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革派的朋友,这里有你们的父母吗? -- 我来也

共:💬156 🌺985 🌵1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知道如何定性

      1、俺父亲是地主后代,四川解放时参军,在徐州军区,如果有六次战役的话,他就上了。

      2、看了俺父亲当年的黑白照片,俺陷入了困惑。52年时父亲18岁,那时四川刚解放不久。文凭说不上高,但英资飒飒,英武之气扑面而来,是个美男子,母亲说,她被父亲的字骗了。她没好意思说的是,她被父亲的照片骗了。母亲看到父亲照片已是几年后了,但当时的人与今天一样,喜欢充嫩。

      3、父亲差点上了朝鲜战争,虽然他是地主后代,但在参军时未受限,可能与爷爷当时是开明乡绅有关吧

      4、57年反右,据说因为引蛇出洞爷爷被抓了出来。但终爷爷一生,从示告诉过晚辈他受难的原由。俺兄长是个八卦精,也没探出对造反派的任何控诉。

      5、文革期间爷爷受难,因与奶奶感情不好,分居,生活作风无问题。爷爷作风相当严谨,经常被俺取笑比父亲母亲有气派。但一个30年代的川大学生,他从未辅导过俺与兄长的学业。他主动与新时代脱钩了,俺们这些子孙,他已不再关怀。

      6、父亲离开部队后,因家庭成分不好,分到了县供销社,卖农药,不怕受毒害。天天骑自行车下乡。当时的川中,农地之间有近1米宽的土基,只要你技术好,能找准平路,还是很惬意的。但如果技术不好,栽田里也有可能。父亲从部队退职后一直在供销社售卖农药,尽心、尽职、尽力。虽然他没掐到大钱,但俺敬佩他的敬业态度。俺从医的母亲经常说,他们就是吸毒,看啥时挂。

      7、俺母亲10多岁(解放前)多次为求学背着稻草到10多公里的乐山城售卖,运气好躲过了日本人的轰炸机。解放后,她选择了学医,读卫校。

      8、当年文化人缺,母亲分到重庆解放碑妇科医院。饮食不错,但每年的布票不够做套新衣裳。大灾荒期间,她们下乡治水肿病,当时死了不少人。母亲那批小姑娘有邪恶的用心,就是向死者家属购买布票。她说,大饥荒期间确实死了人,但远没有宣传说的那么严重。母亲怕死人,连停尸房都不敢进,全医院都知道。因为她们当时治病救人顺便购死者布票,老乡不会骗她们。当年的民众关系确实好啊

      9、身为妇科医生,母亲从不对俺讲这方面的医学知识。俺知道的最严重的名词就是葡萄胎。最严重的事例是母亲偶然透露,她们下乡检查时,发现部份农村妇女因为生育崩裂阴道,子宫脱落在体外。她没说当时怎样治疗的,但她说时那种恶心劲、痛苦劲俺忘不了。母亲是个称职的医生,不对家人摆弄事非,所以她偶然述说的东西俺记住了

      10、80年代开始,母亲开始在县里座镇。白班夜班都上。俺那时已是全县成绩前三了,但回到家里,看到母亲房间拉上窗帘,就是大气不敢出一声,因为知道她不是前夜出了夜班就是当夜要出夜班。母亲救了很多难产的妇女,从不在事前收礼物,事后倒不推辞,收些白糖、罐头、鸡蛋之类、偶尔还有公鸡。

      11、母亲90年代退休,因为当时俺有一份羡慕人的职业,母亲退了下来。过后她回归平凡,俺也渐渐失去对她的职业上的尊重。可是,在内心深处,俺对那代人是敬重的,他们生活苦,他们从不抱怨(在朱荣基下岗政策前)。

      12、这里面漏掉了俺父亲,他作为地主后代,转业后一直在当地卖农药。当时的条件简陋、但俺父亲尽职尽力,他一直鼓励俺要上进,他们那代人,才是中华的脊梁

      13、托他们的福,俺从小就学会自力更生,从80年代起,俺养过蝌蚪、青蛙、鸡、兔、鹦鹉、金鱼、狗、俺在农民秋收后会偷偷串到地里捡剩余的谷穗、俺还养过几季蚕

      14、最后要说的是,当年条件不好,一些长了蚤子的同学中小学老师都会帮忙洗头。俺父亲当年常常下乡,母亲积蓄精力上夜班接生,俺老师也常帮俺洗头,对我如同父母一般。

      人生如果能重来多好,珍惜那些宝贵的情谊,不枉此生了

      俺不知道,父母这一代去世后,中国还是中国吗?

      通宝推:atene,洗心,起于青萍之末,海峰,
      • 家园 那辈人吃过苦

        那辈人吃过苦,所以懂得珍惜,我们这辈人没吃过太多苦,所以不懂得珍惜,这是人性,没什么办法。但是让我们也去吃一遍父辈那种苦,我们大概也不会比他们差太多。中国永远是中国,这点信心我是有的,但是每个时代的中国大概是不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多难兴邦”,但是谁愿意“多难”呢?

      • 家园 不会了,那个中国是父辈的中国。

        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 家园 俺也在青衣江边渡过两年时间,夹江县
      • 家园 单发一篇吧。

        跟这个帖,出不了“视野新进”啊。

        • 家园 没关系

          本身就有自我批判的意思(有的事情,俺问心有愧)

          下周回家,再多了解些当年的信息,争取能开主贴

          现在的信息还是不够,不敢献丑

          在河里得到的多,奉献的少,底气不足啊

      • 家园 太感动了,宝推

        re: 人生如果能重来多好,珍惜那些宝贵的情谊,不枉此生了

        太感动了,宝推

      • 家园 有时候跟兄弟观点不一样,但通过此文则是更加尊敬几分

        父亲差点上了朝鲜战争,虽然他是地主后代,但在参军时未受限,可能与爷爷当时是开明乡绅有关吧

        出身影响问题 这个是越来越严重的。49年我三爷爷就是在四川起义后参军的(大陆黄埔最后一期)。但是他的女儿也就是我的表姑姑,也就是 6 中的她也因此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俺不知道,父母这一代去世后,中国还是中国吗?

        客观的说中国还是中国,只不过是姓社还是姓资罢了。

        其实我们如果把眼界放远一点,就不但会看到开元盛世还能看到安史之乱。但既然我们的祖先一直没有灭亡,那么至少兄弟我是不怕未来的。当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做点有用的事还是必要的。

        当然,为文革涂脂抹粉在兄弟我看来实在不是有用的事。

        • 家园 古今皆同

          河里为什么最近风气大变。

          正是因为这句话----出身影响问题 这个是越来越严重的

          您说的是文革期间,这个我也认同,那个年代推荐大学生,可都得是贫民出身才可以。

          但河里的群众,感慨的也是这句话,特别是改开三十年后的今天。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有钱的靠炒作继续有钱,有权的靠体制继续掌权,打工的继续打工,跳楼的继续跳楼。虽然有些夸张,但这个社会阶层固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富二代,官二代的出现已经是习以为常,就连垄断国企也都是子承父业,非亲莫入。公平的机会越来越少,改开三十年蛋糕分的差不多了,再继续下去,势必要有人的利益受到损失。因此,所谓的不折腾,无非就是维持这种阶层分化现状。当然对很多人来说,只不过是历史的正常轮回而已

          中国历史上,类似的局面太多了,如何打破这种轮回,大家都没有好的办法。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从来不认为所谓世界第二,真的反映了中国的现状。一顶高帽子之下,是社会矛盾的不断冲击,居安思危而已

          • 家园 那也不用回去找文革这种极端的例子啊

            难道现在的世界,真到了比烂的时代?

            • 家园 你的想法是?

              如何去寻求改变的方向和动力?还是说大家继续不折腾,炒房的继续炒房?

              文革是一种很极端的运动,没有第二个人能发动起来,中国人的所有民族性矛盾性都体现出来。但现在所有人都不能掩饰,文革所要反对的在当今中国已经是习以为常。作为打工仔,永远无法成为资本家的一分子,我当然会反对资本家继续横行不受制约。只要成熟一点儿的人,应该都知道资本的血腥,但是某些人高唱资本要流着道德的血液。您说这连资本家都不相信的话,还能忽悠的了老百姓吗?

          • 家园 论及阶层固化,建国60年、最严重的阶段就在文革中后期

            而这一点,恰好是眼下试图为“文革”招魂者所竭力回避的。

            ——大学招生中断数年,好不容易恢复了,又换成名额有限的“工农兵学员”,采用最难保证公平的“推荐+单独考试”制度。

            ——大批城市青年被半强制地送到农村,别说神马进入机关单位工作,连进入大大小小的国营、集体企业当工人的机会都很少,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城。

            ——相比之下,征兵成了那个时代青年人改变自身命运主要的途径,种种活剧因此而上演。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那个体制下,所谓“高成分”家庭的青年,机会比“文革”前还要少、出头的可能性还要小。“文革”前,至少还有机会考大学、招工、参军,虽然需要比其它人付出更多、但是好歹还有个念想。这道无情的门槛,至少摧毁了数百万此类青年改变自身命运的梦想。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对“文革”的评价、对前30年的评价,在一些网络社区、突然地、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

            说到底,不过是在另一个侧面,用谎言和臆断,重复前20年对它们“污名化”的历史罢了!只不过,这一次的主题叫做“伟光正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提法是不对的

              ——大批城市青年被半强制地送到农村,别说神马进入机关单位工作,连进入大大小小的国营、集体企业当工人的机会都很少,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城。

              你混淆了下乡城市知青和回乡农村知青的区别。招工返城的机会对所有知青是一样的。专门照顾城市青年反而是在搞阶层固化

            • 家园 与alarm商榷

              alarm说到

              大学招生中断数年,好不容易恢复了,又换成名额有限的“工农兵学员”,采用最难保证公平的“推荐+单独考试”制度。

              其实很难说“工农兵学员”比“高考”,哪一个更有利于阶层流动。就我的个人经历,高考唯分数论,实际上非常有利于于传统的高知识阶层、城市居民。实际上是不利于阶层流动的。

              2010年,清华的入学统计,农民家庭的比例为17%。我认为这很清晰的说明“高考”不是一个有利于阶层流动的制度。

              ——大批城市青年被半强制地送到农村,别说神马进入机关单位工作,连进入大大小小的国营、集体企业当工人的机会都很少,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城。

              城市青年还可以指望回城,那一辈子在农村的农民就天生应该呆在农村? 农民进不了城,难道城里人就“高贵的”不应该下农村吗?

              城市青年进农村,好像这就是阶层流动哦。

              不过对于某些屁股来说,向下的流动显然不能算流动嘛。

              ——相比之下,征兵成了那个时代青年人改变自身命运主要的途径,种种活剧因此而上演。

              征兵现在仍然是这样,落后身份去当兵一样要送礼的,你不会没有听说吧?同样“种种活剧因此而上演”

              所有改变命运的渠道,都有“种种活剧因此而上演”

              文革和现在好像区别不大哦?

              郭美美向你发来贺电!!!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那个体制下,所谓“高成分”家庭的青年,机会比“文革”前还要少、出头的可能性还要小。“文革”前,至少还有机会考大学、招工、参军,虽然需要比其它人付出更多、但是好歹还有个念想。这道无情的门槛,至少摧毁了数百万此类青年改变自身命运的梦想。

              我承认“高成分”的家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是相比现在“高成分”的家庭受到了优待(或者),“低成分”家庭因为经济、资源分配等因素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我认为文革更有利于阶层流动

              如果有一个选择题

              A: 高成分 家庭受到不公正待遇,向下流东;低成分家庭没有受到不公正待遇,向上流动

              B: 高成分家庭没有受到不公正待遇,向上流动;低成分家庭受到不公正待遇,难以向上流动

              C:高成分和低成分都受到同等的待遇

              你觉得,文革和现在,分别是什么情况?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对“文革”的评价、对前30年的评价,在一些网络社区、突然地、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

              既然你认为 邓时代对问的评论是一个极端,那么现在校正一下有有何不可? 你有什么依据认为是“另一个极端”呢?

              • 家园 阶层流动到底靠什么?

                阶层流动不是一个伟光正的必须做的事,仅仅只是一个现象,是指人依靠自己的努力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不受各种有形的无形的限制.

                看看你说的,强制性的阶层流动是你需要的吗?这对社会有何有何益处?

                当然现在想依靠自己的努力要实现自我价值比改开初期难了很多,受到的限制多了很多,但就是现在也比文革时身不由已好N多,假如你穿越到文革,你个人如何实现阶层的流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