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繆刺ou樛(jiu)刺-对chalet先生的回应, -- 弦音醉舸

共:💬22 🌺7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繆刺ou樛(jiu)刺-对chalet先生的回应,

    我决定在解放思想的道路上往前踏一步看看(怎么标题都不让人写长一点呢?)

    开题之前说两句题外话,自己的人生规划无意于学术体系内去占多大的地盘,也不会甘于下居于“戚戚劳于忧畏”的官场体系,所以会把一些自己的知识甚至一些创见随意放在博客之中,与大家分享,今后凡是涉及到学术的,都会同步更新于西西河论坛及本人的博客。

    -------------------------------------------------

    题注:内经中有两处描述到了“繆刺”法,但两处繆刺法的操作有很大区别。本文提出其实只有一种繆刺法,另一种是樛刺法,内经成书时代已经将这两个针刺法混淆了。

    第一处繆刺法,在《内经太素》中出现在《三刺篇》:“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形肉未脱,少气而脉又躁厥者,必为繆刺之......必一其神,令之在针,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显然这里的繆刺是一种浮针留置疗法,凡是疾病遇到“形肉未脱,少气而脉又躁厥”这些见症的病人都应该选择这种针刺方法治疗,细读原文,没有提及“左刺右,右刺左”的问题,依据临床经验及字面意义判断,左面症状选择右面治疗这种交叉性选择是正确的。

    第二处繆刺法,在《太素.九针之三》之《量繆刺篇》:“黄帝问岐伯曰:余闻繆刺,未得意也,何谓繆刺?岐伯曰:夫邪之客于行也,必先客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更盛,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焉,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与经相干,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输,命曰繆刺......"(篇幅较长,下仍有近1600字数)。不要小看了这200字,里面提出了两个描述中医疾病行成的理论模型及一种治疗方法。其一是疾病生成的循环:是由皮毛---孙络--络脉---经脉---五脏---肠胃---经脉--络脉---孙络---皮毛(肠胃---经脉--络脉---孙络---皮毛,这个环节原文只用“散于肠胃,阴阳更盛”八个字描述,是我作了还原补充);其二是“奇病”的生成:“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焉”,“奇”的解释,历代沿用“奇繆不偶之气”,属于以梦解梦,什么是“奇繆不偶之气”?比不说更让人糊涂了,我倾向于简单释意:奇,qí,出人意料的,令人不测的,所以“奇病”就是出人意料的突发性疾病,这个完全可以从原文(省略部分)中的到很充分的支持。一个治疗方法,就是“繆刺”,这里又涉及到“繆”字的解释,其实是通假“樛”字,见下文详解。我们就从这“二”与“一”处展开:

    一、疾病生成的循环。

    我将其抽象到 “是由皮毛---孙络--络脉---经脉---五脏---肠胃---经脉--络脉---孙络---皮毛”,估计非专业人士比较难以理解,但《扁鹊见蔡桓公》的文章大家应该都读过或听过,这个故事中扁鹊所持有的,就是这套理论工具,看起来有点不同,扁鹊能预见病入膏肓和骨髓,我这个抽象的循环中为何没有?其实没有矛盾,我这里强调的是这个循环圈,这个循环圈如果不及时打断,疾病会在伤五脏的基础上停留,并继续向“膏肓”“骨髓”层面发展的。说到这里,估计一些人士会兴奋的站出来了:你看你看,中医是个什么玩意儿,这科学嘛?!哪有什么病邪从皮肤中得来?我会带着微笑回答他们:每个时代的语言或话语都有局限,在这些看似不科学的语言皮相下面,恰恰包涵着最科学的精神。 展开说这个问题恐怕几万字打不住,就举“受寒”来看一下这个循环吧。

    感受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均是皮肤感受器或感觉神经末稍的功能,这些感觉往往是混合的,当皮肤感受到寒冷的时候,交感神经系统会迅速兴奋,这会带来毛孔的收缩,外周毛细血管的收缩,外周血液循环量的减少,体温调节系统和副反馈系统就会迅速做出相应的调整,遇寒出现寒颤就是体温调节中枢调整的表象,ok,假设这些系统都能完美工作,或者没有被外来的强大刺激所压崩溃,那没问题,一切照旧,活动活动或者吃点热得,很快就能御寒。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当交感神经系统迅速对外界寒冷做出反应的时候,他调动的最快的是外周的小血管,迅速收缩,小血管血流量因之迅速减少,这时,小血管收缩,毛细血管来依然充盈,且由于压力差,会将毛细血管回流的渠道“瘪”掉(血管是弹性组织),这样许多血液就会残留在毛细血管中,如果该来的负反馈不能正常来,或者外界的寒冷超过了负反馈所能调节的范围,接下来会出现什么问题呢?毛细血管瘀血,如果该来的救援迟迟不能到位,那会引起毛细血管弹性损伤,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在皮下出现红丝状的血络。如果索性这些中枢调节系统及负反馈系统就是虚设的,那好,由于毛细血管盈血功能损害,会导致小血管供血障碍,就像一个渠道,把渠道的出口都堵了,这个渠道会发生什么?一、动力不衰竭的状况下,出血;二,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会倒灌;三、维持平衡,但此时中心动脉压会增高,中心动脉长期高压会出现什么呢?.........我只是选择了一个角度,事实的发生远远比这个复杂的多,好了,我不再往下解释了,希望那些用现代医学来攻击传统医学的人第一先把传统医学学了,如果还不能谦虚下来,那顺便请把现代医学学学好,再发表意见,无谓的指责谁不会呢,你说是吧。

    未完待续----

    通宝推:乌金沙,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繆刺ou樛刺”的补充---刺血治疗的分析

      前文讲到樛刺的操作时,偷了下懒,没有细讲,今天将这个功课补上。

      前文说道,“奇病”(突发病,急病)的治疗,传统医学第一选择是刺血疗法,是有原文依据的:“黄帝曰:愿闻奇邪而不在经者。岐伯曰:血络是也。”(引自《太素.量络刺》,《繆刺》篇中本身也存在着大量的“出其血”的技术操作描述)。

      关于刺血疗法,近现代已经沦落到了民间疗法的地步,直到现代安徽王秀珍氏的运用,才又开始有所推广(著有《刺血疗法》),这是传统医学的悲哀。要知道,在《内经》中,有关针刺治疗,几乎半数以上均是采取针刺放血,在一百六十二篇中就有四十多篇论述了针刺放血疗法的名称、针具、针法、取穴、主治范围、禁忌症和治病机理等内容,是传统医学治疗技术中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奇病(突发病,急性病)治疗的血络选择,在“樛刺”的定义中就明确的书写着范围:“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与经相干,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输,命曰繆刺”,即选择分布于四肢的血络(布于四末),这个定义还明确了一个更重要的概念:与经穴无关(不入于经输)。这些都应该属于技术操作的常识范畴,现在却成了神秘的东西:“刺血的不传之秘---久治不愈的疾病,当用什么方法都无效时,就应在双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找那些怒张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这句故作神秘话还不仅仅有这一个问题,还严重混淆了一个重要概念:刺血络=刺静脉。

      我说 “刺血络不是刺静脉”,虽然外邪由皮毛入孙络入络脉这个理论所论及的血络都很明确是血管,且络脉很大程度上与静脉密切相关,但治疗时选择的刺血络不是刺静脉(刺静脉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首先,对于作为急性病的“奇病”,《内经》原文描述樛刺治疗时都是选择的刺动脉(最典型的就是“刺爪甲上内去端如韭各一痏”,这个部位刺的是小动脉血);对于慢性疾病而言,“久病则邪入于络”,这个时候刺血的第一选择也不是静脉,而是首先选择刺久病后由于微循环障碍而出现的毛细血管扩张,其次才是刺“怒张的静脉”,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微循环不改善,你放点静脉血能有多大作用!但是“沦落”于民间的放血疗法诞生了,看清楚,不是“刺血”,而是“放血”,这一字之差别,很多时候都提示了出血量的差别,最典型的是王秀珍老太太最为人推崇的是让病人脚踩在脸盆里放血(大出血),这个时候的起效的机理,类同于“冲击疗法”,这个已经偏离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而类同与印度放血原理了[放血术在印度医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公元 4 世纪,经印度著名的医家龙树整理修订而成的《妙闻集》中曾多次提到放血疗法,而且把放血疗法作为外科医生的基本操作之一。在放血治疗皮肤炎、头痛等疾病时,有时使用手术刀,有时使用蚂蝗;在治疗时,其放血部位相对固定,且出血量大。]。

      再强调一遍,中医传统的刺血理论不是针对静脉放血,针对静脉放血的多了去了,除了印度,世界范围内各个文明都有:约在公元前 500 年,古希腊人就已经意识到放血能防治疾病,如阿尔克迈恩就主张多数病人甚至健康人在气候变暖和,人体血盛时,适于放血,以清凉血液(这个也同王秀珍讲的放血要避开晚上,尽量中午放血一个道理,因为放得都是静脉血);罗马的神话里,放血疗法可使人返老还童;伊斯兰文明中也放血,在巴格达医学校校长、御医马萨华的著作中有静脉切开术、杯吸术等放血疗法;在阿维拉森的经典著作《医典》中,也有放血疗法,现代医学也同样在运用放血疗法:如经静脉大量放血,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液病。中国传统刺血疗法,与世界范围内的放血疗法有着巨大的区别,这个区别归根结底而言,就在传统刺血疗法不是仅针对静脉操作!至于现在的王秀珍们的“刺血疗法”中,保留了多少中国正统传统医学的东西,大家自己去分析看待吧。

    • 家园 有個問題

      当交感神经系统迅速对外界寒冷做出反应的时候,他调动的最快的是外周的小血管,迅速收缩,小血管血流量因之迅速减少,这时,小血管收缩,毛细血管来依然充盈,且由于压力差,会将毛细血管回流的渠道“瘪”掉(血管是弹性组织),这样许多血液就会残留在毛细血管中,

      這個說法是否有證據支持?

      • 家园 我晕

        真是敢问啊,您既然不知道,为什么不主动查查资料呢?为什么什么都要作者提供“证据”呢?我犯了哪条天规了呢?不好意思,这句话不是针对您,我刚从别的帖子里出来,还带着情绪。

        • 我晕
          家园 呵呵

          您別那麼激動呀,如果我對您的文章沒有興趣,我就不會問這個問題啦。

          這不是“敢問”不“敢問”的事情,也不是雞蛋裡挑骨頭,這是common sense。如果您寫出來是為了要給大家看,那麼您的行文就要符合一些公認的標準(對所有人都一樣),這樣,您希望傳達的信息才能被大眾所理解、認可和接受。

          學術文章要有citation。比如,在您文章裡您舉出觀測到的現象或者數據,那麼您就有義務告訴讀者,這些數據是從哪裡來的,是自己的觀測還是別人的發現,是可以重複的觀測還是僅僅是小概率出現的觀測。這樣做不僅是讀者對這篇文章的信任程度的問題,還有知識產權的問題。

          • 呵呵
            家园 这里面包含的信息量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得明白的

            ,文章里也说了,详细讲清楚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的这么一个反馈机制,我读的一本专著用了1152页还没有描述清楚,所以我不奢望我的表达能让所有人明白,更没有义务让所有人认可。知识的渴求或储备是每个人极其个体的需求,我赞成朴石先生的话,“但愈發不敢在此話題上多說亂講”,不懂可以请教,但不要盲目的质疑。

            • 家园 我的問題不複雜

              我沒有質疑什麼,是您沒有理解我的問題,

              還要再引用一下,

              当交感神经系统迅速对外界寒冷做出反应的时候,他调动的最快的是外周的小血管,迅速收缩,小血管血流量因之迅速减少,这时,小血管收缩,毛细血管来依然充盈,且由于压力差,会将毛细血管回流的渠道“瘪”掉(血管是弹性组织),这样许多血液就会残留在毛细血管中,

              這裡的這個說法使我產生一種印象,即,交感神經主要支配小血管,而對於毛細血管的支配比較弱。我的問題是,有這方面的研究可以參考一下嗎?

              我雖然是做生物學研究的,但是對醫學和生理學了解不多,請您指教。

              多說一句,您應當能分清什麼是故意找茬,什麼是請教問題吧...呵呵

              • 家园 我不在国内

                ,身边随身没有携带工具书,所以只能将大意告诉您,绝大部分血管只受交感神经支配,小血管和毛细血管也并不例外,均受交感神经的支配,但这个支配所带来的是一个动态过程,面对外界急剧的寒冷刺激,交感神经接收到这个信号的时候,它的反应强度的变化是对应于刺激量的,鉴于小血管受其支配的反应级别高,所以这个时候第一时间带来的效应是小血管的收缩,毛细血管的反应级别稍低(神经传递是有速度差的),所以面对超过一定强度的快速刺激,毛细血管的反应会慢一些。反之亦然,面对强度不大,但持续的寒冷,毛细血管能及时做出反应,但如果这个刺激强度达不到引起交感中枢迅速调整的程度的话,也会出现一个差值。人体系统并不是一个完美运作的系统,所以会常出现各种问题,但是大部分出现的问题,给身体时间,它的第一选择却是代偿适应,而并不是去自身消灭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多系统之间协调不及的问题),这里也有一个反应代差的问题。

                不知道这么描述,您能不能明白一些,我在文章中也提到了,我只是选择了其中一个角度,真实的变化是复杂的,动态的,不完美的。

                • 家园 感謝~

                  嗯,您說的很清楚 :)

                  不好意思我還要再多問一句,如果要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應當從哪些方向入手?多謝多謝

                  • 家园 不好意思

                    由于这个领域太复杂,神经生理研究室的水平,目前远远超出临床30年以上,我自己占有的资料也仅仅是九牛一毛,很多甚至连看都看不懂,就不好给你太多建议了。

    • 家园 继续(二)---谢谢朴石先生的通宝

      昨天是一口气写完的,有点虎头蛇尾,一来技术细节的东西我还不想说得太多,有心的人会自己去研究一下的,二来觉得这点文字已经完成了对这个标题所该负担的责任,就先这样吧。

      -------------------------------------------

      (紧接上文)话到这里,要不提前讲一下“繆刺与樛刺”的问题?

      三、一个治疗方法:“繆刺”

      原文直接就讲了治疗方法,由于这个大络之气横行,左右不定,取常规的经穴根本不不能对付它,那怎么办呢?那就繆刺吧!—–“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输,命曰繆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被人诟病但却又是最精华的思维模式是“取类比象”,文字更是如此。细查了“谬”字的各种解释,符合这个疾病原理或状态的意象的解释都没有,倒是繆字通“樛”,让我看到了希望:樛,jiū,1.向下弯曲的树木:“揽樛木之长萝,援葛藟之飞茎。”2.纠结:“故殇之绖不樛垂,盖未成人也。前面说过,大络的病理状态就是“左右横注”,与向下弯曲的树木或纠结两意都符合,为了于《内经》中另一个“繆刺”混淆,建议或者说我直接把它改成“樛刺”吧,就不用通假不通假绕来绕去了。这个“樛刺”区别于“繆刺”,表现在何处?请看对“二、“奇病”的生成”的补充。

      四、对“二、“奇病”的生成”的补充

      这一段比较复杂,先列一个提纲:1.奇病是暴病、急病;2.大络与“十五络脉”不是同一概念3.樛刺(繆刺)是怎么操作的。

      1.奇病是暴病、急病:开篇从字面意义上已经为此解释了(奇,qí,出人意料的,令人不测的,所以“奇病”就是出人意料的突发性疾病),接下来会看看原文中怎么说。

      [1]岐伯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

      [2]….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干烦心,臂内廉痛,手不及头…..此新病数日者也。

      [3]….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

      [4]….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痛肩痛。

      [5]….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息而支胠,胸中热。

      [6]….邪客于阳蹻,令人目痛从内眥始。

      [7]….人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

      [8]…..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刺….立闻。

      [9]….邪客于足阳明之络,令人鼽衂下齿寒。

      [10]….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咳汗出,刺….立已。

      [11]….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咽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刺….立已。

      [12] ….邪客于足大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眇(月少miao),不可仰息,刺….发针立已。

      [13]….邪客于足大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内引心而痛,刺之….三痏立已。

      [14]….邪客于组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举,刺….立已。

      条文实在太多,就不往下举了,上面列举条文中,要么就直接说是发病“暴”“卒”,要么用疗效说“立已”(慢性病不可能有这么快的疗效的),应该不用我多费口舌去阐明我的立论了吧。

      2.大络与“十五络脉”不是同一概念:我也不想多讲了,不然又得列比上面长的多的一串经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十五络脉的原文,此处大络引发奇病时,没有一处用到十五络脉穴位。

      3.樛刺(繆刺)是怎么操作的。既然奇病发生后都不用十五络脉穴,那樛刺到底怎样操作的呢,很简单啊,放血而已,由于人体动静脉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所以在肢体远端放血会给整个系统带来超乎想象的影响,举个不是特别恰当的例子,动静脉系统好比一个大气球,你在它表面扎个眼放点气就能对比出在人体肢体远端放血所能带来的效应了吧,或者索性教大家一个很实用的吧,建议家里有老年长辈的朋友们啊,在家中备根缝衣针,如果万一老人不幸罹患中风,您第一个选择做的,不应该是打120,而是应该拿起缝衣针,在十个手指端狠狠的扎下去,放血,大部分中风病人会因此避免肢体残障的痛苦命运的(不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建议哪些对中医指手画脚的朋友们也不妨备着,万一遇到,到时候实践一下,顺便验证一下),噢,对了,中医将十指末端(脚趾也可以同时使用)叫做“十宣”。

      我有点佩服自己,一口气写了这么多,本来后面可以展开的内容很多,无奈写作是个既费脑力,又费体力的活,我得躺下休息会儿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