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坚决反对机械人口论,从现在开始鼓励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 -- 牛得很

共:💬7 🌺5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坚决反对机械人口论,从现在开始鼓励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

    当年批判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的时候,就说过一个机械分析的问题。人口,既是负担,也是资源。而且,机械人口论往往只看到人口的数量,却没有看到人口比例比人口数量更关键。

    中国的人口在70年度有个生育的高峰期,然后出生数基本是逐年下降,体现在人口比例上,就是老年人比例逐年上升,直至上升到不可接受的地步。

    老年人口上升速度比总人口下降的速度快的多,这就是要现在就开始改变计划生育方向的最根本的原因!粮食不够,可以去购买;能劳动的人,是要20年的时间去培育的!人均耕地100亩当然好,但是给一个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100亩地,却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这还没有代入生育率逐年下降的趋势,除了美国之外的国家,发达国家的生育率都大大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日本更加是下降到1.2,从严重的角度说,每经过一代人,人口数量会下降40%!在国内,随着娱乐生活的丰富,抚育成本的提高,中国的生育率还会有一个很陡峭的下降趋势,使新生儿更少,老年人的比例更大。

    有人按统计数据做了推算,到2050年,中国人口12亿,但是其中的老年人口达到5亿,再刨掉2亿的婴儿和学生,到时候中国的劳动人口只有5亿,但是要养育7亿的不能劳作的人口,同时还要把自己养活,这个时代,必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所以,鼓励一个夫妇生两个孩子,已经是迫不容缓的事情了。

    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医药产业和老年人服务业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的20年。这主要是由于第一代婴儿潮的人群进入了健康品消费时期,而且,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将达到1.8亿人,并且开始越来越多,到2020年,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8%。

    同样,2012年,将是婴儿服务品的一个黄金年,从此将转而向下。因为这一年,1987年出生的人群开始达到最后的生育高峰期。这一年,中国将有近 1000万人老死或意外死亡,新生人口将降低到1400万人左右。此后,到2020年,每年出生人口只有1000万左右,而死亡人口将超过1000万,中国人口从此见顶——一如扬韬此前曾经的分析,殡葬事业将是未来30年中国最有确定性成长的产业。

    所以,对中国来说,2012年是一个转折点是新时代开始的标志。在这一年,中国的房价泡沫开始破裂,股市泡沫也开始破裂,婴儿服务开始走下坡路,小学乃至大学教育陷入困境(大学生人数将在这一年达到顶峰),经济增长开始变得乏力。但通过制度变革或政策微调,中国人将度过短暂的难关,而且会变得更加富裕,这一趋势将延续到2017年。大约到2017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基本达到一个顶峰,铁路公路投资基本进入收尾阶段,投资拉动无以为继,这使得中国在 2020年前后陷入经济滞涨。有个外国人说,“中国将在变富之前先变老”,虽有偏颇,但也说明中国的人口结构存在问题。解决人口问题,必须在2012年之前启动,否则,到2050年前后,中国将会有一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黑暗时期——全社会不足12亿人,老年人超过5亿人,这社会怎么发展

    人口出生和死亡曲线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而且,只要有人类劳动的投入,所有的产出都可以增加。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无论是生产还是科研。

    1、粮食问题

    对于计划派的粮食担忧,只要把人类劳动投入到农业研发和生产中去,农业产出一定会增加,即使是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到俄罗斯、缅甸、孟加拉、印尼、非洲等地方去租地耕种,把产出物的一部分运送回来。

    如果中长期而言,滴灌可以解决干旱地区的农业问题;藻类可以解决农业的工业化生产问题;如果把纤维素的快速分解实现了,可以彻底解决农业产出问题。而遗传工程,可以协助解决以上的各个问题。

    2、能源问题

    用美国和印度来讨论,是比较脱离实际的;事实上,欧洲和日本就做的比美国要好的多,请看下面的数据:

      全球主要碳排放国家或地区排行榜

      国家 排放量(a)占全球百分比 人均量(b)

      1.中国 7,219.2 19.12% 5.5公吨(72)

      2.美国 6,963.8 18.44% 23.5(7)

      3.欧盟 5,047.7 13.37% 10.3(39)

      4.俄罗斯 1,960.0 5.19% 13.7(18)

      5.印度 1,852.9 4.91% 1.7(120)

      6.日本 1,342.7 3.56% 10.5(37)

      7.巴西 1,014.1 2.69% 5.4(74)

      8.德国 977.4 2.59% 11.9(25)

      9.加拿大 731.6 1.94% 22.6(8)

      10.英国 639.8 1.69% 10.6(36)

    可以看到,发达国家中,美国和加拿大,人均排放是20吨级的;而欧洲和日本,人均排放是10吨级的;而中国以将来的发展,可以在人均排放10吨左右,达到普通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准了。

    从中长期来说,原子能中的聚变技术,可以提供充沛的能源。

    国家人口出生和死亡曲线:

    外链出处

    看中国人口曲线房价高峰在2010-2011,2012年下跌:

    外链出处

    • 家园 台湾关于计划生育的政策改变,目前生育率已经降到1.1

       1965年起,中国台湾省开始实行“家庭计划”,提倡“一个不算少两个恰恰好”的政策。随着经济的起飞,生育率从1963年的5。47不断下降,1984年开始低于世代更替水平。1989年,台湾家庭计划的口号转变为“一个嫌太少,两个恰恰好,三个不嫌多”。虽然政策改变,但是生育率却并没有回升,1989、1990、1991、1992、1993年的生育率分别为1。85、1。68、1。81、1。72、1。73。其后更是鼓励生育,但是生育率却不断降低,现在只有1。1左右。

      少子化、高龄化 台人口提早负成长

      受到虎年与孤鸾年影响,“经建会”推估,今年总生育率将首度跌破一人,降至0.94人,不但创历年新低,也是全球最低。“经建会”表示,台湾人口零成长将提前四年(在2022年)发生,2023年开始人口将负成长,人口问题更恶化。

      总生育率是指每位妇女平均一生生育的子女数。“经建会”推估,2060年,台湾总生育率会回升至1.3人。

      “经建会”每两年进行一次全台人口推估,上一次是2008年8月,当时推估台湾在2026年会出现人口零成长。但台湾总生育率连年下降,“经建会”昨天最新推估结果,台湾人口零成长将提前至2022年到来,2023年全台人口就会不增反减。

      另外,“经建会”人力规划处处长陈世璋表示,再过7年,也就是2017年,65岁以上人口占全台总人口比率将增加至14%,届时台湾将进入国际惯例所称的“高龄社会”。到2025年,台湾将再迈入“超高龄化社会”;50年后,老年人口将占全台总人口的42%,社会老化程度令人担心。

      陈世璋表示,少子化带来人口结构的改变,首当其冲的便是幼稚园、中学小学等教育机构学生人数下降。根据资料显示,未来十年人数减少最剧烈的学生族群为中学生,到了2020年,全台就读初一的学生人数,将比现在大减29%;2030年,全台就读大学的学生人口,将比现在骤降43%,届时高等教育生态将遭逢巨大改变。

      他说,老人社会提前来临,未来台湾青壮人口平均抚养人口的负担将更重。目前台湾每一百位工作年龄人口平均抚养36人,仍处于“人口红利”时期;2034年起,台湾将迈入抚养比超过60%的“人口负债”时期,等于平均每两位有生产力的青壮年人口,将抚养超过一位的小孩或老年人,负担十分沉重。

    • 家园 韩国关于计划生育的政策改变

       关于“最佳生育率”,韩国也有惨重的教训。韩国 1962年开始提倡二胎,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率急剧下降,1980年代后期不到1.6,1990年代初期也只徘徊在1.65左右。韩国人1990 年代引发了一场很大的辩论,结果开明派占上风。韩国政府于1996年批准了“新人口政策”,取消控制人口出生政策。

        但是韩国的人口学科也是以马尔萨斯理论为基础建立的,即便开明派人口学家们头脑中“条条框框”也很多。而韩国劳动力仍然充足(1960年代每个妇女平均生6个孩子,1970 年代还生3.6个孩子),决策层没有感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韩国的“新人口政策”认为最佳生育率为1.6,而是韩国1995、1996年实际生育率恰好是 1.65、1.58。意味着韩国只需要“稳定低生育率”就行。并且韩国的“新人口政策”的有些具体方法其实是抑制生育而不是鼓励生育,比如开展“关爱女孩运动”,鼓励妇女参与生产劳动(从而放弃生育),而不是鼓励妇女生儿育女。因此,尽管政策的导向改变了,但由于政策是“夹生饭”,生育率继续下降到 2000年的1.47和2002年的1.17。面对这种严峻形势,韩国人口学界和政府仍然不知道症结所在,韩国在2004 年出台了以“为使总和生育率在2010年提高到1.6”为目标的六个方面的措施。结果生育率不升反降,2005年降低到只有1.08,2006年也只有 1.11。韩国汉城大学社会学教授殷基洙说:“除非能把人口问题处理好,否则,韩国社会将会在20至30年内崩溃。”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韩国的世代更替水平在2.1左右,但是却滑稽地将目标生育率放在1.6,扭扭捏捏,出台的各项措施都是围绕“1.6的生育率”,没有借人口政策调整有效逆转生育文化,也没有真正在分配制度上下功夫,生育率不下降才怪,怎么可能提升?

    • 家园 其实,就算放开二胎,后果也已经相当不妙

      按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查得到的数据,中国妇女的生育率分别是1.22和1.33,其意义就是,每一代人,中国人口会下降35%-40%。

      即使是在中国多个省份的“二胎试点县”,20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些市县的总和生育率都在2.1以下,如山西翼城与甘肃酒泉分别为1.5和1.4,湖北恩施2005年为1.47,河北承德现为1.6。

      根据人口计生委规划和《中国统计年鉴》资料,在“十五”期间,计生委规划的人口净增量为6257万人,但实际增长为4013万人;在“十二五”期间,规划的人口增量为5244万人,但实际增长为3418万人。两个“五年规划”中,对“未来五年”的规划人口增量,与后来的实际人口增量的偏差,均高达 50%以上。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所得到的生育率最低,仅为1.22,经统计部门调整后也不过为1.4。于是在2003、2004年有过一番关于真实生育水平的热烈讨论。尽管众说纷纭,但共识是接受了生育率在更替水平以下,但对具体水平的认识差异很大。虽然有关部门也采用了“低生育水平”来描述当时生育状况,但是该口径过于宽泛,反映出对于生育率究竟低到什么程度并没有把握。实际上,以往十多年中的人口规划、决策和工作,包括2004年启动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都是以生育水平稳定在1.8左右这个假定为前提操作的,并未考虑过“很低生育率”甚至“极低生育率”的可能性。但事实上如果历次生育率调查和人口普查的数据基本属实,中国当前的生育率应当处于“很低”水平,甚至有可能接近“极低”水平。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表明当年生育率为1.33,而2006年国家计生委做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调查则反映2005年生育率为 1.74。一年之中进行的两个全国性调查在同一年的生育率上的差距竟然达到0.4之多,这为判断近年生育率再添迷雾。尽管两者出现如此巨大差距的原因还不清楚,但根据这两个调查的数据,却可以一致地推算出2000年前后的生育率远在1.5以下,再次肯定了以往年份调查到的“很低生育率”结果。

        1992年以来的几乎每一次生育和人口调查都证实了生育率处于1.5以下,属于“很低生育率”,而我国人口规划、宣传、决策却并不是依据调查数据所一再证实的“很低生育率”,而是长期沿用1.8这个生育率假定。生育率在不断变化,而我们的认识老是跟不上,就会造成同现实情况脱节、误导政策制定的后果。

      通宝推:小乌龙,
      • 家园 这也是我的感觉,

        我也觉得即使现在全面放开,生育率也不会大举反弹,甚至有可能随着城市化,反而一路走低,最后如日韩台一样。

        顺手给你点数据

        统计局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的抽样,我算了一下,总和生育率是1.47。

        外链出处

        有人总是说在农村总能看到2、3胎,其实很简单,如果严格按计生委所宣称的总和生育率是1.8来算,我国农村户籍的总和生育率一定是2以上,刨掉不婚不育的情况,那么60后及其之后的妇女都应该平均有2个以上的孩子,显然事实不是这样,农村的独生子女起码在2、3成以上。现在农村的总和生育率也未必能超过1.8

        大家如果想知道严厉的计生情况下城市的生育率是怎样的,那么请看:

        去年(09年)上海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仅0.83

        外链出处

        • 家园 我有点觉得老马说的家庭解体,孩子由社会繁育是有可能的了

          根本原因就是社会现代化以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导致原来由家庭进行的人口繁育已经不能保证人类自身的延续了,结果,就是由社会来进行人口的繁育和抚育,家庭的作用大幅下降,如果再来几次“思想解放”以后,家庭就趋向解体了。

    • 家园 好帖推一下

      殡葬事业是个投资方向,养老服务业确定性的确非常非常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