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北戴河度秋 -- 大西洋14

共:💬1 🌺2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北戴河度秋

    夏末初秋,到北戴河待了整整一周,算是度秋了。

    这一星期是完全没有网络的一星期,电话都懒的接了。每天上午、下午到海里泡泡海水、晒晒太阳,早晚看看朝阳晚霞,空暇之余也到周边景点、市场逛狂看看,真是悠哉游哉。几天下来,发现没了互联网(当然是短期)也没什么,纯粹的休闲也是快事一件。不过,回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看有什么新信息。

    20多年前曾在北戴河住了几天,时间久远,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当时还没有拍照、码字的习惯,所以也没有什么记载。只记得海边山坡上到处是外形各异、颜色不同的小洋楼。出了所住招待所,沿山坡土路(多是参差不齐的石头)下行,不远处就是一条海滨大道,过了路就是海滩。当年是七月下旬去的,虽是避暑胜地,也是酷热难当。大街小巷人满为患,海滩上更是人头攒动,说两句夸张的话,沙滩上的人比沙子都多,海里的人多的就像煮饺子了。

    此次去,酷暑已过,秋意未浓,发现好处多多。人不多、水不凉,谈谈的秋风微起,即可舒适的散步游玩(七天里没出过大汗),又可自由的在海中畅游,真乃快哉美哉。

    20多年后旧地重游,对北戴河有了更多的了解。据记载,北戴河于1893年(这是一个好记的年头,记得莫斯科红场边上的第一商场也是这一年开业的)被一个叫金达的英国人所发现。这里的阳光、海水、沙滩吸引了众多的外国人及国内的达官贵人们到此修建别墅行宫。当时还是清光绪年间,洋人们联名上书光绪帝,要求将此地划为他们的居住区。光绪御批同意,北戴河遂成为中国土地上第一个华(当然是达官贵人)洋人混杂居住区,洋人居多,也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区。

    各国洋人依山就势,根据各自不同的文化民族传统,修建了风格各异的别墅豪宅。经过近半个世纪(1893-1949)的经营,据统计,至1949年,北戴河地区的别墅区719座。

    解放以后,这些别墅自然为政府接管,成为已经当家做主的工人阶级的疗养院所。最早在此修建疗养院的有天津工会、开滦煤矿。1953年,中央政府决定每年夏天到北戴河办公,中央各部委开始在原有别墅的基础上修建了各自的办公地。北戴河这个北方的避暑胜地遂有了“夏都”之称。

    改革开放之后,除中央各部委之外,各大国在企业、邻近各省市(主要是北部地区,南方省市鲜有在北戴河建疗养基地的)亦纷纷在北戴河建立了自己的培训中心(北戴河公交车的很多站名就是各种疗养院、培训中心的名)。各类别墅及旅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总数总怕7000座也打不住了。

    这些别墅(尤其是靠近海滩的别墅)大都环境幽静,庭院中苍松翠柏、鸟语花香,散步其中,满眼翠绿,嗅花香沁人肺腑,闻鸟鸣声声入耳,让人忘却俗事间一切烦恼之事,未小酌已微醉。

    西式建筑群落中往往有一些中式的楼台亭阁、小桥流水,中西合璧,令人赏心悦目,绝无唐突之感。

    北戴河真乃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自清光绪以来,历朝历代,城市建设(实际上北戴河只是秦皇岛市的一个区)从未脱离发展旅游的方向。

    偶发奇想,倘如没有光绪帝的御批,抑或建国初期中央政府没有夏季在此办公的决定,在五十年代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北戴河的发展将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没有单位招待所、疗养院的建立,改革开放之后,这些个别墅会不会成为私人会馆呢?

    不说这些了,上几张片片,还会发些北戴河的帖子,先把坑挖下。

    1.苍松小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海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浴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海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沙滩雕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6.阳光下的水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7.人工瀑布小金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景观使我想起了《庄子》“秋水”篇的故事,讲的是庄子与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看河中游戏之鱼,与惠子有一段对话,原文是这样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

    很喜欢这个寓言故事。

    扯远了,打住,慢慢再填坑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