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个人经历谈下朱相 -- 五福

共:💬213 🌺1215 🌵2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一个真实的观察现象。是我的观察。关于工人子弟的学习情况

        知识工人、一流技术工人、普通工人、体力工人的子弟,学习成绩还是有差异的。

        知识工人子弟的成绩好的人数最多,比如一个大国企里面,大学生的子女们,学习拔尖的很多。其子弟上重点大学并不困难,而且都不是死学习的料。

        一流技术工人的后代里,学习成绩好的人数也说得过去。当然,是不如知识工人的。但是这一类人的后代,综合能力有时反而会比较突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更强。

        普通工人的子女,学习成绩什么样的都有,但是要说出类拔萃的,比例确实不高。能考上重点大学,得烧高香,但是二本大学,还是能考上的。这一类人的子女,主要是学习方法上有问题,喜欢死记硬背。

        体力工人的子女,接触不多,但从其他人的口述中,这一类人的子女,要想学习好,完全是概率问题。奇怪的是,他们的子女,很多时候混的并不差。我估计是他们比较面对现实,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吧。

        总体上看,普通工人的子女,比较不幸福。

    • 家园 3.取钱风波

      99年我们这里年息18%,高的21%;就3年,泡沫破了,挤兑的时候,嘿嘿。坑的都是亲人、哥们。没见过群众运动的都不知到什么叫群众,冲击派出所、卧轨、围观政府的都有。老百姓的理由是:这些机构都是政府发了证的,即——都是政府认可的。当时500买10000存折的有,2000买10000的也有,但这批买存折的也没发财。

      当时见面都是:你取了吗?取完了?有路子,介绍下。每天人们都在所有的银行取钱、围观、排队(主要是农行及下属银行,三线嘛)。

      政府抓那了那帮搞融资的办班学习(债主跑的就自认倒霉吧),都说没钱;盖房了、胡吃海喝、投资亏了、借别人了;总之没钱。关了几个月,开始是拿钱放人。由于人多,这帮人还放话谁交钱小心云云。最后达成协议,每年给个百分之几。那帮人出来后也是元气大伤。

      抓住的好点,后来每年给个百分之几,到现在都还没给完。(顺便表扬政府:几年了到一定时间还帖公告,某某某对款,某某某日到某某某地,当然是16K纸大小,呵呵)

      当时我爱看《参考消息》,说越南前两年因为高利息,倒了一大批银行,觉得风险大;拿越南举例,劝人没人听,结果都悲剧了。

      ----------------

      这场风波坑了90%的人不止,基本上2000年前做生意、有点钱的要伤一大半的元气。我们厂里最有钱的(他老婆搞服装挣得),后来只能和大伙处于同一个层次了,再也没人说他有钱了。

      ------------

      爆发的前3天,我到农行存钱。填了单子:工作人员问:要存吗?我:存。工:真的要存?我:真的。工:确实要存?我:是的。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觉得太怪了。

      通宝推:punishment,
      • 家园 这个没看懂。

        老百姓的理由是:这些机构都是政府发了证的,即——都是政府认可的。当时500买10000存折的有,2000买10000的也有,但这批买存折的也没发财。

        当时见面都是:你取了吗?取完了?有路子,介绍下。每天人们都在所有的银行取钱、围观、排队(主要是农行及下属银行,三线嘛)。

        这是说银(农)行拒兑吗?

        • 家园 当时的情况,好像是很多人还以为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

          当时的情况,好像是很多人还以为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政府是咱们老百姓的“babysitter”,所以对政府比较信任。

          而那个时候遍地的“集资”虽然与现在遍地的高利贷没什么区别,却一般是打了些“擦边球”,“挂靠”了银行、政府的名义。很多人就以为是政府银行要“集资”,甚至政府、银行的员工都有不少跟着老百姓交钱“集资”的。

          等出事之后,大家才明白原来这“集资”其实不是政府、银行的“集资”,而是政府、银行向大家“推荐”的“集资”。

          出事之后,“集资”的凭证成了“不良资产”,可就有的人就动了“不良资产收购”的念头吧?

          其实天底下没有新鲜事。现在遍地的高利贷跟九十年代的集资其实没什么不同(换了个名字),接下来资产泡沫破灭然后通货紧缩与九八年的那次惨烈萧条应该也不会有不同,最后么,我看将来包括政府在内的机构减员增效,以及政府卖国企维持财政收入与九十年代末也不会有什么不同的。

          (自我引用、自我表扬、自我吹捧一下)

          Emyn:90年代后期特别是98/99两年

          90年代后期特别是98/99两年,通货紧缩是非常严重的。当时国企普遍下岗,煤矿等企业基本都揭不开锅了,甚至就连银行这样比较“好”的经济部门都因为坏账等问题而不得不“减员增效”。

          那时候的通缩是有历史原因的。不过我觉得如果说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92年末南巡之后造成的一直到95年左右的经济过热,以至于资产泡沫化严重。资产泡沫的直接后果就是飞涨的物价。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94年的物价指数已经到了瞠目结舌的20%左右。老朱当时没有办法,就只能搞起了“保值储蓄”,三年期储蓄的贴补率好像到12%以上,就这样物价好像仍然在涨。

          当时伴随着资产泡沫、物价飞涨的同时,就是所谓“集资”在全国的盛行。要说起来“集资”同现在同样在全国比较盛行的高利贷倒是没有多少区别,也就是靠高息,至少20%以上。其实20%这个数字要说起来大概还不算太离谱,但问题是当时一方面全国遍地是集资,另一方面20%基本都是最低限了,30%以上的多了去了,这就很危险了。

          老朱的保值储蓄应该是最终起了作用,接下来自然就是资产泡沫的破灭,然后就是去杠杆化的过程。后来就是国企的下岗,银行的坏帐,到了98/99连续两年的GDP平减指数都成了负的,正式进入了萧条时期。“减员增效”波及大多数行业,连银行都因为坏账而不例外。

          眼下的物价也是在上涨,按照咱们天朝统计局的说法大概是6.5%,当然没有95年的20%那么严重。不过我看现在各地兴起的高利贷,甚至有50%-100%的利息,怕是要比当年的“集资”还要厉害,总给人一种难以静下心来的躁动的感觉。而好像历史上这样似曾相识的躁动的感觉,似乎总是在资产泡沫最高峰的时候,伴随着集资、高利贷、倒买倒卖、物价上涨。。。而出现的。而躁动的最后无一例外的也都是以泡沫破灭然后通缩以至于萧条而收场。

          所以从感觉上来讲,虽然现在物价还在涨,但总觉得怕是通货紧缩也不太远了。

          上一次通缩造成各行各业“减员增效”。这一次如果通缩来临,怕是一些部门也要搞“减员增效”了,当然,我想这一次应当还不至于像98年那时候那么“惨烈”,但力度可能也不小。

          这一次的“减员增效”,个人感觉有可能高校会成为重灾区,特别是地方的一些普通高校。近些年高校不断大肆扩张的同时高考人数却由于计划生育而不断减少,很多差一些的高校已经很吃力了。高校的收入不外乎几方面。一是学生的学费,二是政府的直接拨款,三是其他形形色色的收入,比如说从政府或者企业拿到的科研基金,另外就是高校卖地或者其他收入。以后学生入学人数下降,最大的一块学费当然也会跟着下降。而在通缩的情况下,政府的直接拨款以及政府为源头的科研基金能不下降可能就谢天谢地了,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一旦增大,削减开支怕是就不可避免。而地方的二三类高校自然也最危险。

          政府的财政收入一旦下降,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除了削减开支,最容易想到的另外一个策略可能就是私有化了。在历史上不管是撒切尔还是老朱,卖国企的最直接动机都是因为财政吃力而“甩包袱”。除了卖国企,还可以尽量“事业单位化”,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也可以看作是为了在财政甩包袱。这一次如果财政收入减少,到底会影响到那些部门,当然还不好说,只能拭目以待了。

          通宝推:面壁,猪啊猪,赵行德,老树,卢比扬卡,益者三友,
          • 家园 90年代后期的通货紧缩根源是停止增发货币

            1995年开始执行的银行法,停止自主增发人民币。由于货币短缺,当时企业间三角债非常严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为了增加货币供应量,精英们不得不下调准备金率。99年最低时仅有5%。后来解决措施是制定优惠政策增加外汇储备,让后根据外汇储备增发货币。这使增发的原初货币急速增加,最近10年增发了20多万亿(这是交出货币主权的政策,是我国经济问题的根源之一)。而自1995年自主增发的原初货币仅5000亿左右。这导致货币过多,所以,精英们又加大准备金率。现在在20%水平。

            19世纪下半叶,英美实行的是金本位制,19世纪末淘金热衰退以后,货币增长速度缓慢,导致当时明显的通货紧缩,持续30年。

            增加存款利率,并不减少货币总量,实际增加了衍生货币量。不仅让民间资金进入银行,而且利率产生的衍生货币也在名义上增加。而且这个利率是物价高速上涨时期的办法,到了99年货币紧缩严重的时候,政策早就不是这样了。

          • 家园 自古最怕书生投敌啊

            所有有心入主中原的异族共同特点都是有个落魄书生做狗头军师

          • 家园 thumbs up 现在遍地的高利贷跟九十年代的集资其实

            history just repeats itself. I lived through that period too and still had vivid memory.

            现在遍地的高利贷跟九十年代的集资其实没什么不同--you are too pessimistic. You will piss off many angry youths here who still believe that China is the most dynamic high-growth economy in the world. haha.

            BTW, I really like your mentioning of Three One Ltd., in your previous posts. I heard from friends that their sales/new order in 2012 declined more than 40%. Though its quarterly financial statements have already showed a bleak picture for the first half of 2012, I think they are still well-polished.

            BTW, the Big 4 accounting firms in China will start a big layoff soon: it is the most truthful and efficient signal of the slowdown of Chinese economy.

          • 家园 这次私有化的重点应该不会是国企

            至少不可能是央企了,最多也就是上一轮私有化残存的那些地方大型国企。而且恐怕就是这些,多数也是央企去摘优质资产,民资参与不过是拿来擦屁股,最多一点残羹冷炙,还得处理一堆麻烦事。

            这回私有化的重点,应该会是一部分的基层政权。

            谁说只有私有化企业才能来钱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