各方面情报:特产己成为游资囤积货的对象(关中有此报告,带备区绅商则已公开要求准其囤积特产)。如果价格政策和各方面工作做得对,特产推销的前途是很大的。

          ——《物资政策问题》座谈会中叶(季壮)局长的发言提纲,1943年5月

          1.上述历年出入口情况告诉我们,历年都是入超。四三年的入超量最大,四四,四五年入超比例虽然大大减少,但入超额仍相当于出口额的数额,这是说明了边区出入口贸易不平衡的严重性特点。

          3.畸形出超的特点——历年特产的出口总值

          43年 20亿7,164万(边币)

          44年 224亿2106万5704(边币)

          45年 39亿9136万8484(券币)

          以上三年除去特产的出口额分别为:

          1943出口25亿2485万(根据另一表格为36.8亿)边币

          1944出口91亿7038万9985元边币

          1945出口10亿6655万2739元(券币)

          按照这个表计算特产占这三年边区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分别为:45%,70.8%,79%

          至于精兵简政最早是计划把57万人减到20万的。

          【《中央关于加强统一领导与精兵简政工作的指示》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一日)

          没有实行精兵简政的地方立即着手研究,实行精简,已经实行了的地方再加审查,凡不彻底的地方,须彻底来一次大大的痛快的精简(不是小小的不痛不痒的),军队在抗战期间原则上不再补兵(情况特殊者例外),作战损失后两团并为一团,两营并为一营,两连并为一连,旅的架子也可取消一些,全军准备在明年至后年缩小一半(全军五十七万准备缩至二十余万),量小而质精,更有战斗力。】

          而以叶剑英提供的部队变化表来看这几年军队总人数也没什么减少【《中共抗战一般情况的介绍》

          (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二日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与中外记者参观团的谈话)

          41年50万 42年45万960 43年46万4892 44年47万4476】当然可能存在正规军转为游击队减少负担的情况。

        • 家园 在这上面基本道理肯定是一样的

          多收三县银,多养一团兵。但tg以身作则方面做的比其它多数要好的多

      • 家园 边区特产贸易自然知道收敛

        42、43、45年特产收入占财收比均稳定在40%,(仅44年由于记者团访问的原因严禁夏季特产贸易,特产收益占财收比例猛跌到26%)可见总体上是按照一定配额对外出售的。但部队、机关自己的走私和生产情况就不是边区政府可以完全掌握的了,各部门的“家务”规模很难说。

        根据我看到的资料,特产的作用就是赚钱(法币)换取物资(布匹),至于一般等价物的情况在陕甘宁边区倒是看不出来。在热河根据地倒差不多,当地政府部门大大方方的把烟土列入财政之中。颇有催促之意。当然热河是历史上的鸦片产地,部队手里都有不少鸦片也没什么苛责的,只是看了让人不舒服罢了。

        《冀察热辽经济与财政问题(节录)》(供内部讨论用)(1948年2月)

        第二部分财政供给

        关于接收敌伪物资方面,我军进入热河时,一切供给首先靠敌伪资财,当时数量相当多,主要为粮食、大烟、军装、布棉等配给品,除红军消费与散发群众外,部分为我接收。P457

        1945年9月至1946年9月收支情况,因为财政机构陆续建立,未及掌握全盘,故无详确收支数,仅就大概脱离生产人数与消费量作估计。……收入为边区协助17. 7亿斤(1946年4月前7亿边币,5月至9月边币及单衣9. 4万套,共折23万石,内有2.2亿边币未取回);党费1.15亿元,战费5亿元,政费1. 955亿元,铁路、邮政、电政5亿元,生产贷款4. 05亿元,贸易投资10亿元,冬装42000套,小布42000匹,扣去边区取回大烟值4亿元…………

        在上述来源下,除勉强支持了两个年头的供给外,各级各地均建立了大小不一的小公家务,但没有建立起必要的大公家务例如热河贸易公司与供给部仅保存十数万两大烟,银行保存1000余两黄金与6亿边币。这就是1947年的财政资本。P458

        缴获物资的利用,运输的节约,伤病员的照顾,均很少成就,虽然建立了相当的家务(光是供给部与八纵队就有大烟7万余两,热辽军分区家务有9亿以上),但大多数不是来自生产节约,而是乱抓与买卖**来的。

        热察经济上是半自给区,布棉、铁器、纸张等工业品均赖输入,以粮食、口口、牲畜、皮毛.及山货输出为交换。……冀东则进行棉业、蓆、纸、渔等专业公司,以推进布锭、苇蓆、纸张、捕鱼等生产,热河则由贸易公司组织群众种**……承德、遵化失守后,.两个地区以及热河内部各分区的交通被切断,冀东与热河货币上又形成了两种币制,因而相互间的贸易

        联系与金融上的相互支持作用打.断了,增加了贸易金融上的困难。这时热河主要就只能靠**向东北蒋占区交换布锭,以掌握布锭来保障供给与支持金融。P477-478

        根据以上情况,今后贸易工作在为人民服务,为战争服务的基本任务下,目前的任务应以发展内部贸易,交流内地物质〔资〕,推进生产发展,减少外来品输入为主,保护发展私人工商业,扶助合作事业,统一公营贸易,严禁机关部队经商。加强对敌贸易斗争,统一输出入贸易,防止物资资敌,增加敌之经济困难,大力推销**,换进必需品,严禁非必需品输入。P479

        推销大烟对我区的群众经济及战争供给均有其特殊的作用,我区现存的烟土,约在100万两以上,如果卖不出去,对群众对财政均是一个负担,因而积极外销是绝不能丝毫疏忽的,过去热河对此己有一些成绩,但冀东尚未打开很大销路,应再加努力烟土外销仍然必须统一,以免失去烟土的特殊利润目前违反大烟统销的,正是家务大、经费不困难的地区或部队,结果影响了大公对整个财政供给的保证,这种倾向必须纠正。

        除冀东外能输出的土产数量上是不多(仅是大烟、山货及其他不资敌的土产)P482

        此件李运昌提供《热河解放区》

        • 家园 我觉得lz过于沉浸在原作的思路中,回的数据其实没意义

          到底什么是敛财,什么是回笼货币,什么是最大限度获得紧缺物资。我觉得,这些东西是可以通过结果倒推其的主观意愿的。这并非由于有了结果,就作出对主观的美化,而是因为经济上,是容不得瞎搞的。

          你要说特贸的参与者的目的是在敛财,那我想问有多少TG的高级领导人能从中得到多少的个人好处?这个好处是否有投奔国府割据一方做个土霸王来的现实和靠谱?或者说当时执行政策的人已经能预见不到十年后TG就能一统天下,自己位居凌烟阁或者大柱国?

          lz你要说特产没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功能。那我想问你天然的一般等价物的定义是什么?在陕北的物产中除了烟土还有那些物品的天然属性更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除了烟土还有哪些物资没有被国府刻意打压价格、封锁贸易?

          回过来说敛财。我想问lz,用特贸聚敛赚来的法币或者物资是用来干什么的?敛财不就是得囤积居奇嘛,要么囤积通货要么囤积物资。而敛财的目的无疑是满足个人或者小利益集团或者小阶层的私利。就我个人的漏识所知,当时延安除了个交谊舞和一点小灶,其余还有多少能算的上是满足小团体私欲的东西?况且前者还被以贺为首的女眷们给废掉了。如果说是为了敛财,是不是直接培养双枪兵,发展内贸来的更直接?如果说是为了敛财,为什么要把更易于变现和保值的烟土换成边区紧缺的棉花、布锭、纸张、药品,或是换回绸缎、烟酒等高档消费品、奢侈品?如果说是为了敛财,那么后来三年困难时期陈云搞的高级点心副食品和特贸有何区别?为什么毛没因为那些高价点心顿顿有肉吃?

          如上,我觉得lz应该知道一个说法:回笼货币。更应该知道另一个说法:宏观调控。它们和敛财在某一个环节上都像是在赚钱,但整体上却有质的不同。一个是入公帐或作为预算外资金用在公家的事上,是整个大宏观操作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是入私帐,只为满足私欲并以牺牲公家的利益为获益基础,是个体内的小循环。所以,除非lz是站在以南京国府为正朔的立场上,否则是无法将特贸作为一种敛财手段来看待的。如果说特贸能称作敛财,那么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及如颠地那样的买办发动的鸦片战争、进行的鸦片贸易,是否可以看作一种敛财手段?还是说是一种国家行为?另外比如1973年陈云和李强利用期货给国家赚了30亿美元利润还要夹着尾巴惴惴不安,你要光看五丰行、中粮他们在期货市场的操作,那是很像个敛财举动。我想,即便lz把这些也算作敛财,那陕甘宁的特贸也是所有敛财手段中最没效率的,因为这种敛财的肥私性实在太差了。

          大家都知道一个成语,叫“大公无私”。我给它改一个字,叫“大公如私”。虽然我个人对当今的TG也有诸多保留意见,也不看好TG能够突破历史周期率。但这不妨碍我对老一代TG保有高度敬意,这是古往今来的那些理想主义者应得的尊重。

          通宝推:何求,SleepingBeauty,diamond,
          • 家园 关键问题在于有一般等价物不等于就能买到东西

            我跟他提到了红军长征过贵州时发现当地人其实有不少银元但花不掉的问题,没有粮食,很多物资也都缺乏,而且贵州还是国统区。

            • 家园 边区是做倒买倒卖赚取利润来的

              这个货币利润和特产贸易带来的物资,相当程度上维持了边区金融系统的稳定。没有这个,边区经济无法想象。

              “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饭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沠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付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吃饭靠拓荒解决,穿衣却要靠特产了。没有特产换回布匹棉花,边区不少军政人员怕是要光屁股咧。

          • 家园 从置信度不是很高的资料来看

            边区内部的一些高层、老人是反对特产贸易的,代表者是高岗。支持者为南汉宸也可能包括贺帅,反对者后来被伟大领袖说服了,这才开始了特产贸易的新时代。先声明这观点不是我“提出”的,是《南汉宸传》的作者说的:

            一天,南汉宸刚从军需处回来,副厅长霍维德神情严肃地走了进来,拧着眉毛说:"4点钟,边区政府那边打来电话通知你下午4点钟到毛主席那里去汇报经营土特产的问题。”

            “怎么,出了什么事了?”南汉宸已猜出原因的大半,但他还是想听听自己副手的看法。

            “我们有几位老同志,对于经营土特产都提出了意见。有人还专为此事给毛主席写了两封长信,历数经营土特产的弊端!”霍维德说。

            “噢,还写了两封长信!”南汉宸有些紧张起来,他记起边区政府里,近几个月来一直存在的激烈争论,许多人都反对经营土特产这种生意。尽管他一再申述必办理由,但始终未能得到理解。

            “此外,还有西北局的一些领导,包括高岗司令员在内都是一个意见!”霍维德遨“宁肯饿死,也不能做这个买卖。”

            “我们没做,不等于民间没做呀!请问,米脂、绥德的义合、宋家川、蟋蜊峪等几个小镇子,当年人贫地瘠,而这些年来怎么会发展成有几万人的繁华集镇呢?还不是靠从宁夏、绥远来的土特产经过他们那里倒手,才发展起来的吗?闭着眼睛不看现实不行!”。

            “问题是我们的一些同志,还是毛主席在瓦窑堡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提到的那样:革命的道路要笔直又笔直,革命的力量要纯粹又纯粹!”

            ……

            “是呀,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汉宸,我看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三条道:第一条,是想法子弄钱,弄粮,弄到我们所必需的物资;第二条,大家散伙;第三条,饿死。第二条和第三条路都不好,我想我们大家都不愿意走。那么,就只有走第一条道。当然,我们要向人民说清楚,要向全体干部说清楚,使大家都了解,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抗日和革命。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必须牺牲一切。因为没有抗战,不打走鬼子,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我们要向群众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说服动员,发动大家一起来讨论……”毛主席深入地剖析事情的成败得失和二者相权取其轻的道理。

            于是,南汉宸便依靠经营土特产筹措到钱财,用这些土特产从国民党地区交换过来革命所必不可少的军用和民用物资。土特产的收入要占到边区财政收入的半数以上,个别时候要占到三分之二左右。

            有一天,江青见到南汉宸夫人王友兰,拍着肩膀说:“你们先生真行,毛主席夸奖他。说他是这个!”说着竖起个大拇指。

            ——《毛泽东请救兵——南汉宸》《炎黄春秋》1993年07期

            本来凡是写这种声情并茂的二人密语的文章,我都是按可信度最低来处理的,不过这篇文章又不同了,作者是邓加荣,《南汉宸传》的作者,他对南汉宸的了解自然超过一般人,看全文内容也不是黑南汉宸的,写作时间也颇早,所以不是单纯的野狐禅。

            “那我想问有多少TG的高级领导人能从中得到多少的个人好处?”“大公如私”云云和史实如何无关。孙中山早年劝种鸦片,广州国民政府公开征收鸦片税,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怕也算“大公如私”,桂系军阀罚没鸦片转卖后修建学校道路难道是专为李白黄三人做的?卖了就是卖了,并不妨碍后世史家将之记录下来,至于如何理解这些史料就是后人自己的事了。比如“卡廷事件”,苏军是“不得已为之”还是“残忍暴虐”,还是“纯属意外”自有后人争论,但是否认事件发生,拒不承认历史是万万不可的。

            再者照你的看法是否可说广州国民政府、桂系军阀的行为“在某一个环节上都像是在赚钱,但整体上却有质的不同。一个是入公帐或作为预算外资金用在公家的事上,是整个大宏观操作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是入私帐,只为满足私欲并以牺牲公家的利益为获益基础,是个体内的小循环。”?

            按照这种逻辑国民政府开掘黄河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蒋校长从中得到什么金钱好处啦?那是为了全国人民抗战嘛(至少这是国民政府的观点),不是为了私人利益嘛。用这种逻辑解释历史可是方便多了,原来只要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做坏事就可逍遥快活了。

            鸦片战争英国人是不是为了敛财?自然,不但敛了财,还解决了入超严重的问题和边区情况颇有类似的地方。

            • 家园 看来你没明白无私和如私的区别

              “大公无私”的问题在于,可以仗着自己没有利益纠葛就胡来瞎来,以为占有道德的制高点就能颐指气使。历代的清流误国盖因为此。

              所以我才说要“大公如私”。这里面不占公家便宜只是基本要求,关键是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但要敢做敢为,更要善做善为。在没有私欲驱使的情况下,发挥出一个人的全部才智。

              你所举的例子,所涉及的问题,要么是利益直接与个人攸关,所谓公家其实就是私家,属于典型的假公济私或者家国不分。要么就是用以于公的名义来为本身无能做推诿和掩盖。

              估计lz是女性。个人觉得,女性的优点是对细节的把握和敏感,但缺点是女性几乎都有道德洁癖,因此必然受到所处时代的局限,难以具有突破历史局限的宏观视野。所以女性不容易在与史哲政经有关的领域出成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