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远方的长剑(上) -- 晨枫

共:💬87 🌺85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远方的长剑(上)

    在美苏军备竞赛的年代,人们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在坦克对坦克、战斗机对战斗机、洲际导弹对洲际导弹、核潜艇对核潜艇的对比,并根据各自的观察作出各种各样的结论。但不大为人所注意的是主战平台之外的弹药。在非制导弹药的年代,美苏的弹药技术差别并不很大。但在制导弹药的年代,美国的电子技术和精密制造方面的领先使美国很快拉开差距,尤其在进攻性精确制导空地武器方面,美国一直领世界之先。“小牛”空地导弹、“哈姆”反辐射导弹、“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JDAM、JASSM乃至“战斧”巡航导弹已经为人们耳熟能详,但新的一代空地武器正在出现。如果说各种先进作战飞机是美国空军的骑士的话,这些新一代空地武器就是这些骑士手中的长剑。理解这些远方的长剑对理解未来的战场至关重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美苏军备竞赛的年代,F-15这样的“高可见度”装备最吸引人们的注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美苏武器系统的真正差距在于电子系统和制导武器,如“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

    二战以来,雷达成为防空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即使在隐身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雷达的中坚地位依然不可动摇。隐身是任何有点自尊的未来空军必不可少的本事,但隐身只是压缩敌人雷达有效性的手段,对付敌人雷达最终不能靠躲,而要摧毁,为后续力量打开安全通道。在越南战争中,美国首次使用AGM-45“百舌鸟”反辐射导弹,用被动雷达接收装置锁定照射中的敌人雷达,直接命中摧毁。但“百舌鸟”没有记忆,反干扰能力低,敌人雷达关机就很容易甩掉跟踪,使“百舌鸟”失控自毁。第二代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不仅速度大大增加,减少敌人的反应时间,还有记忆能力,敌人雷达关机后,可以根据关机前的位置继续飞行,直至命中。但这对于机动雷达还是不行,敌人雷达关机并通过自身机动迅速离开原地点的话,“哈姆”无法探测目标的移动,将击中最后测定但已经空白的雷达位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百舌鸟”是第一代反辐射导弹,容易被雷达关机而甩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哈姆”是第二代反辐射导弹,单靠关机已经甩不掉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ARGM是第三代反辐射导弹,不仅在最后阶段开启毫米波雷达捕捉已经关机的雷达,还上传命中前的图像以确认战果,避免重复打击

    最新的AGM-88E“先进反辐射导弹”(AARGM)在“哈姆”的基础上改进,只要敌人雷达短暂开机,就足够捕捉定位。AARGM用GPS辅助定位,提高敌人雷达最后位置的记忆精度。更重要的是,AARGM还有主动毫米波雷达导引,用于精确扫描地面,搜寻已经逃遁的敌人机动雷达。由于AGM-88E的速度很快,飞行时间短,敌人雷达关机机动也离开不了很远,所以AARGM的毫米波雷达捕捉住正在逃遁的敌人雷达的概率很高,使得关机机动都无法逃脱打击。在精确制导武器时代,战场战果评估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不能可靠评估战果的话,将只能重复打击可能已经摧毁的目标,不仅造成浪费,战斗机重复进入攻击位置也增加不必要的风险。AARGM具有电视摄像头,在击中目标前的最后时刻,可以上传目标图像,用于确认打击效果。AARGM于2003年开始研制,计划在2010年开始批量生产,现在延迟到2012年,2013年开始形成战斗力。

    但是,面对强大的敌人防空体系,要进入反辐射导弹的发射阵位而不被首先探测到并遭受敌人防空导弹和战斗机的拦截也不容易。隐身是一个办法,另一个办法是干扰。全频带强力干扰在理论上可以通杀敌人的预警雷达、火控雷达到导弹的雷达导引头,在实际上不可能达到那样的频带和功率。何况强力干扰平台本身就是一个特别招摇的目标,很容易被打掉。欺骗式干扰要精致很多,但欺骗的关键一在于信号特征要能以假乱真,二在于干扰源和被掩护目标要有足够距离。信号不逼真当然不行,容易被识破;距离不够远也不行,欺骗来欺骗去,结果还是把注意力引导被掩护对象的身上,因为距离欺骗比较容易实现,但角度欺骗就很难。于是ADM-160“微型空射诱饵”应运而生,简称MALD。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MALD是外形像导弹的有动力诱饵,可以逼真地模仿被掩护目标的雷达反射特征,但格栅式尾翼是从俄罗斯“偷”来的技术

    MALD是外形像导弹的有动力诱饵,重量只有115公斤,但速度可达0.9马赫,航程可达920公里。MALD从1995年开始研制,采用推力为150磅的哈密尔顿森德斯特兰德TJ-150微型涡喷发动机,在发射前可以指定多达100个途径点,由GPS和惯性导航控制航迹,单价12万美元。这个小东西具有可调雷达反射增强装置,可以逼真地模仿从B-52到F-16到F-117的各种飞机。有意思的是,MALD采用苏联发明并用于R-77中程空空导弹的格栅式尾翼,美国总是神神叨叨到处抓别人“偷窃”美国技术,但对于格栅式弹翼倒是很泰然地笑纳了。

    由于重量较轻,体积较小,成本较低,MALD可以大量使用。不仅B-52这样的重型轰炸机可以大量携带,F-16一级的战斗机也可以携带多个MALD,在进入高危空域之前发射,迷惑敌人雷达。MALD的最新改型MALD-J具备雷达干扰机,可以连骗带唬,压制敌人的防空雷达。MALI则是带战斗部的MALD,在完成诱饵任务之后,可以飞向预先指定的目标,作为巡航导弹攻击。由于MALI本身具有引火烧身的天然使命,预订目标只能是次要目标,是MALI没有被击落才轮得到攻击的目标。具备视频和其他侦察设备的MALD-V也在研制之中,可以兼作一次性使用的无人侦察机。更有甚者,MALD可以从运输机的大型框架式发射装置投放,几十上百个MALD蜂拥扑向敌人的防空体系,其中有简单的诱饵、带干扰机的MALD-J、带战斗部的MALI和侦察型的MALD-V,不仅可以迫使敌人的防空体系疲于应付,还可以侦察敌情和直接杀伤,掩护后面的战斗机突防,发动决定性的打击。从某种意义上说,MALD相当于简易版而且一次性使用的无人作战飞机,作战飞机和MALD混合使用,揭示了未来空中战争的一角。MALD已经在2010年形成战斗力,美国空军预计装备至少1500枚。MALD-J计划在2012年完成研制,MALI和MALD-V也在研制中。

    美国空军一向信奉攻势空军的原则,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空军的首要目标在地上,而不是空中。空军的生命力不在于控制天空,而在于从天空控制大地。从越战末年开始,AGM-65“小牛”空地导弹就是美国空军的主力战术空地导弹。进入无人机时代,AGM-114“地狱火”反坦克导弹也成为空对地的主要武器。但导弹的成本毕竟比较高,无控火箭依然是很常见的空对面攻击武器。对于美国陆军和空军来说,这就是70毫米“海德拉70”火箭。这是从40年代末美国空军70毫米空对空火箭发展而来的,弹翼可以折叠,在发射后弹出,以缩小发射前的直径。常用发射装置为19管火箭巢,可以挂载在AH-1“眼镜蛇”、AH-64“阿帕奇”、OH-58“基俄瓦武士”、A-10“霹雳II”、F-16“战隼”、F-18“大黄蜂”等作战飞机上。传统上,无控火箭采用齐射方式(实际上是波次发射),用于覆盖面目标,每枚70毫米火箭弹的战斗部威力相当于一颗重磅手雷,可以有效地对付步兵、轻装甲车辆、轻型工事等软目标,相当于空地武器中的霰弹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70毫米的“海德拉”火箭是美国陆航和空军的主要空对面武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加装激光制导组件后,“海德拉”火箭成为廉价空对地导弹

    70毫米火箭成本低廉,所以可以倾泄使用。但应用现代低成本制导技术之后,70毫米火箭弹可以达到高精度,依然保持不到10000美元的单价,岂不鱼与熊掌兼得?美国陆军从1996年启动“先进精确杀伤武器系统”(简称APKWS),但在2007年下马了。美国海军在2008年接手,继续以“低成本制导成像火箭”计划(也称APKWS II)发展。英国宇航的方案入选,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海德拉70”的战斗部,包括爆破、杀伤、燃烧、穿甲等类型,具有碰炸、延时、定时、空炸等多种引信。和“小牛”或者“地狱火”相比,APKWS II不仅成本低,附加杀伤小,还可以增加携带数量,增加战斗自持力。一架“阿帕奇”一次出动最多可以携带16枚“地狱火”,但要是挂载两对19管70毫米火箭发射器的话,可以携带76枚精确制导火箭,可以精确打击的目标数量大大增加。A-10、F-16、F-18也同样得益。当然,制导火箭的缺点是目标捕获范围较小,APKWS II的导引头视角只有正负4度。这是空地导弹的补充,而不是代替。APKWS II在2010年已经投入低速试生产。

    如果说APKWS II特别擅长对付软目标的话,钻地炸弹就是专门对付硬目标的。2250公斤的GBU-28已经很厉害了,可以由F-15E携带,但对付很深并特别加固的地下核设施或者指挥部还是不够用。在入侵伊拉克之后,美国对现有钻地炸弹的实战效用仔细评估后,决定研制13.6吨重的GBU-57巨型钻地炸弹,要求可以穿透十几米混凝土。但GBU-57太重了,只有B-2能携带。

    美国空军实验室正在研制“高速钻地武器”(简称HVPW),用火箭助推使炸弹的接地速度高达5马赫,使910公斤的火箭助推钻地炸弹具有相当于2250公斤重力钻地炸弹的钻地能力。固体火箭助推的推力可调,确保接地速度和钻深与目标达到最优匹配。这种新型炸弹具有智能引信,可以探测到穿透混凝土进入室内的时刻而自动引爆,避免固定延时引信由于定时不当而提前或者过晚引爆的问题。最重要的是,HVPW的体积和重量足够小,可以由F-35在机内携带,现有美国战术飞机也能挂载。HVPW计划在2014年投入使用。

    由于隐身飞机强调机内挂载武器,武器的轻小十分重要。另外,制导武器精度越来越高,只需要很小的威力就可以达到有效杀伤,还避免政治上很有害的附带杀伤。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作战中,美国空军和海军没有225公斤以下的炸弹,用于城镇作战威力过大。美国海军为了避免过度威力造成的附加杀伤,特意用混凝土填充的“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靠重量和动能摧毁目标,但不造成附加杀伤。但GBU-39“小直径炸弹”(简称SDB)才是正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DB的直径小、重量轻,F-22也能携带好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SDB的威力相当可观

    130公斤的SDB重量轻,直径小,战斗部只有23公斤。SDB具有GPS加惯性制导,圆公算误差5-8米,如果使用差分GPS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精度。SDB还有可以折叠的菱形弹翼,具有优秀的滑翔能力,典型射程65公里,但由F-22以1.5马赫在高空投放的话,射程可达110公里。SDB尽管重量较小,但穿透能力不弱,在试验中穿透2.4米厚的钢筋混凝土顶盖,相当于传统的910公斤BLU-109炸弹的威力。

    第一代SDB在2006年开始部署,第二代SDB正在研制,军用代号也改为GBU-53。SDB II的基本尺寸不变,改用简单的弹出式后掠弹翼。SDB II将具有数据链,数据速率达到每分钟38个猝发信息,可以在投放之后实时更新目标坐标,或者从弹上发回最后命中点的信息,用于战果核实。数据链还容许投弹飞机脱离,由其他平台(其他飞机、地面控制)接管更新目标坐标,甚至指令自毁。SDB II还具有激光半主动、主动毫米波和非制冷红外成像制导。激光的精度高,但容易受到气候影响;毫米波不受气候影响,对金属和移动物体特别敏感,适合打击装甲集群,但识别目标能力较差;红外可以昼夜使用,对有生力量特别敏感,精度、抗气候影响能力居中。增加了激光、毫米波、红外制导不仅克服了GPS受干扰或者信号丢失问题,还可以攻击机动目标,或者把三种导引头的信息综合判别,达到一定的自主目标识别和确认能力。更重要的是,SDB II具有足够的机动性和智能,可以在飞机已经飞临上空时投弹,自动绕飞一圈然后命中正下方的目标。说起来,这是早期制导炸弹的一个短板。制导炸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滑翔能力以增加射程,降低发射平台暴露于敌人防空火力的危险。但早期制导炸弹的机动能力有限,如果飞机飞过了头,或者已经到达目标上空,需要绕飞一圈,重新进入,在远方投弹。这不仅增加不必要的风险,也延误了时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防空威胁基本不存在,但及时投弹和命中对地面上等待火力支援的士兵至关重要,所以SDB II的这个能力十分重要。SDB II的战斗部为成形穿甲、高爆、破片综合型,可以有效地对付从主战坦克到无防护单兵的各种目标。

    SDB最大的特点当然是轻小。一架F-15E可以挂载28枚,一架F-22可以携带8枚另加两枚AIM-120中程空空导弹,一架B-2则可以携带惊人的80枚。在二战中,轰炸机的投弹只有不到一半落在目标周围3公里半径以内。如果轰炸重要军工厂区的话,一架B-2可以代替二战时代几百架B-17。作为制导武器,SDB II的单价也还算低,定位在6-8万美元,计划总产量高达17000枚,其中美国空军12000枚,美国海军5000枚,外国订单将使总数进一步增加。SDB II预计在2014年开始试生产,2018年开始大规模部署。

    精确制导武器的小型化、低成本化不等于美国空军放弃了高端,还有什么比5马赫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更高端呢?事实上,美国空军还在试验雄心更大的20马赫导弹,和洲际导弹的再入速度相当。弹道导弹的速度早就超过了5马赫,但弹道导弹的弹道固定,即使有末端机动能力,那也很有限。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在大气层边缘飞行,不仅可以把空气中的氧用于燃烧,省却自带氧化剂的重量,还保留了机动能力,极大地增加了打击的灵活性。高超音速意味着更大的动能,即使不考虑战斗部,5马赫的铁砣子击中目标也好比陨石落地,动能造成的破坏就十分巨大。高超音速不仅意味着及时打击,避免敌人受惊逃跑,还使得拦截十分困难。要拦截5马赫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话,拦截弹需要更高的速度,不仅对火箭发动机是极大的挑战,对导弹的预警、制导、控制和弹体强度更是天大的挑战。

    高超音速飞行对动力和气动的要求远远超过现有航空科技的前沿。火箭发动机没有速度限制,但燃料消耗大,不适合长时间工作。涡喷发动机比涡扇更适合于超音速飞行,但在3.5马赫以上时,涡喷的推进效率急剧下降。压气机需要在亚音速条件下工作,进气道需要把进气速度相应降低,这个损失随速度增高而愈加明显。冲压发动机用空气的动压取代了压气机,但常规的冲压发动机依然需要将进气速度降低到亚音速,只有在亚音速下,缩小流道才能提高流速,增加动压,所以常规冲压发动机到5.5马赫以上时,效率急剧降低。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没有这个限制,但燃烧和火焰传播速度的极限是音速,超音速条件下的稳定燃烧极端困难,这好比骑马的传令兵要在12级台风天向高铁传令。在气动上,3马赫以上就遇到热障问题,所以本来就不简单的气动力学问题变成更加复杂的气动热力学问题,流体力学现象和热力学现象交织在一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超燃冲压和高超音速飞行似乎是捅破一层纸的问题,但这层纸异乎寻常地坚牢,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难关。美国X-51代表了现代高超音速飞行的最高水平,但飞行时间依然是以秒计算的,离实战化还有很大的距离。但这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方向,重要性可能可以和螺旋桨时代的喷气发动机相提并论。

    另一方面,美国海军有一个十分现实的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需求。反舰导弹是苏联的发明。50-60年代,美国和西方享有航母优势,对于粗陋、笨重的反舰导弹嗤之以鼻。1967年10月21日,以色列的“埃拉特”号护卫舰被3枚“冥河”式反舰导弹击沉,西方开动雄厚的技术基础急起直追。法国研制的“飞鱼”成为欧洲海军的标准装备,美国则研制成功“鱼叉”,在70年代后半期开始使用,改进型至今依然是美国海军的主力反舰导弹。

    “鱼叉”不仅可以从军舰上发射,还可以从飞机或者潜艇发射,改装导引头和战斗部后,还作为“斯拉姆”陆攻导弹使用。但“鱼叉”是高亚音速的,飞行速度慢,容易遭到拦截。俄罗斯在反舰导弹小型化和通用化方面落后于西方,但在超音速化走到了前面,P-270“日灸”(北约代号SS-N-22)成为“现代”级驱逐舰上的利器,更新的P-800“宝石”也已经问世,甚至印度也有幸和俄罗斯合作研制“布拉莫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超音速反舰导弹LRASM的最终方案还没有公布,这是DARPA的设想图

    美国曾长期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价值持怀疑态度。超音速反舰导弹掠海飞行难度大,通常需要适当提高飞行高度,抵消了速度带来的增加拦截困难的好处。超音速飞行的阻力大,导弹航程较短,红外特征大,这是额外的缺点。但冷战结束后,美国获得了俄罗斯Kh-41空地导弹,在试验中证实了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实战价值。经过多年的磨蹭,美国海军终于启动了新一代的“远程反舰导弹”(简称LRASM)计划。

    LRASM的速度要求没有公布,外界估计和“布拉莫斯”的2.8马赫相当。但和现有超音速反舰导弹相对较短的射程不同的是,LRASM将具有800公里射程,这要求LRASM使用较省油的冲压发动机。但更高的难度来自制导。800公里射程超出了通常超视距制导的范围,只能在远程探测和GPS的辅助下概略瞄准,靠导弹上的先进导引头自主捕获、识别、确认、锁定目标,并选择最薄弱的部分攻击。LRASM要求能从现有的通用发射装置发射,这包括舰载垂直发射系统、潜艇垂直发射模块,当然还要能从飞机上发射,有必要的话,还要包括陆上发射。不过这在现在还只是国防先进研究计划局(DARPA)的概念验证研究计划,离产品化和实战化还有距离。

    关键词(Tags): #鹰击长空通宝推:小瀚,Mtknr20,抱朴仙人,莫愁湖水怪,GPRS,同文,我不是海洋,种植园土,dfindy,雨落田园,
    • 家园 这个动力诱饵是个比较让人头大的东西。

      要是一股脑发射几十个,还真的不好对付。

    • 家园 南联99年对付哈姆的技术

      南联一开头措手不及吃了亏,但反应很快,很快从仓库里翻出一堆磁控管备件和换下的旧磁控管,应急组装了一批这样的"罐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搞起了角度欺骗,最后哈姆的99年战绩为,实战发射208发,毁伤南联制导雷达五部,命中率2.4%.

      这是当时一个南联S-125营的野战阵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付这个A哈姆,恐怕要在这样的"罐头"边上加一个镀铝膜充气雷达模型.

      • 家园 土法上马,哈哈

        有共军当年的色彩啊

      • 家园 反辐射导弹对付雷达的突然关机战术还是有不少局限性

        看了afwing.com上的一篇文章:

        http://www.afwing.com/intro/harm/1.htm。

        觉得反辐射导弹的弱点有两个:精度和射程。光靠被动雷达导引头精度还是非常低,而且对付雷达突然关机,反辐射导弹始终没有好办法,即使安装了捷联惯导装置,其命中精度也只有30米。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为了摧毁南联盟一台雷达连续发射了100多枚哈姆,都被对方靠突然关机躲开了。最后是英国空军发射的“斯拉姆”导弹击毁,因为这种导弹发射后自带降落伞,可以长时间停在空中等对方雷达开机。

        因为精度低,所以导弹的射程不能做太远,因为那样做没意义,况且射程远了导弹的体积势必也要变大。为了提高命中精度,飞机不得不冒险进入对方火力范围内进行攻击。

        光靠反辐射导弹对付雷达还是有很多局限性,所以以色列人搞“哈比”无人机,执行区域防空压制,迫使一个地区内的雷达不敢随便开机。

        • 家园 那篇文章的读后感

          感觉我们的科普作者对防空抗反辐射作战手段的了解和介绍依然局限于援越作战中制导雷达操作员的经验;如大幅度甩摆天线,关高压,双制导雷达站交替开关高压等初级层面.实际上作战中制导雷达一旦被迫大幅度甩摆天线,关高压,替换开关机,就是被压制了.

          我们的科普文章对工程层面的对抗手段,对外军据越战经验后开发一系列技术缺少介绍.例如,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与制导雷达配合使用形成角度欺骗的雷达诱饵,多个干扰站相干波形成虚拟发射源,分离式相控天线等.

          前苏在越战后对S-75的改进就包括这样的雷达诱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南联99年为SNR-125应急组装的雷达诱饵就有

          MD-04:以旧P15岸舰弹(冥河)的雷达磁控管为核心-8KW

          IRZ-1:以旧S125-V601P导弹近炸引信的信号源为核心-1KW

          IRZ-2/IRZ-3:以S125导弹近炸引信为核心的加大功率型 5~7/5~10KW

          IRZ-21/IRZ-22:以旧米格-21雷达RP22磁控管为核心的基本型和加大功率型65KW/250KW.

          • 家园 空地对抗是个很有说头的话题

            空地对抗是个很有说头的话题,以往文章都是站在空军角度分析,鲜有站在防空的角度分析的。譬如越战中越军使用人造发烟装置在某重要桥梁周边制造云雾,导致美军投掷的数十枚电视、激光制导导弹和炸弹无一命中。再譬如前一段时间查资料,找到击落F-117的南联盟导弹营长的一段回忆文章,youtube上的纪录片;还有看一个俄文网站,提到83年叙利亚向以色列E-2C发射S-200导弹,迫使对方不敢再进入己方空域活动......都是很珍贵的资料。

            其实张洋的文章还是不错的,被空翼选中的文章水平应该说不赖。当然你说的情况也是事实。

            首先懂俄文的科普作者少,使得俄文资料得不到翻译引用,多数文章都引用英文资料,给人一种印象空中力量所向无敌,地面防空不堪一击。

            其次,现在科普作者都有点急,毕竟有约稿的压力,没有时间和精力精雕细琢。比对资料、分析研究、去伪存真、形成观点是要花时间的,好容易搞出点东西来如果没有杂志肯发就浪费了。所以不少作者都陷入为写而写的境地。

            • 家园 你要真想了解防空作战,就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国土防空军

              这个苏联特有的军种真正体验了防空作战的全部要素

              以防空军师为单位,其编成内包括远程警戒雷达、远程截击机部队、大型防空导弹部队。具备独自完成信息收集、攻势防空、守势防空、电子对抗等全部类型的作战,其战斗目的简单明确:每个防空军师都有固定的防御目标,只要你自己的目标保住了,哪怕邻近的地区被炸光了你也是功臣;你的守卫目标被消灭了,哪怕你打下了所有的入侵敌机,一样要论罪。

              防空军作为编制已经不存在了,但其很多作战思想和原则还是可以用在现代战争里的

            • 家园 少见地空对抗的原因是因为防空方很被动

              地对空防空本身就属于守势防空,只能被动地等待目标进入自己的有效射程区域内。同样,在大多数对抗SEAD任务里,防空部队也是相对被动的一方。

              首先从任务目的来分析,防空部队的主要任务不是消灭敌人,而是保护本区域内的友军不受到对方空军的影响。而SEAD恰恰相反,就是保护己方的空军不受对方防空部队的影响。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使对方无法发挥效力就成,消灭只是其次目的。

              以南斯拉夫战争为例,联军消灭了南军的多少地空防御力量?很可能实际消灭的数字还不到整备数量的1/5,但通过打击通信指挥节点、电子压制、以及SEAD威慑(这点很重要),使南军防空力量无法发挥有效作用,可以这么说,不管南军打下了什么飞机,但从其所应该执行的任务来说,其防空作战是失败了。而如果防空方在面对类似的对手时,仅仅某一次战斗获得了某个成果,诸如你上面提到得一枚SA-5逼走E-2的事,根本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只有整个防空系统的加强,包括情报、指挥、通讯、电子对抗、以及导弹部队本身的全面提高,才可能进行有效对抗。

              一架F-117的击落不能证明南军防空部队的战略胜利,同样一架飞走的E-2也掩盖不了贝卡谷地里燃烧着的SA-6残骸

              • 家园 贝卡谷地空战有自己的特殊性

                南联盟的情况我不太清楚,关于贝卡谷地空战,我有几个思考:

                贝卡谷地空战有自身的特殊性,大的战术原则还是要受制于战场实际情况,不能脱离战场实际泛泛的得出结论——在现代空中打击面前防空力量不堪一击,所以继续发展防空力量没有意义。

                其实贝卡谷地空战中以军使用的套路:无人机、电子侦察、空中预警、反辐射作战都不是新花样,60年代越战中美军全部用过,但为什么美军最后的结果是头破血流,以军是大获全胜?当然这些战术从不成熟到成熟有个过程,到80年代都比较成熟了;双方技术存在一定代差,基本上是二代兵器和三代兵器对抗。还有个因素却总被人忽视,但不能不提:

                对付防空系统,以军向来是“以地制地”:贝卡谷地空战第一声炮不是从空中打响的,而是以军在地面上发射“狼”反辐射导弹攻击叙利亚阵地,这场炮击虽然没给叙利亚带来太大损失,但一下子分散了对方注意力,叙利亚人没想到打击会从地面上过来,为后续空中打击创造条件。更早点,第四次中东战争里,以色列空军从空中对抗阿拉伯防空系统损失惨重,但特种部队渡过苏伊士运河后从地面上破坏对方防空阵地,掀翻雷达,把对方防空网撕开一个口子后以色列空军开始逞凶了。但在越南,美军不具备“以地制地”的条件,单纯拿空中力量对付防空系统自然事倍功半。反过来就算以军当时不用“狼”导弹攻击叙利亚雷达站,拿远程榴弹炮炮击对方,也能收到相同效果。

                至于SA-5攻击E-2C的问题,我觉得它的意义在于把对方预警机驱离,大大限制对方活动空间,这和反辐射导弹攻击雷达站有异曲同工之妙。实际上反辐射作战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空中力量打击地面目标,我方地面防空或者空军如何打击对方空中、海上辐射源也是一个急待研究的问题。

                • 家园 你把军种协调的效率想的太高了

                  我在提到国土防空军的时候, 你应该注意到, 国土防空军是将各个子系统统一编制在一个战术指挥体系下, 因此可以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对付敌人.

                  但你所说的无论是发射地面导弹也好, 特种部队也好, 都已经超出了防空部队指挥官的权力范围, 这些手段大多数时候是不需要指望的.

                  无论是空对地, 还是地对空, 绝大多数时候只能指望自己手头能够迅速派上用场的手段. 而在战术选择上, 空对地无疑具有最大的优势: 执行SEAD任务的知道自己要找的是什么, 而执行防空的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钓来一条鲨鱼.

                  举例来说, 一架执行SEAD任务的F-16, 标准挂载是一个红外成像或热成像吊舱,2枚SEAD导弹,6枚集束炸弹或者热成像空地弹. 很明显, 这种挂载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的发现和摧毁目标系统: 假如目标距离远, 首先发射SEAD弹迫使对方暂时关机或者转移目标, 然后攻击机加速赶到目标地区, 在对方完成隐蔽或者重新开机之前发现并摧毁.

                  事实上, 贝卡谷地的战果更多是那些集束炸弹的成绩, 而不是SEAD弹. 所有的实际战例中, 只有贝卡谷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SEAD作战, 其他的战斗包括海湾战争中的反雷达, 都只是一种战术压制手段, 消灭目标的决心不如贝卡谷地坚决.

                  贝卡谷地最大的意义在于, 它表明攻击方如果决心摧毁防空阵地, 是完全做得到的, 这个时候, 无论防空阵地做什么, 主动干扰也好, 被动伪装也好, 都无法完全有效地对付对方的综合手段攻击. 到目前之所以没有出现更高强度的SEAD对抗作战, 原因就在于没有具有一定规模和科技水平, 并且双方手段大致相近的对手. 所以导致现在在认识SEAD对抗作战难度上, 出现了某些偏差

                  如果深入研究目前机载武器的趋势的话, 就会发现现在的机载武器基本在朝发射后不管, 自主复合制导的方向发展. 就这点来说, 未来的防空武器必须进一步提高自主和机动能力. 就这一点来说, 美国目前的陆射ASRAAM代表了未来的方向: 它仅在发射前接收一下数据, 在导弹发射后轻便型高机动载具便可迅速离开原位. 考虑到ASRAM具备数据链引导模式,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以后任何一个能"看"到目标的信号源都可以将数据传递给导弹, 将导弹引导到目标区域后, 再由导弹自行追踪目标.

                  这样的防空系统才是真正意义上无惧SEAD的系统.

                  • 家园 另外我还想起一个问题

                    我倒也不指望防空军具备调动装甲兵、特种部队保护自己的能力,毕竟是专业军种。只能说防空军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身安全有保障,至少从战术层面上说,面对以军地面部队兵临城下的形势,叙利亚防空部队还不撤有失误的,给了对手重创自己的机会(当然我相信战略上叙利亚人也有自己的考虑)。

                    军种效能越大,对国力要求越高,弱国越玩不起。弱国和强国拼不起空军,就发展地面防空;地面安全不能保证,就优先发展地面部队;装甲兵斗不过对手,优先发展步兵炮兵;正规战打不过对手,就打游击战。

                    我的观点也比较零乱,想到哪写到哪。顺便问一句,怎么现在系统提示我:必须等搂住确认后自己的回复才能显示?之前没这问题。

                  • 家园 “软防空”或许是未来防空发展的一个趋势

                    我觉得第四次中东战争里以色列特种部队摧毁埃及防空阵地未必是刻意为之,但贝卡谷地空战里首先发射“狼”导弹压制叙利亚防空雷达那就肯定是蓄谋已久了。至少在贝卡谷地空战里,以色列地空协调是不错的。

                    目前攻防天平明显倾向攻,防守一方如何努力保持平衡确实是个需要花功夫研究的问题。越战后美军总结经验教训,决定大力发展隐形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因为他们意识到在对方严密的防空火网面前,无论是低空/高空高速突防也好、地毯式轰炸也好都将成为过去。只有隐形飞机和精确制导技术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己方伤亡:前者能不惊动对方雷达;后者能降低己方飞机出击次数。

                    防空系统该采取什么对策,对隐形飞机,我还没想出什么办法,目前似乎也没有什么革命性技术彻底抵消隐形飞机的优势,唯一的有利处恐怕就是这种飞机很昂贵,对多数国家而言都用不起;对精确打击武器,我觉得俄罗斯研制的“停车场”电子对抗系统或许是个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对对方C4ISR系统进行无线电、光电干扰来降低对方体系的效率,确保己方要点的安全。“软防空”或许是未来防空发展的一个趋势。

                    • 家园 防空部队的对抗难度在于有一个无法摆脱的因素

                      就是防空部队的主动辐射源

                      这个辐射源承担为导弹寻找目标、装定参数、一直到最后的目标引导。这三个阶段中,任何一个阶段遭到攻击,都可以极大影响导弹部队的效率。因此,如何化解导弹部队在这三个阶段对自身雷达系统的依赖,是真正破解SEAD对抗的关键。

                      防空军的解决方案一是多系统备分:多种雷达都可以在自己的权限内使用,而且可以通过下属的航空兵得到预警机的协助;二是攻击手段多,同时具有航空兵和地面火力;三也是最关键的,在核大战的背景下,必要时通过核战斗部的威力来消灭入侵目标——俄罗斯导弹曾经使用过的无线电指令制导还记得么?这可是这种制导方式的独一份哦。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战术要求背景下,苏联人用最原始的办法解决了反SEAD作战里最关键的问题,即如何减少对导弹部队本身主动辐射源的依赖。

                      我在上面提到的网络化,其实是现代条件下的另一种减少依赖的方式。这样导弹部队可以极大减少笨重的雷达车辆,同时又可以随时获得目标信息,并立即对目标做出反应。

                      当然这中间有很多难点,具体的技术问题就不讨论了,但趋势应该是这样的。

                      • 家园 无发射源攻击已经是毛子在越战中采用的S-75经典战法

                        还是那个毛子顾问组的故事,他们在那台光杆S-75制导雷达SNR75上开机引诱美机施放干扰后,关掉高压但不关天线,开着雷达接收机观察美机干扰,这时在引导车的高低角和方位角显示屏上出现由干扰造成的竖状雪花光带,毛子顾问很快发现SNR75的高低角和方位角天线对干扰源的跟踪精度很高,只要将高低角和方位角瞄准线压在竖状雪花光带中央,SNR75跟踪精度足以引导导弹攻击目标.于是S-75无发射源被动跟踪攻击战法由此而生;开机引诱美机施放干扰后,关掉高压但不关天线,拨到三点法,将高低角和方位角瞄准线压在美机干扰源竖状雪花光带中央,根据标图员报来的目标距离或营警戒雷达P12/P18报来的目标距离用手轮手动跟踪距离,然后发射导弹攻击目标.战法被迅速推广到所有S-75单位成为经典战术.

                        这是1972年后卫二猴军261团57营引导技师在介绍如何用毛熊教的无发射源被动跟踪攻击法打B52,请注意黑板上画的高低角方位角显示屏显示的干扰源竖状雪花光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75简介:

                        SNR75制导雷达用目标高低角,方位角和距离三个射击诸元通过无线电指令引导导弹,引导技师操作台左边的显示屏为高低角显示屏,右边的显示屏为方位角显示屏,各有一垂直瞄准线.两屏的水平瞄准线为距离瞄准线,另外高低角,方位角和距离瞄准手各有一个显示屏和瞄准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五藤高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