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论外感“直中” -- 弦音醉舸

共:💬8 🌺3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论外感“直中”

    上文弦音醉舸:“积”症的形成交代虚风侵袭人体致病的过程遵循 “由皮毛—孙络–络脉—经脉—五脏—肠胃—经脉–络脉—孙络—皮毛”这个过程,这是“虚风”外感侵袭人体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惟一途径。熟悉《伤寒论》者都多少知道“外感直中”这个名词,但正因为《伤寒论》的影响,人们往往把“外感直中”误读为1、寒邪 2、直中脏腑,这是不准确的。

    由于人体十二经脉系统的存在,其各条经脉在人体躯体分布有大小、深淺、廣狹、長短的区别,即使同一经脉,在人体的不同部位也同样存在深浅、廣狹的差别,这为外邪侵袭人体时留下了捷径,尤其是外来刺激对人体影响较大之时,会直接引起经脉系统的应激反应(外邪引起人体应激较小时,常从孙络-络脉-经脉….这样循序渐进,由微而显的过程),于是在躯体循行表浅部位的经脉,常常成了外邪的直接突破口,尤其是当身体处于某种特殊状态之时,这些部位更易“染邪”。《太素.邪中》:“岐伯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人之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热饮食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中面则下阳明,中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这段经文便是在描述这种外邪“直中”经脉的具体细节。

    如经文所示,外邪侵犯“阳经”会在面、项、颊以及膺背两胁等部位寻找突破口,并因具体部位的不同,而引起相对应经脉系统的应激,那么,对于“阴经”系统,外邪如何侵犯?《内经》中也有明文,《太素.邪中》:“岐伯答曰:中于阴者,常从臂(月行)始。夫臂与(月行),其阴皮薄,其肉淖泽,故俱受于风,独伤其阴。”也就是说外邪侵犯阴经,是从手臂内侧及小腿内侧这些部位寻找突破的,因为这些部位皮薄肉嫩经脉循行表浅。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确外邪“直中”,是直中经脉,而不是直中脏腑,不论是寒也好,风也好,谁也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能吹破皮、脉、筋、骨、肉,进入人体深层,而是因为人体独特的生理系统的应激,让疾病产生了由表入里、由微而显的病理过程。《太素.邪中》所谓:“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藏”,便是说明了外邪直中经脉后,若要进一步侵犯脏腑,是必须在具备一定病理条件的基础上,才可能发生的。

    上段说到外邪直中阴经的途径,由于阴经与五脏紧密关联,所以“邪”气有可能在直中阴经的基础上进一步侵犯五脏,这进一步的侵犯,必须建立在五脏本身虚馁或功能紊乱的基础之上,才可能发生。“故邪入于阴经,其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之于腑。”,如果腑气实,那么因外界因素所致的“邪”气,便会在腑这个层面被消灭(排出),“腑以通为顺”嘛,当然,如果腑气不足,那就对不起了,直中阴经所生的“邪气”便会雪上加霜,直中于腑了!

    话说“邪气”直中五脏,必须发生在五脏本身虚馁或功能紊乱的基础之上,那我们来看看《内经》中描述了哪些情况会造成五脏直中?“黄帝曰:邪之中藏者奈何?岐伯曰:1、愁忧恐惧则伤心;2、形寒饮冷则伤肺,以其两寒想干,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3、有所坠堕,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4、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5、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要注意,这段经文仅仅描述了可能造成五脏功能紊乱的一些原因,热爱“养生”的人们可以从这段文字中得益,但切莫以为这就是“五脏直中”的后果噢。要知道,不论五脏是直中“寒”、还是直中“风”,都是临床最棘手的危症重症,可不敢随便马虎。欲知后果如何?可以从《金匮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篇中看个梗概,其严重者,涉及到“死症”!

    • 家园 顺便浅议外感病

      外感病,是中医学的重要主题词,也是专有术语,与西医学对疾病的认知成对比,其内涵复杂,甚至连中医人也没能深入厘清。在学术层面应当与时俱进一下。

      外,一指身外,即人自身以外的事物,人离部开自然,自然是宇宙相连,因此,外,是指自然,是自然之变,是源于自然之变的致病因。外感病,就是因自然之变所致的人类疾病。

      自然之变,人类不可控,诸如四时,诸如昼夜,诸如风寒暑湿燥火,地震,海啸,干寒,低温,高温,风暴。。。

      因以上,皆为外感病。

      外感病与内伤杂病相对,内伤病源于人自己可控的因素,饮食,起居,精神意志,性事。。。关涉人类自身的活动与生活方式。

      外感病源于自然之变,人们看到了风寒。。。。又以风寒为著,其实,所有自然之变还敏锐地影响到地球微生物,已知地球最小生命物是病毒,而病毒对宇宙粒子,对太阳粒子。。。极其敏感,对大气的移动,温度,湿度。。。也极敏感,随之基因变异。

      已知,生物病源导致最重要的人类疾病,大半是急烈传杀病,而病毒占大半,70%。

      不过,以上的真相被人们忘记了。

      长期来,中西医人都在不懈地研讨这些病,或同一种病,其说不一,却忽略了自然之变与此类疾病正相关。其中,还含此真相。

      如果说内经时代,人们只宏不微,可理解,如今,中西医人都应当更深地知解这些病。

      外感病,自有其真相,即宏也微,宜全方位探讨之,偏执,于事无补。或入岐途。

      外感病的成因:

      1是自然之变医物理学化学的方式影响,重创机体,比如冻伤,紫外线烧伤,中暑,造成皮肤粘膜心肝肾肺口眼鼻。。。之伤害。

      2是强烈敏锐地导致病毒细菌们的生物活性改变,加上免疫低下,致病烈性毒性剧增,这是SARS,H1N1,AIDS。。。等病的基础真相。

      最常见的人类疾病,无疑是外感病,外感病又以感冒最普遍发生。

      人类没有不遭遇感冒的。

      医师不可能不应对感冒。

      但是,中西医人真的搞定,或深切认知感冒了?我看未必。

      风,所表达的是大气之移动。

      寒,暑,火所表达的是大气的温度。

      燥,湿所表达的是大气的含水量。

      此为自然之变的本质因素,强烈影响人类生命与微生命。二者互为影响,成一大类急烈传杀的外感病。我不一一罗列了。

      外感病的特色

      由于感冒是最经典,最常见的一种外感病,我就以此讨论之。

      无论普通感冒还是流感,都具有强烈的外感病属性。

      1)病程大致固定,6或7天为限,也可反复。

      2)都有发热,或恶寒。

      3)初期病轻浅,以上呼吸道病象为主。

      4)逐渐严重,可波及心脑肺肾肝。。。

      5)可引发诸多病理变化,诸如:

      1高热,

      2脱水

      3少尿

      4昏迷

      5休克

      6腹泻

      5黄疸

      7水电解质紊乱

      8呼衰

      9心衰

      10水肿

      11死亡。。。

      以上,在内经与伤寒论中都有丰厚的经典记载。

      也因此,高度体现了中医学的临床价值。

      外感病的重要应对大法

      古今人遭遇外感病,极其普遍,东西方人类都有用自然草本应对的历史经过,中国的医学方法至今还活着,也许跟国人经验丰厚,理论精深有关。

      东西方应对外感病最普遍使用的办法是汗法,这却是共同的。

      也因此,要强烈推动对汗法的研讨。

      在伤寒论时代,所涉及的汗法有:

      1火法

      2烧针

      3解表药物

      4温覆

      5啜热稀粥

      最著名的解表发汗方是桂枝汤与麻黄汤,或桂麻类的经方。惜汗法做为中医治外感病首要之法,至今有被废弃之虞,其实,“火神”有用,我更高度尊崇汗法,期盼更多的“汗神”出现。

      • 家园 汗法有不少注意事项,最主要的是要确定心脏够给力。

        汗法的确是一个大类,可以更广义,比如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也可看成对胆实行的汗法,值得捡起来加深研究。

        • 家园 有道理。汗法对外感之初很重要,很有用,用起来

          也很细密,也许因此,高度考验医师的临证功力,或许也因此医师们普遍废弃汗法,一时汗神难寻。哈。

          其实,伤寒论全论398条,太阳病篇占了1百7,80条,诸多条文是讨论汗法与汗法失治误治的。

          用经方取汗,可谓细密的很,非同一般,或可笑言高度体现了某种中医学的人文关怀,因为,对病人忒珍视了。可读千古第一经方桂枝汤的用法。推出桂方的条文与药物药量制作方法,用字并不多,但是,原文却用了小半版的篇幅标注用法,其详之又详,令人生畏,也令人赞叹!

          外感病,也是诸多内伤杂病,或现代急性烈性传染性杀伤性疾病的初期,必如H1N1,SARS,AB型病毒性肝炎。。。初起多有发热恶寒脉浮,或发热恶风有汗出脉浮数等表证,常规都可考虑用汗法,汗之得法,则病邪自表而解,就不顺经传里了,许多重疾就可截断,汗法意义重大,现代临床学也有巨大的空间舞台。

          我对汗法最为好奇在于,为何汗之得法,可治表证重证?

          现试解之:

          1外感病主因原于6淫,6淫之中,以风寒为著,其中更以寒邪最著,因此才有伤寒,才有“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判断。

          • 家园 2,正因为寒邪致病,是外感病最普遍主因,

            因此,外感初起多恶寒,恶寒是人体对低温的敏感状,也是自保。随之,机体即将以发热来对抗之,发热也因此被中西医家认为是免疫力的体现。

            迫使人体,提醒人体避寒趋温——应是恶寒或恶风的生理学意义。

            而保温,是中西医人对几乎所有重病初起者的常规照护。尤其对于有恶风寒者更是如此。

            而发汗,必须要保温,因此,汗法促成很某种自然合理的最佳医学举措。

            3,汗法必须补充水分,以利汗源,同时注意电解质的补充,也要掌控出汗量,适可而止。逐渐发出达至完美。

            4,保温,节省能量与体力,保温,也促进循环系统,使得机体的免疫物质随血循环运作冲分,当然也一时加大机体的氧耗与压力,此非常时期,迫不得已。

            5,当机体遭遇感染病毒等入内,必产生内外毒素,及其它病理产物,也可随汗液排出,此也为汗法的作用原理之一。

            6,已知很多病毒感染经皮肤与粘膜入血,汗法使汗腺高度运作,能极大地改善体表的环境,提升体表免疫,是原理之一。

            7,发汗能散热,对缓和发热反应有帮助。也符合与顺应了机体遭遇病毒后所启动的正常应激反应。

            总体,汗法缓合自然,市于普遍应用,即使原有高血压,心脏。。。诸疾,辨证施治,大多无妨施用。

    • 家园 送花顶贴。
    • 家园 看到这里,想起前几天小儿外感的事

      前读兄的尺诊文。恰好小儿近日外感。注意摸其前臂,发现两个新特点:一是很潮湿,皮肤有点松弛。二是手腕到肘自汗厉害。

      以前完全没有注意到去探察这里。又学到了一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