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回顾自己十年间用过的那些器材(1) -- 京华烟云AMIP

共:💬14 🌺5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回顾自己十年间用过的那些器材(1)

    从2002年第一次用起单反,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期间折腾过好多器材,买了卖,买了买,再加上蹭用单位的和朋友的,尽管顶级的不多,但也算久病成医了。

    闲时将一些器材方面的经验和体会简单整理一下,以供大家参考,高手就不用看了,主要针对初学者写的。

    I 总章

    大概算了一下,曾经用过的摄影器材如下——所谓“用过”,是指在手头起码待过一段时间的,只摆弄过一两次的不算。

    一、相机

    1、单反相机

    佳能1D Mark II N(马克吐温),5D Mark II(无敌兔),50D,40D,350D;尼康D3,D200;SIGMA SA-7胶片机

    2、单电

    奥林巴斯E-PL1

    3、小相机

    理光GR-D,富士F11,理光G4W

    二、镜头

    1、原厂

    佳能24-70/2.8L,17-40L,百微,70-200/4L(小小白),50/1.8(小痰盂),18-55;尼康24-70/2.8,18-200VR;奥林巴斯14-150,14-42

    2、副厂

    SIGMA10-20/4-5.6 EX DC,30/1.4 EX DC,50/1.4 EX,100-300/4 EX(大黑);图丽28-70/2.6-2.8;松下20/1.7饼干;腾龙70-300 VC,70-300 MACRO;还用过2X和1.4X两个增距镜就不说了

    三、附件

    三脚架、云台、数码伴侣、存储卡、快门线、取景器、转接环、对焦屏等等,这些就不打算细说了。

    (待续,不定时更新)

    • 家园 回顾自己十年间用过的那些器材(2)

      第一台单反

      2002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衰人在中国的首都里拉了一回风......

      我的第一台单反是个相当古怪的型号——SIGMA的胶片机SA-7,连带28-105镜头,总共花了3400大洋。购买的理由很简单——拉风,年纪大一些的朋友们想必都知道,那时候如果在一堆傻瓜相机里突然拿出个单反,自我感觉是多么惬意啊,尤其是周围人的眼神,简直都是羡慕嫉妒恨。

      现在SIGMA自己的SD系列已经小有名气,但在胶片时代,它出的两台单反SA-7和SA-9并没有几个人知道,那还是尼康FM2和美能达X700风光无限的晚期,提到SIGMA,人们只知道它是卖镜头的。其实,即使现在的巨无霸佳能,当时除了新闻记者外也没多少人了解,它低端的EOS 300做工松松垮垮像个塑料玩具,而高端的EOS 1V和EOS 3则让我等普通人可望不可及,只有神乎其神的眼控对焦广告才让人直咽口水。

      选择SA-7纯粹是凑巧,当时和一个朋友去西长安街逛相机(那年头五棵松还太偏,买相机还是去西长的多,从那里一直到新街口,都有好多器材店),正赶上摄贸金广角有促销,头脑一热就掏钱了。

      平心而论,SA-7的性能在当时的中低端AF相机中还算可以,1.5幅/秒的连拍,AF能做焦点预测,支持TTL,还能多重曝光,做工似乎也比EOS 300好一点儿。

      缺点当然也不少,比如快门速度差一些,1/2000秒在光线太亮的时候只能缩光圈,取景器是92%的视野和0.7倍的放大率,眼睛放上去暗得让人头疼,光线稍差就很难看清。该相机用的是2CR5电池,耗电很快而且也不好配,价钱也相当贵。再就是没有点测光,不过那时候这也不算太大缺点,要知道佳能的数码单反一直到30D时代才加上了这个。

      尽管是家比较大的镜头副厂,但SIGMA的这只28-105镜头性能真的很一般,成像松松垮垮,收一两档也不见好多少。不过毕竟是套头嘛,还能指望什么呢,它让人难以忍受的是AF对焦慢得要死,光线稍暗更是不停拉风箱,而且由于取景器太暗,几乎没法MF。

      买的不算晚,但这套相机用得却不太多,原因大家想必理解,那年头胶卷太贵,每拍一张都要考虑再三,快门轻轻一按,钱可就出去了,连拍更是别想,也就在胶卷卸下后才空拍过过干瘾。当时还处在初学阶段,反转片什么的好东东都是听说过没用过,拍的基本都是柯达或富士的彩色负片,100度或200度,偶尔用下黑白,至于增感迫冲这些技术活儿,统统没考虑。

      胶卷相机的最大劣势是没法即时查看拍摄效果,只有等冲出来以后才知道结果是仙女还是猪头,亦或根本就是白板或乌鸦;它也没法自动记录拍摄信息,因此出去拍照的时候不得不随身带个小本,小心记下每张照片编号的光圈、快门等设置,洗好以后再一张张对照,看看究竟哪儿出了毛病,想必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摄友都对此深有体会吧。

      这套相机用了三年,总共也拍了才不到一百卷,不过去的地方倒不少,西北和中原每每到此一游,甚至还陪我钻过古墓——洛阳邙山上有许多南北朝时候的贵族墓葬,基本都已经被盗掘一空,也没有人管理,当年我去的时候出于好奇,就拿着手电爬下去钻了几个,里面还是相当瘆人的,尽管光徒四壁,但从规模和形制,依稀能想象出墓主人当年的高贵地位。

      等闲暇时再扫几张底片贴上来吧。

      就这样用到2005年,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台数码单反——EOS 350D。

      (待续)

      • 家园 1985年,海鸥DF-1

        纯机械。

      • 家园 这待续也待的太长了吧
      • 家园 催更!

      • 家园 点测光300D都可以。

        99年用第一个单反,canon的rebel2000,也就是300,拿出来没什么拉风的,相当一部分人知道,谁叫当时这玩艺儿就和它的数字版一样,算是单反相机里几个比较重要的机型。

        • 家园 您明显记错了,300D最多只支持9%的局部测光

          它的测光模式只有Evaluative、 Partial和C/Wgt Average,而第一台支持3.5%点测的佳能中低端DSLR是40D,这个是很容易查到的。

          至于EOS 300,文章中已经说了,塑料感太强像玩具,自然不会给人拉风的感觉。

          记得当时谣传,想拉风,相机起码要具备两个条件:

          颜色要足够黑,看上去才专业,像现在银色或红色这些,当年是没人感冒的;

          块头别太小,否则唬不了人,如果体积实在小,那就安个手柄什么的,镜头要伸到最长,而且遮光罩尽可能套上。

          但现在,这两条似乎都被认为泛着傻气......

          其实想比以后用过的D3和1D MARK II N,SA-7已经是小得可怜了,呵呵。

          • 家园 呵呵,有可能

            但这个链接里的第二个帖子肯定是可行的

            http://photography-on-the.net/forum/showthread.php?t=143962

            Rebel2000当年有两种颜色,银色和黑色,接上某些镜头看起来也不小,只不过那个年代刚兴起来的Digital P&S块头也很大,于是单反反倒不那么夸张。Rebel系走的就是廉价路线,当年的Rebel2000也就200多块,300D当时也是第一款低于1000刀的平民相机,所以大卖,而且美国有triple rebates,现在想想应该多买几个经典来着才好。

            单反这玩艺太重太沉,实在是受不了,忒沉了,还是小旁轴好。

    • 家园 刚学着用尼康D90的搬个马扎在这等
    • 家园 2002年开始玩照相机的路过

      基辅60

      凤凰205

      eos 30

      eos 400D

      eos 5D mark II

      • 家园 基辅和凤凰都不错

        基辅60在120里性价比很高,号称穷人的哈苏唉,爱拍方片的都很喜欢。

        凤凰205几乎是山寨版的莱卡,性能赶不上但价格低得多,当年生产的质量都不错,而且也开始注重装饰了,记得还有红饰皮的版本。不过,测距式对焦太费眼神,不太习惯。

        • 家园 至今对120相机念念不忘

          当时和朋友拿了相机出去拍,我用基辅60 他用美能达

          拍出来 我的照片放大到10*10,纤毫毕现,他的照片是8*10,就很模糊了,让他郁闷不已,我这个老古董竟然完胜现代自动相机。

          基辅60是潘泰康的技术,苏军二战的战利品。

          基辅88更像哈苏,但是故障率更高。

          • 家园 双反拍方片其实更好

            老德的路来,国内的海鸥,都是实打实的铁家伙,记得当年在亚丁徒步,我带了个塑料壳的350D还嫌沉,一朋友却背了海鸥双反和一堆120黑白反转,体力真不是盖的。

            其实如果单看镜头分辨率,120是不如135的,但架不住人家底儿大啊,一旦放大到十几寸以上,差距立马就出来了。

    • 家园 花之,坐等下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