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大明有程本直 -- 给高文谦先生 -- 萨苏

共:💬322 🌺69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他那些史料,别的地方也可以搞到吧

            就算他有汇总之功,但他的歪曲行为已经抵销了这个功。

            他的史料中掺杂了太多个人评述,让人防不胜防,我有这个空不如自己去找史料。

          • 家园 对高不能接受的看法正是在他的评价和对材料的取舍

            而不在具体一条史料的正误,看来您和我的看法这方面是比较接近的。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把材料整理给后人就是他的价值,作评价本不该是他份内的事情,至于剪裁史料,任何人的史料都是可以剪裁成符合需要的形式,如同国外有人攻击国内报刊的话可以原样照转过来 -- “不是说上面登的都是假的,而是有的真实他不报道”。

            我想反感高文谦文章的大多数人,问题就是出在他对材料的解读和评价上。

            还是那句话,我虽然没有高先生的历史知识,但是按照高先生的写法,给我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公开资料,再给我一个要求,需要把这人定义为匪徒或者英雄,都可以做到的。。。这种事文革的红卫兵干的已经太多了,如果高先生只是把材料放在那里,不加上画蛇添足的评价,以他历史学者的身份,不会有这样大的反发,不过,也不会有那样大的影响。

            毕竟评价一个人不能脱离开他所在的时代,高是研究历史的不会不明白,但是他这次就是“不明白”。

            顺便说一句,高先生的材料并不是很新鲜,其实绝大多数国内早有见到,只不过出现在不同场合,乏人整理罢了。

            昨天有位朋友评价写胡琏的伯玉老兄,说他“他老人家一向是谈到共军的缺点时换上一副牛眼,谈到国军的缺点是就换上一副鹅眼了。”其实伯玉主要还是个军事学者,牛眼鹅眼我的感觉并非有意,内心有所偏爱而已。高恐怕不然,您提到的这位老兄专心抄档案的劲头,说明这位实在是个有心人啊。

            关于郭沫若,恐怕和总理的情况有所不同,大隐隐于朝的代价,总理如果称为中流的砥柱,郭老不过是激流中走的比较小心的一条船罢了。

            看来对总理我们有着类似而又有所不同的评价,我只是谈自己的理解,我们尊重彼此的看法吧。萨不是历史学者。其中难免有挂一漏万的地方,请知者见谅。

      • 家园 高之错就在于所谓“脸谱化”。

        我也看了高的书,未见有什么惊人的史料批露。凭心而论第一章后面的大多数内容及分析我也极为认可,或者这样说,高文谦先生书中千辛万苦搞来的中央文献档案我全盘接受。

        但是否周恩来是如高先所描绘的是这样一个人呢?各人的解读不同而已。举例来说,

        周恩来又以央求的口吻,给毛的机要秘书张玉凤附了一张便条:

          玉凤同志:

          您好!

          现送十六日夜报告主席一件。请你视情况,待主席精神好,吃得好,睡

        得好的时(候),念给主席一听,千万不要在疲倦时念,拜托拜托。

                周恩来

                1975.6.16.22时半【2】

        周恩来一惯的谦逊、平易近人怎么就变成了央求了?

        更被楼上这位阿蒙同学发挥成:

        再一个就是周是何等身份的人物,给毛身边的张玉凤等人写条子的那种口气,不禁让人想起了明时内阁大臣攀附太监的史实。

        看来阿同学深受封建思想毒害,为什么总理就不可以用这样的口气给张玉凤写条子呢?

        总理类似的事有很多,比如蹲下给人卷泥裤角什么的,最新的是河里一直在看网友的一段:

        接见完之后就进了食堂,有七、八桌饭。我爸光荣的坐在总理隔壁桌。宴会开始,总理致辞,来宾致辞,之后就开动。毕竟不是正式国宴,没那么多繁文琐节,大伙吃的都挺高兴。这元首和元首夫人也不是第一次来中国了,都是老熟人,宾主气氛非常融洽。这元首夫人为了对伟大的中国人民表示尊敬,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用筷子,虽然谈不上熟练,但还可以对付。据说这使筷子可以锻炼大脑和身体协调能力。现在经常在中餐馆看到老外把一双筷子用的是上下翻飞,指哪打哪,使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自豪不已。

        这天有一道我国著名的餐前菜――油炸花生米。外宾们爱吃,纷纷品尝。这元首夫人夹了一粒送到嘴里,刚吃出滋味,想再接着吃,这筷子就不听使唤了,这花生米怎么也送不到她的嘴里,这三夹两夹吃不到口,夫人就急了,没顾的上多想,欠起身伸手就抓了一把。花生米抓到手,夫人也想起这是个什么场合了,脸上就有点挂不住。就在这左右不是的关口,只见总理也伸手抓了一把花生米,一边说:“这个方法好呀!方便!”之后若无其事的跟旁边的人接着聊起来,一场尴尬就这样化于无形之中。

    • 家园 为了这个帖子特地注册

      没考证过史料,就说一件小事:

      我是老百姓,我妈妈也是老百姓。

      小时候和妈妈聊天,妈妈谈到毛主席逝世的时候全国人民都哭,我傻傻地问道:那周总理死的时候呢?

      妈妈说:那还需要说么……明摆着啊…………

      • 家园 谢谢

        那一日,我在天安门广场,天气冷,心中感到的冷更甚。

        现在想想,童年的我并不理解这冷来自何方,那应该是万人心中那种悲伤。纪念总理的录像,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时候,有一个穿深蓝色棉袄的中年人抱着孩子,眼睛跟着灵车转移的镜头,眼泪在镜片凝成白花,而那眼睛里的表情,是痛切和绝望。只需看这双眼睛,你的悲伤就会无法遏制。

        当总理最后一次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那春雷般的掌声阿,人们都以为总理痊愈了阿。

        这个镜头,我印象极为深刻,永难忘怀。

        因为那个中年人,就是我父亲的好友,前中科院数学所副所长龙瑞麟研究员,极潇洒,极英俊,极稳重的人,那个他怀中的孩子,是我的好友,今天,他已经是数学博士了。

        问过他,他也说,那一天,真冷。

        那一日,中国的天真冷。

        • 谢谢
          家园 还是萨兄这里好,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谢谢
          家园 难以自已

          当总理最后一次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那春雷般的掌声阿,人们都以为总理痊愈了阿。

        • 谢谢
          家园 当时你们在北京的对领导人有较多了解,而我们边远地区的人,

          当时对国家领导人的了解非常少,但是人们都自觉自愿地带起黑纱,悼念总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总理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形象,是靠什么建立起来的呢?我无法用简练的话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但是我知道,那些个高文谦们想要达到他们的目的是不可能的,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灵魂换几个铜板罢了。

          见义勇为,是基本的做人道理。我们要站出来,让高文谦们知道多少人在鄙视他们。

        • 谢谢
          家园 支持萨苏

          我是在总理逝世后才出生的,不曾亲见过他的风采。不过,仅看史料,不需要看任何评论,就可知其人可敬,在中国危难时之功绩无可抹杀。

          现在既然有人企图剪裁史料歪曲视听,向最不该被玷污的人身上泼污水,当然就该众起而唾之。否则,姑息等于纵容。所以支持萨苏向其宣战。

    • 家园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

    • 家园 好文章,大呼一声痛快!
    • 家园 凌厉,一吐为快!花一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