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云南漫谈 -- 大西洋14

共:💬18 🌺4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云南漫谈

    从云南回到北京已经三天了。

    七月的京城,没有烈日当头、骄阳似火,却是阴霾弥漫,久久不散。

    穹隆下的京城就像个大蒸锅,不要说出门,在屋里也是一动就是一身大汗,热的人连吃饭的兴趣也没有了。

    天一热,手就懒,三天来,一个字也没码。已经有朋友询问了,回答只有一个字――“热”。

    手没动,并不意味着脑也不动。

    这三天来,云南那巍峨俊秀的大山;雨后奔腾哮的红河;密林深处弯曲平静如少女的小溪流水;温暖滑润的勐拉温泉;大地雕刻、有如画卷般的哈尼梯田,时刻萦绕在脑海之中,久久不能忘怀。

    还有那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各民族辛辣清香的美味佳肴、醇厚凛冽的包谷酒,更令人回味无穷。

    最感动人的是少数民族兄弟们的淳朴、憨厚、热情与真诚,让你感到亲切,心里不由冒出还会再来的愿望。

    在未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之前,对云南的了解大多来自小说、电影、照片。小说中,云南乃遥远的西南边陲,不毛之地,满目瘴气,遍地危险。瘴气之说绝非耸人听闻,远的不说,上个世纪40年代,国军某连为抗日坚守金平县营盘乡阵地,近百名官兵死于疟疾,有墓碑为证。

    看了电影《山间玲响马帮来》、《五朵金花》,对云南的青山绿水、苍山洱海满怀想旆。对照片中那些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丰富奇特的民族风情和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民族称谓更是充满了好奇。

    但,云南毕竟是那么的遥远,就算在那不用花钱就可以到处“流窜”的年代,也没有涉足一步。

    再后来,在那“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年代,同窗好友也有到云南的,他们回京探亲,路上要走一周到十天左右。听了更是令人生畏,去云南就是一个梦。

    没想到最终,云南竞是我去过次数最多、最令人流连忘返的一个省份。

    八年前第一次踏上这个被称为“滇”的七彩之地就感到亲切。第一个惊喜是语言,原担心边陲之地,语言交流会有困难。到了昆明才知道,原来云南话属北方语系。对一个北方人来说,与云南人做语言上的交流没有任何困难。不像到广东、上海、福建、浙江出差、旅游,上街问路都深感不便。

    究其原因,自汉代以来,北方的中央政府几次大规模的屯垦戍边,特别是元、明、清三个朝代大规模的移民,再加上解放后的支边,除当地的少数民族讲自己民族的语言外,各地方言融会贯通,形成了以北方语系为要素、具有独特韵味的云南“官”话。

    云南普通话很好听,有很多北方语素,譬如去哪里的“去”字,云南话发“磕”的音,问你去哪里说“磕”哪儿”?去过没去过说“磕”过没”?和山西话一样(曾在山西生活过五年)。

    云南人向你解释一件事或询问一件事情时,有一个口头禅,两个字,发“喀哈”的音。随着语调的不同,表达不同的意思,大概相当于普通话的“是吧?”、“可以吧?”、“你说呢?”,透着一股谦逊,让人感到亲切、舒服。

    云南人走在大街上,不像北上广人那样急匆匆,面色焦虑,好像事情总也办不完的样子。我所见到的云南人,一个个都是那么的悠闲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好生让人羡慕。

    有人说云南人不思进取,在我看来,不如说是知足常乐。

    云南人的知足常乐得益于云南的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云南的美食就不用多说了,雨季漫山遍野的野菌子堪称“山珍”,“素中之荤”,品尝后唇齿留香,京城人工培养的蘑菇岂能比之于万一?

    因一个美丽传说而闻名于世的蒙自过桥米线,用料讲究、做工精细,清香淡雅(当然这是极品米线,一般的米线油很重的),味美,且易消化,想起来就令人垂涎欲滴。

    至于说到云南的自然风光,更是值得一提。绝想不到,传说中的不毛之地,其自然景观竞是那样的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此次云南之行,时间近一个月,除了在乡里盘桓,旧地重游,体验风土人情外,还去了腾冲热热海湿地、阿庐古洞和九乡溶洞。

    回来后查了一下资料,发现云南国家级自然景区有十二个,即有石林、滇池、九乡、大理、玉龙雪山、三江并流、丘北普者黑、腾冲地热火山、丽江、建水、西双版纳、泸西阿庐古洞。

    屈指一算,不由一阵惊喜,十二个我已经去了十一个,就差西双版纳了。实际上,西双版纳是我认识云南后人们向我推荐的第一个旅游胜地,一直未去,只因为版纳是最早云南最早开发的旅游区,太商业化了。

    粗粗的数一下已经去过的地方:

    首先是滇池,滇池就在昆明附近,五百里滇池、浩瀚如海,早有所闻。所以八年前首次到昆明,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滇池。没随想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传说中湛蓝的滇池已被绿藻所污染,斑驳不堪。不过,对西山公园的龙门,岩洞中的雕塑壁画魁星点斗也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一提的还有滇池上空翱翔的海鸥。

    接下来是石林,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游历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态,看什么像什么的奇石让我眼界大开。

    再下来就是大理了,最初知道有大理这么个地方是通过电影《五朵金花》,更多的知道则是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了。当然都是些最肤浅的感性认识。仅限于知道大理国以佛教立国,对大理段氏王朝的皇帝们最喜欢禅让,出家当和尚很感兴趣。值得拿出来调侃一下的是,自从去了大理,在下也就成了“王爷”。

    大理人多为白族,是白族自治州。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苍山洱海,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根据自然风光,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前几年去过一次,除了洱海月,其他风花雪三景均因季节不对,或气候变化而未见其庐山真面目。印象深的是三塔鼎立的崇圣寺。

    丽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之一,比较面言,丽江的旅游开发虽也有些过度,但其原始风貌保持的要比西双版纳好的多。纳西族的文字、四方街上的纳西族歌舞都有些原汁原味的风采。唯一让人感的有些不舒服的是古镇上的那条“洋人街”。

    去丽江自然不能不去玉龙雪山(当然,梅里雪山更有名气,但后者比前者高了2000多米,想上去是不容易的)。

    玉龙雪山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山上积雪终年不化,万年冰川晶莹剔透。在温暖的南国能欣赏到雪山的雄姿也是不容易了。(据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玉龙雪山的冰川也在悄悄的融化了,真令人揪心啊)。

    观赏了那么多的奇山异水,最引起我心灵震撼的当属金沙江的天造奇观――长江第一湾。

    滇西最著名的自然景观是三江并流。

    “三江并流”指的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同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越担当力卡山、高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三江携手并肩在云南崇山峻岭中奔流,其中澜沧江缓缓而过,穿越国界成为湄公江上游;怒江如其名,奔腾急湍,闯进缅甸成了萨尔温江的上游。两江穿流缅甸、越南、老挝、泰国最终流入印度洋。而金沙江,在丽江石古镇急转回头,大江东去,汇集雅砻江、大渡河、嘉陵江,成为长江,最终流入太平洋。

    感谢金沙江这“急转回头、大江东去”的中华第一湾,如果没有这一急转回头,美丽富庶的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很可能就是撒哈拉大沙漠了。

    此次云南之行所到的其他地方这里就不累絮了。

    有惊喜就有遗憾,此次未能观赏金平县马鞍底乡神奇的蝴蝶谷;也未领略蒙自万亩石榴园花开红似火的壮观;错过了彝族的火把节;亦未进阿庐古洞深探;更没有到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怒江大峡谷探险。确是遗憾。

    有遗憾就有希望,希望下次的云南之旅能弥补这些遗憾。

    再见了,云南!云南,再见!

    东拉西扯,想到哪儿说到哪。河里坛上云南的朋友不少,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教。有什么好玩之处,也请提前指点迷津。

    通宝推:daharry,
    • 家园 丽江是不错,

      虽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总的而言在国内这些地方我唯独还是喜欢丽江的感觉,已经去过两次了,不过还想再去

      玉龙雪山不错,不过你去过梅里雪山后再回来,那就对玉龙雪山没啥感觉了,也许就是神山与雪山的区别吧

      至今还能回忆到第一眼卡瓦博格在面前的那种神圣、肃穆、震撼的感受。

    • 家园 云南遍地美景

      丽江和束河古镇挨在一起,论宁静悠闲,丽江古镇赶不上束河古镇。澄江上面也有同学提了,我也还没去,正盼着呢。看同事的照片最有文化气息的是建水,如水墨画一般;最漂亮的是元谋的土林和湿地,同事普通的卡片机拍出来的景色可以直接拿去参赛了。云南漂亮的地方太多了,昆明旁边有个轿子雪山,也很美。还有版纳的原始森林,香格里拉,一定要去一次~

    • 家园 虎跳峡也不错,很有气势,8年前去过

      据说附近要修水库,不知今天还在否

    • 家园 半个昆明人支持您的帖子

      很详细,不过您说的地方都是名气比较大的地方,个人不太喜欢那么商业化的地方。。。

      如果喜欢玩户外,推荐去哈巴雪山,虽然抓一把路绳就得1500元,但有挑战才有激情嘛~

    • 家园 在昆明, 有没有推荐性价比好的住处?

      打算在昆明住半个多月, 住宿花费肯定不少.向找个卫生又方便,价钱也别太贵的地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