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一个老坦克兵的记忆 -- 59特射

共:💬1440 🌺9827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特射兄好!

            曾去过槐树岭与阳坊,乘坐坦克的体验令我这个曾在潜艇闷罐子里待过的人颇为感慨:拥挤、燥热、吵,还有磕碰,比潜艇还甚:(

            个人感觉,坦克部队训练很艰苦也很认真,那三步登车(是吧?坦克我是外行哈)的动作得用多少与钢铁的磕碰、伤痛才练出来?厉害。

            以前坦克长途行军用拖车么?看过一个介绍德国豹-2的片子,据介绍,豹-2每履带行军2千公里就得换一副履带,价格5万多美元,折合一辆宝马5系的轿车,看来坦克全寿命使用费用够狠:)

            • 家园 呵呵,坦克还是比潜艇的空气条件好些

              俺想潜艇在水下一定空气很不好。碰撞是坦克不如潜艇的地方,再加上地方挤(尤其是弹药上车后,那转一身都难),这是很不舒服的,再有就是耳机里的斯噪声,沙拉莎拉的让人真有发疯的感觉。你说得对,是叫3步蹬车。学名叫临车动作,是练习一准备战斗练习的一个内容。俺就是在新兵时练三步登车伤了锁骨的。磕小腿骨(迎面)是常事。现在的新坦克结构上有变化,不知道还能三步登车不。坦克行军是履带行军,但是长途机动通常是铁路输送,上平板车,人员坐闷罐子(现在应该好了吧)。我走的时候团里还只有一台拖平车,所以只能是送中修车时用。坦克的消耗是以摩托小时为主计算,到了小时就送中修或大修。每一摩托小时我们那时大约200元左右吧,现在就贵了老多了。但火炮身管寿命,稳定器工作寿命是单算的,履带我们那时候没听说算寿命,一般是检查发现有裂缝的履带板就更换。咱们的履带没有他们那么贵,但也不便宜。呵呵

              • 家园 现在好像公路机动也都是用卡车拉着走

                在南方的公路上碰到过好几次。

              • 家园 搞不明白当年德国坦克兵为啥没有头部防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二战时德国坦克兵要么船形帽,要么带帽檐的战斗帽,就是没头部防护,这可能是二战独一份了。

                呵呵

                • 家园 是的,这也是俺一直不太理解的

                  那时的坦克的避震不好,乘员在坦克里应该也是颠得七荤八素的,但他们不戴工作帽,难道是德国坦克的避震好?不理解。

                  • 家园 据说德国坦克的避震比较好开的平稳

                    使用交错式负重轮,有两个后果:

                    1.避震好,开的平稳,坦克兵甚至不需要坦克帽。

                    2.维修复杂。

                    • 家园 避震再好也是坦克。在野外跑。

                      就有油气悬挂的也免不了颠振呀。何况那时候扭杆悬挂呢。如果真的平顺到那个程度,虎和豹都可以打行进间射击了。坦克跑的地方特别在战时,是很不好的。所以,俺还是没被说服。

                  • 家园 【转】二战德国后期坦克不使用防碰撞坦克帽的原因

                    德国早期的坦克乘员也都配发坦克帽,其帽顶非常厚大,原因就是在其顶部及周围填充了厚厚的海绵衬层,其作用同样是起到防止碰撞作用,只是由于这种帽型对佩戴使用车内通话系统的耳机有较大影响,加之后期坦克设计的发展,于1941年全部撤装,转而使用有沿战斗帽(山地帽)和船型帽。

                    德国后期坦克不使用防碰撞坦克帽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德国坦克减振性能极好。二战中后期德国坦克的主战坦克大多为重型坦克,其负重轮设置几乎全部采用交错排列的双排大直径负重轮,而且每个负重轮都有独立的悬挂系统,相对于采用单排负重轮的苏式坦克以及美英式坦克采用扭杆悬挂系统的小直径负重轮,其减振效果极为优秀,即使在非常颠簸的地面上行驶,也能保持车体非常平稳,故少有乘员身体与坦克车体碰撞现象。二是德国坦克在制造时就在车体内部容易与乘员身体发生碰撞的部位敷设了厚厚的保护层,不仅同样起到了保护作用,而且在炎热状态下,有利于坦克乘员穿着单薄,利于汗液蒸发,避免戴皮质坦克帽的闷热感,长时间保持其良好的精神状态。三是坦克战术的影响。由于二战时期的坦克不仅观瞄系统比较原始,而且火炮没有射向/射角稳定装置(现代坦克火炮全部采用了射向/射角双向稳定器),只能采取短停顿射击的方式(行驶间发现目标,停止间瞄准射击),故此,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坦克战术,如苏联坦克采用高速接敌,高速脱离战术,甚至采用高速撞击战术,而德国坦克依仗其厚重的装甲防护,则采用慢速接敌,快速停车,精确射击的战术,再加上极大的车体重量限制了坦克的车速,故此,德国坦克的行驶速度普遍较低,根本不可能有苏联T-34坦克那种飞离地面的疯狂行驶场面,其坦克乘员更不会像苏联坦克乘员那样在车体内如乒乓球似的左碰右撞,因此,基本不需要特别的保护措施。

                    • 家园 【讨论】德国坦克帽的历史

                      最开始德国装甲兵是全部装备1936型装甲兵黑色贝雷帽。黑色贝雷帽里内有一个防冲撞内衬,能够在狭窄的坦克内部有效保护佩戴者的头部。贝雷帽整体形状为圆形,由1.5厘米厚毡呢或红色橡胶海绵制成。贝雷帽外面覆盖黑色布料,内部是黑色油布和皮质防汗带。另外在橡胶海绵上还有一圈3.5厘米高的布条来调节贝雷帽佩戴松紧度。贝雷帽上由六个通风孔和一个中心孔。在德军装备手册里这种帽子的正式称呼是防护帽。这种防护帽从派发那刻起就遭到德军装甲兵的恶评,因为外罩过于松垮,戴起来不舒服不说而且在车里行动时常常挂住一些开关和手柄。而且由于橡胶软盔太大,以至于根本无法佩戴制式耳机,结果当时的车长只能把耳机挂在后脑勺上,路况不好时还得手扶着,否则就会被震落。德国装甲兵除了阅兵和宣传拍照时戴着装装样子,平时训练与作战时则改戴配发的船型作训帽或陆军制式钢盔。一来二去约定俗成,最后船型作训帽也就成了装甲兵的制式作战帽。1941年1月5日第64号法令规定,取消使用黑色贝雷帽,但捷克制装甲输送车驾驶员和副驾驶仍然使用黑色贝雷帽。根据1941年3月7日第277号法令,Sdkfz251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停止使用,但黑色贝雷帽还是有部分佩戴者。

                    • 家园 谢谢,受教了

                      但感到以上理由不充分。实际上坦克只要行动起来,避震装置再好也是要颠的很厉害的。美军的谢尔曼坦克有了高低向稳定器后一样戴坦克帽。总还是觉得是德国人有比较奇怪的思维。

                      • 家园 同感

                        在槐树岭曾乘着坦克在水泥跑道上疾驰了一圈,坦克转向那叫一个猛,刚刚的,一点也不平顺圆滑,磕得肩膀生疼——我坐在炮塔装弹手位置,开着盖子。若是跑越野,怕是早震酥了。

                        • 同感
                          家园 老装那里是最舒服的了。

                          其他位置都很不舒服,呵呵。

                  • 家园 估计德国人是榆木脑袋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