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大家看没方舟子和韩寒的笔战?老方想倒神啊 -- 南云北望

共:💬762 🌺4328 🌵2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也被囧了一下,倒是很普世,很民主,很自由啊!

          假如真是韩粉,那么这位执着者为什么也要囧我呢???

    • 家园 胡玮莳几点打的电话?

      不得不佩服网民,网民的眼睛不光是雪亮的,简直是X光啊。现在怀疑当初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经历都是假的。

       3月27日的复赛,有134人参加,韩寒没来,很多人认为他是“文抄公”、不敢来了。

        复赛下午1点30分开始,4点30分结束。

        晚上阅稿,每份稿子至少由6人打分,14个复赛评委,134份稿子阅读打分完毕,肯定要在零点之后了。

        3月28日上午大约9点,评委们再次集合,评议、确定获奖名单。由于优秀作品太多,不好取舍,原定的10-15名一等奖名额,增加到了19名。基本确定了一等奖名单后,已经到了中午10点左右,“当时有两个评委,我记得好像一个是叶兆言,一个是陈思和,他们说,韩寒文章真是很不错,如果真是他写的那没得奖太可惜了,是不是你们的复赛通知在邮递过程中出了问题,要不你们打个电话再确认一下?我们就问评委,你们同意不同意,因为这是首开先例,同意我们就打电话。评委一致通过。”

      。。

      于是,胡玮莳奉命给韩寒联系,了解韩寒为什么没有来参加复赛,并通知韩寒可以在中午吃饭前,来青松城大酒店评委会办公室参加补赛。此时的时间,应该已经过了中午10点。

      。。

      韩寒家在金山区朱泾镇,评委会在青松城大酒店。当时金山到市区没通高速公路,车程大约70公里,开车在不拥堵的情况下,需要两小时左右。10点胡玮莳给韩寒打电话,11点韩寒赶到评委会办公室,是不可能的!

      。。

      然而,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一书中说:大约上午9点钟左右,韩寒接到了胡玮莳打来的电话,解释了没参加复赛的原因是没收到复赛通知(挂号信还会寄丢?)

      。。

      欲知详情请看原博

      • 家园 谁能帮忙算一下。

        4点半考试结束,是指停止答题。之后老师要收试卷,核对,装订。也就是说评委批阅,无论如何也要到5点,第二天又是9点就开始评定名次,也就是说9点前必定全部批阅完成。

        中间间隔16小时,评委是无论如何都要睡觉的,我们照六小时算,吃晚饭,洗澡,早起洗漱,吃早点,加起来我们照1小时算(这其实基本上是不够的)。还剩9小时,14个评委,134篇文章,每篇至少6个人看。谁能帮我算下一篇要用多长时间?这个要用排列组合吧,我排列组合学的不好。

        那次新概念大赛太奇怪,评委可以知道谁没来参赛(天涯上有人说座位上贴有名字,但难道评委还监考吗?以他们当时的身份去监考一群毛孩子?而且,评委去监考,即使试卷上封了姓名有什么意义,谁是什么字评委都能看到,写的啥也能知道。)

        杯中窥人的手稿来看,用的是横格纸,奇怪的是,一次作文比赛,居然不用更方便阅读的方格纸。除了小学写看图说话,我还没见到这么奇怪的作文考试。或者别人用了方格纸,HH是补考所以没有?那么,当时预备给HH的考试用纸呢?

    • 家园 方舟子这人很偏执,但是,韩寒多一个少一个无所谓

      方舟子少一个那确实就没有了

    • 家园 韩寒的白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韩老爹在他微博上抖出了HH高中化学试卷来证明他签名的习惯,猫眼上给出了10大疑问外链出处

      这些我们都不去管,反正你永远拿不到原件查证。但我很奇怪,为什么这张白卷会保存这么长久(12年啊)。

      我也曾经保存过高中试卷,那是第一次高考前,我成绩不好自知考上好大学没指望,当时语文成绩还不错(按这楼里某位说的语文125+就不错了,我能算是不错)想留着以后也教育自己的下一代。但后来我被人讽刺赌气复读,考了个还算可以的大学,自然没必要再留高中试卷。

      HH居然把白卷留存,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天才,真是天才,想法和我等完全不一样的天才。留白卷做什么?自嘲?没看出来,人家老爹都能一点不脸红的把白卷放出来呢。或者是和我想的一样,教育下一代?让她看看自己老爹当年多么光荣牛B,白卷英雄啊。你想到谁了?张铁生是不是?张铁生比他好多了,人家是下乡学农,人家往好里说至少做了自己本职,你HH一个学生,就是学习,没人让你去搞农业生产占你的时间,你还学不好,还TM白卷上写上“展卷悦”,你成心气你老师吧。

      又或者,有这么一种可能,拿我来说吧,有时候打扫卫生,能从犄角旮旯里找到小时侯考得不好的试卷(上边还有我替我爸签的名),因为老师后来要讲评,不敢扔,也不敢随便放家里,只好塞在什么地方。但那是初中之前了,高中住校啊,把自己考砸的卷子往家里拿,这是一件多么NC的事情。

      当然了,也可能HH把自己考试卷子收藏起来,留以后自己欣赏。一个回答不出同一时期自己成名作创作重要因素的人,保存自己的白卷自勉,这就是天才啊,永远和我等考虑不同。

      正经点说,韩老爹这么讨厌自己的儿子么?难道他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文革过来人,会不知道张铁生?他不知道有不少本来对HH无感的人,看到白卷后开始反感HH?想起来了,我要去问问我那个喷子大舅,上次他对于“一万个韩寒也顶不上半个任正非

      ”大加批判,我要去问问他这个老三届,现在,还喜不喜欢白卷英雄。

      附一篇他同学写的文章,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他能短时间提高数学成绩,却到高中后留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这个谭旭东的文笔不错

        可以看出两点:谭对韩寒很不爽;

        • 家园 好象HH骂过他。

          不过我们高中那会子,不少学生喜欢搞笔战。我高中放假回家的时候,听我同学说,他们班级一个学生支持新文化运动,另一个学校的某一学生(和前边那个是初中同学)反对新文化运动。两人在我同学的校报上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现在你说某人是文学青年可以说基本上是损人的,那个时候(我98年上的高中)虽然大家不好意思说,不过和文学挨边还是很牛B的。

      • 家园 张铁生真可怜,还做了十五年大牢

        他其实还是有一定水平的,白卷上写的那些话也基本属实。

        看现在的白卷英雄们,名利双收,财色兼得

        时代当真是进步了

    • 家园 delete(有人发过了)

      http://pancong1491.blog.hexun.com/72477563_d.html

    • 家园 方舟子的论证,是文学专业方面的论证,

      方舟子的论证,是文学专业方面的论证,读者不应该也没必要总往逻辑学的那个“逻辑”上靠,每个专业都应该也可以有自己的规矩和标准。电视剧里说,宰猪行业还有不少严格规矩呢,祖师爷定的。

      自己写的书,书名乱读一气,如果这还有理,延伸下去,文学界丢不起这个人,楼下还有用“方言”替HH开脱,说不通的朋友,HH是新时代年轻作家,发音是他最必须掌握的技能,好比当警察电棍是电棍,手枪是手枪,不能乱掏对吧。

      总之这回HH如果有代笔,死有应得,如果真是自己写的,更该死,不尊重自己的专业,不尊重读者,这样的学生就该回炉重修。中国几千年积淀的文学,能量大着啦,四大名著没读过从来不读,很光荣是吧,过足嘴瘾了吧,HH与其说败给方舟子,不如说败给中国文学,真不算冤。

      • 家园 标题是啥

        我真不知道文学方面有什么专业的论证,方舟子有文风鉴定的学位?有这个学位?他好象连文学学位都没有。那么这个所谓专业性显然就不存在。难道文学艰深到了受过一定教育的普通人都不能理解的程度了?假如说方肘子有什么底气,也就是福建省高考状元。高考怎么样大部分都知道,一分之差因为基数庞大往往有几十上百人,而方肘子声称他不认为上海法院有能力对此鉴定真伪,即便我们承认他所说是成立的,显然有能力鉴定的也不止他一个人。

        论证不需要逻辑吗?怀疑等于证据吗?这事跟文学界有一毛钱关系,且不说文学界有没有操守见仁见智,起码就事论事是一个合适的立场。

        谁胜谁败不说,因为这里面一有操作因素,二有主观判断,很难定论。但方肘子做出这个姿态,相当于公开说你们谁说我都不同意,我就认为那是假的,至于什么是假的标准,如何又为真,反正我的看法是不会告诉你们的。这就几近文氓撒泼,街边混混斗殴,被人打翻在地拍拍身上的尘土说起场面话:你丫别走,等着小爷。

        那这就是意气之争,真伪无人关心,旁观者幸灾乐祸,将此视为检验自己判断力的游戏,和报纸的填字游戏是一样的。对了固然好,错了也无所谓。那些所谓的怀疑,哪个能达到被采信的标准?

        人们的本性就是八卦的,审丑的,这跟学历专业能力根本就全无关系,而跟话题有关。所以国际风云和荡妇是一样的,你我都热爱谈论它。

        一个观点有价值与否,无非也就是看你是不是足够认真,否则即便不能达成共识付诸行动,至少能推进对问题的认识。而西西河,目前有泛娱乐化的趋势了,这就是我们时代的背景,我们的观念,倾向,总在有意无意被周遭塑造和影响着。

        • 家园 逻辑不通

          "假如说方肘子有什么底气,也就是福建省高考状元。高考怎么样大部分都知道,一分之差因为基数庞大往往有几十上百人,"

          谈到逻辑,这段话有很大的问题。

          高考时“一分之差因为基数庞大往往有几十上百人“这句话笼统来讲是不错,但是达到“省高考状元”这个水平,就错的多了。方舟子1985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我是80年代末高考。710满分,我省大约有64人达到600分,状元大约是646。在646分这个水平,不可能“一分之差因为基数庞大往往有几十上百人。”

          方肘子的底气不是因为福建省高考状元,而是因为他以往打假都打成功了。

          • 家园 说实话,我很认同方舟子对韩寒读二十四史的质疑

            我拿自己的水平做对比。我当年比方和兄台晚几年,年代类似。我不是省状元,但高考分数应该和本省状元比较接近。我的高考语文分数是108(满分120),相信在同龄中应该是比较高的。我以前看的书还是比较多的,近十来年看得很少了。目前的水平是可以阅读普通古文,有些细节不能理解,大体能理解90%左右吧。但二十四史我基本看过的只有一部《三国志》(大约看过80-90%左右),其他的只有《史记》、《汉书》、《隋书》、《新唐书》分别看过寥寥几章而已。我不确定我的情况在类似的水平中是否典型,但姑且假设以我的情况为标准去推断。那么,我认为方对他读二十四的陈述大致可信,属于文学爱好者下了功夫能够达到的地步。而韩寒的说法恐怕是天方夜谭了。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天才,我也见过天才。但他不是天才,是吹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