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三进三同”——启动内需、摆脱美元经济殖民的妙招 -- 酱油群众

共:💬534 🌺3336 🌵6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在下面一个回复解释了

                                              我不反对《舌尖》,从右派当局角度讲,这种变相的弱化血性,粉饰太平,好得很。

                                              但作为批判者的左派,为什么为《舌尖》喝彩?大家更应该去揭毒食品的盖子。

                                              在野力量的基本原则就是:你执政者做好是应该的,做好了你自己会自吹自擂,我们只负责吹毛求疵,所以只批判,只抓虫。

                                              《舌尖》即便是曲线隐晦地“批评”现状,这种软绵绵娇滴滴的力度,有意义吗?干部的脸皮,大家不了解的吗?

                                              • 家园 本大国内电视看的应该不多

                                                我本来也不那么看,但这几年随着家人多多少少看一些,包括侄女—她6年前初中到上海,直到去年高中毕业上大专—从她那里受到很多流行教育。

                                                3-5年前的电视,我不得不说大部分节目我边看是边摇头,按本大的词,确实有血性—资本的血性,贪婪的血性,寻求暴富的血性。财经节目不用说,全是大老板成功人士怎样牛;最有名最受推崇的年轻人的节目大概是“奋斗”—我只在旁边偶尔看也一些半点,也许评的不对—大约就是几个小资青年怎样追求暴富的故事;少年看的有个“十八岁的天空”,唉,可怜我侄女看的是“梦幻高中”,上的是街道普通初高中;纪实频道演的是大上海的旧日辉煌;明星谈的是休假到瑞士滑雪。。。我说的都是主流频道黄金时间。

                                                现在的电视节目当然让人喜欢的也不多,但让我直接摇头的可以说少多多了。有一点不好,以前非常喜欢看11频道京剧,特别是过把瘾节目,但最近大约演了大半年的豫剧了。

                                                左啊右的,什么极左极右中左中右形左实右,实话说实在分不清。在野咱当然明白,抓虫就算了。

                                                再比如,本大谈小飞机豪华火车。。。我都非常支持,但肯定不支持这些节目上电视主流频道黄金时间。

                                          • 家园 啥时候本嘉明也变紧跟毛主席的左派了?

                                            你不也是鄙视舌尖吗,鄙视口腹之欲吗?

                                            按你的定义,这岂不是左派的很?

                                            是在玩无间吗?

                                            • 家园 这要说明一下

                                              1,我不鄙视《舌尖》,拍出来大家看看,无妨。

                                              不过这类片子的潜台词就是:活着太美好了,好死不如赖活着。

                                              我以前说过一个真事:老蒋在台湾白色恐怖期间,凡倡议台D者,杀无赦。民进党创党大佬彭明敏落狱,立刻叛变台D大业,他妈妈又走门路,彭贼写了很泣血的《悔过书》登报,老蒋刀下留人。事后,李敖非常BS他,彭贼喊冤说:敖敖,我倒是想硬啊,可一想到女人那一对奶,我硬不起来啊!

                                              此彭贼借台毒先锋之名照耀撞骗,此前此后诱奸女性20余人。

                                              如果真如某些左派所说,天下大乱,国将不国,那就请各位不要再坐而论道了,赶紧走到草民中间,为民请命,把盲人和家庭J会的牧师们在民间的“工作”抢过来吧。你们已经没有时间琢磨什么好吃不好吃的,不就一块肉嘛,搞熟搞卫生,沾点盐落肚就得,革命是请客吃饭吗?

                                              你还有闲情琢磨美食,就不要大声疾呼了吧,日子怎么过不是过?

                                              2,斯巴达主义,就好比是在汤里加盐。一个社会就是一锅汤,只需要刚刚好的盐。我认为毛主席当年加了太多盐了;而如今又寡淡得,就像李逵说的,嘴里直淡出个鸟来。

                                              所以加盐是必须的,但不是主席那个量。不信,拜托你们几位穿越回去WG试试,看能熬几天。

                                              3,中国一年拍几百部记录片,有《舌尖》很正常,我不BS《舌尖》。但送嘎纳的,只有两部,为什么,凭什么,就送了《舌尖》?我BS选送《舌尖》的那个傻子吃货。

                                              4,如果这部片子是WG前拍的,那个制片厂上下全体(而不止是那个制片人),绝对熬不过WG。

                                              • 家园 本大颇有鲁迅之风

                                                指点江山,臧否人物

                                              • 家园 送嘎纳,昭示天下:

                                                咱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谁敢来咱饭桌前撒野,谁敢动咱一个窝头。。。等着他的远远不是猎枪了!

                                              • 家园 总觉得本大看的《舌尖》和我看的不是一个

                                                电视里应该是7级吧,我并没有连续地全看下来,而是断断续续多次看的。

                                                并非每集都很好,但第一集我肯定看了两遍,非常好!

                                                送嘎纳应该不会是7集,不知道那些文化人怎么剪辑送去的。

                                                • 家园 跟您聊天还是很愉快的

                                                  就像以前的西西河,大家“和而不同”的气氛。

                                                  我确实不看国内的电视节目,家里没有中文频道。我有一个习惯,吃饭时全家看财经台(多伦多是26频道),晚饭后必然拉着儿子看一会儿电视,一般一个小时左右,主要是TVO(2频道),DISCOVERY,HISTORY,这三个频道记录片的质量都很高。大概是看惯好纪录片了,对于舌尖,没有大的触动。

                                                  <舌尖>属于“唯美”的柔性拍法,虽然很讨巧地只描述老百姓的“民食”,而不是王侯将相的夜宴,但骨子里的“柔弱”,是不能掩饰的。

                                                  中国是需要“和”,但“和”就是一团和气,没有线条,没有形象,没有原则的吗?你大可以说,下大棋,赤裸裸的的狠手都在台面底下。但实际上,有些狠手,必需放在台面之上,才能放大效果。而没有狠手,公开讲任何狠话是无效的。

                                                  拍<舌尖>的团队没错,百花齐放嘛,观众爱看,你放黄金档,发动水军造势,在商言商企业行为,随你电视台。但我的看法,今后不要选送关于食物题材的片子去国外了,拍得再好,这题材?就一票否掉。就宣传口来说,这次不是一个疏忽,而是一个错误。

                                                  这个错误,在于宣传口固然有一些如水均益君,满腹经纶精通英文,但中国的外宣,并不重视人家的口味,满以为自己的口味,放之四海而皆准。<舌尖>是个鲜活的例子,在国内那么火,放到国外效果会不会好?我也不能胡说一定不好,真刀真枪打一仗,大家看看实际效果也好。

                                                  但有一点要说明,该制片人说,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做这个片子的。

                                                  我不得不莫名惊诧:为什么对食物要有敬意?

                                                  男儿膝下有黄金,人类是万物的灵长,掌控了地球上绝大部分领域(除了极深,极寒),正在向月球,火星进发。食物是什么?如果没有人类,鸡还是野鸡,猪还是野猪,“食物”这个“物种”根本不会在“物竞天择”中出现。你养一个宠物狗,还能跟你撒撒娇;一盘番茄炒蛋,会跟你有感情交流吗?

                                                  如果在后工业社会,把我看作一个“干电池”,或者一个手机的话,那么整个自然界就是国家电网,食物只是每天给我充电的“充电器”而已。这是我沟通自然界,取用于自然的一个桥梁。你大可以把桥造得雕梁画栋,但它就是一个桥,一个工具,不是“令人敬畏的大自然”本身。

                                                  我们每天得到的愉悦,来自于互联网的,要比来自于午餐盒饭的,多得多。你会去对一台电脑“抱持敬意”吗?老子用你,还不是应该的?你苹果电脑造得好一点,他妈的理所当然的,否则老子去买联想了。

                                                  那么同样的,你为什么对一碗“关西云吞面”,要抱持敬意呢?你云吞面煮得好一点,他妈的理所当然的,否则老子去买汉堡了。

                                                  制片人不必把精益求精做成一款美味的“中国吃食”------小吃也好,大餐也好------拔高到那么伟大,要承载中国文化了,人家掌柜也就是赚一口饭,养一家人。市场竞争,蒋门神抽头,这些压力下苦苦挣扎罢了。你有听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在“和面团”时多打一个鸡蛋的吗?

                                                  食物,只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小小的附属物,不可能代表人类文明的总体面貌。很可能500年后,人类已经进化到跟ET差不多,穿着银色的袍子,吃着紫色的流质,在天上飘来飘去,你能说因为传统食品的消亡,人类文明也消亡了?

                                                  外宣部门有心发掘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往外送的片子,可以拍一拍地方戏剧,历史地理(古城古庙),一个家族(姓氏)的变迁,那些不能代表中国的民间文明,还是比不上“吃”会让老百姓那么看重?

                                                  昨晚看discovery频道的<hell road>,专讲全球危险公路,中巴两国间的喀拉昆仑公路,算其中的极品。看这些令人惊心动魄的镜头,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意,和人类能战胜自然的自豪感。还有太行山上一段公路。中国为什么不拍这些题材的记录片?小资的吃货制片人,怕是既吃不起这个苦,也拍不出宏大的气魄吧?

                                                  我认为,我们人类不必那么放低自己,对于食物,抱持普通的“善意”,就可以了;敬意?就因为臭豆腐比我出现得早,我得把它跟祖宗牌位一起供起来?

                                                  所谓“善意”,就是善待活的“食材”,比如鸡猪羊。但真要杀来吃的时候,你还哭哭啼啼就戏过了。

                                                  善意,也表现为接受人们对于“烹饪”的爱好追求。大家劳作一天(这是前提),享受享受口腹之欲,没错。但你先夸张到“舌尖上的中国”,那我们看不惯,也应该可以说说吧?

                                                  • 家园 非常谢谢本大写了这么多

                                                    我不擅长写,尽量把我的看法写出来。我想充分的交流是好事。

                                                    1. 视角的不同

                                                    我想,本大的视角是从精英的视角来看的—这里精英绝非贬义,而且我们中国人,需要更多更多真正的精英。

                                                    但我想精英有些时候也会有盲区,有可能域于从自己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从自己的喜好来做评判。

                                                    本大长期生活在加国,非常热衷关心国际政治经济事务,特别是有关中国的。因此,我想本大已经一定程度上习惯于从国际政治经济的角度高度看待和考虑中国有关的事务和问题。

                                                    但我认为我,以及这里不少河友,是从自己的生活,从生活的周遭社会来看待相应的中国事务。

                                                    比如说我和您提到的国内电视节目这几年的变化,从这一点说,我这个自认的中左就认为,这个变化就很好就很不容易,我会以自己的方式自己可能的力量去支持去卫护。而不是一定要做所谓“在野左派”的“只负责吹毛求疵,所以只批判,只抓虫”—因为这些打引号的词都是政治名词,而不是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十多年前,有读过中国若干个作家写的最愿意生活的十个年代—大致是这个意思,现在看来,写这个文章既是他们对社会的梦想,也是他们当时的无奈。只记得一个年代是北宋宋神宗时代,具体描述记不住了,只记得一句“市列珠玑”。而今天,我晚上在食堂吃饭,打饭的阿姨就带着一个漂亮的手镯。我曾恭维过她手镯很漂亮,她高兴地告诉我,去云南旅游时3千元买的。下了班坐公车,随意就看见车上至少一两个女子带着漂亮的玉镯。--尽管我自己对金玉珠宝没什么缘分,尽管自己的物质精神生活几乎就是上班电脑下班网络,我还是为现在这个时代的普通人生活而感动。

                                                    并非为执政者唱赞歌—因为并非我的生活我的职责;也并非说这个社会没问题—至少河里反映的就不少而且只能算冰山一角;甚至并非从自己的角度喜欢现在的社会现在的人喜欢现在自己的生活,但周末走在小街上,还是为生活而感动。看《舌尖》第一集,就是这样的感动。

                                                    和本大一样,我自己看电视基本就是纪实频道—上海纪实频道和中央9。国外的记录片当然制作非常精良,我偶尔也看到,但我还是喜欢看和自己生活(现在和将来)和自己历史相关的片子。

                                                    并非忘记了忧患,前一段看了记录片《大明宫》,自己又上网查了相关百度,在杜甫诗词“忆昔开元全盛时的”开元盛唐,居然只有30年!上周上海纪实频道和中央1几乎同时演了两个关于二战的记录片,上海台是“二战启示录:希特勒的崛起”,非常好,可惜不是黄金时间;中央1是《天启》,从希特勒发动战争到二战结束,晚22:40,而且居然是中央1!

                                                    2. 关于宣传

                                                    正如本大所言,TG的对外宣传水平之低下,而相应其对手几如神一样的存在。

                                                    当然我们必须奋起直追。但同时我觉得我们也应该换换思路,只要咱确实认为好的,就端出来。口味没习惯?没关系,会习惯的。-- 大国,就应该有这个气度。

                                                    3.对食物的敬意

                                                    我给您引一段纪伯伦的诗。

                                                    当然,纪伯论写的是诗,而且他有宗教背景。咱制片人编导说的是中国人的大白话。

                                                    On Eating and Drinking

                                                    Kahlil Gibran

                                                    论饮食

                                                    纪伯论

                                                    译:云天

                                                    Would that you could live on the fragrance of the earth, and like an air plant be sustained by the light.

                                                    But since you must kill to eat, and rob the newly born of its mother's milk to quench your thirst, let it then be an act of worship.

                                                    And let your board stand an altar on which the pure and the innocent of forest and plain are sacrificed for that which is purer and still more innocent in man.

                                                    但愿你能靠大地的芬芳生存, 就象附生植物, 凭借阳光生长.

                                                    但既然你必须杀生为食, 掠夺新生动物的母乳来消渴, 那就让它成为敬拜的行为吧.

                                                    让你的餐桌做祭壇, 摆上森林与原野里纯洁无邪的动物, 它们为更纯洁更天真的人性而牺牲.

                                                    When you kill a beast say to him in your heart,

                                                    "By the same power that slays you, I too am slain; and I too shall be consumed.

                                                    For the law that delivered you into my hand shall deliver me into a mightier hand.

                                                    Your blood and my blood is naught but the sap that feeds the tree of heaven."

                                                    当你杀一头兽时, 在心里对他说,

                                                    “杀戮你的同一力量, 也会杀戮我;我也将成为食物.

                                                    因为, 把你送到我手中的律法, 将把我送到更强有力的手中.

                                                    你同我的血, 不过是滋养天堂之树的汁液.”

                                                    And when you crush an apple with your teeth, say to it in your heart,

                                                    "Your seeds shall live in my body,

                                                    And the buds of your tomorrow shall blossom in my heart,

                                                    And your fragrance shall be my breath,

                                                    And together we shall rejoice through all the seasons."

                                                    在你咀嚼苹果时, 在心里对它说,

                                                    “你的种子将活在我的身体里,

                                                    你的明日之芽将在我心中迸蕊,

                                                    你的芳香将化做我的气息,

                                                    我们将一起欢度所有的季节.”

                                                    And in the autumn, when you gather the grapes of your vineyards for the winepress, say in your heart,

                                                    "I too am a vineyard, and my fruit shall be gathered for the winepress,

                                                    And like new wine I shall be kept in eternal vessels."

                                                    And in winter, when you draw the wine, let there be in your heart a song for each cup;

                                                    And let there be in the song a remembrance for the autumn days, and for the vineyard, and for the winepress.

                                                    秋天, 当你收获葡萄园里的葡萄酿酒时, 在心里说,

                                                    “我也是一座葡萄园, 我的果子将被收集起来榨汁,

                                                    象新酒般, 我将被保存在永恒的容器里.”

                                                    冬季, 当你啜酒时, 在心中对每只酒杯都唱一首歌吧;

                                                    让歌中飘荡对秋日时光, 对葡萄园, 对榨汁机的回忆.

                                                    • 家园 谢谢你的回答

                                                      1)我不觉得自己完全是对的,一点都没有错误。我只是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大家看,当靶子,该批评就批评。

                                                      2)从纪伯伦这首诗看,他敬畏的是大自然,只是以食物为载体(祭品)。如果<舌尖>的制片人也是这个意思的话,那么我觉得就可以理解,可以接受了。

                                                      但这首诗里,诗人只是赞美大自然的恩赐,赞美新鲜纯洁的果实和物产,没有对“加工”的礼赞。而中国人从古代就喜欢极为复杂的加工,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肉块没有按礼制切割成合格的形状,就必需扔掉)。

                                                      从周礼,甚至更早就开设,中国的上层统治者(制礼之人),就在自然简单的生活里,强行加入太多的“佐料”,把好好的食物(生活),弄得面目全非,这才叫“君子之食,君子之礼”。老子崇尚的“道法自然”,应该就有反抗这种社会现状的因素。晏子怎么评价孔子和儒家,你还记得吗?

                                                      <舌尖>所崇尚的,显然很大部分,是“加工”,不是“自然”。

                                                      3)西餐里有很多SAUCE,我们中文翻译成“酱”,其实这跟中国的酱不同,SAUCE不浓厚,稀薄多水分,现做现用比较多,不耐久藏。但你从中-英文一对一的翻译里,看不出这些差别。这个例子,只是说明中国的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别之多,所以生活在中国,看中译本,不能完全理解西方生活,反之亦然。

                                                      而且生活就是生活,有时候煮一碗好面,只是为了能在街市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像福特造T型车,并不是为了“美国之崛起”。中国可以礼赞的新生事物很多,应该拿出新的东西,让世界服气,习惯。为什么有限的两个名额,考虑给<舌尖>?<舌尖>只是拍法新颖,题材新颖吗?还不够粉饰太平吗?我建议你去一个网站:<掷出窗外>。

                                                      • 家园 掷出窗外=Throw out of the window

                                                        洋泾浜中文嘛,连“缘起”的两首流行诗都是直接一对一翻译的。

                                                        看介绍,是由”复旦大学的研究生吴恒联合34名网络志愿者创建”。这些家伙们若想真为中国人民成点事,应该路还很长。

                                                        当然罗,如果想尽快成功,把网站一对一直接翻译成英文,送嘎纳也好,送哪里也好,题材新颖,世界肯定服气习惯。退一步说,至少搞点基金赞助应该没问题吧,再起码今后出去申请什么的当个Reference绝对没问题了。(抱歉,刚吃完饭,嘴有些欠。)

                                                        • 家园 我认为&lt;掷出窗外&gt;是个好东西

                                                          既然“免煮”是个好东西,这更是个好东西了,因为免煮吃不死人,这个帮助你不要“被吃死”。当然这个网站的实际功效还有限,但好过大家不作声。

                                                          我不是希望这种问题拿去供外国炒作,目前的中国社会,生命力活泛,五彩缤纷。比如说年轻人的街舞,达人秀的那个总冠军,可以不可以按这个题材拍个纪录片,拿出去,给世界看看中国青年的新风貌?

                                                          如果我是X宣部管事的,我会让下面拍一个关于2011年达人秀的纪录片,怎么拍是你们的事,放手乱搞,不怕你们脱轨。这一季,菜花甜妈和卓君的比拼,放在哪个国家都赚人欢笑和眼泪。

                                                          等甜妈一出场,引吭高歌<今夜无人入眠>,荡气回肠之余,最后一句“送你葱”,画面上准时打出字幕:

                                                          “Song nee zoom”,means if you buy cabbage in my booth,buy one get one green onion freeee!.

                                                          外加一个动画人物恭恭敬敬捧上一棵大葱。

                                                          那要不雷翻全世界观众,你来找我。

                                                          X宣部和幽默感的关系,是塔克拉玛干和农夫山泉的关系,这我们体谅。不过干工作要注意讨好不吃力嘛。

                                                      • 家园 几点不同

                                                        1. 纪伯伦敬畏的是上帝,无论是其阿拉伯身份还是基督教家庭出身都指向这点,从这点出发,他把自然与社会以及人类的情感都赋予圣神的意义。上贴里《论饮食》我没有引全,其实这篇的开头就是:“一个开饭店的老人说:请给我们谈饮食。”,因此诗人赞美的绝非仅仅是大自然恩赐的果实物产,也包括人们的加工劳作。

                                                        《舌尖》的制片人说对食物的敬意,既包括了对大自然赐予食材的敬意,也包括对食物加工劳作的敬意,是一点没错的。

                                                        当然,《舌尖》并非完美,我一来没看全,二来断断续续看后面一些内容也有不那么很欣赏的,感觉比较多的堆砌,没有完全体会到作者对食物的足够敬意,没有第一集给我那样的感动。这当然可以评论可以批评,但不应该总体上否定这个片子,否定制片人对食物的敬意。

                                                        2. 关于中国人对食物加工的复杂

                                                        中国人对食物的加工太复杂这一点完全可以讨论。但这可是一个大话题,涉及到中国的自然气候,物产,人口,历史,文化,医卫,甚至于技术。

                                                        譬如我本人就思考得出过自己的的结论--技术对中西饮食起了重要的影响—中国文明是铸造技术文明,西方文明是锻造技术文明,这在铸锻学术界几乎是公认,到中国和欧美的博物馆简单看一眼也都可以印证这个结论。于是中国的食物加热器具—锅—几千年来都是铸造的,而欧洲的食物加热器具则一直是平板—锻造的平底锅。于是为了加热的均匀,中国食物不得不在笨重的铸铁锅上使用蒸和炒的办法,而欧洲则可以直接简单地在火上移动平底锅 。

                                                        总之这话题绝非简单。我这里想从一个角度,即百姓现实生活的角度中出发,再说说我的看法。我的一位同事老家扬州人,他回到老家,长辈自家做扬州干丝等等扬州菜,一早起了去买新鲜材料,仔细加工,到最后上桌,几乎一天的时间工作,一小时就吃完了,而老人乐此不疲,并非是晚辈回去才这样做,而是每过一段就要来一次。因为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享受。本大大概会说老人可以,年轻人不可以。而事实上现在99%的年轻人根本没功夫没心思去琢磨做饭,更重要的是缺了对食物的敬意。

                                                        从另一个现实角度说,如果中国大众都玩现在欧美国家大众的玩法,这个地球的资源肯定更远不够了。

                                                        3.“粉饰太平”与嘎纳

                                                        其一,我个人认为,《舌尖》这个片不是“粉饰太平”,而是为了民生。这是我之前几个帖一直在表达的意思。

                                                        其二,看了您推荐的“掷出窗外”网站,对做这项工作的人们我表示的我十分的敬意和感谢。

                                                        其三,嘎纳我完全不懂,一年也看不了一次电影。但是否一定要演反应社会负面的片子?比如拍个“掷出窗外”送去?否则就是“粉饰太平”,就是“歌舞升平”?

                                                        如果说其他拿得出手的好东西,以前中国送了些什么片子去?这些片子在嘎纳的影响如何?这些片子在中国可有一点点影响??现在我们把《舌尖》撤下来,又有什么其他好片更好送过去?恕我寡闻,我不知道有什么样的好片子可以送过去。这大概就是现实。

                                                        中国现在确实还拿不出新的东西,让世界服气的东西。我做过10年多的sourcing,是能源设备行业,去过许多私企民企央企供应商,尽管现在他们做的东西相比他们10年前做的东西,完全可以说天壤之别。但实事求是地说,所有这些供应商,现在还拿不出真正“新的东西,让世界服气的东西”!我想还至少需要10年以上。

                                                        中国现在拿的出的“新的东西,让世界服气东西”就是中国14亿人民天天穿的暖吃的开心,不用担心战乱,饥荒,不用担心手上捏着的钱那天可能会一夜贬值一半。世界现在要习惯的是手头握有现金的中国公司在全世界扫货,中国的工人在全世界承包工程,以及腰包鼓鼓的中国游客。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这两天比较忙

                                                          所以没有回覆你的交流,抱歉!

                                                          不过我一直在看,在花。

                                                          你我的观点不同,我觉得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令人舒服的气氛。

                                                          我完败了。

                                                          我收集了许多照片,其中一部分已经陆续贴在河里,供大家同赏,总之题材是五花八门,无八卦不有。如果将来我的SKYDRIVE帐户转交给某个“工科古怪男”杂志社,那么该主编不惦记盗版之罪行累累的话,肯定是个视觉盛宴了。我今天检视了一下,没有关于食物的------以前从没有收藏过。

                                                          我不是要大家认同我,只是坦白我是多么地枯燥乏味。我觉得哈,一个人的“敬意”是很有限的,不会随年龄而增长(基本是相反),稀缺,我们首先要感谢国家,尊敬师长,团结童鞋,等最后感谢完父母,剩下的敬意实在是很少了------这永远只是分蛋糕的问题,没有做蛋糕神马事。

                                                          如果把这仅有的敬意,贡献给“吃食”,我看是蛮可惜的。因为这点敬意,折射了作为一个备受社会摧残的“完全社会人”(“干电池”难听了一点),所残存的最后一点原始狂热,不计得失,牺牲健康,去做(或者说,“玩”)一件事的狂热。

                                                          扬州干丝,我们这一代及以后,就不要搞了,除非你靠当厨师吃饭。不是这个爱好太低贱,而是这类爱好太奢侈,我们玩不起。

                                                          “关西云吞面”就不贴了,来碗这个吧,比较下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