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房价下跌真的那么重要吗 -- tdlei

共:💬19 🌺6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房价下跌真的那么重要吗

    2000年的时候,第一次听说还可以买房子,那时单位对面出现第一个商品房小区,房价是800,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工资800,一碗凉皮0.5元。从来没有想到过买房,因为单位会分房。05年1月份结婚了,单位说最后一次分房了,出来的政策是单位补贴一部分,商品房是2900,我们2400买的房,一个月工资是3000.一碗凉皮的价格是1.5。到了11年,房子的均价涨到了7200,月工资5000,一碗凉皮3.5.如果一个月工资和房价差不多,能买的起还是买得起,对很多老百姓而言,如果房价降了,有谁的收入会不降呢。当然房价是波动的,基本还是围绕着一根主线。我想当经济硬着陆的时候,房价会很惨,但是我们的生活也许好不到哪里。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凉皮的价格他们更关心。如果收入下降,凉皮涨价,我们还在乎房子降价吗。

    • 家园 哪个城市啊?

      觉得和我们那的价格走势相同。

      • 家园 拿凉皮儿当食品价格的

        拿凉皮儿当食品价格的

        又是二线城市

        再结合房价来说

        我觉得是西安

    • 家园 看一个现实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这个可以说是此时此刻发生在俺们附近的事情,说不定正在售楼处闹事‘维权’的人里面有我认识的。

      前年这一带房价升到1万5的时候,就有一批有经验的人说了,这个价位已经透支了今后若干年的增值潜力。但有更多的人说,别担心,上海这个地方跟其它地方不一样,市区会很快到平均6、7万一平米,郊区也要到3万一平米。

      -----------------------------------------------

      上海一楼盘房价急降1/3 业主围攻售楼处泄愤

      来源:东方网 2011年10月24日06:58

      “钱付了、贷款还了,可大半年下来,房子压根儿没见着,房价倒缩水三分之一,开发商不给个解决办法,我们全体老业主都不能接受!”昨天,位于嘉定区双单路上的两个楼盘销售点,因开发商大幅度降价,愤怒的老业主们将售楼处“团团包围”讨要说法。据了解,随着政策调控的效力逐步效力,愈来愈多的开发商开始选择大幅打折促销,不过,当外界为降价之声而叫好的时候,此前“高价”购房的老业主又该如何是好?本报记者陈弋

        摄影报道

        售楼现场业主愤怒包围售楼处

        “这是欺诈你知道吗?这是赤裸裸的欺诈行为!”才赶到嘉定区双单路上的“秋霞坊”楼盘,记者即被上百名业主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其中,对于此次集中前来售楼处讨要说法,业主们显得既无奈又愤恨,“孩子还没出生,四五十万元却‘丢’了,这些钱可都是老人们一辈子的心血,你说让做小辈的怎么办,让父母怎么办?”一位业主当场发飙……

        昨天晚间,上海的气温开始下降,在楼盘售楼处门口更是寒风凛冽。不过,即便如此,“留守”讨要说法的一期老业主们却丝毫没有撤离的意思,他们从售楼处搬出数十把椅子,三五成群地坐在门口,其中,有些人还是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一阵寒风吹来,丈夫忙不迭地给妻子披上围巾,问他们何时打算撤离,业主说,“直到开发商明确给个说法为止。”

        往里走,售楼处内部也是一片狼藉,看得出,售楼人员的脸上写满焦虑与无助,一个个默不作声地坐在一边,而他们身边,还有少数听闻大幅打折消息后,前来速速完成签约的新业主,和销售人员的表现类似,他们也没有过多交谈。

        事实上,就在昨天下午,仅两三百米开外的“龙湖郦城”售楼处,这里也刚出现了上百名老业主“冲击”售楼处的一幕,记者看到,两处大型沙盘模型被严重砸毁,模型材料被拆开后丢弃在地面上,楼盘售楼处的“金字招牌”也被砸得残缺不堪,几名保安正警惕地在用对讲机互相“保持联络”,大约晚上7点45分,该售楼处正式关闭。

        据附近中介透露,老业主抗议开发商降价已进入第三天,昨天冲击“龙湖郦城”售楼处是连日来最剧烈的一次,为此,龙湖地产决定取消打折计划。

        闹事业主称楼盘销售存诸多问题

        和“龙湖郦城”售楼处相比,绿地集团“秋霞坊”的售楼处景象要好得多,但上百名业主一直到晚上8点多都迟迟不愿散去,业主的诉求是什么?矛盾焦点又在哪里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其中据称为主要知情人的杨先生。“房价跳水三分之一还不止,几个月下来,直接损失数十万元,最高的还可能达到六七十万,不但如此,除房价缩水,我们还陆续发现了不少开发商的其他问题。”杨先生说,除房价从最高每平方米1.9万元,暴跌到现在最低的1.1万多元外,开发商楼盘的销售过程也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

        大致可以分成四点:一,交房时间延后,一位业主在买房时销售人员曾许诺明年3月即可交房,可拿到合同后一看才发现真正的交房时间是明年6月。第二,楼盘得房率存在“欺诈”,杨先生表示,售楼时得房率都宣称78%左右,可事实上,只有73%-74%;第三,楼房质量不过关,“有人拍到照片,连样板房都在漏水,我们房子(期房)的质量又如何保证,门面功夫都做不好,实际的房子更不好。”第四,存在霸王条款。据了解,与开发商签署的合同中,对违约一项,开发商“自罚”仅总额的5%,而对业主却有总额20%的违约金,明显存在霸王条款,另外,在签合同时,售楼人员都称现为“最后几套房”必须让购房者迅速完成签约,“说白了,就是‘逼’着你几分钟内签完合同,完全没机会详细看那些名目繁多的合同条款。”

        鉴于这些问题,老业主们遂向开发商讨要说法。

        记者在现场还采访了“秋霞坊”售楼处经理卢先生,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他三缄其口,并强调,采访需由公关部门出面,自己不能多说。不过,从他向业主们解释的内容中记者听到,原本卢先生曾许诺下周六之前公司会有高层领导出面解释,但现在已提前为下周一高层领导出面,具体时间和其他相关事宜暂不清楚。

        》律师说法

        业主诉求很难获支持

        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的李文华律师认为,业主们的诉求很难被法院认可。

        他指出,从司法程序上看,房价下跌导致经济损失是不能得到赔偿的,房地产置业本身就是一项存有风险的商品交易,这一点业主应有所了解。

        另外,就开发商所涉嫌的有关得房率、交房时间不符、霸王条款等违规问题,只要业主在合同上签了名,就表示获得了当事人的书面“许可”,无论销售人员之前如何“承诺”都很难得到法院支持,而样板房漏水更是无法作为指责开发商的“质量不过关”的证据。“毕竟你买的不是样板房,质量好不好得根据自己房屋的实际情况而定,如真不过关,交房后可通过司法途径索赔。值得提醒的是,一般情况,质量不过关主要也还是以开发商‘修补’为主,除非房屋结构存重大安全问题,可向司法部门主张退房。”

      • 家园 WK, 不幸发现降价这个事还真和俺有直接关系了

        刚刚确认,俺部下某年轻人刚买了闹事楼盘中的一个,俺是为其首付垫资者之一,就这样,俺就‘被关系’了。

        年轻人买房也是无奈之举,虽然租房不算贵,按租售比计算是相当划算的,但是,舆论的压力,找女朋友的压力(很多情况下无房免谈或基本无希望,尽管不是全部),攀比的压力(大家都咬牙买),等等。

        房价摆在那里,市区就别想了。郊区也要1万5或更高。不能太小,没面子,7、80平方米就好,这样100万是起码的。

        购买力呢,自己没钱,能凑满10万就不错了,首付显然不够。父母,在农村,基本无积蓄。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同事朋友亲戚借,N个3、5万,这么凑起来的。

        我也不知道是否该鼓励该年轻人(非常好的一个人)去参加‘维权行动’,也许以业主身份(倾家荡产换来的)混迹其中还是值得的,了解一下是开发商暗中组织闹事,还是暴民认赌不服输。问了一下,该人最近正在学车,还没来得及参加运动。当然,学车也是来自新交女朋友的压力。

        • 家园 昨天听说有人在事件中被抓进去了

          这说明社会秩序还正常。打砸抢没人管才不正常。

          进去多少不知道,只是知道这一个个案,人是女的,买了上述两个楼盘之一,一段时间不上班了,公司很不爽,没等除名,家长从外地赶来了,才知道是进去了。

          再叹!

      • 家园 我国特色,期房

        先给你画个圈,告诉大家这会是个大饼,量足味又好。

        等你交了钱,完工后发现,这饼就只剩个圈了。神奇的国度,比传销还狠,连实物都没有就敢卖

        • 家园 期房和分期付款是房价这一轮大牛市

          两个最重要的直接因素。

        • 家园 您弄错了,楼花和期房的概念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
        • 家园 好像不止在这个神奇的国度有这种神奇的事发生吧

          没记错的话,首创这个概念的是李超人吧,中东也有玩这个手法的,棕榈岛,好像是这个名字吧,万人迷啊,追风少年啊都有被套的,怎么人家不出来闹呢?

        • 家园 澳洲也卖期房
          • 家园 不是原创啊,

            没出过国门,知道澳洲期房制度的可以说下,看看有没可借鉴的。

            • 家园 澳洲期房制度不太清楚

              不过澳洲房产买卖有一点好,就是一定要经过律师进行。买房子前一定要由专业律师看过合同,并且调查过标的房产的相关信息,然后才会进行买卖。律师对自己的服务需要负一定责任。这对消费者是个很好的保护。虽然多花了律师费,但几十上百万的房产和几千块的律师费相比,还是值得的。

              我有个国内的朋友自己是律师,在国内买的期房。收楼时发现公共设施(绿化和商业设施)的完工程度和期房合同不符,拿着合同去找发展商。结果发展商赔了他4万元。所以会不会使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很重要。

              看最近的新闻,那些买了高价房的人,说是一直被地产销售催着“就剩下没几套了”,结果急急忙忙连合同都没仔细看就签了。到现在才发现合同的规定不合理,但也没法去告发展商。如果有经过律师审核合同,那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其实我觉得这些人的心理素质很不好,地产销售催你签合同是必然的。但付出的是几十年的积蓄,怎么连合同都不好好看就签呢?对自己太不负责任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