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十字架与火焰-君士坦丁堡与泰西封的双重奏 -- 赫克托尔

共:💬136 🌺8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第5季 廿年之痒 第2章 兄终弟及

      继承伟大的沙普尔二世的帝位的,是与太祖同名的阿尔达希尔二世(Ardashir II)。阿尔达希尔是萨珊帝国常见的君主名字,也拼做 Ardeshir, Ardasher 等等。第一波斯帝国有多位名叫阿塔薛西斯(Artaxerxes)的皇帝,例如与希腊战争不断的阿塔薛西斯一世(Artaxerxes I of Persia, 465 BC~424BC)。阿尔达希尔是阿塔薛西斯的变形,意为【以真理统治】(whose reign is through arda [truth]),在罗马文献中,多次将萨珊太祖阿尔达希尔称为阿塔薛西斯。

      关于阿尔达希尔二世与前任沙普尔二世的关系,有3种说法,分别是异母兄弟、父子、堂兄弟。世祖沙普尔二世终年70岁,以他的高龄,很容易让人认为他的继任者是其子,与萨珊有密切关系的亚美尼亚史料,就持这种观点。然而萨珊帝国的石刻等一手史料,则肯定的认为他是世祖的弟弟。如前文所述,世祖的父亲惠帝霍尔米兹德二世有8个儿子,前6个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权贵们剥夺了继承权。老七是惠帝的遗腹子世祖沙普尔二世,老八也是遗腹子,他就是这位阿尔达希尔二世。由此可以推断,阿二即位时,至少已经69岁,也是一位垂垂老朽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阿尔达希尔二世的银币 =====

      他的的银币正面文字为:【信仰的捍卫者,阿尔达希尔,王中王】(Defender of the Faith, Ardashir, King of Kings)。皇冠的造型很简单,显然阿二是在刻意模仿他的同名伟大祖先。皇冠的下面的头巾又轻又薄,底下有一圈珍珠环绕,后面有2根丝带。头发、胡子用缀满宝石丝带扎起,项链、耳环上有巨大宝石。

      背面是他的的专有圣火坛,特征是火坛为上下2个圆锥形,2个圆锥顶端对在一处,形成蜂腰型,这种造型是萨珊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基座底部有丝带装饰,2位火坛守护者相面而立,他们身着斗篷,双手持握权杖或仪式用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阿尔达希尔一世、二世的皇冠,阿二显然在模仿太祖 =====

      作为一位长寿的伟大、强势君主的继承者,身为御弟的阿二,显然不符合常规。虽然关于阿二本人的史料很少,但结合前后的史实,以及古今中外的其他事例,大致能看出为何他能继承皇位,或者为何世祖舍儿子而立弟弟。

      首先世祖的长子或者合法继承人已经去世了。早在344年,萨珊-罗马的阿米达攻防战中,世祖的长子泥涅师(Narses)阵亡。世祖非常高寿,儿子有很多,他又经常发动战争,想必有军功、势力的皇子不乏其人,世祖临终之际,可供他选择的继承人选不少,但众多的落选者,也将导致他身后的政局动荡。

      其次,阿二在世祖朝,颇有战功和政绩。在344~376年间,他担任阿狄亚贝尼(Adiabene)王。阿狄亚贝尼现属伊拉克北部,首府是阿贝拉(Arbela,今伊拉克埃尔比勒Arbil)。在当时的地缘格局下,这里地处罗马、萨珊、亚美尼亚三大势力之间,历来是萨珊抵御外来入侵,或出击罗马、亚美尼亚的基地。世祖多次主动出击罗马的阿米达(Amida)要塞和尼西比斯(Nisibis),罗马、亚美尼亚军队也数次侵入阿狄亚贝尼作为报复。作为坐镇前线的藩王,阿二的地位颇像汉初封在山西马邑的韩王信,或明初的晋王朱棡、燕王朱棣,肯定是一位能力卓著、深孚众望、战功彪炳的【塞王】。萨珊帝国太祖阿尔达希尔一世,在即位前,也被其父帕帕克封为坐镇达拉歌德(Darabgerd)的塞王,日后起兵作乱推翻了长兄沙普尔,进而夺得安息帝国的天下。

      阿二最大的战功,应该是在363年抵御尤利安的入侵。当时尤利安在卡莱将罗马远征军分为2路,南路主力军由自己亲率;北路约3万人,由普罗科比(Procopius)、塞巴斯蒂安(Sebastian)率领,企图在得到亚美尼亚的帮助之后,再南下指向米底(Media)和阿狄亚贝尼,以钳形攻势,与南路主力军实现对泰西封的合围。虽然罗马史料中关于尤利安的南路军的记载很多,可关于北路军几乎没有任何记载,一贯在萨珊、罗马之间骑墙的亚美尼亚国王安息二世,并未给罗马北路军提供什么有价值的支持,总之罗马北路军没取得任何战功。从战前、战后的局势和战果来分析,主持对罗马北路军防御的,只能是身为御弟,又担任阿狄亚贝尼王的阿尔达希尔二世。笔者相信,阿二赢得了对罗马北路军的一些小胜,进而造成普罗科比和塞巴斯蒂安的意见分歧,善于察言观色的亚美尼亚人,敏锐的发现罗马人不值得信任,才没有为罗马人提供支持。最终阿二成功的阻止了罗马北路军南下,使得2路罗军一直处于相互隔离状态,以方面大将的身份,为老兄在托玛拉最终击杀尤利安,立下了赫赫大功。

      这样,世祖在诸子争立,吵闹不休的情况下,最终选中御弟阿二作为一位缓冲型继承人,就很合情合理了。世祖或僧俗贵族们的这种抉择,很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死后,即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弟弟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根据后世的一些记载,世祖立阿二为继承人,并非没有代价,阿二对着老兄发誓说,将来把皇位还给哥哥的儿子沙普尔三世(Shapur III)。

      可以说世祖为了身后事,做了很周密的安排,其目的是防止出现太宗沙普尔一世死后的38年6位皇帝的动荡期。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种安排也造成了帝国的20年政局动荡,世祖的弟弟、儿子为了皇位进行了激烈争夺,幸运的是罗马帝国忙于应付蛮族入侵,无力东侵萨珊,所以我把这这20年称为【廿年之痒】,与太宗身后的38年动荡相比,这20年没有大规模的内战和外敌入侵,持续时间也不算太长。尽管如此,权力斗争依然很激烈,20年中更换了3位皇帝。与罗马帝国根深蒂固的【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的观念不同,萨珊帝国更像忠君爱国思想浓厚的中国。世祖在位70年,功勋卓著,群臣、诸将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些人肯定愿意拥戴世祖的儿子,对阿二这位御弟,并不完全服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阿尔达希尔二世的石刻,阿二站在中间,头戴的皇冠造型古典而简朴。右侧是头戴世祖皇冠的马兹达,皇冠要复杂得多。整个石刻造型呆板,毫无生气,与萨珊太祖、太宗朝的勃勃生机,不可同日而语 =====

      阿二绝非等闲之辈,他显然不愿意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下。他上台之后,在Taq-e Bostan为自己塑造了一处石刻,以提高自己合法性。阿二本人站在中间,正在从阿胡拉-马兹达大神手中接过光明环,这个造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太祖阿尔达希尔一世的浮雕。这位马兹达头戴有着巨大垭齿的皇冠,这顶皇冠的造型与世祖沙普尔二世的完全一样,显然阿二用了双关,他在向世人表明,他的权力合法性,有马兹达、世祖的双重背书。阿二和马兹达脚下踩着一个身着皇帝纹章的罗马人,由于阿二在位期间,并未与罗马皇帝发生过直接冲突,所以这个罗马皇帝,肯定是战死于363年的尤利安皇帝,由此可以推断,阿二在击斩尤利安的作战中,立了重大功勋。阿二左侧双手持握权杖者,头上有12股光芒的光轮,脚踩一朵巨大莲花,关于他的身份,有多种说法:太阳神/契约神密特拉、祆教创立者琐罗亚斯德(Zoroaster)、战神巴赫兰(Bahram)/ 婆罗毗罗那(Varathragna)、火神阿驮(Adar, Adur)。主流观点认为,这位尊神是密特拉,他以契约神的身份出现在石刻上,是为阿二从老兄那里获得权力,并在未来把皇位还给世祖世系做个见证。

      熟悉西方文化和历史的读者,想必对西方人的契约精神有着深刻印象,喜欢追根溯源者,往往把契约精神上溯到《圣经 旧约 创世纪》中,【我(上帝)与你们(诺亚及其诸子)和你们的后裔立约】(And I, behold, I establish my covenant with you, and with your seed after you),基督徒们更是有意无意的将契约精神与基督教联系在一起。事实上,波斯人在重视契约、诚信方面,做得比希腊人或罗马人更好,早在第一波斯帝国时期,希腊人都公认波斯人非常诚实。单就上帝与诺亚的立约来看,这个约只有甲乙双方,上帝身兼裁判与仲裁人,诺亚完全受制于上帝,对甲方的任何要求,都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严格的说不符合现代的契约精神。相比之下,阿二的石刻中,有甲方—扮作阿胡拉马兹达的沙普尔二世,有乙方—阿二,有标的物—象征权力的光明环,还有见证人/保人/仲裁者—契约神密特拉,他来处理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完美展现了立约或合同各要素。

      除了虚头吧脑的造神运动之外,阿二还采取了一些收揽民心的举措,包括豁免农民的租税等等,以至于他获得了【仁慈者(Nikukar, Nihoukar, 意为Beneficent)】的称号。在笔者看来,这是阿二为巩固自身地位,用下层百姓来对抗僧俗贵族们的做法,开了100年后居和多一世(Kavadh I)利用马兹达克派对抗权贵们的先例。然而萨珊的百姓,也同样有着浓郁的忠君思想,他们对这位非世祖子孙的皇帝,也不见得有多少亲近感。要想巩固自身权位,最好的办法还是发动外战,用实打实的战功,来为自己增光添彩。

      随着378年瓦伦斯皇帝及东罗精锐覆没于阿德里安堡战役,罗马帝国或东罗马帝国陷入空前危机,至少短时间内无法为亚美尼亚提供有力支持,那么入侵乃至吞并亚美尼亚,正是阿胡拉-马兹达大神送来的大礼。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亚美尼亚也陷入了空前混乱。早在374年,靠罗马的支持才当上国王的帕普(Pap),恩将仇报的与罗马反目,罗马的亚美尼亚驻屯军司令图拉真(Traianus),在一次宴会上刺杀了帕普,拥立另一位安息王族巴拉达底(Varazdat)为国王,王国的实权则操纵在相传为马超后裔的马米科尼扬(Mamikonian)家族的穆赛尔(Musel Mamikonian)手中,至此罗马及其代理人,主导了亚美尼亚的政局。不过好景不长,到了378年,巴尔干形势随着西哥特-阿兰人闹事而糜烂,瓦伦斯皇帝撤走亚美尼亚驻屯军,去与弗里提格作战。阿德里安堡战役中,谋杀帕普的主谋瓦伦斯皇帝、执行者图拉真都没得好死,双双阵亡。

      随着罗马势力的消退,不甘心做傀儡的巴拉达底也来了精神,杀掉了权臣穆赛尔。当时世祖沙普尔二世还活着,亲萨珊的势力又占了上风,曾经在萨珊军队中服役的另一位马米科尼扬家族成员、穆赛尔的弟弟—曼纽埃尔(Manuel),掌控了王国实权,不愿再当傀儡的巴拉达底,逃亡罗马帝国寻求政治避难。于是曼纽埃尔拥立帕普的儿子安息三世(Arshak III)为国王,自己担任王国的实际统治者。沙普尔二世则派遣苏伦将军,率领1万人的亚美尼亚驻屯军,取代刚走的罗马人,成为新的外国驻军,萨珊势力在亚美尼亚全面占了上风。

      不过世祖死后不久,曼纽埃尔就与萨珊人翻脸,他战胜了苏伦,迫使萨珊人退出亚美尼亚国土。从亚美尼亚人的角度来看,曼纽埃尔不失为抗拒外国干预的民族英雄;在萨珊帝国看来,这厮是个反覆无常的小人,不把丫灭了,帝国的天威何在?何况经过长期的内乱,亚美尼亚已经虚弱不堪,此时出兵远征亚美尼亚,不仅名正言顺,而且胜算很大。不过阿二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对亚美尼亚实施大规模远征,只是小打小闹的派小股部队与对手纠缠。阿二这种做法的原因只能靠猜,我认为权力基础不牢固的阿二,担心率大军远征的将军叛变,而年事已高的他,又没有足够的精力或锐气亲自远征。无论真相如何,他在外事方面的碌碌无为,已经足以激起亲世祖系权贵们的极大愤慨。

      383年,在位4年的阿二去世或被废黜,他的侄子、世祖之子沙普尔三世即位,皇位世系回到世祖系。按本文的惯例,阿二得不到庙号,笔者给阿二的谥号是【平皇帝】,取【治而无眚(shěng, 过错)曰平,执事有制曰平】之意。在关注萨珊新皇帝沙普尔三世之前,让我把视线转移到罗马,看看上位不久的提奥多西有什么作为,欲知详情,请看下一章《基督卫士》。

      • 家园 亚美尼亚的史家怎么这么糊涂呢?

        连阿二和沙二的关系都搞不清楚?还是仅有很多年以后的材料?

        我记得阿黑门尼德王朝,刻石上的文字,一般都先从王的家世说起,某王,是某某王的儿子,某某某王的孙子....一大长串,罗林生就是根据这个破译的古波斯文字,萨珊应该也是如此吧,咋还能把亲戚关系搞错了呢?难道刻石之后,根本没人看?

        另外,李铁匠那本书更神,居然说还有一说阿二是沙二的叔叔,那他得老成什么样?晕

        • 家园 亚美尼亚与萨珊的关系密切,可也难免出错

          亚美尼亚史料写萨珊的事情,有些像《史记》、《汉书》中的《匈奴列传》、《西域传》啥的,固然可以参考,可也有很多谬误。例如甘英遇到大海,就回去向班超汇报了,今人多认为这个大海是波斯湾,可仔细看看不像波斯湾,里海、地中海、黑海都有可能,却又都不太像,我怀疑是甘英自己编出来的故事,糊弄班超的。

          维基百科的萨珊帝国词条,还说阿二是世祖的堂弟呢。

          After Shapur II died in 379, he left a powerful empire to his half-brother Ardashir II (379–383; son of Vahram of Kushan) and his son Shapur III (383–388), neither of whom demonstrated their predecessor's talent

          我在正文中提了一句,但没多说,此说不值得驳斥,非要驳斥的话,那又是一大篇文字,没啥意思。连现代文章都出这种错,怎能苛责古人呢。

          • 家园 多谢,但是有两个问题您没回复

            1 萨珊王朝的石刻是不是还有罗列国王家世的特点,如果是,则各国王之间的关系毫无争议

            2 这些石刻是很费财力物力的,但是好像古代关注的人不多,所以至今保存完好,古代人到底是不知道有这种材料呢?还是看不懂?相比之下至少中国的史学家对历代的碑刻是十分关心的,李清照他们家就专收这些东西

            • 家园 萨珊沿袭了第一帝国的传统,有不少石刻铭文

              而且菲尔多西的《王书》等典籍,也都说阿二是沙二的弟弟。

              中国之外的文化,不仅对历史并不重视,还有编造历史的习惯,动不动就把别人的事迹,甚至圣经、神话中的事情,毫无愧色的拉到人身上。《塔巴里史》算严肃史书了,也有很多事情东拉西扯,例如沙二小时候听见底格里斯河上人声喧哗,意识到交通堵塞需要另建新桥的事迹,就在库萨和一世身上又写了一遍,真不知道谁身上的段子是真的。

              中国之外的大多数国家的文明史,都是中断的,你让信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去研读祆教的前人历史,人家大概没兴趣,更别提外来的阿拉伯人、突厥人和蒙古人了。

    • 家园 法兰克和东罗马

      请教一下,关于这个论断:“在AD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被罗马教皇封为罗马皇帝之前,西欧的各个蛮族国家,都是坐镇君士坦丁堡的东罗皇帝的藩臣。”

      我知道西哥特,东哥特王国是绝对和东罗马有藩属关系。如你所说,哥特人是最先也是最大规模成为罗马人foderati的日耳曼人。但是最强大的法兰克王国,也算是罗马的藩属么(哪怕是名义上)?不能仅仅因为克洛维们称王不称皇帝就下这个结论吧?好比法兰西国王和HRR皇帝就没有任何从属关系。蛮族的Rex本就不在罗马的Augustus,Imperator系统中吧?还有别的史料能证明这点么?

      • 家园 自己的问题,充完电了,自己回答

        Bury《晚罗史》第四部第二卷第四章章名就唤作《帝国与法兰克》,详细的阐述了查士丁王朝(公元六世纪)时期,东罗与法兰克的关系。在查士丁尼大帝的意大利战争期间,法兰克曾经受东哥特人的邀请,与贝利撒留和纳尔赛斯的远征军为敌。那时两者的关系显然是冷淡和敌对的。后来,东罗在意大利的总督府遭到伦巴第人的进攻,东罗邀请法兰克人协助,在信件来往中,东罗皇帝莫里斯和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之子Childebert互相以父子称呼。这显然表示了两者之间一定程度的藩属关系。当然实质上,天高皇帝远的法兰克人是从来不会鸟新罗马的主子爷的。

      • 家园 法兰克与东罗的关系,确实非常冷淡,或者说敌对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民族的后起之秀,换句话说,他们比哥特人更野蛮落后,导致法兰克人反而不像哥特人那样尊重东罗的权威。另一个原因是宗教问题,哥特、汪达尔、阿勒曼尼等先进日耳曼人,较早皈依了基督教,而且几乎都是阿里安派。东罗的几位早期皇帝,如康斯坦提乌斯二世、约维安,信仰阿里安派,或者倾向于阿里安派,其根本原因,还是东部经济文化发达,与东方的祆教、佛教、摩尼教有密切互动,所以异端层出不穷。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帝国很晚,而且他们是越过莱茵河,直接进入法国的,不像哥特人是从中东欧一路流窜来的,故而法兰克人从一开始就信了尼西亚派,克洛维受洗,接受的就是尼西亚派。

        虽说东罗也不承认阿里安派,但东罗-哥特-阿勒曼尼与阿里安派有着密切关系,信法兰克与东罗关系冷淡,与宗教信仰分歧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这么说,如果阿勒曼尼或哥特人打败克洛维,主宰西欧的话,现在就没罗马教皇啥事了。东罗-哥特-阿勒曼尼,与罗马教廷-法兰克,是两条路线的斗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