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报纸里的文革1966 -- 天天向上A

共:💬1143 🌺16076 🌵2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这篇文章我本来想在写高考改革章节时用的

                这篇文章里表现的东西还不算最过分的,还有一位前志愿军战士也受到刁难。这个志愿军以前不识字,扫盲后学了小学初中文化就进了大学,其实在大学里学得也不算差,就是俄文和古文不及格(我觉得很可以理解的了),最后被勒令退学。

                在那个时候,大学里工农学生非常少,有个农民的文章里用了“17比0”这样的提法。

                这种情况在中学里也非常明显,在北京四中、清华附中,就是只有“红二代”和成绩好的非工农子弟可以上预科,而清华预科是可以全部直升清华的。

                那时的大学教育问题多多,文科占主要比例,理科生也不是毛泽东等人想要的,其研究方法要么唯心唯西方,要么机械化,所以毛泽东才下决心打破瓶瓶罐罐。至于这个打破对不对,现在否定的多,不过从那时的资料,确实可以看出毛泽东有其他理由这么做,比如说当时已经有相当多的工农自学人才冒出来了,这些资料很不幸,现在都被屏蔽了,所以现在的人才会觉得毛泽东的决定是头脑发热。

                另外,取消高考其实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提议并决定的,但从毛泽东回到北京主持工作后并没有恢复高考,可以得知此决定毛泽东是赞成的。

                • 家园 推荐你看看2012年第一期《中国社会科学》对北大和苏大

                  50年学生家庭出身的数据分析,文中提到文革期间工农兵大学期间出身农民的大学生比例下降

                  我没太明白这一点,希望您看一看,也许会有好的解释或者反驳

                  • 家园 【讨论】与我所知有很大不同

                    为什么只对北大与苏大进行采样呢?而且结论与我所知有很大不同啊

                    我所看的论文《我国工农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历史变迁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2012-02-05里引用了李文胜《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研究》中的数据,按照他通过北大档案所做的统计1972-1976年工农兵大学生在北大的比例皆在57%

                    文革之前又是个什么水平呢

                    请看下图

                    http://i41.tinypic.com/oqkrvm.gif

                    建国60年来工农大学所占比例进行整体对比的论文早就有了,文革时期工农兵大学生比例大幅提高基本上是学界公论呀

                    • 家园 这个数据依然有点问题

                      当然,真正的数据也许永远找不到了。

                      所谓工农兵出身的大学生的比例,在统计上有个相当大的问题,即什么叫工农兵出身。那时的干部,大多是工农兵出身的,因此他们的孩子填的成分也是工农兵。比如说贺龙的孩子,填的成分绝对是家庭出身农民、本人成分学生,这是当时的一个通用填法,并不意味着这个学生的父母在当时真的是农民。

                      因此,才有文革初期对工农兵出身的大学生比例过少的质疑。

                    • 家园 我也觉得其中有些问题

                      文章看过不记得原文了,但在原文中把工人与农民是分开来讲的。

                      但有个印象,里面说开始招工农兵学员的第一年,工人子弟入学占比大幅上升,而农民大幅大降。

                      我看到这一点也有些疑惑,给同学们上课时也提到这一点。我因为对这一块不熟悉,不能像兄台有数据,所以只是存疑。并想,如果该数据是对的,也许会不会是因为城市下放知青在农村推荐,因此事实上占比更大……

                      记得该文也提到李文胜一书。我不清楚,不能妄言,不清楚两者的统计口径是什么

                  • 家园 这个有网上资源吗?
                • 家园 我倒觉得没必要取消高考

                  高考的目的是什么?是选拔谁上大学。如果大学学历不是工作所必需的,那么上大学和不上大学有什么区别呢?无非是多一个称号;如果大学学历是工作所必需的,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从源头上掐断学历的“光辉”。取消高考这么个不痛不痒的办法,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必要性——可能对公平无益,但是对于学生下乡是有用的,但是也就没必要说的这么冠冕堂皇了。大学教育有问题,我觉得还是改变比较好,后来的下乡务农和进工厂(我妈妈下乡三年,父亲在化工厂十年,说起来都是很重要的经历),我觉得就是个改变的方法,但是工科这个东西最终还是需要一些理论基础的,你很难设想一个高等数学都不懂的人去设计现代化的飞机。自学固然很好,但是从我父亲的经历来看,他周围的工人很少有自学知识的,闲暇的时候都用来打篮球和玩扑克了,到最后还是要靠90年代大学扩招来速成一大批准工程师。

                  对于工农兵学生的遭遇,我当然同情,但是我也不赞同一定非要招一定比例的工农兵学生。说难听点,这不就是血统论吗?这不就是特权吗?如果赞成这种特权,为什么不能赞同血统论?但是我同意很多学科比如外文和古文可能就不是必须的招收条件,还有就是如果要培养工程是的话,可能要重新设置课程。

                  • 家园 只要分利益集团,都有血统论!

                    对于工农兵学生的遭遇,我当然同情,但是我也不赞同一定非要招一定比例的工农兵学生。说难听点,这不就是血统论吗?这不就是特权吗?如果赞成这种特权,为什么不能赞同血统论?

                    血统论的本质都是竞争优势方希望固化竞争优势,优先为自己的后代占有更多的资源。符合生物繁衍和竞争的本质需求。但血统纯正不能保证能力一定会向下传递,越是按血统论为后代获取优势资源,后代竞争的能力因环境优越而是越快的下降,达到新的临界点,加上血统内部的“近亲”繁殖,后代必然会被新的有竞争能力者推翻,那时又是新一代权贵的天下了。各领风骚有几年?

                  • 家园 你说的问题很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

                    先说说工农兵学员吧。好像不仅习近平是,王岐山、张德江也是。对工农兵学员的评价目前很显然妖魔化了,我母亲带过几个工农兵学员(文革后期),后来一位就当了那个建筑设计院的院长,大概是80年代中到90年代中末期吧,水平也是很不错的。

                    另外,不能说整个文革取消了高考,后来工农兵大学也是要考的,只是考核办法和现在不一样,是推荐加考试,考试依然是有的。

                    我也觉得理工科不应该取消。

                    至于招不招一定比例的工农兵学员,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讨论,文化的缺失,必将导致贫穷代际遗传。

                    至于血统论,我前面说了,文革时血统论是被批判的,且血统论不是你说的意思。血统论其实是反对工农兵入大学的。

                    那个时候,中国已经有一大批电视大学、函授大学了。有不少育种专家和工业革新专家是通过不脱产的函授大学学习基础课程的。

                    取消常规高考算是文革矫枉过正的措施之一吧,虽然当时看是有理由的。

            • 家园 地址在这里

              外链出处

              另外他那个列表里头都是老电影。

              回过头来说两极分化。我也认为非常容易发生而且一定会发生。事实上如果按照数学理论来说,两极分化其实是最自然的状态,在土地上肯定也是如此。但是合作化我觉得不完全是为了这个,也是为了发展工业,因为土地一旦事实私有化、分化了之后,一个是作为集体来说消费实际上是降低了(也就是电影里头说的,一户好,千家穷),这就导致对工业的需求会降低;第二个是不容易积累工业化所需要的利润。前三十年的做法就是用农村积累的资本和需求供给到工业当中。

              我还有个疑问,就是和那位9411004先生一样,就是下面究竟是什么样子?可能一个村和一个村的情况都不一样。能拿到最底层的数据,那就是最好的了,可惜现在看来很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