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大家看没方舟子和韩寒的笔战?老方想倒神啊 -- 南云北望

共:💬762 🌺4328 🌵2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通鉴都没读完的弱智飘过

        所以我一直觉得读过很多遍通鉴的毛爷爷很NB。

        当年高中的时候,俺看看柳如是别传就被同学视为文青了,果然我们母校太文盲啦。

        • 家园 我上高中的时候

          功课非常紧,柳如是别传这样的大部头没什么时间读。

          课外书还得挤时间看武侠小说。看到司马翎的小说就觉得学问不得了啦。说起来惭愧接触认识繁体字也是从读港版的梁羽生小说开始的。当时特别喜欢“游剑江湖”,“狂侠.天骄.魔女”,“牧野流星”。金庸的笑傲江湖,我就弄了第二本,没头没尾,就这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稍微正经点的最多也就看过“中华活页文选”,鲁迅杂文选,王伯祥的《史记选注》,朱东润的古代文学作品选(这套书我还不全),还有些乱七八糟的。

      • 家园 近代敢于公开承认通读二十四史,二十五史的名人

        林林总总有限几个,所以韩寒的读,即便是真的,充其量也就是一目十行而已。

        梁实秋的事情,你是不是记错了?梁的儿子声称,他的父亲晚年,“像《二十四史》这样的重磅巨著,也通读无遗。”-----或者说,又一个子女回忆无法取信的例子。

        • 家园 查到了

          记忆力是不行了,确实有些偏差。

          梁实秋的原文是这样:

          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史书也很重要。我出国留学的时候,我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的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回来了。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出自《梁实秋散文》第四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

          百衲本的廿四史,应该是出自他的另外一篇文章,原文没查到,估计是记混了。

          • 家园 毛主席对《通鉴》推崇备至。

            自称读了十七遍,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

          • 家园 赞!

            其实,我个人是怀疑梁实秋能通读完24史的,这个东西,不是政治家或者历史典籍研究者,很难读完。

            • 赞!
              家园 历史研究者大概也就读个相关部分吧

              前四史还好,有点阅读乐趣。至于后边,太沉闷了。

              就是前四史,我感觉吧,如果是为了了解,读个选应该就够用了吧。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了。

        • 家园 通读24史小case

          有更牛的存在。

          记得黄仁宇曾很自豪地声明,自己通读了《明实录》。做到这个的人数比通读24史的小一个数量级。

          • 家园 这个两码事

            老黄明史专家,博士题目都是明史的,他读明实录是有针对性地。读24史则不然,很少有专攻的。

            • 家园 是两码事,不过从难度上说

              读明实录大得多。二十四史的可读性好太多了。据说当年明月也通读了明实录。在业余人员中,这是特异的存在了。所以明月的成功绝非幸致,而HH的成功,呵呵,不知道。

              • 家园 所以说,除非他真是个天才,除了基因没得解释。不过,就他

                从上世纪到现在的一贯表现来看,哎,除非“天才”也和“专家”“教授”一样了,咱这凡人凡眼还真看不出他天的是哪门子才。

      • 家园 《管锥编》上,韩寒吹牛成分很大。
      • 家园 天了,照你这么说,我岂不是连小学生的水平都没到,

        我到现在连《管锥编》都没通读过啊?

        阿壳的家里倒是有一套二十四史,可都放在书橱的最最最上方,我一直以为那种东西就是拿来充门面、或将来给小金波当脚蹬子或搭积木用的啊,原来还真是有人去看的么

        昨天元宵,我还琢磨着你该寒假结束出来话唠了,今天上线,果然!哈哈

        • 家园 居然、竟然还有宝

          同感,俺们都是小学生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术业有专攻嘛

          其实管锥编去掉眼花缭乱的引文,也不是特别难懂。当然引文也很有意义。好比旧小说里的剑仙斗宝,除了看个输赢,也得看看各家拿出的宝贝。

          管锥编虽然谈的是思想典籍,但文艺批评的痕迹很重,理论模型上兼有清代朴学和西方现代文艺批评的路数,博大精深。呃,让我想想,精深是肯定的,博大怎么说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另外,这本书的体例有点意思,看起来是沿用传统学术札记,内里隐有后现代的范式,考虑到管锥编的写作年代,钱老先生也是蛮与时俱进的。

          管锥编也没必要通读,有空读两条,也可以有所得。如果觉得读起来确实吃力,没事翻翻辞源同样有收获。毕竟,都不是靠这个吃饭的。韩寒把这书列进去的时候,多少有点炫耀的意思。其实,他根本不要此书为他多增几分华彩,已经够成功的了,不是吗?年少多金,名满天下,还有老婆有孩子。没啥学历还能找到份好工作。不错啦,这就。

          韩寒的书我没怎么看过,好坏也说不上。我觉得吧,是否代笔,有没有吹牛皮都是小节。但是他和他的小说广泛流行现象,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心灵史无法抹去的史实。不知道后代人会怎么看待这一史实,如果署名韩寒的书写得好也就罢了。如果写得太糟糕,会不会有点不好意思啊。说起来,我一时间还真没想起来,我们这个时代给后代留下了什么值得骄傲的文字,还好,现在还能赖到某党身上,这大概也是很多文艺界朋友留在国内的原因吧,真出了国连原谅自己的理由都没了,真就情何以堪了。

          二十四史不难读,就是太浪费时间了。漫无目的的读,只怕读了后边忘了前边。小金波以后要读,最好带着问题去读,或者说以专史的角度,比如说社会史,法律史,文化史,去读,这样估计会有所得。一般了解,读读上下五千年,或是蔡东藩的演义就够了,蔡先生虽然冬烘了点,大的内容还说得过去。中国青年出版社,祖国丛书里有几本写得不错。估计现在比较难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