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谈航天飞机的谢幕 -- 河蚌

共:💬48 🌺49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谈航天飞机的谢幕

    随着亚特兰蒂斯的降落,航天飞机,这个曾经承载着美国的光荣和梦想的名词,终于走完了他最后的历程。航天飞机的废弃,标志着人类航天发展的重大挫折,标志着太空穿棱梦想的破灭。面对这一无言的结局,我们不得不去沉思,一个并不天才的想法,一个本来认为肯定可以实现的思路,为什么会失败的如此彻底。三十年时间,只是一个轮回,似乎只是为了证明,前路不通。

    航天飞机的出现,有很多个推动力,但最根本的就是人类的飞天梦想。宇宙飞船,虽然将人类送上了月球,但就这种蹿着上去摔着下来的一次性的消耗品,注定了它的昂贵,也注定了它无法平民化。看看《星球大战》,看看那里面纵横宇宙飘然起降的飞船,就知道,人们心目中的航天器是什么,重复使用,只有重复使用,才能够降低成本,才能够将航天普及。这是大众的梦想,更是航天科技人员的理想,飞机可以反复使用,飞船为什么就不能呢,如果飞船不能,那我们不要飞船,我们要飞机,能航天的飞机。无论是刚刚将人送上月球的美国航天局,还是刚经历了登月梦幻的普通美国人,都拥有着无比奋发的意气,有着无比爆棚的信心,准备再给世界人民(特别是苏联人民)一个大大的suprise,这是一场全民科技狂欢的盛宴。

    这个想法一被提出,就激起无数智慧的火花,绝妙的想法,实用的功能,便宜的费用,成熟的技术,似乎一切都是现成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六七十年代是科技拓荒时代,人类把自己送上了月球,同时不断将飞行器送往其它的星球,甚至,还发射了一个联络外星人的飞船让它到宇宙去飘荡(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终于走出了院门),当然,更不能忘记,航空界的巨无霸--波音747,也是出自那个时代。造一架能在太空穿棱的飞机,为什么不呢?有很多的困难,当然如此,但人类的每一步,不都是在超越困难吗?

    目标就这么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实现了,而最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哪些部件可以重复使用。其实一次性飞船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消耗品,太空旅行不是“板哉冲锋”,将人整个儿送上去,就必须全须全尾的送回来,因此那个装人的返回舱,本身也并没有太大的损坏,其实只要科技人员稍做努力,即可以在下次发射时再次使用。但如果只是返回舱复用,这样的工程既不经济也没有技术含量,必须让尽可能多的东西返回地面,这才是目标,或者说,既然是航天飞机,那么就应该有个飞机的样子。

    实际上,我们从航天飞机的整个架构设计和发射过程,都能看到尽可能重用的思路。航天飞机由固体火箭助推器、外挂燃料贮箱和轨道器(即航天飞机)三部分组成,其中只有外挂燃料贮箱是一次性的,其余两部分,都是可以重复使用。如果和宇宙飞船进行类比,航天飞机的轨道器就相当于宇宙飞船的轨道舱加返回舱,但轨道器的体积显然要大的多,它长约37米直径约4.5米,并且是可以全部返回地面的,与之相比,宇宙飞船的返回舱是直径不到3米的圆球。

    因此,航天飞机的进步绝不仅是可重复使用,这种体积的差别,实际上是一种质的飞跃,它能将更多的东西带到太空,也能将这些东西带回地面。它拥有更大的容积,更多的返回舱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航天飞机可以承载7人,而宇宙飞船只有3名成员的原因。实际的差距不单是人,更有货物的运输能力,航天飞机可以一次承载30吨货物,而与之相比,俄罗斯的进步号飞船只能载货2吨。

    从上面的数据来比较,航天飞机与宇宙飞船相比,无论从什么角度,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都应该是宇宙飞船的替代产品,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航天飞机退出了,从美国新载人航天器的规划来看,这就是一个宇宙飞船的放大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结局呢?

    三十多年来,航天飞机却一直被一个厄梦所萦绕,那就是安全。对于任何航天器而言,最大的安全问题,来自于上天和落地这两个阶段(其实这和飞机一样,飞机的最大危险来自于起飞和降落)。上天,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卫星发射时代就已经存在并着手解决,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现在上天阶段的问题其实都可以说是技术事故,而落地阶段,对于航天器而言,则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在进入大气层初期不能被烧化了,另一个是在落地时不能被摔碎了。在这两个问题上,由于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的目标完全不一样,也就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

    宇宙飞船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将人安全地送上天,再安全的送下来,因为它是一次性消耗品,所以技术人员只要解决一次上天再一次落地的问题就行。当然,为了完成这个目标,科技人员仍然使用了很多高精尖的技术,但最有效的,却也是最原始的,一个是在返回舱外面刷层漆,通过漆的燃烧来降低温度从而保护舱体外壳,另一个则是使用降落伞,保证返回舱可以减缓降落速度,而把返回舱设计成球体,实际上也是为了保证降落的安全。在降落的大部分阶段,实际上都是这些原始技术在保护着飞船,而其稳定性,也随着回收次数的增多,而变得极高。

    但航天飞机的重复使用特性则将目标要求高很多,它采用了飞机的机翼布局,这一思路确实解决了飞机落地的问题,保证了飞行器在降地时可以不受过大冲击,可以如飞机般重复使用,但这也使得航天飞机的复杂程度远高于返回舱(毕竟我们知道,飞机的降落是飞行事故的最集中阶段之一)。而在解决了解决进入大气层时高速摩擦生热的问题上,航天飞机必须保证机体不受损害,刷漆燃烧的方法显然是不适用的,因此航天飞机采用了另一个高精尖的技术,即在其外层贴上耐高温的陶瓷片作为外壳,而这一技术,在现在看来,无疑是一个灾难。

    如果说八十年代挑战者号爆炸可以看成一次技术事故的话,那么从哥伦比亚号开始的事故,更应该称为设计缺陷。在哥伦比亚号,因为耐高温陶瓷片的松动,造成热量侵入内部,从而使不耐高温的内壳及框架融化,进而引起飞船的整体解体。而这样的事故并没有因此终止,在后续的飞行时,出现了相同的问题,只是因为发现的早,而通过舱外维修才避免了相同的悲剧的发生。

    从航天飞机第一次发射开始,科技人员就在不断地加强其安全性,但是航天飞机的本质问题仍然存在,那就是可重复使用。因为航天器安全的根本威胁是其速度,在上天时,航天器要在很短时间内达到第一宇宙速度,而在降落时,则必须以这一速度进入大气层。因此,航天器的每一次飞行,实际上都是对它的一次破坏性实验,而其破坏性,已经远大于人类工程学可以控制的程度。作为一次性消耗器的宇宙飞船,我们根本就不关注飞行后的情况,而航天飞机的目标则是重复使用。于是,它的每一次发射前和降落后,维护测试工作都必须是全面的,随着安全检查和设备的增强,维护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最后,人们发现,航天飞机发射一次的成本,竟然远远超过了宇宙飞船的发射成本。

    于是,航天飞机就变成了白象,这头白象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养出来的。重用的设想,竟然要花费更多的金钱,虽然它很先进,虽然它仍然可以改进,但是,维护它的成本,足以养出一只能够干出更多活的马队。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航天飞机只能黯然谢幕。面对它的离去,我们只能暗自神伤,星球大战的梦想,太空穿棱机的时代,何时才会再次实现!!

    元宝推荐:holycow,铁手, 通宝推:卷心菜,胡一刀,不懂怪怪,方恨少,
    • 家园 都是钱老学森先生惹的祸啊

      最近看到一个说法,在四十年代钱学森先生就提出过“火箭飞机”的设想,后来老美就发展出了航天飞机这个东东。到了80年代,世界上都在老美的带动下发起研发航天飞机的热潮,反而是钱先生反对中国走这条道路。

    • 家园 星球大战的梦想,还是不要实现为好

      否则,现实就更残酷了。

    • 家园 看到航天飞机谢幕,很伤感

      一个时代过去了,一个曾经庞大的帝国已步入黄昏,航天飞机就是一个标志和象征。

      小时候一直对航空航天很感兴趣,对美国的好感也是来源于其“发达”的技术,来源于其对宇宙的探索,不管它的目的是什么,这客观上是人类的一个进步。现如今,美国变成这个样子,很是令人唏嘘。

      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泡沫化,脑残花,对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阻碍。大多数人已经没有了豪情,忙于内耗,互相倾轧。还有多少人有兴趣探索未知宇宙呢?

      TG现在有钱有技术,可是对航天的投入实在可怜,太过功利。好在,别人都倒了和快倒了。。。

      希望这一系列的资本主义危机快些结束,人类能重组生产关系,好好发展科技,尽快冲出地球吧。

    • 家园 航天飞机忽悠外行人的作用可是大于几百亿加十几条人命的。

      这玩意的宣传作用以及对软实力的鼓吹作用可是大大大于几百亿美金和十几条人命的。这事要是CCCP或者土共搞,普世派还不得骂死。换老美那就是人类在探索宇宙时候壮烈牺牲的先驱者。

      航天飞机的悲剧就在于后继赶上缺钱。如果八十年代能砸钱在材料和冲压发动机方面继续有突破,那也不会有哥伦比亚的事情。适时换代了就皆大欢喜了。

      什么时候人类才能有真正的“航天飞机”?我看需要先有能工作到十万米加十倍音速的冲压发动机才可以。否则“航天飞机”这种形式永远比不上运载火箭。

      我也只是业余爱好者,在我看来,航天飞机是个犯了低等工程学错误的工程学奇迹。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看,那是一步大大的妙招,哪怕到今天核算,也是不亏本的。

    • 家园 航天飞机的设计思路有问题

      入轨质量很大(90余吨)、但是酬载偏小(最大30吨出头,“哥伦比亚号”摔了以后为了安全,限制到20吨出头),轨道飞行器那么大一块、都要重返大气层。这在技术上,必然造成轨道飞行器在两次任务间隔的大修,耗时漫长、非常复杂、成本高昂;在经济上,必然造成单位酬载发射成本居高不下,不要说和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的其它火箭竞争,就连和美国空军的运载火箭相比、也丝毫没有优势。

      如果用航天飞机的技术组合起来搞一款运载火箭,同样是两个SRV+三台SSME,发射质量接近,LEO酬载60~80吨简直是轻轻松松,甚至可能更高。

      • 家园 NASA的下一代火箭就是这个意思。
        • 家园 战神计划用RS68替换了SSME

          成本大大降低,但是发动机比冲同样大大降低,差了一百多秒。

          不过,在发展航天飞机的初期,NASA确实提出过一种构型,用SRV+SSME+外储燃料箱,搞一款标准的运载火箭。

          • 家园 Shttle-C吧

            也不算初期了,好像一直到战神计划开始都断断续续在考虑来着。挺好玩的东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对,就这玩意,冷战时代才会有的东西

              把原本不计工本设计制造、以多次重复使用为目标的SSME当成一次性消耗品,也只有冷战时代才会有这样的构思。

    • 家园 凑趣胡乱编一首《悼老兵》

      静海喧嚣渐复宁,

      土星巨箭亦化尘,

      孩童不识冲天梭,

      只盼开颜喝果珍.

      千古奇想终圆梦,

      一步登天等闲人,

      仙界尘世旦夕返,

      哈勃天眼洞悉深.

      纵有惊世天顶技,

      亦难自保善其身,

      五去其二近半殁,

      划燃天际哭英魂.

      今日老兵终归隐,

      谢幕台前无新丁,

      今盼天宫会嫦娥,

      遥望星海待长征。

    • 家园 空天飞机的时代不远了……

      航天飞机谢幕了,空天飞机就该提上日程了,当年的NASP、桑格尔、BETA、Quicksat什么的终于看到曙光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