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燕燕》和错简 -- 沐桩子

共:💬8 🌺5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燕燕》和错简

    读《诗经》,每次读《邶风 - 燕燕》,读到第四节,总觉得说不出的别扭。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前三节非常好。平直质朴,直指人心。到这里结束整首诗依然是非常完整的。男青年痛心地送别恋人的离开,看见燕子双飞,倍加心酸,吟唱着“你将成为别人的新娘”,看着青梅竹马的女青年渐行渐远。

    而第四节就变味了。又是“温”“惠”“淑慎”,又是“先君”“寡人”,带上了酸酸的书生“方巾味”。由于这一节的存在,从汉儒开始,就解得五花八门了,有“卫君送妹妹”的(这个稍靠谱些),还有“庄姜送归妾”的(毛诗序。这简直有些摸不着头脑)。。。

    我极疑心这是错简所致。秦皇焚书坑儒后,今文学家们自己背了一通,但《齐诗》《鲁诗》《韩诗》都先后亡佚。而古文学家搜罗幸存在民间,或藏于墙壁的古代简牍而成的《毛诗》(毛亨,毛苌)逐渐成为显学。但这样的搜罗整理真是谈何容易。见过博物馆里的古竹木简,一简一般也就是十到二十来字,大些的木简也许能写个两三排四、五十字。诗经文辞虽简约,但也要几千片竹木简方够。而所谓“韦编三绝”,岁月是把杀猪刀,绑简的麻绳皮绳就算没被勤奋的童鞋翻烂,闷在墙里或地下几十上百年也都是容易腐败的。自上个世纪初开始考古领域有多有竹木简出土,而“编”大多不存。面对着这一大堆搜罗来的破破烂烂的竹木简,要整理干净实在是个挠头的事情。揣度一下古文学家们可能无非也就是这几种方法:1.凭记忆将不同的简来串联;2.凭文句风格的近似;3.凭竹木简上书法的相似度。。。在这样的条件下诗三百能做到绝大部分的诗文辞意境连贯,而只有少许的简放错了地方,这实在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工程。

    点看全图

    回到《燕燕》。第四节的情况很可能就是错简。这一节不仅文字风格迥然,意境亦绝不相类。但这样的一个错简就将好好的一首情歌变成了道德说教。也不奇怪,无论是今文还是古文学派,都是积极争取道德的制高点从而维护自己正统的“经”的地位。所以这个错简是故意为之,也未可知。

    诗经中类似的错简情况可能还很不少。同样在《邶风》里的《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第三节与前两节的节奏和意境完全不同。但第三节真情表露婉转低回,与前两节形成非常有趣的对比。即使是错简,也比《燕燕》错得可爱得多。

    ===============================

    我的新浪博客

    关键词(Tags): #诗经通宝推:蜜饯,上古神兵,
    • 家园 【原创】《摽有梅》- 剩女之歌(庆祝光棍节)

      天朝的教育部,虽然时常受人诟病,但有时候还是表现得相当紧跟潮流的。例如2007年教育部公布了171个汉语新词,其中就包括“剩女”、“奔奔族”、“职粉”这样颇新潮的词汇。而且既然是教育部钦定,那就意味着这些词汇已经登堂入室,甚至高考学生也可以大胆引用了。

      在维基百科上查阅“剩女”,会自动定位到“大龄单身女性”这样一个听上去平淡毫无感情色彩的条目。从某种意义上讲,维基百科的“潮指数”甚至还不如我们的教育部!

      大龄单身女性又称单身熟女,剩女或大龄未婚女青年,是指已过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仍未结婚的女性,尤其是指有经济基础的一群。常见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都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广义上指30岁以上的大龄单身女性,又专指30岁至40岁的未婚单身女性(在中国大陆,也有人定义为28岁至35岁,因为28岁以上,已可以自动退出共青团,35岁以上才首次生育的女性已属高危年龄段)。英语把这类女性称为Spinster,这是因为19世纪的欧洲未婚女性经常在家中纺纱(spinning)。

      - 摘自 维基百科“大龄单身女性”条目

      “剩女”问题现在,特别是在上海北京深圳这样的大都市里讨论得好像越来越热烈。给人的感觉是这好像是一个现代都市白领的问题。近来痴迷于《国风》,读到《召南 - 摽有梅》,发现 “剩女”其实已经是一个“古已有之”的社会问题了。

      《召南 - 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白话译文 (参考程俊英先生译文 。稍有改动。)

      梅子纷纷落了地,树上十成还有七。追求我吧小伙子,选定吉日快来娶

      梅子纷纷落了地,树上尚余三成稀。追求我吧小伙子,就在今儿定婚期

      梅子全都落了地,拿着浅筐来拾取。追求我吧小伙子,趁着仲春好同居

      - 《诗经译注 (图文本)》 程俊英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全诗三章。皆以落梅起兴。首章曰“其實七兮”,树上的梅子还剩70%。主人公虽已有一定的紧迫感,但身边还有大把的帅哥可挑。于是还维持着高眼界,而且还要挑拣皇历人为设置门槛(“迨其吉兮”)。

      到了次章,哎呦不对,身边共挑选的帅哥只剩30%了(“其實三兮”)。主人公开始真着急了,“迨其今兮”,皇历门槛解除。朱熹《诗集传》评得好:“今,今日也,盖不待吉矣。”

      到了诗末章,“頃筐塈之”,树上没有梅子了,身边没有单身帅哥了。主人公着急地发现这下真的“剩”下了,于是也完全放下了身段,“求我庶士,迨其謂之”!“謂”,通“会”(《周礼媒氏》中有仲春之会的风俗),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速配”。只是那时的“速配”应该更直截了当。朱熹老夫子就索性直指其为“淫奔”。这样的“会”在《国风》中有不少例子。

      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见过不少所谓学者对“剩女”问题的分析,一大堆的道理晕乎乎地头头是道。但对这个问题分析的最简洁透彻的还是果壳网上的一个简单的图表分析:右上角的“空集”揭示了剩女问题的根源:期望值设定(Expectation Management)。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来源:果壳网

      今谚云,“男人就象大学食堂里的菜,好不好吃是一回事,但去晚了还真就没了!”。是言得之。

      - 2011年11月10日。庆祝11-11-11光棍节

      ========================================

      更多文章,请移玉步:我的新浪博客

    • 家园 【原创】诗经杂感:青青子衿 – 停学闹早恋

      《鄭風 - 子衿》,两千年来脍炙人口。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49个字的小品,惟妙惟肖。诗经中情诗很多,但这样摹写恋爱中男女患得患失的心情的,好像只有《鄭風》中有。与之相类的还有《遵大路》1和《狡童》2。

      有趣的是读到《毛诗序》中对本诗的注解:“《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 学校不修则童鞋们玩早恋。。。嘿!以前还真没留意。

      2011年10月6日

      注:

      1. 《鄭風 遵大路》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袪兮。無我惡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無我醜兮,不寁好也。

      2. 《鄭風 狡童》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

      我的新浪博客

    • 家园 这,这,看得我惊讶不已,怕自己记错了,再去翻了诗经。

      人文版,诗经全注褚斌杰99年7月版。

      里面说的很清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送别诗,影响很大,是诗经中的名篇,几千年没人提出你的这种见解啊。

      何况,这是卫国国君送自己的妹妹出嫁的诗,和情诗拉得上什么边?

      你再看看,如果是一个国君送自己妹妹出嫁,这首诗的最后一段是不是就没啥问题了?

    • 家园 花!

      《简兮》的最后一段也许是副歌?我想民歌在传唱过程中难免会有改动,甚至与原词完全不沾边,而副歌倒可能保留了原词。从二者的句式不同推测有这样的可能。《燕岩》则也许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歌词。一些臆测,见笑。

      • 花!
        家园 副歌

        《鄘風 桑中》这样的句子“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象副歌,反复咏叹三次,现在很多的民歌里仍然保留了这种体式。

        《简兮》这个存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