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茗谈(三十三) -- 本嘉明

共:💬32 🌺23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多谢推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

            久知其名,一直觉得太冗长了就没去读,刚才搜了下,当当刚好有谢宗林先生那个译本,先买回去再说。

            不过呢,总觉得本先生在对文化典籍的评价上,有点扬外抑中的嫌疑呢:)窃以为中国古典思想家们也是各有体系的,只是表达方式和西式典籍有很大不同。

            • 家园 我们的根子是中国文化

              所以我说“站着不如坐着”,就是同一本书,拿得到中文译本,我还是看中文,不累,思考起来也更迅速。看英文的话,一般会同步用英文思考,那样其实相当累。当然,如果系统地在国外读了大学,可能更适应。

              我希望在这一代人里,产生一个“新中华文化”,其中从外部拿来的好东西,大约有40%,我们自己的东西发掘整理翻新,“文艺复兴”一下,占60%。目前中国生产大批理工科大学生,大文科的“商,法,医”也大量引进西方知识体系,这个物质基础已经有了。愚公移山,这个不用等条件好了再做。

              但因为我们的“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潜意识会暗暗倾向于中国老古文化。比如说,忙总说易,这些商场故事拿来独立编一个系列,跟易经没有关系,也是可以的。所以我个人的想法,在求知中,反而要有意加大西方学说的份量,做一个“误差值的预消除”。

              而且如果你不是西方哲学和逻辑学的专业学者的话,很难感觉到中西思想家们表述问题的差别,因此也很难判断哪个更适合一个现代环境下的中国人(我们不是说哪个更好,我本人对于古汉语是没有阅读障碍的)。《道德情操论》这本书,真正有价值的,不全是它的论点,而是这种(在西方学者看来)还算面对普通读者的表述方式。所以我赞成你买一本来,慢慢读,读几页一丢,过几天再读一页,读个十年八年均可。看网文多了,虚火上升,这本书,一杯苦茶,清火有回味。

              • 家园 《道德情操论》到手了,饮水思源,来这里汇报一下。

                顺便发点有关买书的感慨。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以前在学校的读书馆读过一点点,这次就打算一起买。去当地的文轩购书中心找了好久,找到好几个版本的《道德情操论》,不看则以,一看绝倒,那叫一个五光十色,什么《左手<国富论>,右手<道德情操论>》、《轻松读<道德情操论>》,几乎没有一个全译本,也很难找出一个原汁原味的节选本,全是被国内的“二手作者”加工过的......

                同时买的另外几本名著也是如此,各种“解读本”、“易读本”铺天盖地,偏偏原著不易找,如果是外国书,好的译本更是难找,最后还是在卓越网购解决的。我就纳闷了,难道这年头卖书都只卖“二手作品”,不兴卖原汁原味的?

                • 家园 同道人讨论

                  恭喜你找到一本好书,不过建议你看看这个链接先。

                  我认为举世之书,都是有瑕疵的,所以说“是书三分毒”。

                  所以拿到一本值得啃的书,就好比钓到一条河豚鱼,要想吃得爽又不中毒,必须懂

                  得杀鱼,先剥去有毒的鱼皮和内脏。所以拿到鱼,我先要绕着转几圈,找杀鱼的门

                  道,一般是先看序跋,再找一些第三方的评价意见,当然有年岁的作品,时间本身

                  就是过滤网。然后一面看,一面思考,常常掩卷,丢在那里几天不看下去。

                  因为有时候,我们的能力有限,不会剥鱼或者剥不干净,只能一面看一面中毒,事

                  后慢慢化毒,看得慢中毒就慢,不容易五体投地。

                  当然看小说类KILL TIME的另算,那是小食。

                  能找到原著译本,最好不要看节译批注之类翻炒本。

                  南方有嘉木:我们在微凉的暮色中,驶向不可知的死亡。

                  • 家园 是中央编译出版社的版本,

                    如您所言,谢宗林先生的译笔没得说。

                    关于“是书三分毒”,我是这样认为的:文字乃至文学,均是人类试图描述世界的产物,既为“描述”,则无论多么贴切可靠,也难免有所局限和瑕疵。而越是优秀的文字作品,因其本身的感染力巨大,其瑕疵之于读者所暗藏的杀伤力也愈大。

                    • 家园 我在这里跟你有点分歧了

                      但这个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有分歧也无妨。

                      我认为天下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相同的,因此也没有两人的想法是完全相同的,书作者的想法,能被读者接受80%,应该是很成功的“卖拐”了。

                      但这个前提,是读者本身,有顽强的思想力,不仰视作者。一般不是这样的,读者普遍不习惯在阅读中思考,习惯于全盘接受再说。阅读是交战,双方都要开火,但大多数人坚持不抵抗。

                      我感觉在这点上,理工科的人有优势,习惯于看理性的科研文件,而且基础真理本身比较明确无争议。

                      • 家园 您说得对,只是要做到“不仰视作者”,

                        在阅读中以自己的思考去“交战”,据我看来是比较难。长期下来读书人的思维惯性都是,经典书籍乃圣贤所作,即便非圣非贤,一般作家之于普通作者,也多少有点术业专攻的优势,此其一;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普通人很难拥有同样多的信息和知识去站在和作者类同的高度去思考,此其二。以现代读者的素养,全盘接受作者的观点也许不至于,但如果某件事自己实在没有什么经验,倾向于受前人观念的影响就很常见,或许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各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吧。

          • 家园 本大的英语读原著应该没问题吧

            "我当然没有读原著",

            难道本大的英语还不够读原著,呵呵

            我估计本大读原著应该问题不大

            而且很多时候中文翻译的枯燥,但

            英文的就要好理解些

            等我去弄本原著来试读下

      • 家园 佩服佩服...

        比如说,忙总解《易》,我敢说一多半人不看前面的系辞解释,而只看最后的“牵强附会”故事。

        本大英明,俺就是这样看忙总解易的。

    • 家园 善易者不卜

      本兄说的好啊。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和福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而善易者不卜。

      人们往往对客观条件无能为力,主观上做些什么才可能让祸化为福呢?老子说:“吾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好好琢磨,受益无穷。

    • 家园 哈哈 变卦

      所谓“转到背面”,就是把一部分系辞,按善恶,凶吉,生熟(就是元亨利贞),咸淡(这个不算,一思考严肃问题就又想到吃了),反转来看呢?

      这就是变卦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