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印象埃及(上) -- 大西洋14

共:💬7 🌺4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印象埃及(上)

    印象埃及(上)

    小学学地理课就知道了尼罗河,是世界最长的大河,在非洲的埃及境内。除了盛产棉花,对埃及没什么印象,只是对尼罗河的流向感觉有点儿怪怪的,它由南向北流。小学生的地理知识当然有限,所知最多的当然是祖国的大山大河。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都是自西流向东的。同样的困惑还有苏联的几条河,什么叶尼塞河、勒拿河,还有一条鄂毕河,也都是由南向北的流向。当时还没听说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俗话,当然对地形地貌也没有概念,可见当年年龄还是很小的。

    后来知道了埃及也是一个文明古国,数千年前就兴建了巨大的金字塔,还有人面狮身雕像。记得看到当时的照片,人面上的鼻子还在。也看到有介绍说古埃及人在天文、地理、数学、几何等领域曾经有过灿烂的辉煌,其历史可以推到7千年。心中有些愤愤不平,堂堂中华民族的历史才上下五千年,埃及凭什么就有7千年!当然这也就是心中不平罢了。

    再后来知道埃及是个重要的阿拉伯国家,总统是纳塞尔,他从英国人手里收回了苏伊士运河,在苏联人的帮助下修建了阿斯旺水坝。埃及曾用名“阿联”-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好像是和某个阿拉伯国家“联合”了一下,后来解体了。

    再以下就不是本篇所想说的了,还是回到古埃及吧。

    工作之后,去过不少国家,但中东地区从未涉足。去埃及看看,了解一下古埃及的文明发展史的念头一直没有放下。闲下来之后,此夙愿得以实现,也是快事一件。

    此次埃及之旅,学到了不少知识,印证了不少心存疑虑的东西,同时也修正了不少似是而非的观念。略记如下,也算没有白去一场。

    发现(这只是我的“发现”,在专家学者眼中,抑或饱学之士眼中,甚至对一般的学过世界历史的人来说,这只是小儿科而已),现代埃及人与古埃及文明没有什么关系。古埃及文明仅仅是因为发生在现今叫埃及的国家才得以冠名“古埃及”,称其为尼罗河文明可能更恰当些。

    古埃及文明的源头确实可以追溯到7千年以上,因为最古老的金字塔建于公元前4300年,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而修建如此宏大的工程,社会没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没有一定的财力、人力是不可想象的。

    在很多介绍埃及的书中,“法老”这个词经常出现,给人的印象是法老是国王的称号或王朝的年号。此次得以纠偏,“法老”并不是国王的称号或王朝的年号,而是民族的名称。数千年前生活在尼罗河畔的先民称为“法老人”。现代埃及人与法老人没有任何关系(卢克索地区一个埃及现代少数民族-努比亚人可能是例外,有学者认为努比亚人是法老人后裔,但并没有得到学术界完全的赞同)。

    法老人在尼罗河畔繁衍生息,延绵不绝达五千年之久,建立了三个王朝-古王朝、中王朝、新王朝(这也是现代人梳理后的概念,其根据是什么不得而知),每个朝代都经历了二十多位国王。至公元前一世纪希腊人到埃及之时,法老人的文明已经消失在大漠之中。人不知所在,宏大的建筑或孤零零矗立在戈壁荒沙之中,见物不见人;或因风沙风化而损坏坍塌;或被深深埋在黄沙之下。

    偶有所想,法老人所建三个王朝,大概略相当于神洲大地的夏、商、周三代。法老新王朝消失于公元前一个多世纪,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又经历了十几个朝代,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成了现在的现代共和国。法老人消失后,尼罗河畔及尼罗河三角洲的统治者们有: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法国人、英国人等。

    所以说,现代埃及人与古埃及文明没有关系:法老人说的什么语言?说阿拉伯语的现代埃及人一无所知;法老人的象形文字与现代埃及人文字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在我看来,法老人的象形文字只是象形而已,还谈不上文字。不要说有规律的抽象的线条了,连向抽象(文字)转化的迹象也是鲜有所见,只是一最原始的图像符号而已。解读起来恐怕比甲骨文要难得多了。

    写到这里,不免为我华夏文明感动骄傲和自豪了,华夏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现代中国人就是炎黄子孙;三千年前周文王说的话,除了多些之乎者也,可能有些关中口音外,和我们现在说的一样;孔老夫子刻在竹简上的字,有一点文化的现代人就可看得懂。上下五千年,繁衍生息、延绵不绝,当然值得骄傲、自豪。

    不过,如果说法老人在文字方面发展缓慢,不及炎黄子孙的话,在数学、几何、天文、医学、艺术等领域的成就却是同样的辉煌。如果没有高深的数学、几何知识,不可能修建工程巨大、结构复杂的金字塔;如果没有精准的天文学知识,不可能在一年之内的某两天,在旭日初升的光芒穿过数十米的隧道,照射到神殿内的神像脸上。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只不过印证了而已。

    印象最深的是法老人在医学领域解剖学上的造诣。在欣赏那些以简单或复杂的线条雕刻在廊柱、墙壁上的精美壁画时,对人物四肢及躯体比例之精准感到十分吃惊。

    看过世界各地的不少壁画、岩画,非洲的、欧洲的、美洲的,当然也有老祖宗的。四肢躯干的比例都没有法老人的精准。非洲的不说了,比例严重失调,某些部位夸张的离谱。就算是老祖宗的(譬如说明经、脉络,针灸穴位的医学图),四肢比例也不是那么精准。

    我想法老人对人物的刻画有着精准的比例,应该得益于死后要做木乃伊,做木乃伊需要解剖,而解剖学是绘画的基本功。对中国人来说,“人之发肤,得自父母”,那是动不得的。华佗想打开曹操的脑袋为其治疗偏头疼,结果自己的脑袋被搬了家,一代神医只能在关羽的胳膊上开个小口,为其刮骨去毒。就此,人们所称道的也是关羽的神勇而非神医的医术。可叹中华医学历史上无数起死回生的病例,却鲜见手术治疗的成就,顶多是截肢止血。

    扯远了,还是说埃及。现在说说令人抓狂的阿拉伯数字。

    4、5岁知道时间,会看几点了时,就知道1、2、3、4是阿拉伯数字。后来知道中国也有壹、贰、叁、肆,叫大写数字,财务上的数字必需大写。当时对阿拉伯人佩服的不得了,创造的数字全世界通用,真是了不得。

    到了埃及才发现,全世界通用的数字写法在“创建人”这里是不通用的。阿拉伯文字原本就与其他任何西方文字不同,在其他西方文字中大多数人唯一能看懂的数字,在这里也是面目全非,着实令人抓狂。听了导游的解释才知道,所谓的“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从阿拉伯人那里拿过去之后,经过改造,因其简单明了,为世界各种文字所接受,从而成为全世界各种文字中几乎唯一相同的数字符号。你别说,阿三对世界也是有贡献的。

    现代阿拉伯人书写的数字,除了1和9与所谓的“阿拉伯数字”貌似相同外,其他就有点驴唇不对马嘴了。点(.)是0,0是5,貌似7却是6,还有所谓七上八下之说,V字口朝上是7,朝下是8。

    说也说不清楚,还是上张照片吧,这是请导游写下来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今天打住了,明天,也可能是后天接着说。

    通宝推:未知如之何,
    • 家园 中文也有小写数字的。

      就是一就是一画,二就是二画,三就是三画,一百就是一百画那个

      财务上是大小写都要的,小写用阿拉伯数字,大写用自家的大写数字,二者必须相符,否则单据就失效。

      在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前,大小写的相互验证就存在帐房先生的本子上了,其本身就是为了防止“修改”数字,只不过那时的小写是自家的小写罢了。

    • 家园 关于阿拉伯数字,挑个小错。

      听了导游的解释才知道,所谓的“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从阿拉伯人那里拿过去之后,经过改造,因其简单明了,为世界各种文字所接受,从而成为全世界各种文字中几乎唯一相同的数字符号。你别说,阿三对世界也是有贡献的。

      导游瞎掰。

      说反了,是印度人发明的,被阿拉伯人拿过去的。

      参见wikipedia:

      阿拉伯数字是西方语言或欧洲形式的印度-阿拉伯数字。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是由古代印度的婆罗米人发明,后经由阿拉伯传入西方。很多语言都引用了此系统,但是都根据自己语言的字体要求而改造,所以实际上现在有很多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数字字符。此条目是关于汉语里通称的“阿拉伯数字”,也是当代世界最通用的阿拉伯数字,也就是欧洲文字所改造的印度-阿拉伯数字。

      PS:现在的埃及被阿拉伯人“鹊巢鸠占”,真在的古埃及人的后裔是科普特人,可怜现在在埃及成了数派,其人口约占埃及超过8千万总人口的10–15%。科普特人从中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埃及开始,便一直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许多古埃及人后裔顶住了穆斯林的强大压迫并仍然坚守基督教信仰,才有了如今埃及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普特人群体。近些年来,由于埃及不断出现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兴起和教派袭击,大量科普特人开始移民海外。尤其是世俗派的穆巴拉克下台以后,科普特人在埃及国内的情况更令人担忧了。

    • 家园 埃及的王朝划分是古埃及祭司学者马涅托首创的

      从埃及建立到被波斯灭亡,共31个王朝,后世借鉴了他的这种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中新王国分段。由于他本人身为祭司有机会接触到第一手资料,所以他的记载比希罗多德的口传埃及史要可靠的多,对上中古的埃及史有比较清晰的时间划分,作为第一位对埃及3000年历史特别是上古史作通贯记述的史学家,他可以称得上是埃及的司马迁。

      ps:不仅仅是埃及才有精密的人体比例,古希腊的那些雕像一样达到了这个标准,黄金分割率不就是希腊提出来的么?

    • 家园 埃及尤其是开罗受马姆鲁克影响最大

      除了古埃及法老的那些东西,一般能看到的古建筑都是那个时期的。另外,精华就是开罗市区的伊斯兰区,有无数精美的清真寺和礼拜塔,该区在1979年就上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开罗的别称是“千塔之城”。另外,还有老开罗地区,能看到古罗马时代的遗址,更是科普特文化的中心,拥有保存完好的有1600年历史的科普特教堂,附近还有埃及最古老的清真寺阿姆鲁清真寺(Gaami Amru),距今1400年。

      俯瞰开罗城最好的去处则是东南处的莫卡塔姆山(Mokattam),为开罗的最高点,开罗城标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就位于山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