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商榷】从经济学角度,文革反腐经济吗? -- 不打不相识

共:💬32 🌺1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革与反腐无关

      刘少奇很清廉,文革首先灭的就是他

    • 家园 文化大革命还是要从“文化”二字入题才好啊
    • 家园 我认为必须考虑腐败的“破窗效应”

      我认为不打不相识的这个帖子非常好,因为他试图用一种学术的方式来探讨“文革式反腐好不好”,并建立了一个定性模型。这就使得大家可以按照学术规范来讲道理,而不是一派大喊“好得很”,另一派大喊“糟得很”,然后比谁的声音大。

      不打不相识的模型的关键是他贴出的图。图中,蓝线是反腐代价,红线是腐败代价(我觉得似乎说“反腐成果”更合适)。不打不相识认为,两条线的交叉点是反腐的平衡点,在交叉点的左边,反腐代价大于腐败代价。如果左得比较厉害,处于“文革状态”,反腐代价远大于腐败代价,就不合算了。而“文革”就是用极大的代价,例如中断各种正常工作,去反社会中很少的腐败,是不合算的。

      我认为这是一个讲道理的模型。但是我不同意他的结论。

      我的理由是,由于“破窗效应”,这个平衡点是一个不稳定平衡点。或者说,这个平衡点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中,由于“破窗效应”,你如果用平衡点上的代价反腐败,那腐败就会越演越烈。

      所谓“破窗效应”,是说:一个大楼,如果它有一扇窗户被打破了而不能很快修复,那么其他的窗户也会被逐渐打破,因为大家觉得反正没人管,自己也可以砸烂一扇万万。如果想详细了解“破窗效应”,建议搜索河友切地雷的帖子,我记得他讲过这事。

      腐败这事,就是一个典型的“破窗效应”。因为在一个社会中,不管你用多大的力气反腐败,总会有些腐败会漏网,所不同的是,你用大的代价反腐败,可能5%会漏网;你用平衡点的代价反腐败,30%会漏网;你用小的代价反腐败,90%会漏网。而不同的漏网比例,对下一阶段大家搞不搞腐败,有不同的刺激作用。漏网比例越高,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潜在腐败分子实施腐败行动,因为被抓的概率小,不妨赌博一下。

      现在我们假定在第T年,反腐代价处于平衡点,30%的腐败漏网了。既然是平衡点,那么如果第(T+1)年腐败案件、反腐代价都和上一年一样,那么仍然会有30%的腐败漏网。但是,如果有更多的反腐案件,而反腐代价不增加,就会有多于30%的腐败漏网。

      这里取决定性的是,潜在腐败分子们认为30%的腐败漏网概率是否足够高。如果足够高了,那就值得一试,冒70%的风险去搏一把富贵富贵。当然腐败分子的勇气也是不相同的。

      现在我们把这个事情一般化.设第 T 年发生了腐败案件 S(T) 起,漏网概率为 v(T)。假定所有当年被抓的腐败分子,下一年都不能作案,而所有漏网的腐败分子,下一年继续作案。另一方面,假定对于漏网概率v,下一年会有 P(v) 起新的腐败案件发生。显然,函数P(v) 是关于 v 的单调增函数。于是,在第(T+1)年发生的腐败案件数量为

      S(T+1) = v(T) S(T) + P (v(T)).

      如果 P(v(T)) > (1-v(T)) S(T)

      那么 S(T+1) > S(T)。

      这时如果反腐代价不变,则仍然只能抓住 (1-v(T)) S(T)起腐败,于是 v(T+1) > v(T),

      P(v(T+1)) > P(v(T+1)).

      即再T+1年,腐败案件增加了,漏网概率也增加了,对下一年度潜在腐败分子的刺激也增加了。年复一年,腐败就失控了。

      因此,如果你用平衡点的反腐代价反腐败,导致30%的漏网概率,你必须保证

      P(0.3) <= 0.7 S(T)

      才能腐败不恶化失控。

      但是,讨厌的是,P 这个函数在实际中你是无法得到的。所以这里也只能作定性研究,得到结论“如果反腐败力度不足,那么P(v(T)) > (1-v(T)) S(T),腐败就会失控。”而为了避免失控,就需要把 v 减小,减到多小正好不知道,那么只好把它减小到一个肯定足够小的程度(这在工程上叫做裕量),而这就要求你得动用比平衡点大得多的代价去反腐败。而一旦动用了这样的代价,那肯定就显得很不合算,处在“文革状态”。明明没有腐败的人也被翻过来倒过去审查,然后找一堆人不从事生产而去反腐败。“文革”里确实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腐败不失控。

      当然了,都是“文革状态”,也还有量的差别。所以我也不认为“文革”中每一件事都是反腐败所必要的。但是由于我们不知道函数P(v),所以我也搞不清楚哪一件事是不必要的。我这也只是一个定性模型。

      最后,我要指出,腐败这个东西一旦失控,例如当下,“用很小的代价取得很大的反腐效果”很可能是不可能的。事实上香港廉政公署的成立,在当时也是一个“很大的代价”,好像是对某日之前的警察腐败既往不咎的。换句话说,你只能尝试“用大的代价反大的腐败”。如果成功,那么腐败就控制住了。如果不成功,那搞不好就要Game over.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大都是因为反不了腐败而over的,我没听说哪个是因为反腐过猛over的。

      通宝推:不打不相识,
      • 家园 恭喜获宝

        送花。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应该给“腐败”一个明确的定义,比如资本和权利的交易

        不仅仅是个个人拿不该拿的钱的事,系统化的腐败更恶劣。当然像美国那样资本绝对控制权力就另一回事了。

      • 家园 【原创】 达雅兄确实给我出了一个难题

        您的意思是说:因为平衡点对应的漏网概率或许会对潜在腐败分子有鼓励作用,所以当由T年度漏网概率v(t)所决定的T+1年度新增腐败案P(v(T))大于当年破获的腐败案(1-v(T+1))S(T+1)时,腐败程度会逐年加深,进而失控。因此“矫枉必须过正,非过正不能矫枉”。

        如果 P(v(T)) > (1-v(T)) S(T)

        那么 S(T+1) > S(T)。

        似应改为P(v(T)) > (1-v(T+1)) S(T+1)

        这时如果反腐代价不变,则仍然只能抓住 (1-v(T)) S(T)起腐败,于是 v(T+1) > v(T),

        P(v(T+1)) > P(v(T+1)).

        似应改为P(v(T+1)) > P(v(T))

        这些小问题无关宏旨。达雅兄的思考对我非常有挑战性。我承认这个问题难住我了,我考虑了好几天。试着回应一下。

        诚如达雅兄、leqian兄所指出,我的分析没有考虑到平衡点的变化趋势,现在我引入时间坐标,把前图变成3D。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考虑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变化,腐败损失曲线和反腐败代价曲线都会相应发生变化。腐败损失曲线向下移动的情形有:国退民进时,侵吞公共资产这类腐败行为,会逐渐减少。减少政府部门的审批权,掌握审批权的官员腐败减少。腐败损失曲线向上移动的情形有:教育、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相关领域的腐败案件会从无到由大幅度增加。出现新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增加腐败机会。

        反腐败成本曲线也会相应变化,它升高的情形有:当整个社会风气败坏,以腐败为荣时,只恨自己没有机会腐败时。官场系统性腐败,互相勾结,腐败案大到不能查时。反腐败成本曲线降低的情形:法律知识普及,互联网普及,公布公务员财产。

        在反腐败成本曲线不变时,腐败损失曲线抬高使二者交点向较低腐败程度一端移动,整个社会有经济动力付出更大代价维持较低腐败程度。如果腐败损失曲线降低,平衡点向较高腐败程度一端移动,整个社会考虑反腐代价会维持较高腐败程度。腐败损失曲线不变,而反腐败成本曲线变化时分析略。

        于是我们得到了一族交叉曲线,按时间轴展开。时间变化,交叉曲线未必变化,但当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某一重要因素变化时,可能迅速变化。这些变化总可以放在时间轴依次上表述。如果我们分析一个平衡点,必须限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因素不变,这两条曲线也不变。

        在物理上,看某点是不是平衡点,一般这样解决:给平衡点一个腐败增量,比如T+1年某个胆大妄为的官员考虑到漏网概率v(T),冒险腐败了一把,给社会造成了一定损失,腐败程度增大。借用工程上一个词,任何调节系统都有死区。他走了狗屎运,漏网了。T+2年,更多官员看到v(T+1)>v(T),也加入腐败行列。出了死区后,社会感知到了,很多受害人举报、散步、在网上喊冤,不用反贪局去侦察,到菜市场上打听一下也能发现线索,沿反腐败成本曲线向下移动。社会造成了明显损失,沿腐败损失曲线上升,两曲线偏离加大。为了挽回损失,反贪局增加支出,加大打击力度,以较小成本承办了一批腐败案件,挽回的损失补偿了反贪局的支出。这时也不会在平衡点停止,一个机构总喜欢多拨款、多立功的吧,腐败程度会低于平衡点,一直到后来发现花了不少钱,只查了很少的案子,民间也没有什么新线索。于是裁减反贪局支出,反贪局办案能力下降,腐败程度经几次振荡后稳定在平衡点。不会出现达雅兄所说的情形,腐败愈演愈烈。

        这不是架空分析。香港廉政公署刚成立时,社会腐败积重难返,前几年支出很高,后来逐渐下降。再以后,廉政公署的职责从警察到整个公务员乃至到私营部门后,它的支出随之增加。当时的确出现过警察暴动,后来对某一时间点前的小腐败罪行大赦才平息。水至清则无鱼,严厉打击腐败,会影响公务员士气,这部分损失必须计入反腐成本,毕竟整个社会不止一个腐败程度指标。腐败分子也不可等量齐观,抓堆苍蝇不如抓一只大老虎令腐败分子震撼。杀刘青山、张子善令新中国干部老老实实的,廉政公署起诉葛柏,比抓同样贪污收入的一百个警察都震撼,v(T)的内涵很丰富。

        平衡点在“边际社会成本-时间”平面上的投影,依据香港廉政公署支出趋势画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平衡点在“腐败程度-时间”平面上的投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烟波钓徒,
        • 家园 构造一个例子,表明反腐边际收益可能不是单调的

          请考虑下面这个例子:

          假设本年度发生三起腐败案件:

          案件A,需要一个警察侦破,侦破后挽回损失1万元;

          案件B,需要两个警察侦破,侦破后挽回损失4万元;

          案件C,需要三个警察侦破,侦破后挽回损失10万元。

          我们假定,案件只有侦破和不侦破两种结果,不侦破则不能挽回任何损失。而警察人数不足时,一定不能侦破。

          现在考虑警察数目。

          1 个警察,则应该去侦破案件A,收益1万元。

          2 个警察,应该侦破案件B,收益4 万元。

          3 个警察,应该侦破案件C,收益10万元。

          4 个警察,应该侦破案件 A+C,收益11 万元。

          5 个警察,应该侦破案件 B+C,收益14万元。

          6 个警察,应该侦破案件 A+B+C,收益15万元。

          7 个以上警察,则侦破案件 A+B+C,收益15万元。

          上述例子中,反腐的边际收益曲线就不是单调的。

        • 家园 问个问题:为什么反腐曲线是单调降的?

          我也要花几天时间来读读你这个篇回复。主要是我不太适应这种移曲线的分析方法,估计你看我写方程也有同样的感觉。

          但是在仔细分析之前,我想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反腐败曲线是单调降的?

          这种单调降的曲线在经济学中间出现很多,但我对于这个曲线是否适用于反腐有怀疑。离0比较远的单调降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腐败都快给反完了,多花一分力气的边际收益是会递减的。但是在离0 比较近的地方,为什么多一分力气的边际收益也是递减的?

          我对于这一点有怀疑,希望能给解释一下。

          • 家园 达雅兄问题很尖锐

            离0比较远的单调降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腐败都快给反完了,多花一分力气的边际收益是会递减的。但是在离0 比较近的地方,为什么多一分力气的边际收益也是递减的?

            达雅兄的问题很尖锐,我想了一下,打这样一个补丁能不能更严密些?

            腐败程度有深度和广度问题,广度指嫌犯占公务员的比例,深度指每个嫌犯的涉案金额。公务员中贪污犯越多,投入警力要增多,不过并非线性增加,司法系统中总有一些公用、不可缺少的机构,起诉、关押一个贪污犯会很昂贵,如果贪污犯增多,分摊到每一个人身上的代价就小了。侦察起诉一个嫌犯,需要一个小组,嫌犯贪污1万和贪污1亿,差旅费等费用会增加,但绝不会是1万倍的比例。

            如果我们把纵坐标“边际社会代价”变成“单位边际社会代价”,或许可以回答达雅兄的质疑。

            如果所有人都贪污一样数额,曲线应该不变。这种假设有点离谱。

            如果把考虑查处“单位金额”腐败案的代价和收益,比如把纵坐标都除以1百万,那红线——”腐败损失“会变成直线,蓝线“反腐败代价”向下平移,图形基本不变。结论也不变。

        • 家园 廉政公署当年被数千警察冲击后

          del

          • 家园 我知道的是

            后来警察在某处广场聚集(说了地名,但我记不起来了),大概有几千人,和暴动已经类似了。后来当局当场对警察说:以前的事不再追究。数千警察激动的高呼,"女皇万岁"。

            这招后来邓公也想用。大概是南巡前后吧,也想在党内搞一个“自己坦白,以前的事不再追究”。最后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