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吓唬中国 -- 晨枫

共:💬164 🌺1924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怕

            资源国,比如澳大利亚,主要市场就是中国

            发达工业国,比如日本,不可能反过来抢中国的低端产业,倒是和美国成竞争关系

            发展中国家,要同中国竞争,要靠建设完整的产业链,靠完善基础设施,可他们缺钱,美国现在拿得出来吗?

          • 家园 中国可以弄个CPP,到最后大家范围重叠

            中国的选择不多,要么像加入WTO一样再次苦苦寻求加入TPP,美国已经有前车之鉴,那难度和成本可不是加入WTO可比的,这条路可以说是条死路。要么联合不愿意加入TPP的国家另起炉灶,但中国实力和号召力远远不如美国,凭什么能和美国主导的TPP竞争,最后愿意响应的恐怕也就是那几个极端反美的国家,这也是一条死路。

            为啥只有这两种选择?难道中国不能和那些加入了TPP的国家也进行双边协议,建立自由贸易区吗?貌似东盟就是先和中国建立了自由贸易区,现在美国也想跟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而已。这方面其实中国是先手。

            TPP也一样,又不是北约华约,只能选一个加入。一个国家加入了TPP, 照样可以加入中国主导的另一个自由贸易协定组织(暂时起个名字CPP)吗。最后的结果就是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在TPP里面,不包括中国。也有200多个在CPP里面,不包括美国。

            这是更高层次更广泛的全球化,到最后其实还是比谁的生产能力强。

            至于CPP的建立,就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扩大,咱们的名目就是吸收更多国家进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扩展区,例如巴基斯坦中亚伊朗印度,甚至俄罗斯以及西欧国家,都可以加入嘛。

          • 家园 美国从来就不容易对付,但美国也未必顺心如意

            先送花谢言。尔后讨论如下:

            1.全球化的基本框架,表现为WTO自由贸易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在沙特等国家的力挺下成功嫁接石油等大宗产品,从而有效地掌握了不同类型国家的劳动(表现为商品价格)之间比价关系的话语权,俗称定价权。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70年代到本世纪初,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比价关系,是缓步提升的,不到30年的时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相对发达国家的劳动贬值20%以上。(更具体的数据有些模糊了)这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动全球化的动力所在。或者说,这,就是全球化的实质。(当然,精英可以说,发达国家持续的技术进步造成了这种相对的劳动价格差。这也本来是长期流行的说法)。

            2.只是可恨的中国死皮赖脸地要进入WTO体系,并利用911以后美国战略的转向成功地进入了以WTO为表征的全球化体系,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发达国家的粉碎机,实际上是发达国家技术和产品的粉碎机。当技术和产品不再垄断占有以后,原有的发达国家和非发达国家单位劳动的比价关系发生了变化。一个问题自然产生:同样的劳动,同样的产品,凭什么你挥舞一锄头,就要顶我挥舞十锄头?中国的进入,颠覆了持续三十年的北南经济体单位劳动价值差扩大的趋势,也使得西方舒服地高高在上的日子难以继续。这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实质,也是西方世界试图从全球化倒退的内在动因。这种动因是因为,当年推动他们推广全球化的经济动因逐步在削弱。

            3.我的观察,中国决策层早在2009年的7/5以后就放弃了幻想,开始在为全球化倒退为区域化做准备。如此重视东南亚和西亚,政治整合经济攻势不断,甚至为了这个目的兔牙也开始时不时露一露,完全是未雨绸缪的考虑。TG相对西方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为十年二十年以后的需要去做准备,此言不虚。

            4.美国推进TPP实际上是在考虑从全球化倒退回区域化,削弱中国的同时试图继续维持其食物链顶端的位置。只是,过程未必就一定如意。区域体系的核心是市场,也就是说,要能够给别人提供饭碗,才有主导体系的能力。而美国是否还能够继续为大量国家人口提供饭碗,我心有疑虑。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段是重新产业化,重新产业化的意思就是把别人的饭碗拿回自己家来。这可以从日本的某些产业回流美国可以看出来。其次,中国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甚至将来是最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的价格更加公道。中国目前因为依然处于建设期,不愿意过分提高基本要素价格。如果中国一旦停止建设期而转入市场主导的区域化,其市场规模可以持续膨胀很长时间。

            5.有人认为美国可以将中国的份额让给其他国家。且不说其他国家的综合劳动生产效率是否能够承接,如果扣除加工贸易,我估计中国出口占美国进口的比例大致在10%左右(2005年4.7%)。而美国出口占中国进口的比例我没查到,估计不会相差很大。这样的结果,至少美国的转移成本不会太低的。这样的局面,并不容易形成统一的决策力量,除非双方彻底敌对。

            6.我理解的大国之间的战略势力范围划分,就是划分区域主导权。我们必须看到美国在环太平洋的区域主导权相对于以前是削弱了,而不是加强了。而中国是相反。如果我们整合东南亚一样反反复复,也不可迷信美国重返亚洲就心想事成。从全球化倒退到区域化,我们会难受一阵子,但美国可能也会同样难受。

            6.美国中国国内都是有各种利益群体的,美国尤甚,尤其在内外压力状态下,争吵尤甚。就让他们辩论去吧,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做最坏的打算,未雨绸缪,争取主动。

            通宝推:大漠孤烟远,牧羊犬,
            • 家园 不论如何,战略机遇期过去了是肯定的

              以后的路再靠在世界上钻空子的机会不大了,也不是中国现在这个体型容易做的事了。是时侯好好调养自己身子骨的时侯,有什么慢性病抓紧治,别到了以后要拼身子骨的时候不济事,让别人趁你病要你命。当然这还是说主事的没有自己为自己在海外安排好后路的前提下,否则就都是扯淡,不过是什么时侯不能再捞了的问题。

              • 家园 应该说来源于西方的战略机遇期基本结束了

                已经成为第三大经济体(欧盟在前)第二大政治军事实体,当然不可能靠钻空子谋取机会。以正合,以奇胜,可能首先是要正合,也就是你说的“调养身子骨”。

                现在及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已经是全球格局中的一极,所谓的机遇,已经没有人可以恩赐,都得靠自己的谋篇布局及组织执行力去获取。所以,未来的战略机遇都得靠自己的在斗争和团结中去争取,去自己创造。所以不惧怕斗争,也不回避斗争中的团结。“天安舰”的时候,比现在这架势可危急多了,不也是针锋相对毫不妥协地顶回去了?

                你说到的主事,我不知道是高层中层还是基层。如果在战略决策层面的高层,我想这个担心是不用。到了这个层面,其实已经没有后路。我真正担心的是,由于社会经济利益膨胀所导致的利益集团的出现,削弱了TG的组织效率和执行力。

                房地产调控是个试金石。可以作为一个观察面。至少截至到目前,暂时保持对TG的信心。正如忙总所说,虽然TG政府依然让我们有很多的不满意,但他已经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政府之一了。

            • 家园 从泰国洪灾就可知世界工厂不是这么容易能转出中国

              这日本的两年相机、汽车产品在泰国建立不少工厂,意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这样一个洪灾,竟然持续时间以月来持续,这样脆弱的防灾能力会让投资的资本家连肠子都悔青,环眼四周,还是中国最可靠。

              • 家园 为什么亚洲第一强国一直是中国

                而不是别的什么国家,除了鸦片战争以后,这不是偶然的,呵呵。中国的土地,气候,光照,水系,人口,文化,都是重要因素,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中国人祖先的征服和布局,有的是千百年的培养改造得来,岂是想取代就能取代得了的?这么好取而代之,为什么过去几千年都没人做到?如果印度东南亚崛得起来,为什么几千年都没弄好?美国人也不好好学下历史,深刻分析,以为这是过家家呢,我希望美国大搞,早搞tpp,自投罗网,让他好好尝尝,什么叫历史性错误。因为美国此刻离中国而去,正好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行百里者半九十,美国在中国身上下了这么多血本,把中国培养成了世界第二工业国,凭空给了中国绝大功力,然后把中国逐出师门,既没有把中国瓦解征服,也没有把中国改造变质,哈哈哈,这般造化,只有起点的穿越文里面才有的好事,中国巴不得。

            • 家园 西方国家的制度成本

              指需要供养一个庞大的食利阶层,和相对高的个人资源消耗水平。

              使得西方国家的出口产品和服务成本远高于中国的成本。如果中国可以更低价地提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并且也可以保障他们的安全,看不出东南亚国家为什么非要去补贴美国。

              最糟糕的情况是某国的精英反华或亲美,到了放弃经济利益的地步,那就要让这些国家体会到美国也不能保障他们的安全。

          • 家园 你的想法是一厢情愿,不成立

            显然你没有做过外贸。

            你的设想成立的前提,必须保证在tpp内部的国家不和中国贸易,对中国产品实行禁运。当wto以及中国、东盟的各种贸易协议存在一天,你的这个设想就不可能成立。这和当初中国加入wto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现实情况是,中国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已经形成,10+3的框架也已经初具规模,中日韩和东盟的产业分工格局已经非常明显。现在美帝掺合进来,只是想分一杯羹,打破东亚贸易区由中国主导的局面。但是现在美帝是穷光蛋,不可能拿出什么实质性的好处给东亚各国。最坏的假设结果,是美帝对华关闭市场,将目前各种血汗工厂全部转移到tpp成员内部。但是这个需要时间。因为资本是逐利的。就像汪洋喊一声“腾笼换鸟”,你说换就能换吗?太自以为是,一厢情愿了,呵呵。

            按照目前的形势,只要再给中国10年的工业化时间,内需市场不断扩大,科技不断进步、产业不断升级,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美帝的经济优势将荡然无存。

          • 家园 “以内需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以国内资源为支撑的经济”

            除非你能像美国那样印钞票买资源,否则所谓“以内需为主导”,等同于“以国内资源为主要支撑”。你认为就中国现有的经济规模而言,靠国内资源能支撑的起来吗?

          • 家园 TPP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小。

            晨大分析的很透彻,东南亚块头太下,素质太差,替代不了中国,在某些方面可能会造成一些麻烦,整体上还是无可奈何。而且,全世界都面临着美国QE3的收割。TPP哟可能是每个人病急乱投医。

          • 家园 手里没把米,唤鸡都不来。美国手里也在等米下锅啊

            更何况,有日本的前车之鉴,紧跟美国能换来什么结果,地球人都知道。

            美国贸易代表柯克(Ron Kirk)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TPP谈判关注两个领域的问题,一是谋求贸易伙伴国政策规则的统一,一是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TPP谈判将为知识产权保护、劳工工资、环保、互联网业务等边境线后的贸易问题制定标准。

            ----------在这个全球比烂的年代,生存下来是第一位的,这个协同标准能建立起来才怪了。

            不过,美国知识界的能力真是让人佩服,手段一套接着一套。

        • 家园 吓唬日本

          强国论坛嘉宾:琉球群岛不属于日本

          http://www.chnqiang.com/article/2011/1110/mil_53725.shtml

          [网友扛着大刀背着枪]:请问将军,二战后对琉球群岛的处置,到底是中美共管还是交联合国托管?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两种说法,请将军给个正确的答案。

            [彭光谦]:琉球王国从明朝初年开始曾经是中国的藩属国,前后有500年。日本曾经多次想并吞琉球,未能得逞。甲午战争以后,台湾被割让,琉球也被日本占领。但日本对琉球的占领,从无法律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应该无条件放弃对琉球的占领。在当时的特殊条件下,琉球群岛一度由联合国托管,但事实上,是由美国一家托管。70年代,美国单方面将琉球的行政管理权移交给日本。这是无效的。

        • 家园 我提供一些思路。

          一,可以利用我国与东盟之间的FTA关系。让东盟变成组装厂,也就是我们可以扮演目前日本和韩国的角色---站在产业链高端,赚取高额利润。当然这需要产业升级的支持。

          二,如果够胆的话,就时不时的在南海制造点冲突。让这个地区始终在冲突边缘,赶走外资。

          三,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科研力量,和东盟形成研发制造模式。

          其实美国真实的想法,是想用其他国家取代中国作为廉价商品来源地,把美元外汇分散到几个甚至十几个小国,主要是目前东盟国家(马来、越南、泰国、印尼、菲律宾、缅甸、老挝等);另一方面,也有打断中国发展势头,削弱中国竞争优势的目的。而东南亚这些国家深受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祸害,一夜回到解放前,还历历在目。美国自己深受金融危机之累,不可能给这些小国多少优惠,甚至还可能拔高门槛(通过反倾销拉高中国出口成本,使得这些小国有点儿优势),让这些小国所剩无几。也方便用各种手段定期收割。所以,东南亚国家对美国是有戒心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点,加强我们同东盟的联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