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共:💬627 🌺3400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也得要求退出,理由他俩说了
        • 家园 我也必须退出您这个名单

          俺的帖子比您说的那二位都少得多啊

          作为一个粗浅的爱好者,我对本帖子的感想是:目前史学普及的作品已经比较多了,但是限于“明朝的那些事儿”这种级别的太多,(到不是说“明朝的那些事儿”写得不好,但是在俺看来感想太多、干货太少),象高庆这样老老实实的码干货的历史读物太少了

          其实历史游戏本身是推广历史基本知识的好手段,但咱们中国现在不是不让游戏历史么......

        • 家园 我要求退出这个高人名单

          另外两位留着我看很好,我就算了吧。大多用的维基,这不是好例子。崇拜那当受崇的人,才谓有福。

          饶是我上网10年,平均每天2~3小时研究政经和历史,但你们仍能道出许多原先一无所知的外国史,让我大开眼界。话说你们这日子是怎么过的,这些知识是怎么得来的?

          历史,特别是华语圈的历史研究。本来处女地就很多。如果做一个拟人。你可以称作是一位自耕农,对已有的,已经开垦的土地进行深耕。所以你一天用2-3个小时研究。而我就是一个破产农民,被招募去一片几百年都没人去的野地里进行开垦。而王子殿下和环宇那就是向西部推进的大农场主了。那么我这个垦荒者垦荒的时候挖出来一点你没见过的植物那不是很正常吗?。所以生活就是这么忙忙碌碌的过的,你能花2-3个小时研究而不影响你过日子。那么我也一样。我只不过是在耕作一片从来没人去过的野地而已,挖出一点没见过的植物,惊奇太正常了。跟第一个把番薯和土豆介绍给中国人的情况是一个道理。

          我觉得历史研究呢,深耕和开荒都是正常的,都是好的。不能说开荒有点新鲜感所以深耕就不好。毕竟开完荒了,到最后还是得深耕。但是人呢精力有限。而我觉得开垦新的处女地。不是在已有的题目上继续深耕,对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反而好一些。很多传统题目,深耕来深耕去,一挖几百上千年,开垦过度了。一个农法整了几百上千年,自然体系都变了,还会衰退呢。何况历史学,帝王将相到最后没啥可挖的,就成了各种指责,各派之间口水战,认为其他人都该拉出去集体枪毙。有些人是该枪毙没错,但是枪毙之后如何,这个问题不回答好,都枪毙了还是跟韭菜一样往外生。

          所以这时候不如去开荒,说不得就挖出来新植物了。以前中国农业养不了那许多人,新植物进来了,土豆番薯也会种了,就能养活更多人了。既然农学的道理如此,历史学的道理也应该如此。而且我觉得其实开荒呢也没有那么难。尤其在现在的中国。方方面面都是有蛛丝马迹的,缺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比如我写的这个成4的文章,就是游戏延伸出来的。维基上都有,所以只要发现了题目坚持写下去就是了,抄抄是个苦活不是个难活。

          方法论也有问题,人物重要,事业就不重要了?吹帝王将相英明神武不是错误,毕竟人是活动主体。但只吹帝王将相英明神武,食货志什么的既不写也不研究,那就是错误了。再者还有一个阿奎那式的问题。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在现代中国,如果要找一个什么东西,不管写的正式不正式,还是有研究的。比如王子殿下研究中世绿教社会史,写的又好又透彻,殿下再往上,就是谭其骧这样的宗师了。但是呢你反观绝大部分人,对这个还是不了解。如果人人有谭其骧的水准,也就没那么多暴徒去火车站斩人去了。但现实是人人没有谭其骧的水准,所以说一般人和谭其骧之间,就应该有一可填充的空间,王子殿下和环宇的工作的伟大性就在这里。所以王子殿下和环宇就是当代的阿奎那,因为阿奎那当年写《神学大全》,就是看到了这个问题。他发现学生连神学理论皮毛都不明白,进教会学校纯是来混饭吃的。但是学校上来就教特晦涩的理论,他看都要睡着了。这让学生怎么学?所以他不满意,写个浅显易懂的大全,先让学生看,大全明白了再详细学。结果经院哲学就建立起来了。他位列圣师。一个道理。所以很多手法都可以说是“开荒”的,比如把原有的写一个大全。简单些也好,只要没太大错误。简单点就简单点。这也算开荒。所以知识怎么得来的,在我看来就是第一我用了一种开荒的手法,第二我对一些提到的只言片语感兴趣,然后开始挖而已。这两种手法都不难,我都能行,你也可以。

          通宝推:晴空一鹤,联储主席,strain2,
      • 家园 我也在追着看啊,可别停啊

        写的很好,我一直追,千万别停。另,吹毛求疵一下。

        Sungur 或 Sunqur 是突厥语的鹰。叫这个名字的名字的人很多,例如赞吉的爹白鹰(Aq Sunqur al-Hajib)。汉文典籍多次出现 Baysunqur, 意为高贵的鹰,常见译法有两个,一个是成吉思汗的祖宗,《元史 太祖本纪》译作【拜姓忽儿】,另一个译法来自《明实录》,帖木儿好几个后裔叫这名,译作【伯升豁儿】,按这2种译法,去掉前面的 Bay, 应该译作 姓忽儿或升豁儿。中文版《史集》译作孙忽儿,也可以采用。

        • 家园 这样的吹毛求疵要多一些

          如果殿下你追我就写,不停。只要殿下一直回帖这样“吹毛求疵”,我就有动力去改。不然我就不改,只要殿下一直发布维希王朝这样的干货帖,我就有动力去更新。不然我就不更新。所以为了这帖子的更新,请问殿下,啥时候更新布维希朝的帖子啊???

      • 家园 我一直在看啊

        之前那部分发表了吗?

        我就是问问

        • 家园 话说不是你看,我还真没那许多精神头写了
        • 家园 你是例外的

          没发表,排到今年,他们和原来那家闹翻了,去年12月才上市新的。要排到今年2-3月份吧

      • 家园 法国

        法兰西王国:486年由克洛维一世建立。一直传承到法国大革命时期。游戏中的法兰西王国包含卡佩王朝(Capetian dynasty)和瓦卢瓦王朝(Valois dynasty)的早期。

        卡佩王朝到瓦卢瓦王朝时期,是法兰西封建制度的高潮期和法兰西民族的形成期。卡佩王室和瓦卢瓦王室的君王,虽不乏无能之辈,但平均素质还是很高,不缺有才干的君王。因此可以在封建制度强大的法国建设和维持中央集权制度。这使得法国虽各种内忧外患,如民权-贵族权斗争(马塞尔之乱)、农民暴动(扎克雷起义)、外敌入侵(英法百年战争),依然傲然挺立。坚持下来的法国中央集权制度成功消灭了法兰西下面的各个公国分支,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为法兰西民族的形成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更为后世法国崛起为世界大国夯实了根基。

        通宝推:联储主席,
        • 法国
          家园 法国,剧本一: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终于把最难得尊严王给啃下来了,法国这个大坑基本完成了,累泪...

          感谢各位的回帖,正因为你们的回复,我才能撑下来。所以还望你们以后要多多回复我呀

          ————上主贴——---

          菲力普二世:法王腓力二世(Philip II of France,1165-1223),法国的卡佩王朝第7代国王。尊号奥古斯都(Philip Augustus),意为至尊的腓力。他是卡佩王室乃至法国历史上的第一名王,是统一的法兰西民族和法国国家的创始人。他的中央集权化政策削弱了诸侯,把法国王室从“法兰西岛”(le-de-France,又称法国中央区。法国王室和中央政府的起家之地。大致包括巴黎到奥尔良的法国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中游的狭长型地带。大概有当代法国的十五分之一大小,首府是巴黎)的一隅之地,扩展到几乎全部当代法兰西的土地都向其效忠(大概有当代法国四分之三大小的地盘)。而且自他开始后,法国历代国王致力于削除诸侯,从而逐步建立起统一的大法兰西。乃至成为日后的世界级强国。追根溯源是从他开始的。所以成4对他评价极高,他是整个游戏里极少数三围都超级高的名将。

          生于巴黎北部的戈内斯(Gonesse)。因其父中年得子,十分高兴,为其取小名“神赠之子”(法语:Dieudonné)。因太高兴洗礼时光教父就找了三个,可见他对于腓力二世的期待。幼时的腓力二世曾因狩猎走错道迷路,结果在饥寒交迫时被农民救下,但却因为急于取暖,不等身体缓过来就烤木炭,结果导致发烧。多日挣扎于死亡线上。最后很不容易才恢复过来。这种小时候的濒死体验,让这位日后的法国名王心智十分早熟。其父路易七世因自己身体欠佳,而且法国王室在当时虽名为法国之王,实际上只是控制法兰西岛地区的一个诸侯而已。因此为免老王死后新王不能顺利继位,所以法国王室当时有提前为新王加冕的传统。因此腓力二世14岁就根据传统加冕为法王。但路易七世同时立遗嘱规定由腓力二世的叔父,香槟伯爵亨利一世为首的贵族为摄政辅佐。这些摄政和腓力二世的母亲结合,掌握在法国的王权。但是早熟的腓力二世对他被当做傀儡摆弄的这个事实十分不满。1180年腓力二世以结婚开始了自己作为政治家的第一次出道。当时法国各家摄政为了谋取利益,纷纷串联腓力二世的母亲香槟的阿黛勒(Adela of Champagne),求嫁自家女儿给腓力二世。腓力二世看到其中的机会,利用摄政之间的斗争,自主决定娶其教父佛兰德斯伯爵阿尔萨斯的腓力(Philip of Alsace, Count of Flanders)的侄女伊莎贝拉。腓力伯爵慷慨的同意将阿图瓦(County of Artois)作为嫁妆送给腓力二世。随后凭借有拿到阿图瓦领地的功劳撑腰的威势,腓力二世以法王身份和英王亨利二世签署了吉索尔条约(Treaty of Gisors)。成功建立起自己的地位。腓力二世以婚立威,强签条约的做法让其母和一些摄政们十分不满,于是向路易七世进谗言。引得路易七世十分不满,准备惩罚他。但是因为路易七世于这一年死掉,导致腓力二世晋位法王。这个以现代观点来看还十分幼小的孩子,凭借自己的心计立威成功。这一方面让他对自己建立了自信心(日后结婚成了腓力二世扩大地盘常用的手法),另一方面使得他从小就开始对于诸侯争权夺利,目无王法的行为极为愤恨。从而定下了自己削藩的决心。

          1180年路易七世死掉后,腓力二世立马就强化自己的权力,这使得他和所有摄政们,包括他的亲家佛兰德斯伯爵领之间关系都逐渐紧张起来。到了1181年终于发生冲突,腓力二世要求依照约定给他阿图瓦领地,但是他亲家因为不爽他的作为赖着不给,结果双方最终不得不依靠战争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他亲家为首的诸侯军队侵入法兰西岛和皮卡第,而腓力二世则率领部队不停进行运动,仅进行小规模的接触。同时腓力二世利用先王遗嘱,要其他摄政表态。一些摄政,包括科隆主教腓力,鲁汶伯爵戈弗雷等决定忠于遗嘱,表态支持腓力二世。腓力二世得以获得援军,最终集结起一只包括有2000名骑士的法军。被法军强盛军容震惊的佛兰德斯伯爵不得不请求停战。最终这场战争以博韦斯条约(Treaty of Boves)告终。在这个条约里腓力二世获得了包括阿图瓦在内的一批领地。这是他一生开疆扩土的第一个成绩。

          然后腓力二世从北线转入南线,开始和他的一生大敌英国的金雀花王室(House of Plantagenet)进行斗争。金雀花王室起源于著名的威廉征服。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国的威廉公爵在英格兰东南部的黑斯廷斯战役中获胜后,征服了英格兰(史称诺曼征服),开创了诺曼王朝,而威廉也成为了英格兰国王(在位期间1066-1087),并获得了“征服者”的外号。这样一来,一个反常的、不伦不类的封建关系便产生了——因为威廉本是法国的一个公爵,但他竟然获得了和他的领主法国国王同等地位的“国王”称号。而这个问题随着英国的在法国的领地(称之为大陆领地)的扩大而加重。腓力二世的第一个对头,英王亨利二世在1152年和阿基坦的埃莉诺(Eleanor of Aquitaine)结 婚,这场婚姻的结果便是法国西南部的阿基坦地区作为埃利诺的嫁妆并入金雀花家族手中。这样一来,亨利成为了一个领地横跨英吉利海峡的大领主,因为他既是安茹公爵 (从其父亲杰夫里手中继承),又是诺曼底公爵(从其母亲玛蒂尔达手中继承),同时也是阿基坦公爵(从其妻子埃利诺手中继承),同时他还从母亲那里获得了英 格兰王位的继承权。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封建制下不伦不类的双重身份让英法两国都难以忍受。因为一方面英王既是英格兰王国的最高统治者,但是他同时又是诺曼底公爵,是法国国王的封臣,必须向法王宣誓效忠。现在英王的领地比法王直接管辖的领地又大许多,而在11世纪时期的西欧,领地数量的多寡往往决定着政治者财富和权力的大小,这样一来,亨利二世的“金雀花帝国”便成为法国王室的巨大威胁。于是为了维持自身巩固统治,自腓力二世起的法国君主们就开始不断尝试夺取这个由征服者威廉所一手缔造的“盎格鲁——诺曼帝国”的大陆领地。英法的仇怨由此开始,一直蔓延到日后的百年战争才决定下来。

          一开始腓力二世和亨利二世之间关系很不错,因此二人才签条约。腓力的意欲是要借助亨利二世的中立稳定自己的南线,好集中精力对付来自于自己王室领地北线的那些摄政们(香槟和佛兰德斯都在法兰西岛北方,而阿基坦在南方)但是当北线稳定下来后两人就为了地盘而翻脸了。当时腓力二世和亨利二世之间有两个问题,关系到亨利二世手上的的诺曼底和布列塔尼两领地。首先是诺曼底问题,腓力二世的姐姐玛格丽特嫁给了英王亨利二世的儿子亨利(因为死得早,历史上称之为幼王亨利Henry the Young King)。因为此次婚姻无出,所以根据当时惯例,作为夫家的英国应该给作为寡妇的玛格丽特遗产。于是乎腓力二世就要求拿诺曼底做遗产。本来这个问题已经在吉索尔条约中搁置,但是现在腓力二世旧话重提。然后是布列塔尼问题,腓力二世提出作为宗主,要做已逝的布列塔尼公爵戈弗雷(他是亨利二世的儿子,后来狮心王理查的兄弟)未出生的遗腹子的监护人。其夺地之意如司马昭之心。亨利二世当然不干,于是两人彻底撕破脸皮。亨利二世动员起一只强大的英军,直接开进法国,最盛时兵锋直抵沙托鲁(法语:Chteauroux)要向腓力二世讨说法,腓力二世马上动员兵力对抗。英法两军围绕着领地边界进行了一系列规模不大的战斗。1187年教宗进行调解,两家初步讲和。腓力二世提议和平条件是亨利二世要么割地,要么让其子,后来的狮心王理查娶腓力二世的妹妹阿丽斯(Alys, Countess of the Vexin)。亨利二世要求考虑。于是在谈判往来过程中腓力二世多次见到他的准妹夫理查一世。理查一世和其父亲关系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十分恶劣。于是乎腓力二世采用挑拨离间手段,答应如果理查一世起兵夺权,法国会给他站台做后盾。理查一世见来了外援自然高兴。于是两人策划了一场夺权阴谋。在随后的公开谈判中,腓力二世提议如果非要选择的话,地可以不要,但是婚应该结,结完婚后理查就可以继位。这种说法让亨利二世大为不忿。正欲质疑时理查一世公开站起说愿意接受婚姻,并作为亲家向腓力二世致敬。亨利二世大惊,顿生废立之心。在设法延迟之后,就琢磨要废除理查一世的继承权。但是腓力二世猜到亨利二世会这么干,于当天立即集结法军,配合忠于理查一世的英军部队发动突袭。亨利二世大惊逃亡,在逃亡过程中因老迈不堪染上热病。最终病死在安茹。理查一世顺利当上英王。

          眼见计策得售的腓力二世正发着接收大片领地的大梦,但梦想却被教皇克莱门特三世搅了局。1187年,阿尤布朝开国算端萨拉丁在哈丁会战中决定性的击败十字军国家,几乎全歼十字军国家的野战部队。十字军东征的成果有彻底丢掉的危险。于是乎克莱门特三世下令组建新的十字军去支援。敢不去的一律破门出教。腓力二世对这干预很是恼火,十分不情愿去东征。但是碍于教皇的要求,特别是他和亨利二世之间的谈判是教廷帮助安排的。他于情于理都得还这个人情。于是他和理查一世都接下教令,开始准备第三次十字军。1189年发动的第三次十字军,是当时欧洲阵容最豪华的十字军。三个主要指挥官腓特烈一世(红胡子巴巴罗萨),腓力二世和理查一世,都不是无能之辈。他们下属的部队,也都是经过各种战斗的骄兵悍将。而他们的对手则是绿教世界几百年才出这么一个的名将萨拉丁。如此豪华的阵容想不擦出猛烈的火花那是不可能的。四皇的行动将在东地中海搅起巨大的波浪。

          四皇中第一个退出的是腓特烈一世,退出原因很倒霉——连战连胜,打得罗姆算端首都都丢了的腓特烈一世因为过桥时马惊了,把他掀到小河里淹死。这件事在后世的德国人一提起就还捶胸顿足。但是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军可还没有这样的觉悟——军队十分不适应小亚细亚的气候,军中疫病丛生,补给品也不够。而父皇的死让急于回国继位的王太子无心继续东进了。这使得神罗军不得不放弃目标撤退。所以接下来只能看英法阿(尤布)三皇的战斗了。三皇之中最开始交锋的是腓力二世和萨拉丁。1189-1190年左右,十字军国家已经被迫勉力防守自己的城堡,几无野战部队可以迎击萨拉丁。所以十字军国家基本都在阿尤布军的包围下。这时候涌现出的如康拉德一世等将军,基本都是守城出的名,极少有野战出名的。为了保证十字军的野战部队能够顺利的进入圣地,十字军必须夺下一个海港,保证海路赶来的十字军部队能顺利登陆。于是十字军国家趁着萨拉丁后方不稳的时候,拼尽最后一点力量包围了阿克,希望夺回此港口。随后阿尤布军就又过来包围了围城部队。但是十字军的包围,限制了阿克的阿尤布守军的运动性,使得十字军的增援部队能够在不受阻碍的情况下从塞浦路斯出发登陆。于是大批法军顺利登陆并加入到十字军国家的围攻部队里。阿尤布军见状不妙,放弃包抄战术,改为突破包围圈向城里运输援军和补给品。十字军的围城部队因一方面内部纷争激烈,另一方面力量不足。一时也无力攻打阿尤布军,所以只能继续围困和进行小规模接战。随着越来越多的十字军的抵达。围城军直到1190年下半年左右才真正的做到了严格意义上的围困。但是十字军内部的争吵,让他们仍然拿不下阿克。窘况到了1191年4月20日才缓解。因为这一天腓力二世抵达了。他马上以法王身份统一诸军,严明号令。随后开始打造攻城器械,准备猛攻。6月,理查一世率英军抵达。十字军的力量大涨。理查一世借助腓力的攻城兵器,亲自督军猛攻阿克,十字军几次猛攻都未能得手,但是阿克见十字军越来越多,丧失了抵抗意志。最后于6月12日投降。

          腓力二世在此战之后,成为第二个退出四皇之战的君主。因为他本来就是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来打仗的。现在打下了阿克已经算是还了人情了。而他的亲家阿尔萨斯伯爵腓力也跟着他来圣地打仗。结果伯爵因为水土不服而死,惦记亲家家产的腓力二世因此更是急于离开圣地。恰逢他当时和不好伺候的理查一世闹翻。于是乎他干脆借机退出圣地,回法国继续抢地盘去。在将指挥权丢给理查一世后,回到法国的腓力二世和佛兰德斯伯爵鲍德温之间经过折冲,仍然未能得到佛兰德斯,而仅仅是敲了鲍德温五千马克。但是腓力二世玩了个计策,在谈判过程中以替弱女子出头的名义,把原属佛兰德斯领地的威赫蒙多瓦(Vermandois)分离出来,判给了鲍德温的婶子。成功削弱了佛兰德斯伯爵领。

          然后腓力二世就调头对付理查一世。腓力当年和理查一世他爹斗得时候,出了个嫁妹妹的招儿。结果教宗出来一通搞弄得他竹篮打水,所以他就很不爽。特别是他当时把她妹妹的领地,法国的魏桑(Vexin)做嫁妆给了理查一世。这是诺曼底进入法兰西岛的必经之路。所以腓力二世就想把它弄回来。但是腓力二世在参加十字军时发过誓,只要理查一世还在圣地打仗就绝对不跟他开战抢地盘。因为不能公开背誓,所以他不能使用武力把地盘抢回来。腓力二世为此急的两手直挠墙,甚至于1192年左右派个大臣去罗马见教宗,恳求教宗开恩让他破誓食言。最后实在没辙的腓力二世开始乞灵于阴谋诡计和下三滥手段。1192年1月20日,腓力二世在接见理查一世的诺曼底领地总管菲兹拉夫(William FitzRalph)的时候出示了一捏造的文件。文件上说理查一世已经同意割地给他了。菲兹拉夫等人认为这文件不知真假,拒绝认可。然后腓力二世见状就开始在诺曼底散步流言蜚语,说理查一世是十字军的内鬼,内通萨拉丁,暗算康拉德一世等人云云。最后腓力二世的间谍和当时在伦敦的英王御弟约翰接上了头。腓力二世马上摇唇鼓舌,说服约翰造反夺位。两人大概在1193年在约翰来巴黎纳贡的时候结成阴谋集团。这时候传来消息,理查一世远征结束,在回国时被人扣下了。腓力二世闻知后双手加额,马上一面通知约翰赶快造反夺位,另外一方面组织人马去进攻诺曼底。法军趁着英国的政治混乱,几乎是横扫诺曼底。法军最远时甚至抵达了迪耶普(Dieppe)海岸。最后只因为英国大将莱切斯特男爵罗伯特(Robert of Leicester)的拼命抵抗,英国才保住了诺曼底的最大城市鲁昂(Rouen)。英国见诺曼底不保,急忙和腓力二世讲和。英国同意割让一切腓力二世占有的诺曼底土地为条件讲和,并且同意如果理查一世不缴纳贡赋给腓力二世,那么这些土地就永久的是腓力二世的了。大获成功的腓力二世意犹未尽,向神罗皇帝亨利六世提供贿款,让他继续扣押理查一世不要让他回国。亨利六世不听他的,按约定在收了赎身钱后释放了理查一世。回国后的狮心王心里对于腓力二世的怒火是不言而喻,在摆平了自己的兄弟约翰之后,狮心王集结起他能用到的几乎所有兵力,于1194年5月12日倾巢而出前往进攻腓力二世。

          深知自己战场上不是理查一世对手的腓力二世,采取不和英军正面交锋的方法,对于英军的猛攻采用一沾即走的磁性战术消除英军的锐气。一旦理查一世出现漏洞,马上抓住予以打击。随后腓力二世发现英军的漏洞在于理查的弟弟约翰指挥的英军,于是马上指挥法军盯着约翰的部队打。约翰大败导致法军掐断英军的补给线。理查一世不得不率军去恢复补给线。这样的战争进行到了年底,两军均疲惫不堪,于是不得不签署和约暂停。第二年战火再燃,腓力二世依然采取不和英军进行正面战的做法,通过包围英军城市然后让其来解围的办法调动英军。结果两军交战到1196年仍然打不出一个结果。理查一世在1197年年初终于转入战略优势。这一年腓力二世的老对头佛兰德斯伯爵鲍德温和理查一世结盟了,而1198年,理查一世的侄子奥托四世继位成为神罗皇帝。腓力二世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1198年9月27日,因腓力二世误信军情,导致理查一世终于在塞纳河畔库尔瑟莱(Courcelles-sur-Seine)抓住了和其决战的机会。结果腓力二世大败,逃入吉索尔要塞闭门不出。理查一世立即进击,于1199年左右基本收复所有法国夺取的诺曼底地区。扩张失败的腓力二世没奈何,于1199年1月13日和理查一世在塞纳河上讲和。当时理查一世站在河中心一条小船上,而腓力二世站在河岸边。两人通过对吼来谈判。谈判结果并未确定任何可能的领土划分,而仅仅是做了一个为期5年的停战条约。但是谈判完了不过几个月,理查一世在战斗中中箭身亡。他的弟弟约翰继承了英国的王位。这就是后世很有名的“无地王”约翰。

          • 家园 法国,剧本一: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2

            腓力二世斗不过狮心王,但是斗斗他的弟弟那是有自信的。于是乎腓力二世使出惯用的造谣和间谍手段,在阿基坦等英王领地里煽动造反。英法两国的战火,最终因于格十世的申诉案而爆发。腓力二世以约翰不到庭应诉为口实,放话要没收全部的英王大陆领地。法军开始向英王大陆领地进军。约翰见状要玩合纵连横,利用理查一世时期结成的反法同盟来牵制腓力二世。不过他的几个很不受欢迎的政策,例如他涉嫌杀了7岁大的布列塔尼公爵亚瑟(Arthur I, Duke of Brittany)。事情起因是腓力二世使用他用过的计策,诱使亚瑟的监护人造约翰的反。约翰为了斩草除根,就事先袭击了亚瑟,并将其阴谋害死,这惹怒了他下属的封臣。使得他的大陆领地的封臣们纷纷转向对腓力二世进行效忠,于是腓力二世很轻松的就扫平了布列塔尼,随后在加亚尔堡战役(Siege of Chteau Gaillard)中拿下诺曼底。英国大陆领地只剩下南部的阿基坦和加斯科尼,约翰见状不得不在1206年率军出征,结果在拉罗舍勒被法军击败。约翰不得不和腓力二世签署图阿尔和约。这个和约中约翰承认腓力二世对他的裁决是有效的,他拒绝领主的要求不出庭受审,是封臣不该有的错误举动。因此他被迫放弃罗亚尔以北所有原属金雀花王朝的领地,包括诺曼底、安茹和图赖讷。按照条约,约翰应保有普瓦图;但腓力于1207年就又侵入了这一地区。于是约翰开始利用反法同盟来对付腓力二世。约翰和奥托四世续盟后两面夹逼腓力二世。而腓力二世则和腓特烈二世结盟,来对抗反法同盟。1208年腓力二世在苏瓦松(法语:Soissons)召开诸侯大会,其下封臣基本出席。腓力二世在大会上做总动员,提出自己可以顺从教皇的安排,和丹麦王室的英格堡公主(Ingeborg of Denmark)结婚,从而将罗马拉进自己的阵营中(这个婚姻是教廷推动的)。与会诸侯表示赞同,坚决支持腓力的举动。于是腓力迎娶丹麦公主。但是约翰却上演了一出反转戏。本来腓力是和教廷代表潘多夫(Pandulf Masca)订约,要以娶丹麦公主把罗马教廷拉到自己的这一边对付约翰(当时约翰已经被破门出教)。但是潘多夫的目标是想把英国拉回罗马教廷体系内,灭了约翰只是其中一个方法。约翰看到这个机会,通过他自己的间谍和潘多夫联系,以跑去他那里痛哭流涕认罪而抢先和教廷和解。借助和解之机让教廷向腓力二世施压。于是满意的罗马发出谕令,禁止腓力二世向英国大陆领地扩张。腓力二世陷入三面受敌。见到此机会的反法同盟马上开始向腓力二世施压,佛兰德斯伯爵斐迪南首倡反乱。接下来反法同盟军从南北开始夹攻腓力二世。腓力二世派出自己的儿子路易八世在南线迎击约翰的英军,在侯歇-奥-姆瓦战役中(Battle of Roche-au-Moine)逼退英军。稳定了南线。随后腓力二世率法军主力北上迎击由奥托四世带领从北路来袭的神罗军队。1214年7月28日,有在日后被称为中世纪第一场大规模战役之称的布汶战役(Battle of Bouvines)开打。法军15000人在布汶(在现在的法国北部加来海峡大区诺尔省)迎击神罗军25000人。法军人数较少,但是骑兵数目占优。而且神罗军本以为法军是溃败之兵,未料到法军是进行有序撤退。因此部队未能及时全部展开,是以添油战术依次进入战场的。腓力二世抓住战机,利用战场平坦的优点,充分发挥法国骑士的冲击力,以骑兵猛冲的战法击溃了神罗军的步兵,最终险胜此战(战斗中腓力二世战马被打倒,掉下来几乎被杀,靠近卫骑士的拼死护卫而幸免)。布汶战役是中世纪法国的奠基之战,也是法兰西民族的诞生之战。在此战后法国王权大张,中央集权化建设因而步入了正规。为日后法兰西民族的统一定下了基调。因此在法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布汶战役中法国骑士的优秀表现,让他们从此名扬天下,也为整个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战奠定了基调。腓力二世因此战大胜神圣罗马帝国,连奥托皇帝的战车都打碎。随后他将碎片带回巴黎展览,大涨了法国人民的志气,因此被法国顾问团加尊号“奥古斯都”。意为尊严王。而英王约翰因北路军失败导致反法同盟解体,被迫退回国内。因其无法夺回父辈的土地,被英国百姓蔑称为无地王。威望一落千丈。最后他被贵族制服,被迫签署法律史上最著名的《英国大宪章》(Magna Carta)来保障贵族权益。无意间为海洋法系宪政开了头。

            腓力二世一世最后的扩张,是让接下来法国足足难受了近20年的阿尔比十字军(Albigensian Crusade,1209年开战,到1229年小规模冲突才结束)。这场十字军目标是为罗马教廷消灭法国南部的清洁派异端势力。这场战争严格说其实不是腓力二世主张的。因为他首先跟屡次坏他好事的教廷一贯不对付,其次南部清洁派的大本营在图卢兹,而图卢兹伯爵是他的封臣和盟友。但是腓力二世却不是很想阻止这次十字军。因为他加强王权,削除诸侯是他一而贯之的政策。既然法国北部的诸侯愿意去和南部的诸侯相杀,这是他愿意看到的。而且他也不愿意为这事和教廷撕破脸皮。特别是他心里低估了这事儿的影响,以为可能就像其他诸侯权争一样闹闹就完了。但是现实情况远超出他的估计。以神做遮羞布的法国北方领主们,对于被教廷判为异端的法国南部人民,极尽人间残虐之能事。各种残虐中最糟糕的例子是1209年的贝济耶(法语:Béziers)大屠杀。十字军在教宗特派代表的命令下,于破城后屠城。全城男女老幼近20000人被屠杀一空,城市烧为白地。还为后世留下一个令人听了就不寒而栗的口号:“把他们都杀掉!神会去辨别谁是无辜的”(拉丁语:Caedite eos. Novit enim Dominus qui sunt eius)。以这种残虐成性的暴兵执行所谓圣战,自然会激起普通人的反抗。阿尔比十字军在1209年一直战斗到1215年,期间各地降而复叛的例子此起彼伏。弄得十字军不得不四处奔走恶战。1215年十字军初步宣布结束后第二年图卢兹就再次造反,结果十字军重返图卢兹,在围城战中领头的十字军首席屠夫蒙特福(Simon de Montfort, 5th Earl of Leicester)被击毙。1216年英诺森三世死。结果十字军陷入慌乱,有在法国南部覆灭的危险。因此腓力二世作为宗主不得不接手十字军事业。他虽然不满意十字军指控异端滥杀无辜的举动,但是为了能把图卢兹纳为法国中央领地,他还是得咬牙上。但是阿尔比十字军的混乱使得法国南部反抗军连战连捷。1221年,图卢兹伯爵雷蒙率军拿下了蒙特利尔和芳茹(Fanjeaux)。阿尔比十字军几乎失败了。腓力二世继续苦撑两年依然无果,结果最后郁闷的病逝于法国的蒙特拉霍利(Mantes-la-Jolie),其子路易八世接手亦无果。直到路易九世时才搞定阿尔比十字军。阿尔比十字军是腓力二世一生最大的失误。但这次残酷的内乱带给法国这痛苦的20年经验,是日后法国强调国权高于教权,最后引发国权教权争端的源起。为日后法国国家和民族独立提供了社会基础。

            腓力二世为人奸狡慧黠,他起家是靠法兰西岛一隅之地,以劣势对抗占优势诸侯。所以他采取的策略大多是奸计。但是就是因为他的奸计,法兰西王室的力量空前扩大,把领地由不到当代法国的十五分之一,扩大到当代法国四分之三的面积都认他为宗主(但不一定是他的直辖领地)。直辖领地扩大三倍之多。法国王室成为法国最大的封建主,树立了王室的优越地位。为后世法国诸王能以宗主身份铲除诸侯,实现法兰西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任内为削弱诸侯,实行新的内政政策,扩展了其父路易六世给予城市自治权的制度,并且把市政宪章实行到诸侯领地内的城市中去,这就使得大贵族受到自己领地内城市的掣肘。同时腓力二世积极营建巴黎城。修建道路和城墙,巴黎的市政面貌在他在位期间焕然一新,著名的卢浮宫的前身卢浮堡垒,就是他开始修建的用以拱卫巴黎城的。腓力还积极扶持巴黎大学,他在任内批准了巴黎大学的成立,授予其师生以免税权和独立的民事、刑事裁判权利。巴黎大学从此成为法国教育的发源地。从腓力二世时代开始,巴黎的首都地位已不可动摇。腓力二世让法国向中央集权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从而让避免了像德国那样陷入了长期的诸侯割据、争战不休的局面。他还是是第一个没有在生前就给王储提前加冕的卡佩王朝国王。这是他扩张王权的成绩最有力的证明,因为法国王权已经稳定,无须在这样做以避免继承不明了。在他的领导下法国从此成为中世纪欧洲最主要的国家,并在后世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因此在时代杂志评选的历史百位名帝中,他排名91位。

            • 家园 法国,剧本一: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3

              路易八世:法王路易八世(Louis VIII of France,1187-1226),法国卡佩王朝第8代国王。因为短暂的任期中屡次对外征伐,在战斗中表现勇敢并能获胜。因此绰号雄狮王(the Lion)。

              生于巴黎,腓力二世的长子。幼时颇受腓力二世溺爱,很快成长为其左膀右臂辅助父亲。1200年娶了卡斯提尔的布朗歇。后者是个十分不错的贤内助,在路易八世死后维持住了法国王室的地位。1214年路易八世作为将军参加了腓力二世击破反法联盟的战斗,负责指挥南路法军迎击英王约翰的部队。结果累战不胜。但最后因为地方贵族反对英王继续战争,导致约翰撤回部队。使得南路安定,腓力二世得以在布汶击败反法联盟。

              约翰虎头蛇尾的远征和他其他不受欢迎的政策,导致英国贵族对其忍无可忍。1215年,英国贵族造反,掀起了第一次男爵战争(First Barons' War)。造反贵族为求外援,决定迎接路易八世为英王。腓力二世见状大喜,急忙派路易率军去增援反叛的贵族。路易登陆后,仅遭到少量的抵抗。于1216年5月间进入伦敦。随后登基为英王。当时大部分英国诸侯,甚至苏格兰王亚历山大二世都向他称臣纳贡。6月,路易八世拿下温切斯特。半个英格兰落入他的手中。但是在这一年因英王约翰死掉。英国贵族达到目的后转为支持其子亨利三世。使得路易八世被孤立起来。随后法军在1217年林肯战役(Battle of Lincoln)中败给英军,随后路易八世遭到一连串的军事失败。不得不和英国本土势力妥协。最终于1217年签订了兰贝斯条约(Treaty of Lambeth)。路易八世同意永不再为英王,率军退出英国,而英国支付赔款给他。返回法国的路易八世愤恨不平,于1223年加冕后就开始进军英王在大陆的领地。把战线一直推进到加斯科尼和阿基坦边界,英属大陆领地大为缩水。

              路易八世的另一项武功,是清除法国南部的清洁派势力。即所谓的阿尔比十字军(Albigensian Crusade)。清洁派(Cathar)是当时流行于法国南部朗格多克的基督教派系。核心大本营在图卢兹。因受法国国内诸侯相争的影响,被法国南部的诸侯们信奉,引为对抗信奉罗马教皇的北方诸侯的精神武器。1208年,教皇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将清洁派定为异端,宣布组建十字军征伐之。腓力二世本不欲响应(因为他跟教廷一直不对付,而且图卢兹伯爵是他的盟友)。但是出于自己的一贯政策和私利默认了这次十字军。于是十字军开始进军朗格多克,以神的名义,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屠戮盈城。宗教裁判所四处跳梁,把法国南部化为人间的活地狱。这样的政策自然不可能持久,法国南部各城市奋起抵抗,使得十字军不得不反复进行征战。腓力二世被这荒唐政策折腾的焦头烂额。1216年,罪魁祸首英诺森三世去地狱报道。1218年,十字军的主帅和首席屠夫蒙特福(Simon de Montfort, 5th Earl of Leicester)被图卢兹军民用炮石击毙。十字军几乎瓦解。腓力二世不得不再次率军干预,勉强维持住了战线。从1208年开始起,到了1223年腓力二世死去时。十字军已经苦战15年,仍然不能镇服法国南部。以图卢兹伯爵雷蒙德(Raymond VI, Count of Toulouse)为首的反抗军在结连了阿拉贡王室后,以图卢兹为根据地不停打击十字军。1225年,路易八世再次集结军队,准备彻底铲平法国南部。为此特别向教士征收“阿尔比什一税”(Albigensian tenth),开王室向教士征税的先河。路易八世的法军继续在南部地区苦战,采用焦土战术步步为营的进攻。在进攻期间路易八世患上痢疾,于1226年11月死于蒙特佩西耶(Montpensier)

              路易八世的一生大多是做王太子,实际执政做法王只有三年。因此内政建树不多,仅颁令禁止官员和封臣向犹太人借贷。为日后法国迫害犹太人开了个先声。他一生颇多征伐,败多胜少。实际上才华并不是很出色。但是他有两个好处,一是道德标准还算可以,史载他当时患病将死,躺在床上,身体衰弱无力。随行医生出了个偏方,于夜半领一处女来到国王床前,提出可让其相交,以振奋其精神。路易八世当即拒绝,说道:“失德而生,不若存德而死”。下令将女孩送回家。二是娶了一个好媳妇。他的妻子布朗歇太后是法国历史上少见的强力女主。在他死后垂帘听政,辅佐儿子路易九世登位。布朗歇太后巧施手段,分裂了清洁派。最终结束了漫长而痛苦的阿尔比十字军。随后又屡出妙计,终于保全了法国王室。

              布里恩:布里昂的约翰(John of Brienne)。耶路撒冷王国国王,拉丁帝国摄政.此人历史上以下层人士出身而为摄政,经历颇为传奇,因而非常有名,是很多中古时期欧洲骑士文学中的主角。

              1170年作为次子生于布里昂伯爵领(County of Brienne,现在在法国的布里安莱沙托Brienne-le-Chteau)。父为布里昂伯爵厄哈赫二世(Erard II, count of Brienne),是法国的将军,参加过第三次十字军。因此约翰受家风影响,幼时便十分好武,成年后因出身次子,不得不像其他贵族次子一样进教会当谋碗饭吃,但为人依然尚武,梦想成为骑士。后来受其叔叔赏识,在其叔叔的帮助下参加各种比武会和马上枪战(英语称作tournament或tourney。又叫骑兵枪战或马上比枪,是中世纪骑士常见的,使用木枪进行的比武比赛,后来这个词词义扩大,泛指骑士间的比武大会。原有的马上枪战改称Jousting)。因在比武会中技压群雄,屡战屡胜,特别是在1199年为第四次十字军招兵的香槟大比武会上拔得头筹,使他声名鹊起,在尚武成风的中世纪中被捧为英雄。于是他同年实现梦想,作为骑士参加了第四次十字军。

              第四次十字军是十字军历史上最赤裸裸和最为可耻的一次。如果说以前十字军还拿神作为遮羞布来遮掩自己妄求利益的本质,这一次就连起码的遮羞都不要了。十字军为了自己的私欲,在威尼斯的驱使和欺诈下去攻打君士坦丁堡成功,烧杀抢掠,个个大发横财。在对君士坦丁堡漫长的围攻中约翰凭借自己的勇力表现很出色,很快由一般骑士成为一个军官。后来他回了法国,凭借勇力参加了腓力二世主导的阿尔比十字军。在战斗中杀人如麻,因而成为一位将军和贵族,受到了腓力二世的青睐。成了他的爱将。1209年,耶路撒冷王国的女王玛利亚(Maria of Jerusalem,康拉德一世的女儿)成年,她决定靠嫁人来结好某个欧洲强国做后盾来支援自己的国家。她选的是法国。腓力二世面对其求婚十分高兴,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个可以将耶路撒冷王国收为小弟,从而让法国的势力穿过整个地中海而延伸至圣地的机会。鉴于阿尤布王朝的军事压力,腓力二世决定派一员猛将来帮助耶路撒冷王国,于是他选了约翰。腓力二世为了他的小弟慷慨解囊,出资4万利弗尔。于是凭借个人武力成为人生赢家的约翰于1210年来到推罗,和玛利亚结婚,从而入赘王室而当上了耶路撒冷国王。

              当上国王的约翰继续实行和阿尤布王朝讲和的政策,和阿迪勒签署为期6年的和约。随后参与到十字军国家内部的各种争端中,在争端中他结连了亚美尼亚王国国王利奥一世(Leo I, King of Armenia),引为奥援。所以在妻子因产褥热死掉后,他依然能保持自己的地位,并再婚娶了亚美尼亚王国的公主斯蒂芬妮(Stephanie of Armenia)。本来约翰是想当个土王过过日子,但是他的想法被第五次十字军打断。根据教皇的谕令,约翰半推半就的参加了第五次十字军,并且当上了十字军的高层。但是他知道阿尤布朝的利害,所以在十字军中持慎重论,不赞成轻易和阿尤布朝开战。但是来自神圣罗马帝国和匈牙利的十字军不听他的,主动攻击阿尤布朝,结果被阿迪勒的守军挫败,随后约翰建议十字军改道去进攻埃及本土被接受,于是十字军征伐埃及。包围迪木雅特。此时阿迪勒病死,其子迦玛尔继位,迦玛尔因为内部不稳,埃及当时实力也不济。于是提出建议,愿意割让耶路撒冷给十字军,换取十字军停战撤出埃及。约翰对此意见表示赞同,但是十字军内部的激进派则反对,强烈要求直接攻打开罗毁灭阿尤布朝。结果约翰和十字军内部激进派闹翻。在1219年十字军拿下迪木雅特后矛盾公开化,约翰率军退出十字军返回老窝推罗。留下十字军激进派继续南进。结果迦玛尔掘开大坝,以水代兵迫使十字军不得不放弃进军。最后迦玛尔签和约收回了迪木雅特。

              退出这次十字军的约翰随后和迦玛尔签署了新和约,另一方面他准备再去游历欧洲寻求支持。在游历期间他和最著名的神罗皇帝菲特烈二世(Frederick II, Holy Roman Emperor)订立婚约把自己的女儿伊莎贝拉嫁给他。这样菲特烈二世按照封建关系就有权继承耶路撒冷王国。但是约翰在游历欧洲时又迷上了莱昂公国的公主贝琳格拉(Berengaria of León),还非正式的将其纳为皇后。这就让卡斯蒂利亚派系的王室也有可能能继承耶路撒冷王国国王位置,有了竞争者的现实让菲特烈二世很是不爽。菲特烈二世是个狠人,为了保证自己能顺利继承耶路撒冷王国,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趁着老丈人来访问他的地方的时候将其扣留,强逼老丈人签誓书保证耶路撒冷王国由他继承。而教宗霍诺留三世(Honorius III)为了逼迫菲特烈二世去进行第六次十字军,就默认了他这么干(但不承认腓特烈耶路撒冷国王的头衔)。于是约翰就被自己的这个不孝女婿夺去了耶路撒冷王国的王位。所以1225年开始他就不是耶路撒冷王国的国王了。为此在第六次十字军时期教宗鼓动南意大利城市反叛菲特烈二世时候,约翰就作为教皇军的将军亲自领兵去攻打自己的不孝女婿以为报复。

              1229年,因将其第二个女儿嫁给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国王鲍德温二世(Baldwin II of Courtenay),所以拉丁帝国的贵族们请约翰去当摄政王辅佐年幼的鲍德温。当时拉丁帝国面临东罗马帝国复国派系主掌的尼西亚帝国和崛起的第二保加利亚帝国的两面夹攻,正需要约翰这样的勇将来帮助他们抵御对手,于是约翰接过这个职位,并在1235年君士坦丁堡围城战中大显神威,亲率少数骑士出城猛冲敌军军阵,凭借自己的勇武大破敌军而解围成功,使得拉丁帝国在尼西亚帝国和第二保加利亚帝国的夹击下得以苟延残喘。他也因此成绩被亲拉丁帝国的西欧史家大加赞颂和吹捧。欧洲中古时期的历史学者一个爱好是创造“九杰”。从历史上挑出九个符合理想的“完美的男人”,称为九杰(法语叫Les Neuf Preux,英语叫做Nine Worthies)。九杰因为标准不一,而且往往片面强调某个特征,因而有很多个版本。其中有一个版本里面约翰和赫克托耳,犹太-马卡比并列,是九杰之一。

              • 家园 法国,剧本一: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4

                肯兰都:耶路撒冷王国国王康拉德一世(Conrad I of Jerusalem),又叫做蒙菲拉托的康拉德(Conrad of Montferrat)。他的梯鲁斯据点,是他丢掉首都耶路撒冷后迁至的推罗(Tyre,在黎巴嫩南部的海边,当代译作泰尔)。他的一生其实跟法国关系不大,主要是成名后靠和法国王室的亲属关系巩固了权势,所以成4给他做成法国的将军不算是太对。

                出生于意大利的蒙菲拉托(Montferrat,意大利古地名,现在在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生年不详(可能在1150年左右)。史书记载的多是他作为耶路撒冷国王的时间。其父蒙菲拉托侯爵威廉五世(William V, Marquess of Montferrat,意大利语中的威廉叫做古力耶莫Guglielmo)是神罗皇帝巴巴罗萨一世的侄子。1160年,他作为他舅舅帕绍主教康拉德(Conrad, Bishop of Passau)的一个副手出现在史书中。史载此人孔武有力,活力充沛而富有男子气概。但曾经因年轻气盛而坏人婚姻,所以德行有亏。早年曾经做外交官,随后成为一名武士。参加了伦巴第联盟和神罗皇帝斗争,积累了一些军事经验。他的东方游历起源于1179年。他的家族这一年和东罗马帝国科穆宁王朝皇帝曼努埃尔一世(Manuel I Comnenos)结盟。他作为盟友代表去了东罗朝廷。因长相好看,受到赏识,为曼努埃尔一世打了几次战斗,曼努埃尔一世为了奖励他送给他很多财物,使他在东罗朝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180年他在曼努埃尔一世死掉后回意大利。在其兄卜尼法斯的属下做事。1186年左右,伊萨克二世继位为东罗皇帝,他继承了东罗马帝国和蒙菲拉托侯爵领同盟的政策。于是派出使者求和蒙菲拉托侯爵联姻。但是其兄已经结婚,而他却是个鳏夫。而且当时第二次十字军正在招兵,个性尚武的他已经报名参加了。于是其兄为他结下这个政治婚姻,让其借机去东罗。随后成为东罗皇室成员的他被提拔为将军,首战是平定东罗将军布拉纳斯(Alexios Branas)的造反。在战斗中表现极为勇敢,不穿头盔不带盾牌而勇战,以自己受伤为代价将布拉纳斯打落马下,随后他的随从协助他斩杀了布拉纳斯。伊萨克二世对他大为感激,但因为伊萨克二世本人的软弱无能,既不敢对他大加犒赏,又对于叛党过度宽大。使得布拉纳斯的家族利用当时的东罗反西欧的情绪,四处扬言要报复他。康拉德一世对于恩赏过少也十分不满,于是为了避祸而离开东罗,去继续自己的十字军之旅。首先他到了阿克,当时阿克守军因为被萨拉丁击败,导致畏战情绪蔓延。这让他很不满意,于是再去推罗。在那里凭借名声成为了十字军的军官。当时因为萨拉丁在哈丁战役中铸造的赫赫威名,吓得很多十字军国家的君主对他闻风丧胆。萨拉丁在拔除十字军国家的过程中让很多吓破了胆的贵族逃亡,不少人逃到推罗。在闻知萨拉丁开始向推罗进军时,推罗城内不少人主张投降。这时候康拉德一世作为主战派的一员率先站出来,将一面萨拉丁的旗帜扔进沟渠以示轻蔑。康拉德一世的做法让他脱颖而出,迅速成为主战派和城市的领导人。康拉德一世下令加强城防,采购武器,预备抵抗萨拉丁。萨拉丁率军赶到推罗后感到推罗城防甚强,于是采取缓攻的方法。先处理掉其他抵抗的十字军城市再来对付推罗。而其他十字军城市在被萨拉丁消灭后,其残兵为了自保而纷纷赶来推罗,使得推罗的防御力越加强大。1187年11月,萨拉丁亲率主力军水陆并进围攻推罗,康拉德率军拼命抵抗,挫败萨拉丁的进攻。于是萨拉丁下令劝降,将康拉德的老父威廉五世(威廉五世参加了十字军,在哈丁战役中被俘)推到阵前,令其劝说康拉德投降。威廉五世坚决拒绝,高呼要康拉德抵抗到底。康拉德为向守城者表决心,手持十字弩要亲手弑父。萨拉丁见此颇受触动,决定不再使用此计,并在后来讲和时将威廉五世释放回家。12月30日黎明,康拉德派出敢死队袭击萨拉丁的水军成功,萨拉丁见状急忙攻城,几乎破城成功时康拉德亲率卫队进行反冲锋,以凌厉的反击将攻入城内的萨拉丁部队赶了出去。萨拉丁见无法攻破推罗,被迫解围撤走。康拉德一世取得推罗保卫战的胜利而一战成名,并被公认为推罗之王。

                随后康拉德一世继续加强推罗的防御,在等到了第三次十字军后,他继续以推罗为根据地进行活动。随后他率部和第三次十字军参与了阿克围攻战,两年血战后从萨拉丁手中夺回了阿克。这让他成为十字军国家中主要的大诸侯。因而联姻再次找上门来,这次上门的是耶路撒冷王国的伊莎贝拉一世(Isabella I of Jerusalem)。其胞姐希碧拉女王(Sibylla, Queen of Jerusalem)死后无嗣。因此继承关系就落在了伊莎贝拉一世身上。而伊莎贝拉一世希望能依靠康拉德夺回耶路撒冷。于是康拉德不惜冒着犯重婚罪的罪名(他原来的东罗马帝国的原配提奥多拉未死或离婚),强行完成了这桩婚姻。从而加冕为耶路撒冷王国的国王。但这又引起希碧拉女王的原配盖伊(Guy of Lusignan)的争执。盖伊本来就忌恨康拉德(盖伊在哈丁战役中被抓住,随后和希碧拉被释放后要去推罗避难。康拉德看不起盖伊,拒绝其入内,让其在城外宿营。两者从此相互记恨)于是找了英王理查一世做后盾,而康拉德则拉法王腓力二世做后盾,将耶路撒冷王国的内部争斗变成了英法相争的延续。最后盖伊和康拉德达成协议,盖伊依然是耶路撒冷王国的国王,康拉德为封臣,但是盖伊死后,康拉德将继位为王,如果康拉德当时也死了。那么康拉德的子孙可以继承盖伊的位置。随后腓力二世因赌气回国,将十字军事业交给理查一世。临行前将他夺得自萨拉丁的财货和人质交给了康拉德。而理查一世为了出征祭旗,强索人质并违约杀害之。康拉德大怒,退出接下来的十字军战斗,呆在老窝推罗和萨拉丁言和。理查一世在接下来因为无法继续东征,被迫和萨拉丁讲和。在萨拉丁表示比较相信康拉德后,理查一世决定和康拉德和解,从而叛卖了盖伊。将盖伊带回欧洲,随后耶路撒冷王国贵族选择了康拉德为他们的新国王。1190年,康拉德一世正式成为耶路撒冷王国的国王,但仅仅两年后,即1192年的4月28日,他在和王后在别人家做客吃饭,在吃完回宫的路上遭到绿教暗杀教派两名刺客的暗杀,结果身中四刀而死。

                康拉德一世的一生,就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的冒险家的故事,他虽出身大贵族之家,飞黄腾达中也靠了不少自己的家族关系。但他从一小骑士崛起为东方的城主,乃至贵为国王,跟他自己的勇力、才华和进取心是分不开的。他是那个时代贵族庶子、破落骑士等阶层依靠十字军东征突破封建身份限制,崛起为王族的一个范例。

                福兰德尔伯爵:佛兰德斯伯爵斐迪南(Ferdinand, Count of Flanders)。

                法国大诸侯,本是葡萄牙国王桑乔一世(Sancho I of Portugal)的儿子。依靠婚姻而成为佛兰德斯伯爵。法王腓力二世继位后,采取中央集权政策,致力于扩大法王直属的地盘,因此和佛兰德斯伯爵有了冲突。法王腓力二世之前曾依靠婚姻获取过佛兰德斯,但因为其妻早逝,导致佛兰德斯落在佛兰德斯女伯爵胡安娜(Joan, Countess of Flanders) 手里。胡安娜嫁给斐迪南让其成为伯爵。这段缠杂不清的关系让腓力二世有借口夺取佛兰德斯。于是腓力二世使诈,首先设计让斐迪南的婚礼在巴黎举行以表庆贺。斐迪南和胡安娜来到巴黎后腓力二世帮助他俩大办婚事。随后当二人返回佛兰德斯领地时,在腓力二世的授意下,其长子路易八世在返程路上出兵截留两人,强逼两人认账割地。斐迪南不得已签署蓬塔旺丹条约(Treaty of Pont-à-Vendin)割利斯河畔艾尔(Aire-sur-la-Lys)和圣奥梅尔(Saint-Omer)给法王。随后被释放的费迪南夫妇从此深恨法国王室,回到领地就开始扩军备战。对外结连英王约翰和神罗皇帝奥托四世而组成一个反法同盟。反法同盟的盟主英王约翰定了一个南北夹击腓力二世之计。斐迪南是北路军的一份子。但因为约翰的南路军打得虎头蛇尾,让腓力二世能动员法军先攻击北路军。1214年7月27日,腓力二世率领法军在布汶战役(Battle of Bouvines)中以骑士冲击获胜(这是法国骑士的成名战),从而决定性的击败了反法同盟。斐迪南在这次战争中被法军俘获。关押在卢浮堡监狱里。这段期间内佛兰德斯由胡安娜管辖。胡安娜抵抗法国王室的侵蚀,勉强保住了佛兰德斯领的独立。斐迪南被关押到1226年才被布朗歇太后释放。1233年斐迪南死去后,胡安娜按照法国王室的意思再嫁。这标志着佛兰德斯领成为法王的封臣。斐迪南统治佛兰德斯时期颇为依赖行会等城市自治团体治理城市,为日后佛兰德斯自治市林立的局面开了个头。这个自治市传统和佛兰德斯-法国的封臣-宗主关系,成为日后法国和佛兰德斯的恩恩怨怨中的主旋律。

                通宝推:泉源,
                • 家园 蒙菲拉托的康拉德与天国王朝

                  最初了解蒙菲拉托的康拉德,和当时热播的好莱坞大片《天国王朝》有关,看完了相关史料,俺实在不理解的是为啥不选康拉德做影片的主角

                  《天国王朝》的几个主人公:铁匠出身的英雄伊贝林的巴里安、耶路撒冷的麻风王鲍德温四世、鲍四的姐姐西碧拉公主

                  蒙菲拉托的康拉德和他们啥关系呢?

                  蒙菲拉托的康拉德的哥哥 绰号长剑 的威廉,是西碧拉公主的第一任丈夫,也就是耶路撒冷王国鲍德温五世的亲爹,因为这个关系的到耶路撒冷王国雅法和阿斯克伦的伯爵头衔,可惜早死

                  蒙菲拉托的康拉德本人后来娶了鲍四的妹妹,所以他兄弟是鲍四的姐夫和妹夫,康拉德还是鲍德温五世的叔叔

                  历史上的伊贝林的巴里安娶了.....(不是电影里的西碧拉公主,而是)西碧拉公主和鲍德温四世的后妈,出身拜占庭的玛利亚-科穆宁

                  所以,蒙菲拉托的康拉德还有他老爹威廉五世去耶路撒冷参加十字军,远远早于其它欧洲国家

                  1185年鲍德温四世死前,确定王位传给外甥鲍德温五世,但不许他的第二任姐夫吕西尼昂的盖伊参与政事;所以作为鲍德温五世亲爷爷的蒙菲拉托的威廉五世当然也要赶去给孙子帮忙,结果老人家还没到,小孙子就挂了

                  威廉五世作为外援参加了吕西尼昂的盖伊(当时因为和西碧拉公主的婚姻关系,已经成为耶路撒冷国王)指挥的哈丁战役,和盖伊一起被萨拉丁擒获

                  当康拉德赶到圣地的时候,十字军的主要据点已经基本上被萨拉丁拔出,如果不是康拉德奋勇的保卫推罗,十字军主力恐怕都无处落脚了

                  萨拉丁之后释放了吕西尼昂的盖伊,盖伊就和西碧拉公主一起前往推罗,希望以国王的身份接收城市,康拉德以鲍德温四世的遗言为借口,不承认盖伊的国王身份,当然也不让他进城

                  窝囊了多年的盖伊鼓起勇气,率领残余部众和增援的十字军南进包围阿克,结果在城外的营地里西碧拉公主、以及公主和盖伊的孩子都染病身亡

                  因此耶路撒冷王位彻底虚悬,按照鲍德温四世的遗言应由前来参加十字军的西方国王主持选举,但英王理查和法王腓力各支持一方,相持不下;当时耶路撒冷王国本身的贵族多半偏向勇猛的康拉德(康拉德的婚事就是他的继岳父 伊贝林的巴里安支持的),厌恶盖伊,但理查势力大,所以一直相持不下。

                  最悲剧的事情是,真正确定康拉德国王位置的选举是1192年4月举行的,贵族们同意支持康拉德为国王,4月24日理查派香槟的亨利伯爵去通知这一消息,4月28日康拉德遇刺,因此他从未加冕。

                  更为吊诡的是,香槟的亨利随即娶了康拉德的遗孀-耶路撒冷公主伊莎贝拉为妻,从而成为耶路撒冷国王。

                  (所以作为正式的国王,康拉德仅在位四天)

                  香槟的亨利者,狮心理查和尊严王腓力的外甥!在血缘上唯一一个英法双方都能接受的人物

                  他妈妈是法国公主 玛利亚,理查的老妈埃莉诺 和腓力的老爸 路易七世的女儿,理查的同母异父姐姐、腓力的同父异母姐姐,瞧这关系乱的.....

                  由于康拉德这么快就遇刺身亡,以及理查随即对香槟的亨利的支持,当然有人不免怀疑康拉德的遇刺和理查的策划有关

                  理查在1192年9月,即康拉德死后半年才签署合约、离开圣地,走之前很 慷慨的把从拜占庭地方势力手里夺取的塞浦路斯卖给吕西尼昂的盖伊,后者在塞浦路斯建立了一个王朝,一直持续到十五世纪末(被威尼斯吞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