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农民种地收入20万说起——中国农民仍然不富裕 -- 星空下的双河

共:💬38 🌺23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最近刚去过一次黑龙江农垦,对当地的机械化印象很深。

              说说所见的,所听的,具体数字没查。

              从佳木斯到农垦,两个小时路程上,路边看到的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没有大规模的机械,人工耕作是很难想象的。当地的农民,基本上可以说是“农垦职工”,并不是我以前想象中的需要亲自下地除草的那种‘汗滴禾下土’的那种农民了。

              收入上,大家说还不错,每年20-30万还是能有的,一家承包都是百来亩地(五十亩都算小户),就三农补贴也不少。但想收入再上个台阶就不容易了,除了要靠天吃饭外(不受灾),还有就是因为粮食的价格相对还是便宜。不种粮食行不行?那不行,‘农垦职工’们是不能自行决定在自家承包的地上种什么的,一年中什么时候种什么,一定要服从农垦局的安排。想一想也是,这大规模的机械化,不可能说一种机械一会儿进稻田,一会儿跑麦地,再一会儿又改操作菜地了。

              这种‘农垦职工’只能是占农业人口中的极小一部分,因为象黑龙江农垦这样的大型农场还是少。据称黑龙江农垦的粮食总产量不是全国第一(好像是河南是产粮第一),但因为相对‘工作’的人少,农垦的商品粮率反而是第一,记得是大约百分之九十几的商品粮率。

              • 家园 黑龙江农垦总局还是很大的

                在全省范围内来看,农垦总局的耕地面积应该在近3分之一,算上未开荒的耕地最起码要在4000万亩以上,而且还不包括林地牧场等。

                但是从整个农垦局的平均来看是不能有太高收入水平的,农垦局下属百余个农场,要说能达到户均收入10多万甚至20万的农场太少了。

                而且要说每年20万的收入,如果存是耕地收入最起码要有300亩以上的规模,50到100亩的耕地是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存收入的,这还是考虑了国家补贴的。

                农垦局的耕地不是所有的耕地都无偿低价给职工承包的。假设农垦局某个农场有100万亩耕地,它只会拿出60到70万亩的耕地以很低的承包费如100元承包给职工,剩下的40万亩会变成市场田以每亩300左右的价格去转租,因为农垦局是小社会有自己的机构以及学校等等公共设施,同样作为企业农垦局一样需要盈利。

                所以平均下来农场职工人均耕地就会更少一些,当然农垦局下属的一些企业如粮油加工厂,畜牧业等等也能吸纳部分农场职工,但绝大部分的农场职工是以种地为生的。

                各个农场的政策不同,不是所有的农场的职工都必须听从场里规划种地,许多农场完全是自主选择品种,毕竟农产品市场的行情不断在变化,比如这俩年黄豆的产出就不如玉米好的。

                其实俺觉得还是让农户自己掌握种什么更科学,从东北的情况看主流还是大豆玉米水田就是水稻,小品种有黑豆红豆葵花甜菜西瓜等等。除去必要的倒茬,这些年玉米和水稻的收益都很好,小品种有时候会有暴利但是跟商品期货类同根本无从把握行情,比如某一年葵花暴利第二年大家都种葵花价格就会暴跌因为小品种的市场容量太低波动大。至于大棚蔬菜类还是郊区农民少量种的多一些,而且容量太小所以农场来讲还是以大品种为主。

                倒是很奇怪的一点,小时候农场一片片的都是小麦,现在居然很难看到有种小麦的了,可能是经济原因吧。

                • 家园 送花!逐篇看了双河兄在后面的回帖

                  比我这个走马观花的要深入多了。

                  听说农垦的发展也是这几年,我到的是三江管局,市里的房子和路都修得相当不错了。个人觉得国家给农垦的定位还主要是粮食的基地,为保证国家的粮食稳定起重要作用,所以当听到农垦人说粮食价格低时心情很矛盾:一方面对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保证粮食供给而惋惜;另一方面有觉得幸亏粮食价格不高,否则物价不知要高几何。

                  • 家园 你去实地考察也很重要的

                    多去农村走走看看,对自己也是一种阅历的,毕竟咱们国家一半的人口在农村。

                    你关于粮价的说法很实际,其实国家亏欠农民很久了,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的粮价是人为的压低的,特别是98年洪水后农民的收入真的很少很少,大洪水又让大家几乎绝产,俺记得很清楚当时老家许多职工家里是没有太多积蓄的,孩子出来读书都要借钱的。然后为了世贸国家又大量的进口了美国大豆,让黑龙江这个大豆主产区的粮价更是雪上加霜,那时候没有补贴还有农业税,好在国际粮价逐年走高,国家的经济也逐渐向好,取消了农业税,增加了农业补贴,但是部分粮价还是没有接轨,但是大趋势是上涨的,所以东北农民能赚到钱也就是这4,5年的事情。

                    要是粮价能够继续保持下去,从俺了解的情况看最起码黑龙江的大部分农民能够保持3万以上的家庭收入。同样,如果国家没有加大补贴,粮价不能继续上涨,那么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增加收入也是不现实的。

                    从中国自身的国情出发,农民想改变身份实现富裕真的很不容易,讲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农民子弟就面临着住房的压力,大中城市的孩子最起码家庭有一套甚至几套住房,即使不在本市就业家庭对购房的支持也相对稳定一些。而农民就不同了,本身就这几年才赚了一些钱,又要供孩子读书,根本是负担不起孩子的房费的,能拿出首付的都是相对好的。

                    从某个方面讲世界又是公平的,从俺们公司看往往是农村的孩子最先购房虽然不大但是他们大多很节俭必须先首付一套房子,因为在这些农村孩子心中只有有了房子才能被这个城市所接受。

                    当然这是讲俩三年前的例子多一些,按照当下的房价一般的大学生再节俭想俩三年就积累出房子的首付是完全不现实的。

                    说了这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是TG还是有进步有成绩的,比如助学贷款,比如免费的高职培训等等,如果当下的廉租房能很好的推广的话也是一项德政。

            • 家园 南方就更难了

              人均地少的农民,种地因为不是主要收入,所以根本不必花心思.2-3亩地,现在是随便种种就可以了,根本不要花多大力气,有个老人照料就行了.

              现在的中国就是希望发展,希望发展缓解各种矛盾,农村人口越来越少才会使土地集中,同时又不会产生动乱的根源(失地农民).

        • 家园 不是5%,当然也不是95%

          我不知道100%之外的是什么?

      • 家园 我也是

        现在连看他的贴子都没多大兴趣,还动辄“对这个民族失去了信心”。普通人生活不易,但也从没放弃过努力,这就是这个民族前进的力量。我一向认为真正推动这个国家变化的是所有体力工作者,不是自视甚高的码字的“知识分子”。

        可以一天不读书,但不能一天没饭吃、没地方睡。但给我们提供食物和住房的人却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决定不了粮食的价格和搬砖搬瓦的血汗钱!

        • 家园 萨大的许多帖子还是生动有趣的

          咱们没有必要把“知识分子”和重体力劳动者对立起来,俺赞同你后半部分的观点,中国现在真正处于中下底层发出自己声音的渠道太少了。

          所谓的网络民意是不能代表中国大部分人的看法了,大量的月收入不满2000甚至1000元的城镇中低收入者和不发达地区农民他们怎么有时间有能力去上网表达自己观点维护自己的利益呢。

          这些人天天白天忙得脚打后脑勺,一周不到一天的休息日,晚上回家考虑到路途遥远吃过饭洗洗就睡觉了,哪有那个精力上网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说,中国的未来掌握在这些真正的劳动者身上,只有让这批大量辛勤工作的人的生活水平有实质的提高,中国才有未来。

      • 家园 俺也经常看萨大的一些帖子

        至于萨大那篇虎林的帖子写的也是当地一部分富裕农民的真实情况。

        但是中国的农民还是不富裕的占大多数,河里的观点本就是交流的,大家把自己清楚了解都拿出来讲讲更能让海内外的网友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和真实的世界。

        PS:俺这个帖子本是想发在观点时事里的,但是不了解这里的发帖流程弄到视野里去了,所以当时转到国庆见闻那个帖子里继续讨论,但是怎么这个帖子又回到观点时事里的,大家可以去原帖看的,那里许多朋友都对中国的农村问题有比较客观的探讨。

        • 家园 您看到了,我也就删了

          希望您继续向大家提供更多有益的思索。您的优点在于没有预设的立场,所以能够做到不偏不倚,就事论事。将来您会发现讲有些实话会面对很多压力,那么,怎样进行有价值的讨论,就很是一个课题。把脚站稳了,看事实,不要看别人的空话,您就总会离真实比较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