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现行婚姻制度有较为严重的名实不符的缺陷 -- 整合精神哲学

共:💬224 🌺442 🌵4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好恐怖的制度啊!!!!
      • 家园 回coo

          觉得这种制度设计很有意思,原则上赞同。

          三阶段有道理,只是年限设置偏长,显得比较死,可以考虑缩短一些。这个三阶段我理解主要还不是为了限制,而是为了提醒,提醒结婚者需要考虑的一些事情,这些因素考虑好了以后才适合结婚。就好比驾照,考试的目的是要学员明白驾驶汽车要注意哪些因素,不是为了限制。

          另外,我们这些人在这里吵了半天,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多重选项:结婚时不是什么也不说就给个结婚证,而是要求先选择一下结婚协议类型,其中包括当前的类型,也包括合伙制的类型,这样大家也就不用吵了。大家都奔自己的理想类型去就是了,以后也允许进行类型转换。参见回达闻奇的帖子。

        • 回coo
          家园 直接把结婚证分类

          A证 男性主导

          B证 女性主导

          C证 完全平分

          D证 AA制

          跟考驾照一样,哈哈,连协议也不用。

      • 家园 按你的时间表,养个孩子可就难了

        抗战胜利了,也该痒了,散伙;再抗战八年,再痒,再散伙。等熬到有资格养孩子的时候,也老了。

    • 家园 直接跟楼主讨论:当代婚姻观念的迷局

      意见还是挺激烈的。我觉得,西西河的女网友们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兼具备中国传统美德和西方的独立意识与生存能力,至少二者必居其一。而西西河的男士们也都是具有绅士风度和两性平等精神的。但这不代表社会的整体素质,也不代表目前的主流价值取向和风尚。

      举我在生活中看到的例子,我认识的具备婚姻条件的女子,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上进的,一类是比较向往稳定的生活的。这两者没有严格的界限,但大体说来,追求上进类的不稳定性更高。这也容易理解,要求高眼界高,自然不容易定下来。可比较向往稳定的其中也有一类,多数是在校时或者工作后有了稳定的男友,却不结婚,而双方都是具备条件的。我曾接触过几对这样的,其中的男方都对女方的态度甚为不解,大意是:她在想啥?或者说,她在等什么?

      这种心态其实很容易理解,用四个字概括下:待价而沽。无论是上进型抑或向往稳定型,都希望对方能更出色些,这没有问题。但拖长等待时间或者控制进程节奏的目的,无非是想多一些选择的空间和余地。这种想法符合人性,也无可厚非,但整体上,这造成了新一轮的两性关系的紧张和价值对立。至于剩女阶层的日益膨胀,更已是突出的社会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这么几个因素,一是计生的作用,二是中产阶级价值观的流行,三就是楼主所说的现行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和滞后性。

      说到计生,很多人可能忽略了这项基本国策对文化和社会价值体系若干年的辐射作用。推演一下,传统家庭中一般是既有男又有女的,那么从家教的角度讲,不管是重男轻女抑或重女轻男,从整体上来讲都能从内部实现平衡。但计生政策推行后,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阵营:生男孩的家庭,和生女孩的家庭。这两种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策略和生活规划是完全不同的。另外,虽然多生孩子在最初的阶段会有很多困难,但当长子长女们成人并具备生存能力后,实际上会相当程度减轻父母的负担。但计生政策下的社会则完全是另一幅样子。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无论女方在婚姻中付出多少得到多少,对于娘家一方来说,却总觉得是在做亏本买卖。因此女方和女方的家庭先天性的要在婚姻中为自己多争取利益。加之女性对归宿和安全感的需求,购房就成了缔结婚姻时对男方的最好要求。

      从某种程度上,我同意任志强的那句话:现在的大学生刚毕业就想住一百平米以上的房子,不现实。当然,我和他立场不一样。但是,社会中是谁更多的嚷嚷没有房子就不结婚呢?整体上还是女性居多。这就牵涉到第二个因素,中产阶级价值观。现代家庭都是小家庭,作为两个年轻人来讲,成天要生活在四个长辈的阴影里,确实是不利于正常生活的。但问题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基本都无力负担独立的住房,那么从选择啃老的那一刻开始,实际就注定了三座大山的生活压力和婆家-娘家的无休止博弈。在这种情形下,斗而不破实际已经是很好的结局。为了避免死局,婚姻法保留了分割财产的条款。

      这个条款的初衷也许是对婚姻或者婚姻中弱势一方的保护,实际上,它的的内在精神是悖逆的。首先它把婚姻某种程度上等同为了生意,其次,它把发展问题简单的化约为个人财产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现代意义上的婚姻绝不仅仅是提供生育功能的合法组织形式,它是一个给予人以物质/身体/情感/精神等多方位的发展平台。两个人为什么要结婚?因为感情,为了想要孩子,或者更简单的,就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无论何种目的,都是生存和发展的途径,如果缔约之后不能让两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的更好,那么这种关系显然是意义不大的。这就是合伙人制婚姻的宗旨。毕竟,很多东西既可以在婚姻中得到,也可以在婚姻之外得到,那么婚姻的重要性与日剧减,实际是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那么婚姻法的一刀切显然是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潮流的,而当代人的婚姻观念,也应从传统/现代中产阶级的二元式思维解脱出来,向合伙人制这个指向未来的维度靠拢。至于靠制度的漏洞想吃便宜饭的,则更应该摒弃这种念头。当代中国青年的婚姻迷局/乱象,实际就是挣扎在几种已有模式的冲突和现实压力的逼迫下,一种无可奈何的迷茫罢了。

      • 家园 回达闻奇--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辩证逻辑的灾难

          回达闻奇--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辩证逻辑的灾难

          赞同你的帖子总结的三点,我归纳为:独生子女,思想混乱,法律滞后。现在第一个慢慢地影响不大了,主要是后两者还在进行中。附和的同时下面也发挥一下。

          思想混乱这一点,我觉得从男女思想根源去挖掘,可能比较容易理出眉目。

          “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辩证逻辑的灾难”这是电视剧《天道》里面的台词,咋一看没看懂,仔细一看是藏有玄机的。这句话是在说:女人也可以有理性,但其理性视野不宽,穿透力不强,常常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而看不到另外一面。比如很多女人谈论他人他事可以谈得头头是道,这时男人们千万不要被她迷惑,以为她是个讲理的人,因为一旦处理起她自己的事情,她就丧失理性可能胡搅蛮缠了。她能看清人的时候就看不清自己,能看清自己的时候就看不清人,不能一下子看到事物的两面,前者表现为女人不会反省自己,后者表现为女人顾自己的时候就不顾别人。所以一个好女人其实智力因素不是太重要,而脾气很重要。因为她智力再好也是不反省自己或者不顾别人的,而如果脾气差就会放大不反省自己或不顾别人的力度。相反,脾气好就算不反省自己或不顾别人也能大大减轻危害的力度,和而化之。脾气好不是性格懦弱的意思,而是宁静,情绪稳定的意思,很多性格懦弱的人情绪并不稳定。

          好男人呢,就看能否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的两面,同时情绪也能控制,比好女人多了一项标准。特别的是情绪方面不是要求情绪稳定,而是要求情绪能控制,也就是说有时就算情绪激烈实际上不离控制。

          不过好女人好男人毕竟不多,一般来说女人有一个感性和半个理性,男人有一个感性和一个理性。修行界都知道男女的修行方法有所不同,女性主要还是修来世,今生是完善不了了。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正常理解和断句就是一个普遍的科学真理。很多人为这句话洗地,也改变不了事实:女人像小孩一样,有的女人要当宠物养着。

          公安局审理案件的时候,女犯比较麻烦,因为女犯就算在强大的事实面前也不承认。而男犯一旦被找到逻辑漏洞,就承认了。男女相处其实情况很多时候也类似。

          男女平等从心理上是不可能达到的,当代的“男女平等论”有很多歧义,它是人类发展史上巨大的认识错误,就好比中世纪的地心说一样。现在,中国的文艺复兴就要来了,“男女平等论”会象地心说一样,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不平等不意味着要虐待女性,也不意味着强迫女性当家庭妇女,挖掘男女思想差异的根源,主要还是为了设计一个好的婚姻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多选项的婚姻制度,不同选项针对不同的心灵进化程度。coo所说的婚姻制度属于串联的几个选项,我这里提的属于并联的几个选项,婚后也可以根据情况在几个选项之间转换。

          第一选项,适合于好女人和好男人(前面有定义),合伙型。这是角色完全平等的婚姻,一般双方都有工作,平等分担家务,共同抚养子女,经济相对独立。双方因自己的本心而相爱结合,不是看在钱的面子上结婚,随缘分而行,若缘分已去,则自然离异。其实离异的可能性比较低。

          第二选项,适合于较好的女性和男性(比前面的标准低一些),传统型。女性主要负责家务包括养育子女,男性主要负责经济收入,经济不独立,双方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由于男女分工不同,眼界不同,客观上地位会有差异。若离异,则平分共同财产。

          第三选项,适合于物质性更强的女性和男性,宠物型。女性较少承担家务和养育责任,这些由男性承担,同时男性仍然主要负责家庭经济收入,女性的角色象一个宠物。宠物的地位么,你懂的。若离异,则平分共同财产。

          这三个选项,实际上在和网友们的讨论中都提到了,并且做过小结。

          以前我也提到过三等男人的段子,上等男人怕老婆,怕的就是第一等老婆,本质上是敬爱不敢亵渎;中等男人爱老婆,爱的就是第二等老婆;下等男人打老婆,打的就是第三等老婆,宠物挨打么,有什么奇怪的。

          通过这系列讨论,发现一个有趣的事,上述三类型,其实原本是通过泛易哲学理论推导出来的。而通过实际讨论,发现人群中的确就是这三种类型在争吵。理论和实践符合得如此妥帖,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通宝推:方恨少,联储主席,李寒秋,整合精神哲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从本文中,我看到您强大的形式逻辑,而并未看到辩证逻辑。
        • 家园 有点不赞同

          事实上最近社会学研究者已经指出,所谓的女性比较感性这个论断其实是社会角色分化的产物,有人研究了女性主导的社会,中国西南地区等地的,发现所谓的 女性感性不理性这个论断是和社会角色相联系的。在女性主导的社会里面,表现的不理智的感性的恰恰是男人,由于女人在这样的社会里面长期负责家庭生存的重任,社会交往也是女性主导,所以女性表现的是理性的行为。

          所谓理性和感性是社会角色决定的。

          • 家园 我也觉得

            感性、理性,和所处的环境有关。不是天生的。

            人是环境塑造的。

          • 家园 那个“社会学研究者”的考证恐怕哪个环节出错了,结论也就错

            一个简单的分析:男性主导的社会,本来就是人类自然发展的结果,不是说有一个男性的上帝偏袒了男性,不允许女性主导。说白了就是长期竞争后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每一个男男女女参与其中导致的结果。

            所谓女人不理性,不是说一点理性也没有,只是说不能同时看到自他两面。女人完全可以是个女强人,武则天,但就算是武则天也不能同时看到自他两面,这是一个系统缺陷,短期看没问题,长期竞争下,武则天是会失败的。

            另外,西南地区的“女性主导”,很多其实是女性家庭中的舅舅主导,那个“社会学研究者”恐怕是为创新而创新,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

            他其实有更好的题材,搬出红楼梦中的贾母,说中国传统社会都是女性主导的。

            • 家园 实际上所谓长期竞争这个论断有界限的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没有200年,200年前以人力为主的社会必然是男人比女人强,男人力气大吗。现在随着社会发展,很多女性在社会中获得工作自然获得经济地位,但是与传统的社会风气不适应,这是人类社会传统惯性不是女人比男人差。

              基本上发达社会女性地位高,人家可以自己工作养活自己啊。

              比方说上海女性地位比内地山沟的高,经济地位不同。

              现代社会发展中,男性社会地位相对下降,因为体力型劳动逐渐少了,面对女性竞争并不一定就能胜任了,所以西方社会中男性的一些抱怨很正常,比如《光猪六壮士》这个电影就反应这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